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經驗和寫作

經驗和寫作

本文來源於網絡|西大創意寫作中心

道路延誤

大家可以在這裏交流,壹定要對寫作和講故事感興趣。於是,壹個問題應運而生。作品中的故事從何而來?這個故事是如何在作者的腦海中形成的。我們可以說,壹部文學作品,即使不是純粹的謊言,也必然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任何故事的根源都是作者的經歷。任何小說的來源都是作家生活的內容。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壹部虛構的作品可以被視為作者的變相傳記。只是在任何壹部虛構的文學作品中,哪怕是那些最瑰麗、最張揚、最豪放、最自由的部分,我們都可以畫出壹個起點,壹顆核心的種子,與作家豐富的人生經歷深深相連。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任何虛構的作品都是在壹定的事實、人物、環境的基礎上,通過想象和寫作手法完成的。

特別強調以上壹點是為了說明經驗在寫作中的重要性。毫無疑問,經驗是寫作的基石,任何虛構文學最本質的細節和邏輯必然來自於作家的經驗。比如曹雪芹的早期經歷在《紅樓夢》裏,福克納在美國南方的生活經歷在“約克納帕塔法”血統裏,還有莫言的高密東北鄉,賈平凹的商州,蘇童的江南小鎮,阿來的藏地。再比如魯迅。他的大部分小說都是根據他少年時在魯鎮的經歷寫成的。由此可見,經驗在寫作中的地位。

可能會說有些朋友會陷入這樣的疑問,我沒有經驗!我也沒什麽經驗。我沒有經歷過大的風暴或值得壹提的事件。我沒什麽可寫的嗎?顯然,這種想法縮小了體驗。眾所周知,在文學史上有兩種類型的作家。壹類是沈從文、海明威、羅爾德·達爾這樣的作家,他們的人生經歷跌宕起伏。沈從文14歲加入這個行列,在湘黔川邊區流浪,生活在壹個充滿神秘和想象的地方,所以他後來從事寫作的時候,素材很多。和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海明威壹樣,羅爾德·達爾在非洲探險,在二戰中當過飛行員和間諜。這些作家往往經歷奇特,閱歷豐富。但還有另壹類作家,比如霍桑、卡夫卡、普魯斯特。這樣的作家基本沒有超越常人的經驗,他們的經驗只會比常人少,不會多。卡夫卡,壹個普通的保險公司職員,每天朝九晚五,下班後寫作。普魯斯特生病了,患有嚴重的哮喘,常年臥病在床。霍桑自幼喪父,性格孤僻,對社會不感興趣,大半輩子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但這並不影響他們寫出《變形記》、《追憶似水年華》和《紅字》這樣的偉大作品。

這樣就又出現了壹個問題,既然像卡夫卡、普魯斯特、霍桑這種沒什麽經驗的作家也能寫出偉大的作品。能否推翻之前的結論,說明經驗在寫作中並不重要?當然不是,恰恰相反。這進壹步證明了經驗在寫作中的重要性。為了說明這壹點,我們迫切需要定義經驗。這樣,所有的問題都歸結為壹個問題,什麽是體驗?什麽是文學體驗?

本傑明是這樣認為的。他認為體驗與講故事密切相關:“什麽是體驗?老年人總是把它們傳給年輕人。簡而言之——與年齡的權威——諺語;聊過,講過故事;它就在壁爐前,悠閑地給我兒子講故事,有時還講其他國家的故事。”

本雅明認為,經驗是人們從現實生活中發生的歷史和現實事件中學到的壹課。經驗與知識相關,知識往往存在於不同群體的人之間的交往中。可以是知識,也可以是技能。

那麽,什麽是文學體驗?我覺得在文學裏,體驗就是這麽壹個東西,可以是妳自己的體驗,可以是妳的感受,可以是妳的心路歷程。只要妳能把它們從妳的記憶中分離出來,形成壹個體系,賦予它們意義,那就是妳的文學經驗。

大家註意了,為什麽要在這裏強調可以把個人的經歷,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心路歷程從記憶中分離出來,形成自己的體系?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這樣理解。總的來說,妳此刻正在經歷的生活很難進入妳的筆下,很難寫出精品。比如妳在大學,妳說妳要寫壹部大學作品,80%就廢了。因為妳正在經歷這種生活,妳不能把它從妳的記憶中分離出來,更不能賦予它意義和審視它。壹般來說,能進入妳寫作的經歷,壹定是和妳此刻正在經歷的生活有壹定距離的。這也是為什麽大部分作家在寫作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用自己的童年或者青少年時期的經歷。比如莫言,在北京生活了幾十年,但他的寫作還是在高密東北,比如《蛙》、《生死疲勞》、《檀香刑》、《天蒜薹之歌》、《紅高粱》。

第二個問題:經驗如何進入寫作?

大家都知道今天是壹個貶低經驗的時代,包括成長經歷,感情,心路歷程,我們是多麽的相似。大部分經歷都差不多,從出生到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博士,結婚生子,漸漸老去。大家基本都壹樣。沒有太大區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這種體驗上,我們並不比別人有優勢。在感情、思維、心路歷程上,大部分人基本都是同質的。妳會發現,不是每個人的想法有多麽不同,而是每個人的想法驚人的相似。暫且不談這其中的原因。但是,在感受、思考、思維、想象、理解等方面有異於常人的體驗,是我們寫作要突破的壹個領域。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妳經歷的主體部分並不取決於妳,它關系到社會的變遷,時代的更替,我們個人的努力並不大,也沒有必要。比如妳認為沒有好作品就寫不出好作品,是因為這個時代太安逸太安靜了。如果有幾場大風暴,最好有幾場戰爭,會有好作品,可以寫出好作品。有這種想法的,妳就打120,直接帶去精神病院。從來不缺素材,缺的是新視角。

所以,在當今時代,我們的文學偶像應該是霍桑、卡夫卡、普魯斯特這樣的作家,而不是沈從文、海明威這樣的作家。

具體來說,經驗是如何介入寫作的。下面通過幾個例子來說壹下。我有壹個朋友,他說他聽到壹個很有趣的故事,覺得可以寫出來。肯定是好小說,但是這個故事裏的人物和環境他都不熟悉。他從未經歷過。他不知道怎麽寫,也不知道怎麽寫。我給他的建議是,讓他把這個故事移植到他熟悉的環境中。故事沒變,只是換了個舞臺。比如妳是農村的,妳可以在妳村的環境下寫這個故事。如果妳是城裏人,可以移植到妳所在社區的這個空間來寫。簡而言之,就是把它放在妳熟悉的環境中。

以下是我去年11月寫的壹部小說。先說壹下寫作的過程吧。18年8月,我在圖書館看鳳凰周刊的時候,看到了這件事的報道,是6月20日慶陽女生跳樓事件。慶陽某中學女學生被班主任騷擾,導致抑郁,最後在當地壹家百貨公司八樓跳樓自殺。當時看完,已經是八月了,依舊悶熱,但我卻感到陰郁和憤怒。包括調查期間的推諉。

我漸漸覺得這件事可以寫壹部小說了。但問題是怎麽寫。我沒有這個女生的心路歷程,也沒去過這個地方。這個時候怎麽寫,就是用自己的經驗,感受,比較。雖然我們再也沒有和這個女生待在壹起,雖然我們沒有目睹這壹幕,但是我們有在學校生活的經歷,有在人群中生活的感受和體驗。所以我在寫這部小說的時候,給這個女孩編了壹個不尋常的故事,是我爺爺帶大的,我媽媽是壹個很懦弱的人。我也給這個女生設置了壹個好朋友,她寫了壹封匿名信,說了這件事的真相。在這部小說的寫作中,我基本上用到了我在農村、在學校、在人群中的壹些經歷和感受。

第三個問題是如何獲得經驗。

對於這個問題,妳可能也很困惑。難道經歷之後就沒有經驗了嗎?為什麽需要收購?經驗是需要挖掘的,我們大部分的經驗還是隱藏的,藏在妳的記憶裏,沒有被發現。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妳讀到壹個作家或者壹部作品的時候,突然有壹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或者是發生在我小時候之後。我也有這種感覺,還是小時候的事。我也有這種感覺和體會。這是妳經歷中被隱藏的部分。讀《百年孤獨》、《子夜之子》、《鱷魚街》的時候,壹片罵聲,因為我的家鄉也在流傳這樣壹個詭異虛幻的傳說,而這就是被掩蓋的經歷。但如果妳不看這部小說,或者以後沒有類似的機會,那麽妳的這部分經歷可能會被永遠覆蓋。所以經驗的挖掘和獲取需要壹定的機會。那麽,有哪些方法可以讓我們有可能獲得這部分經驗呢?

介紹另壹個。

為什麽在獲得經驗的過程中有必要介紹對方。這是因為他者的介入可以加速那些我們還在沈睡,還沒有意識到的體驗的覺醒。另壹個在覺醒體驗的過程中起到借鑒作用。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世界上只有男人,妳不會知道自己是男人,也不會意識到有性別差異。妳會想當然的認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這樣的,妳對自己的認識也會很膚淺,妳不會知道自己更深層次的東西。但是如果有壹天妳看到了壹個女人,壹個和妳身體結構不壹樣的人類,妳會發現世界上還有另外壹種存在,妳會發現妳和別人不壹樣,妳會了解妳的身體,妳會發現妳有什麽,妳會發現妳自己的優點和個性。

“在於經驗和他人的關系。”

在文學寫作中,當作家脫離了自己的生活環境,這種體驗就會成為他的寫作體驗。具體體驗和進入文學的體驗是不壹樣的。如果說具體的經驗接近現實生活,那麽進入文學的經驗就應該與實際對應的生活保持壹定的距離。因此,在覺醒體驗的過程中,他者的介入是必不可少的。他者的介入不僅會幹擾對自身經驗的探索,而且有助於促進對自身經驗的探索。所以在日常生活的積累中,可以多看壹些國外的書,看壹些不屬於自己專業領域的資料,看壹些自己比較陌生的東西。在這種比較中,我找到了自己親身的、鮮活的體驗。

註:部分觀點參考馬裏奧·巴爾加斯·略薩《致青年小說家的信》。再次感謝。

  • 上一篇:西集中學
  • 下一篇:長沙高考600分以上的學校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