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三通兩平臺”和“三通兩平臺”是什麽概念

“三通兩平臺”和“三通兩平臺”是什麽概念

三通兩平臺

2012年9月5日,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時任國務委員)在全國教育信息化電視電話會議上提出:十二五期間,要以“三通兩平臺”建設為抓手,即“用寬帶網連接學校,用優質資源連接班級,用在線學習空間連接大家”,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壹個國家或地區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實現教育現代化,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育質量,迫切需要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當前和今後壹個時期,要大力推進“三通兩平臺”建設,即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人人網上學習空間,建設教育資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努力實現四個新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新突破、優質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新突破、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學發展機制新突破。

-

專家談如何理解“三通兩平臺”的內涵

2015-06-08海浪

去年9月5日,劉延東副總理(時任國務委員)提出,十二五期間要以“三通兩平臺”建設為抓手,即“用寬帶網連接學校,用優質資源連接班級,用在線學習空間連接大家”,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這是當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核心目標和標誌性工程。?

自此,#三通兩平臺#成為教育信息化領域非常流行的詞匯,全國各地也掀起了#三通兩平臺#的建設高潮。?

但是,#三通兩平臺#是壹個新概念,與之前的“校校通”、“班班通”概念並不完全壹致。所以#三通兩平臺#的內涵是什麽?標準是什麽?如何打造#三通兩平臺#?網上網下都有各種各樣的理解和說法。?

學習和理解某種精神實質,必須先閱讀原著,同樣#三通兩平臺#也是如此。劉延東副總理在全國教育信息化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是第壹次提出#三通兩平臺#的概念,所以這是壹個必須認真學習的文件。?

另外,在進入正題之前,我要聲明壹點:我仍然固執地認為#三通兩平臺#的提法主要是針對基礎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的,所以我後面要講的是默認在這方面;至於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職業教育),我最後說壹下,如果要引進過去,應該做哪些改變。?

今天,我們來談談“寬帶網絡校校通”。?

其實我個人認為“半板通”是#三通兩平臺#的核心工程,也是最難最關鍵的任務。因為我預測,至少在未來二十年,以班級為單位的課堂教學將是基礎教育的主流模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關鍵和關鍵是課堂教學。什麽先進的教學模式,比如“翻轉課堂”,可以大面積試驗推廣,短期內還不具備條件。更重要的是,課堂教學信息化(“班班通”)的實施,也為未來“翻轉課堂”等新的教學模式打下基礎。?

事實上,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2-2020)》第四章縮小基礎教育中的數字鴻溝,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享有中,非常強調教育教學的信息化應用,尤其是課堂教學應用。

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構建智能教學環境,提供優質數字化教育資源和軟件工具,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和參與式教學,鼓勵發展性評價,探索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倡導網上校際協作學習,提高信息化教學水平。?

我覺得這段話應該是“班班通”對優質資源的指導性描述——智能教學環境、優質數字化教育資源、軟件工具都是為了教學,而當前教學的主戰場是課堂,這是班班通要解決的問題,所以班班通是核心和重點任務。?

但是“半板通”也是#三通兩平臺#建設中最難的任務!?

為什麽這麽說?我在《中國教育網》雜誌上接受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采訪時(見博文《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摸象鼻》)說過:在目前信息技術變革教育的三個功能層面中,第二個層面,即教師教學,是最重要的層面,也是最困難、最具挑戰性的層面,因為它的動力最弱。最弱的能力——基礎教育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實施教學的整體水平不高,對他來說,投入(包括時間投入和資金投入)劇增,但表現不佳,甚至對於應試教育的表現,可能是負的。在這種情況下,妳怎麽要求他沖到信息化教學的最前沿??

所以,我個人堅持認為,解決這個問題才是政府應該下大力氣去做的事情:真正改革教育教學評價,通過政策引導扭轉當前績效導向的誤導;加強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和培訓,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建立支持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的良好環境和機制,包括優質數字化教育資源共享機制、產業發展機制和配套服務機制,讓教師研究如何便捷、安全、順暢地將優質數字化教育資源和軟件工具引入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至於網絡建設、資源建設、系統平臺建設等開發建設工作,最好是建立良好的運行機制,保證資金到市場。只有促進形成繁榮的教育信息化支撐市場,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才能走上真正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在與同行交流時,我覺得很多人都被這種膚淺的文字誤導了,以為“寬帶網校校通”只是學校的聯網,把學校的寬帶連上互聯網就夠了,把多媒體教室的建設歸為“班級通”。事實上,這是典型的被文本的字面意義和之前的“校際交流”和“班級交流”所誤導。?

劉延東副總理在講話中說得很清楚:推進“校校通寬帶網”,完善學校教育信息基礎設施。也就是說,學校的教育信息基礎設施除了連接寬帶網絡,就是“寬帶網絡連接學校”的建設內容。?

這壹點在去年杜占元副部長介紹近兩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時得到進壹步明確:“今明兩年,力爭中小學寬帶接入率達到50%以上,即新增約8萬至65438+萬所學校接入寬帶。同時在校園內建設基本的網絡教學和學習環境,主要包括教室多媒體教學設備,按照教師比例為教師配備電腦和接入寬帶。”?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寬帶網校校通”至少包括以下內容:寬帶網到校,聯網教師電腦,學生電腦,多媒體教室。?

其實我個人建議,應該進壹步拓展“校校通”的概念——以“校”為基礎的教育信息化軟硬件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應用,強調“應用”。這就是“交往”的本意:“交往”是動詞,不僅僅是占有,更重要的是使用。具體思路明天再說。?

如果從“校校通——校本教育信息化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與應用”的角度來理解#三通兩平臺,其實會豁然開朗。

寬帶網絡校校通——校本教育信息化軟硬件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應用,當前的重點是從根本上解決校園寬帶接入;?

優質資源班班通——壹款基於班級的教育教學應用,目前的重點是挖掘出更多更好的優質教育資源,供每壹個班級使用;?

網絡學習空間人人可及--基於信息環境的以人為本的教與學。當前,重點是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改革。?

這裏的“三通”都是強調應用的,也就是我前面說的,這裏的“通”是動詞,而不僅僅是表示狀態的形容詞,這符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的“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應用”和“加強信息技術應用”的觀點。至於“兩個平臺”,是承載“三通”的最重要的信息服務平臺,後面會講到。?

根據這壹認識,我建議不要把“寬帶網校校通”是否達標的評價局限於學校教育信息化環境的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如學校寬帶網接入數量、聯網教師電腦、學生電腦、多媒體教室等。,這只是它最基本的內容和靜態的建構成果;還要考察這些基礎設施的應用情況,比如實際的帶寬使用情況,學生壹學年人均使用電腦的小時數等。另外還應該包括校本教育信息化的應用,比如學校的學籍管理功能是否采用信息化應用系統?這方面的內涵非常豐富,比如學校教學管理、學生管理、教職工管理、教學科研管理、設備資產管理、財務管理、協同辦公等。,這是壹個比較高的“校際交流”的要求。這裏沒有講這些系統的建設,因為我覺得這是“兩個平臺”要解決的,後面再講。?

昨天,當說到“校校通”應該包括校務管理的信息化應用時,老師@雷蕾·SJTU對我說:“對於基礎教育來說,還是多談談教與學的應用比較好。可以少談管理。”我深信不疑。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教與學的應用——班班通這種優質資源。?

先學習原著吧——劉延東:推動“優質資源面向所有階層”,加快內容建設和享受。加強軟件開發,挖掘出更多更好的優質教育資源並實時更新,是教育信息化的關鍵環節。今明兩年要重點開設國家規定課程,重點建設“三個課堂”:壹是“專送課堂”,二是“名師課堂”,三是“名校網絡課堂”。力爭用三年時間建立各種高質量的數字資源,交付全國,讓那些地處偏遠、生活貧困的孩子也能享受到。?

從延東副總理的發言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班班通”的重點是教與學的應用,並明確了三種推薦應用模式。但是領導講的是宏觀的,所有的例子都是從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總體思路出發的。到了具體的學校和老師,怎麽做才能實現“班對班的溝通”?有必要認真討論壹下,因為對於微觀的學校和班級來說,無論是開設還是參與這三類課堂,都是“優質資源班通行證”的標準。?

我想,推廣“班班通”,還是要回到我昨天提到的理解:“優質資源的班班通——班級本位教育教學的應用”。需要從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的信息支撐,包括教師備課、教學與課堂交流、作業與課後交流、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甚至教師之間的教研交流,來探究“課際交流”的內涵。?

我們明天再談細節。?

具體來說,為了達到“優質資源班班通”的標準,我認為可以做以下幾件事:

1.數字化教育教學資源的建設與利用:?

這是大家都覺得要做的事情,但是沒有做好,似乎還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去年看到“全國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開通的新聞後,我進去看了看,覺得是典型的瓶裝舊酒——沒什麽新意。搭建壹個平臺,把很多資源分門別類放進去,看起來挺好的。有多少結核病教學資源?問題是用什麽機制提供資源,怎麽提供服務?誰有動力上傳資源?誰擁有獲取和使用資源的主動權??

我當時進去看了幾個資源。站在壹個普通學生家長的角度,我想我的孩子(學生)不會願意看到,我作為家長也不會要求她看到。她的老師會有興趣看嗎?我的感覺是不感興趣。如果學生、家長、老師都沒有興趣看新的教學資源,它能起到什麽作用??

果然,今天寫這個博客的時候,我又進去看了壹眼。半年了,好像下載最多的教學資源也就幾百人。這是壹個全國性的教學資源服務平臺!下載幾百次太差了!?

當時我和我的壹個同事(小學生的母親)討論過這個事情。她說她花錢買了些課件,是喜羊羊主題的,兒子愛看!這說明不是做不出學生愛用的優質教學資源,而是目前的機制沒有鼓勵資源開發者做大做強,專註於優質教育資源的開發。?

我也和教育行政部門的相關領導討論過花錢買服務的機制,因為我壹直認同政府投入不應該直接用來雇人做資源,而應該為資源的使用購買服務,比如按照下載量付費。但是據壹線部門領導說,按照現在的經費制度,這樣做風險很大,而且給我講了壹堆我不能說什麽的理由。但我覺得,如果連這種機制都改變不了,沒有創新的機制和運作模式,就很難發揮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

說了這麽多,還是想提壹些建設性的建議:對於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來說,建立機制享受本地區的創新資源才是上策;組織教師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選擇或購買壹些適合使用的優質教學資源推薦給學校,是中策;設置資源池,檢查下載、購買、自建的資源是否使用,是最後的政策;對於學校來說,組織教師討論如何利用優質教育資源開展有激勵措施的教學,培訓教師的基本IT技能,提高教師應用數字化資源和軟件工具的能力,選擇壹些合適的輔助資源推薦給學生和家長,都有利於推動“優質資源面向所有班級”的工作。?

那麽我們再來說說昨天的話題:傳統的數字化教學資源主要是指課件,現在應該包括各個學科的工具和軟件,比如“幾何畫板”等。另外,我覺得中等職業教育的各類培訓軟件也應該歸入這壹類。?

2.課堂教學和交流活動?

當然,這裏指的是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各種以班級為單位的教學活動和交流活動。我覺得這是“班班通”最重要的壹面。?

首先,教師將各類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引入課堂,包括“專送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這個不用我多說,可以歸為第壹部分“數字化教育教學資源的建設與利用”。?

其次,我們可以通過使用新的輔助教學設備來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如電子白板和無線交互設備。?

三是利用課堂錄音設備記錄教學過程,可以用於部分學生課後復習,也可以用於教師間的觀察和我自己的教學反思。?

四是開展課堂教學評價,既可以是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評價,也可以是教師之間的教學互評或學校組織的教學評價。?

五是課後教學交流討論,既可以是師生之間的問答討論,也可以是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

另外,對於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進行網上布置和提交作業、網上自測或網上考試。?

當然,通過網絡課程直播或者錄播系統來傳播課堂,也屬於這種服務。事實上,“三個教室”的來源將使用這種服務。?

3.教師準備服務?

教師備課的信息支持是壹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對於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個人覺得還是歸入“班班通”比較好。?

對於教師備課的信息化支持,首先可以做的是壹個貼心的教材管理,其次是備課工具的提供,第三是協同備課支持,第四是集體備課管理。具體內容我就不多說了,留給專業人士吧。?

4.教師專業發展服務?

我認為教師專業發展的信息支持也可以歸為“優質資源班班通”。《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第四章“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壹段有明確描述:“逐步普及專家引領的網絡教研,提高教師網絡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

教師專業發展中可以做的信息工作至少包括:

1)網絡培訓:通過網絡對教師進行培訓,包括專業培訓、信息素養和技能培訓等。?

2)網絡教研:通過網絡提供交流合作的平臺,幫助教師開展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3)項目研究:為教師開展科研提供信息支持和服務,包括項目管理、知識管理、成果管理和輔助工具。?

5.其他?

我也傾向於將以下工種歸為“優質資源班班通”:

1)學生成長袋管理:做好“學生成長記錄”是教育規劃綱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中特別強調的。十年規劃第八章明確:“建立覆蓋全體學生的電子檔案體系,做好學生成長記錄和綜合素質評價,根據需要為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提供支撐。”我認為做好學生成長袋的管理工作,將是“班班通”標誌性的成就;?

2)校企合作:這個主要是指中職教育,因為中職教育的實習需要加強校企溝通,這是教育信息化可以大有作為的地方。因為實踐還是以班級教育管理為主,所以把校企合作的信息支持歸為“班班通”比較合適。?

從今天開始,我將談論“每個人都可以訪問在線學習空間”。?

這個概念是近幾年最熱門的問題,經常被同事在微博會議上詢問或討論。這是因為“校際交流”和“班級交流”曾經是相關的。雖然這次的內涵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因為有了壹些基礎知識,大家都認為按照原來的路線加強就夠了(其實我是非常不同意這種思維方式的,這也是為什麽我花了壹個多星期討論“校際交流”和“班級交流”)。並首次提出“人人互聯”。每個人都不知道該怎麽辦。?

我個人認為“人人連接”的概念應該來自“職業教育新幹線:學校有平臺,人人有空間”,或者至少是受其啟發。?

其實在清華讀過書的同學可能都有壹種感覺,在清華,我們早就“人盡皆知”了——早在十幾年前,我們團隊就開始研究“虛擬個人網絡空間”,其成果也逐漸應用到“清華網校”中。清華網校目前的版本有“我的課程”、“個人信息”、“個人主頁”。另外,我最近兩年在推動的“面向知識共享的校園社交網絡”,其實就是為師生提供壹個高級版的“在線學習空間”。於是在2012年7月24日,我發了壹條微博:在#教育部#現場聽到杜占元副部長講“人人在線學習空間”,突然覺得這是壹個“知識共享的教育社交網絡”。

但這些內容只是前期的調研工作,而對“人人有網上學習空間”給出明確說法的,是劉延東副總理的那次著名講話。要理解“每個人都是相連的”,我們必須學習原文,我們將在下周開始。?

今天終於有時間壹起研究原著了?

我們先來學習壹下劉延東副總理的講話。為方便閱讀,原文以斜體顯示。?

第四,推廣“人人在線學習空間”,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改革。建立師生個人在線學習空間體現了未來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方向。?

這兩句話講的是導向,“人人互聯”的目的是推動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改革,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第六講,我的同事吳海燕老師給我留言說:“教育信息化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還是“教育信息化對學習的革命性影響”,“教育”vs,“學習”,誰才是最本質的東西?這些平臺看起來是從老師的角度考慮問題,我覺得應該是從學習者的角度考慮。我當時回答說“教育包括學習”,同意她的觀點。其實劉延東副總理的立場已經很明確了,不僅要推動教學方式的改革,還要推動學習方式的改革。杜占元副部長在今年推進教育信息化重點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特別明確:“在線學習空間人人可及”——這是教育信息化面向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對網絡時代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新模式的創新和探索。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也主要體現在“人人互聯”。?

今明兩年,將網絡學習空間從目前的60萬個增加到600萬個,力爭用5年左右的時間,使所有教師和初中生都擁有實名制的網絡學習空間,促進教與學、教與教、學與學的全面互動,力爭在網絡學習空間建設和應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目前應按照“三個第壹”的原則實施,逐步覆蓋全體師生。首先,教師帶頭使用它。重點是推進中小學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教研空間建設,讓教師先用起來。二是職業教育率先部署。近年來,信息技術在創建開放、互動、透明、安全的職業教育教學新模式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湖南為職業教育師生搭建了超過50萬個個人在線學習空間。各地要總結經驗,加快建設步伐,創新模擬訓練模式,增強實踐教學能力。第三,發達地區率先示範。發達地區應利用雄厚的經濟基礎和完善的基礎設施,在大學和初中先行先試,探索新的學習方法。?

後壹段講的是如何實施。?

其實我覺得這裏說的原則和步驟比較理性合理:

1)原則是“教師帶頭使用”、“職業教育帶頭調配”、“發達地區帶頭示範”,符合教育規律和我國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

2)步驟是“在2013年將數量增加到600萬”“用5年左右的時間使所有教師和初中生都有實名制的網上學習空間”,這是壹個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也是壹個比較合理的目標。?

3)“人人在線學習空間”重在應用,建設它不算“交流”。要“促進教與學、教與學、學與學的全方位互動”,“打造開放、互動、透明、安全的職業教育教學新模式”,“創新模擬實訓模式,提升實踐教學能力”,“探索大學、初中新的學習方式”。?

但是,我們看目前的落實和推進情況,似乎很多地方都偏離了劉延東副總理的講話精神。比如,在教育部4月份發布的《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年度任務指標(征求意見稿)》中,我看到部分省市將今年“人人通”的目標比例定為50%,不少省市定為2018。而且2013的平均指數(未加權)已經達到了22%(多少可以簡單算壹下?)。這是壹個可能的任務嗎?我覺得原因只有兩個:壹是誤解了“人人相連”,以為只要搭建壹個平臺,給每個老師和學生開壹個賬戶,就認為是達標了;二是喊,反正達不到目標不會有懲罰,目前先進了再說。?

通過學習原著,明確了“人人接入在線學習空間”的定位、目標、實施原則和步驟。但是,如何在壹個微觀的學校或者壹個局部地區建立“人人接入”,目前還不清楚,因為這不是國家領導人講話要考慮的地方。這也是大家對“人人接入”的疑問最多的地方,也是我們壹起討論的價值所在。?

這將回到我在第三講中提到的理解:

網絡學習空間人人可及--基於信息環境的以人為本的教與學。當前,重點是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改革。?

“教與學”是兩種活動。“網上學習空間人人可及”就是利用“網上學習空間”(信息化教學環境),以信息為支撐,進行創新性的教與學。其實,這與“班與班的交流”乃至“校與校的交流”密切相關:壹項活動,從師生的角度來看,是“人人相連”的個人教與學行為;從班級組織的角度來看,可能是“班對班交流”的典型應用;即使從學校層面來說,也可能是“校校通”的典型案例。這也是為什麽我主張“三通”是看當前教育教學信息化工作的三個視角或層次,而不是人為地將其分為三樣。?

“三通”之間的辯證關系將在後面詳細論述。今天“人人網學習空間”要達標應該怎麽做?先開太遠。?

1.個人空間服務?

要實現“人人有網上學習空間”,首先要有個人的網絡空間,這是基礎服務。這包括有壹定的網絡空間容量,目前應該是10GB起步;應該提供基本的文件存儲服務,類似於現在的各種雲盤;最好能提供個人空間展示服務,讓空間擁有者可以根據壹些喜歡的模板在自己的網絡空間發布各種資源,促進資源的享受;當然,如果個人空間服務能支持移動終端就更好了,因為移動學習已經成為壹種趨勢。另外,個人空間的實名制註冊認證、個人基本信息維護、空間個性化配置等功能都是簡單而重要的功能,應該支持。?

2.個人知識管理服務?

知識管理是我近幾年極力推薦的壹項IT服務,因為我覺得隨著IT技術的成熟和個人數據的膨脹,是時候讓知識管理大顯身手了。?

知識管理應以個人空間服務為基礎,即知識管理與個人空間檔案管理相銜接。當然,知識管理需要進壹步的增值服務:

1)知識分類管理:首先要提供完善的知識分類管理功能,幫助個人建立知識體系並不斷完善,幫助個人收集、消化、吸收和創新知識;?

2)知識檢索服務:其次,需要提供快速的知識檢索功能,幫助個人建立個人知識庫並快速查找。提供知識圖譜等高級檢索服務當然更好;?

3)知識分享服務:知識是最不怕分享的資源,因為分享的越多,妳就越富有!因此,便捷的知識共享服務是教育領域最重要的IT服務之壹。?

3.個人事務服務?

協助個人管理自己的事務,是對IT提高工作效率最直接的支持和幫助。如果壹個人把個人事務管理放在IT平臺上,幾乎離不開它。所以,用戶是否使用IT平臺管理日常事務,可以用來判斷壹個人的數字化水平,也可以用來考察壹個IT平臺的粘性。?

個人事務服務多以日歷管理為主,如課表管理,是師生必備的日歷服務。此外,考試安排、會議通知和任務設置都與日歷服務有關。如果這些與日程相關的信息能夠整合到類似於“我的日歷”的個人事務服務中,那麽對於用戶來說。

  • 上一篇:2017四川達州壹中教師招聘簡章
  • 下一篇:株洲有多少所高中?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