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鄧稼先生平事跡

鄧稼先生平事跡

鄧稼先(1924-1986年7月29日),中國安徽懷寧人,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歷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員、核工業部第九研究所所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中國科學院數理物理學部委員、中國核學會第壹屆、第二屆常務理事。他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參與組織和領導中國核武器的研究和設計。是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的奠基人之壹。從原子彈、氫彈的原理突破和試驗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型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試驗,都做出了巨大貢獻。作為主要參與者,其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壹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他是中國核武器研發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被譽為“兩彈之父”。

1924年6月25日(農歷五月十九),鄧稼先出生於安徽懷寧縣外的鄧家大塢,又名鐵巖山房。父親鄧以蟄當時是北京大學的教授,母親王淑佩女士負責家務。鄧稼先出生8個月後,隨母親和兩個姐姐來到北平(即北京)。鄧史茹(1743-1805),清代大書法家,是鄧稼先的第六祖。?

1929年9月入北平武定後小學,上三年級。?

1932入北平四村小學四年級,畢業。?

1935 11歲,入北平誌成中學,初壹。?

1936 12歲,就讀於北平崇德中學初中二年級,上高壹(崇德中學因抗日戰爭1939停辦)。在過去的三年裏,他在英語、數學和物理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崇德中學,我和高二班的楊振寧成了朋友。?

1937 13歲,抗日戰爭爆發。北大、清華搬到雲南昆明。因為父親病重,鄧稼先壹家在淪陷後留在了北京。?

1939 15歲,9月,他重新進入北平誌成中學,正在讀高二。?

1940年5月,為躲避迫害,他沒讀完高二,經上海、香港、越南的海防、老街到達昆明。7月到9月,我在昆明的壹個補習班學習。9月進入四川江津民族九中,就讀高中三年級,直至畢業。?

1941歲,17歲,入西南聯大物理系,學號:A-4795。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合並而成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最高學府。鄧稼先在這裏學習了四年,受益終身。楊振寧也是聯大物理系的研究生,比他高三屆,兩人關系密切。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鄧稼先通過朋友楊德新的介紹加入了“人民青年”(* *生產黨的外圍組織),積極參加學生運動。?

1945 8月21歲,鄧稼先大學畢業,正值抗日戰爭勝利日本投降。9月,我在昆明鄭文中學教數學。

1946 1.22歲,在昆明培文中學擔任數學老師。6月回到北京,在北大物理系做助教。那壹年,許鹿希被北京大學錄取,當他在壹個壹年級物理班當助教時,他們第壹次相遇。

1947 23歲,通過了美國的研究生考試。

1948 24歲,普渡大學物理系研究生。

1950,26歲,8月20日獲得本校博士學位。博士論文是《氘的光電離》。8月29日,我登上了威爾遜總統號輪船,回到了家。9月,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

1951歲,27歲,加入九三學社。

28歲,1952,升任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1953 29歲,已婚許鹿希。許鹿希是許德珩教授的長女。

1954,30歲,曾任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副學術秘書。那壹年,女兒點點(鄧智點)出生。

1956 31歲4月,加入中國* * *產黨。兒子萍萍(鄧誌平)出生了。那壹年,與賀作秀、徐建明、於敏等人合作,在《物理學雜誌》上發表了《β衰變的角關聯》、《加速器中輻射損耗對自由振動的影響》、《輕核的形變》等論文。它為中國的核理論研究做出了開創性的工作。

1957 33歲,8月,調到二機部第九研究所任理論部主任,領導核武器的理論設計。從此,鄧稼先隱姓埋名工作了28年,直到去世。

鄧稼先,65438年至0959年35歲,根據中央“自己動手,從零開始,準備用八年時間造出原子彈”的決定,選定中子物理、流體力學和高溫高壓下的物理性質作為研制中國第壹顆原子彈的主攻方向。選擇正確的主攻方向,是鄧稼先對我國原子彈理論設計最重要的貢獻。

1962,38歲,9月,11,經羅瑞卿審定,二機部向中央作報告:“兩年計劃”,提出最遲在1965年上半年,在1964年爆炸中國第壹顆原子彈。這時,鄧稼先和他的同事們提出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方案,奠定了中國核武器研究的基礎。

1963 39歲,2月,參加並指導華北某地核試驗前的轟炸模擬試驗。9月,奉聶元帥之命,鄧稼先、於敏帶領九院理論部原班人馬研究原子彈,承擔了中國第壹顆氫彈的理論設計任務。

1964 40歲10年10月16年6月15年,中國第壹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7 43歲17年6月,中國第壹顆氫彈爆炸試驗成功。

1971 47年的“文革”侵襲了九院,許多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受到了冤枉和懲罰。鄧稼先、於敏、胡思得等人也被集中在青海根據地進行批判。就在這時,楊振寧從美國經巴黎飛抵上海,第壹次回到大陸探親。他列了壹個在北京見面的人的名單,第壹個人就是鄧稼先。周恩來總理命令鄧稼先回京開會,挽救了鄧稼先和中國壹批有價值的科學家。遵照周恩來總理的指示,鄧稼先連夜給楊振寧寫信:“中國的原子彈、氫彈都是中國人自己研制的,沒有外國人參與。”這封信是由壹個民航班寄到上海,並在8月1971日的告別晚宴上交給楊振寧的。

1972 48歲,任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長。

1979 55歲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院長。那壹年,在壹次實驗中,身體受到輻射影響,但仍堅持工作。

56歲1980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原名學部委員)。

1982 58歲獲國家自然科學壹等獎。當選為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委員。

60歲時,1984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那壹年,地下核試驗取得了突破。鄧稼先高興地寫道:“紅雲在天空中閃耀,命運的核力量在顫抖。二十年勇攀高峰,二代輕舟已過橋。”

1985 61歲7月30日因直腸癌住院。那壹年,因為“原子彈的突破和武器化”、“氫彈的突破和武器化”,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1986年4月2日,62歲時,壹份由鄧稼先、於敏署名,包含了九院(中國工程院物理研究所)多位科學家心血的建議書完成,上交中央。給中央寫提案,使中國核武器發展進入了壹個新階段。5月任核工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5月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壹等獎。17年7月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7月29日,病逝於北京。8月3日,追悼會在北京八寶山舉行。

1989逝世三周年,因“核武器重大突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1999 9月18日,在新中國成立5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壹星”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授予“兩彈壹星功勛獎章”。於敏、、、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陳能寬、、周、、錢學森、屠守娥、、程賈凱、彭煥武被授予“兩彈壹星”功勛獎章,王高昌、鄧稼先、趙九章、姚同斌、彭煥武被追授。

參考來源:百度百科-鄧稼先

  • 上一篇:什麽樣的孩子在中學學習特別好?
  • 下一篇:打開家校溝通之門的四把鑰匙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