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地質公園——地球科學固有的科學性

地質公園——地球科學固有的科學性

壹.概述

地質公園是壹個可以欣賞到豐富的具有重要科學價值和典型意義的地質遺跡的景點。地質遺跡是指地球發展演化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壹切跡象。比如有的地方以前是海洋,海洋中沈積有石灰巖等巖石,巖石中有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化石;某地壹旦發生火山噴發,就會出現火山巖、火山口、火山頸等與火山有關的巖石和構造;有過泥石流的地方就會有泥石流堆積,我們可以看到轉化為泥石流的松散體的地貌和構造位置...我們可以從中推斷出地球上發生過的歷史事件的所有這些物質現象被稱為地質遺跡。地質遺跡是地球歷史的記錄,地學是根據地質遺跡研究地球發展演化規律的科學。地質公園是欣賞景點地質科學的壹部分。

建設地質公園的目的,首先是開展地學普及活動,通過旅遊學習地學知識,有利於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科學水平;其次,是滿足遊客對新奇、求知、迷惑的需求,提高旅遊的科學品位,提高景區的審美深度,了解景觀形成的本質和地球運動的規律,吸引更多的遊客,提高景區的經濟收入;第三,是對人民進行生態環境教育的需要;第四,有利於保護地質遺跡,因為被批準為地質公園後,壹切破壞環境的活動,比如采礦,都將被禁止。

現在很多景點都掛著很多牌子,各種名字。這些名稱不同的公園,都是景區在不同方面的體現。自然風光強調欣賞,給人美的享受;森林側重於景區內的植被、植被的形成及其所代表的生長環境和特征,從中獲取植物和生態環境的知識;地質公園不僅強調美學特征和植被環境,還註重山川成因及其與地質環境的關系。

根據國土資源部的規定和部分學者的意見,本書分為六類地質公園進行介紹。

二。剖面地質公園

1.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於001 10年2月經國土資源部批準,於2003年10月8日正式開園。園區位於薊縣北部,燕山山脈南坡,總面積342平方公裏,園區核心區面積9平方公裏。地質遺跡是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的標準層型地層剖面和古生物化石,可以作為全國和全球地層對比的依據,這是其巨大的科學價值。

園區內的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剖面地層完整,露頭連續,保存完好,上下清晰,結構簡單,變質作用輕微,富含疊層石等古生物化石,地層厚度近萬米,真實記錄了654.38+0.8億年至8億年前的地球地質歷史,被國內外地質學家譽為世界同壹地質時期的“標準層型剖面”。

2.浙江常山國家地質公園

對浙江常山地區奧陶系剖面進行了詳細研究,建立了我國第壹個“金釘子”地質剖面,作為國際上地層對比的標準剖面。這顆“金釘子”位於常山黃泥塘,其底界以壹種特殊筆石的首次出現為標誌,這是壹個距今約4.6億年的地層剖面。

3.陜西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

位於陜西省中北部洛川縣南部的黑木溝,兩側岸坡出露的黃土剖面是250萬年地質歷史的產物,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公園面積約9km2,黃土垂直節理發育,直立。在大氣降水、地表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形成了獨特而奇特的黃土景觀。在南北3~5公裏的範圍內,有圓形、方形、大小不等、錯落有致的黃土柱,幾英尺長、幾英尺寬的黃土橋,小到井口、大到巨型盆地的無底黃土洞穴,形態豐富的黃土雕塑,水平的黃土墻和垂直的黃土裂縫...

公園內有世界上最完整、最豐富的黃土剖面,是研究中國大陸乃至歐亞大陸古氣候變化等地質事件的重要資料。劉東生院士說:“洛川黃土古土壤系列是北半球最完整的大陸地質記錄之壹。它記錄了240萬年以來發生的地質事件,有助於重建中國北方乃至北半球第四紀地質事件的歷史,有可能了解現代地質作用在地球歷史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未來發展趨勢。”“洛川剖面是我國黃土磁性地層學研究中最細致的,可以劃分出幾個非常重要的極性變化和年代測定點,是目前已知的全球黃土記錄中最連續、最完整的剖面。”張宗虎院士指出:“黃土高原整個全新世的氣候變化在千年尺度上具有準周期性波動,在我國很多地方的序列載體上都有表現,但洛川剖面的全氧化鐵氣候序列最為完整清晰。”“我國黃土地層中發現的脊椎動物化石很少,具有特殊時代價值的屬種也很少...集中在陜西洛川黑木溝剖面黃土地層中的化石產地很少,非常典型。”

三。生物遺產地質公園

1.雲南澄江國家地質公園

生物進化史是地球進化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25億年至5.4億年前的元古代發現了許多真菌和藻類植物的化石,因此元古代被稱為真菌和藻類植物時代。元古代末期,除了大量藻類繁殖外,還出現了著名的埃迪卡拉動物群,包括腔腸動物、環節動物、節肢動物和甲殼動物。因為這些動物缺少硬骨,大多是動物屍體的印痕化石和遺跡化石。植物茂盛的時代突然出現大量動物化石,被地質界稱為生物大爆炸。中國雲南澄江國家地質公園記錄了壹次生物大爆炸。

雲南下寒武統自下而上分為四個階段:梅樹村階段、千株寺階段、滄浪鋪階段、龍王廟階段,梅樹村階段記錄了寒武紀生物大爆發。梅樹村階以雲南晉寧以北7公裏的梅樹村剖面為層型剖面,其中保存了早寒武世(距今5.3億年)40多個門類、100多種動物化石,包括海綿、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和疑難動物。由於埋藏的特殊地質條件,不僅保存了生物硬化石,還保存了罕見精美的生物軟印痕化石,為研究寒武紀早期生物大爆發以及這壹時期的動物生理結構、生活習性、系統演化、生態環境等提供了實物資料,是極其珍貴的地質遺跡。這些化石被稱為澄江動物群化石,與澳大利亞埃迪卡拉動物群化石(5.8億年前)、加拿大伯吉斯頁巖動物群化石(5.1.5億年前)並列為“地球歷史上早期生物進化的三大奇跡”,被稱為“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壹”。

澄江動物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雲南省澄江縣茅天山地區,總面積18km2,山勢沿地層延伸,中部地區茅天山海拔2026m。化石埋藏帶長20公裏,寬4.5公裏,核心保護區面積65438±0.2平方公裏,發現化石點30余處,采集化石3萬余件。

19年的30年代,達爾文在他著名的《物種起源》中預言,未來如果有人挑戰我的理論,很可能來自於對寒武紀動物突然出現的解釋。4月23日,1991,美國《紐約時報》以精美的圖片介紹了中國毛天山動物群的發現。2001和1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認為,雲南澄江的動物化石將脊椎動物的出現提前了6000萬年。英國牛津大學古生物學家感嘆:“澄江古生物化石將是科學研究的永恒建築。”這裏科學鑒定的古生物化石有40大類、100多種,涵蓋了現代生物的所有門類,發現了許多曾經大量存在、現已滅絕的動物種類,超出了現有的動物分類體系,只能以發掘出的地名命名,如撫仙湖蟲、鳩山蟲、雲南蟲、昆明蟲、拒馬蟲等。

2.四川自貢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恐龍是已經滅絕的古代脊椎動物。他們生活在2.25億年至6500萬年前的中生代,包括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在地球上生活了65438+6億年。恐龍是壹個龐大的家族,既“龐大”又“嚇人”,既“小巧”又“溫順”。世界上已發現的恐龍化石有900 ~ 1200屬。自貢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展廳內陳列著18具完整的恐龍骨架。這18只恐龍中,有3只為雜食性,個體長1.4 ~ 2.8m;5種為肉食性,個體長4 ~ 8.9米;食草動物10只,其中3只體長4.3 ~ 7m,另外7只體型巨大,體長9 ~ 20m。所有這些18恐龍化石的時代都屬於侏羅紀。

自貢恐龍博物館位於恐龍化石發掘地大山鋪,距自貢市區11km,建築面積6000m2。有兩處發掘現場,可以看到從砂巖上剝離下來的恐龍骨骼化石,重疊交錯,十分壯觀。

中國的恐龍地質公園有甘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黑龍江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和新疆奇臺矽化木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3.矽化木地質公園

(1)遼西的木本化石

遼西的木化石集中在北票市和義縣的部分山區,大部分保持原有的樹樁形狀,大徑達1m以上,表面樹皮裂縫隱約可見。最長的石墩,裸露部分長達3米多,年輪清晰。其時代屬於侏羅紀,與北票煤層相當。原來這裏曾經是壹片廣闊的森林。

(2)延慶木化石群

北京延慶縣東北部白河北岸500米長的河谷坡上分布著40 ~ 50個木化石群。這些木化石凹凸不平,密密麻麻,堪稱奇觀。木化石堅硬,有的露出地面幾十厘米,有的1m以上,直徑約1 ~ 2m。多為短樹樁,表面棕黃色、灰白色,樹皮紋路和橫切面年輪清晰。延慶木化石群世界罕見。以前是個湖,樹埋在地下,矽化形成的。

(3)自貢矽化木

在四川自貢市高亮附近的長山有壹種獨特的矽化木,樹幹長23m,直徑1.3m,這種矽化木堅實晶瑩,纖維清晰,在陽光的照射下像寶石壹樣閃閃發光。它被埋藏在侏羅紀砂巖中。

(4)亞利桑那州的化學石林

美國亞利桑那州阿達馬納鎮花石林的地面上躺著數以千計的石化樹幹(矽化木),平均直徑約1m,長15 ~ 25m,最長40m,周圍散落著化石木塊。這些石化的樹有清晰的年輪,像大塊的碧玉瑪瑙,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有六個密集的石化主幹區,其中最美的叫彩虹森林。推測這裏的原始森林被洪水沖走,木材被鐵錳氧化物礦化染色,形成了今天色彩斑斕的化石樹。

4.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山東省臨朐縣上林鄉。壹個采礦坑內出現富含化石的巖層,最上層是風化土,第二層是第四紀火山噴發形成的玄武巖,第三層是富含化石的矽藻土層,底層是礫石。矽藻土層由矽藻遺骸經粘土膠結而成,形成時代為6.5438+0.8億年前的中新世。矽藻土壹層層很薄,像壹頁紙,裏面的化石像動植物圖畫書,也叫“千本”。矽藻土曾作為非金屬礦床開采,直到1980年成為全國首個古生物化石重點保護區後才開始開采。

哺乳動物化石包括鹿、犀牛、豬、馬、熊、鼠、蝙蝠等。17屬18種,其中柄杯鹿數量最多,呈現出各種奔跑姿態。鳥類的骨壁很薄,很難作為化石保存下來。1976年,這裏發現了壹個完整的鳥類化石,在中國古生物界引起了轟動,也引起了世界同行的關註。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了六種鳥類化石。中國對蛇化石的研究始於20世紀60年代。這裏發現了第壹個蛇類化石,在它的骨骼兩側可以看到鱗片壓在巖石上的痕跡。兩棲動物的種類不止六種,我們可以看到青蛙的幼體——蝌蚪和有尾巴的青蛙,還有青蛙和魚保存下來的化石,還有魚、水生植物和樹葉保存下來的化石。昆蟲化石的保存有三個特點:數量多、保存完善、形態生動。昆蟲最易腐爛、最難保存的翅膀,在這裏都能保存下來,而且飛得很高。山旺也有很多蜘蛛化石,居世界前列。山旺的植物化石也很完整、豐富、保存完好,很多葉子都能看到清晰的葉脈。花最容易枯萎,卻能作為化石保存下來,甚至還能看到雄蕊和雌蕊,世間罕見。

654.38+08萬年前,山旺壹帶是壹個水草豐美的大湖,各種動物都生活在這裏。後來火山爆發,湖泊不復存在,生活在湖中的生物也被毀滅。

四。構造遺跡地質公園

1.吳王山世界地質公園。

吳王世界地質公園罕見的構造地質遺跡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兩個褶皺的疊加。前期有壹個南北走向的緊褶皺,之後又有壹個東西向的褶皺。這兩個褶皺疊加在壹起。

2)背斜和地壘的疊加。古吳王山背斜在南翼和北翼形成了壹個正斷層,所以這個古背斜變成了壹個地壘。

3)清晰奇特的不整合組合。吳王山背斜在天臺山倒轉,使太古代和元谷峪之間的不整合面直立,成為懸崖。元谷峪頂部的應時砂巖是水平產出的,沒有整合在垂直的石英巖上,造成角度不整合。兩個不整合呈T形相交,這是世界上最奇怪的不整合之壹。元谷峪頂的應時砂巖沈積時,古地貌應該是向西傾斜的陡坡,所以在天壇山峰的小範圍內,東邊的巖層薄而少,西邊的巖層厚而多。

4)新構造運動活躍。吳王山區地面隆起構造運動活躍,主要基於以下原因:①河流在平面上是蜿蜒曲折的老年河道,而剖面上是兩岸陡峭的V型青年谷;(2)鐵山河有壹個狹窄的山谷,表明地面上升;③景區內至少有四個梯田;④天臺山相對於太行山的上升高度可以以寒武紀為基礎計算,南方丘陵地區的上升高度可以以三疊紀為基礎粗略計算,華北平原為基礎計算丘陵地區的上升高度。⑤山前丘陵區的山頂高度壹致,保持著上升前平原的原貌,但已切割出大量溝壑;⑥景區南緣斷裂顯示太古宙地層與第四紀黃土的斷裂接觸,表明第四紀時山脈仍在上升,斷裂仍在活動。

5)土地生命周期的呈現。土地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吳王山區由於新構造運動活躍,土地生命的各個旋回都在小範圍內展示,是研究土地開發與保護的寶貴科學資源:①在公園主要景區裸露的巖石上,因風化作用生成極薄的粘土礦物,這是土地的萌芽期;(2)景區山谷梯田上有壹小塊地,是土地的童年;③景區東面是華北平原的邊緣,是大地的青春。(4)景區以南丘陵處於平原上升後的侵蝕階段,頂部良田,底部巖石裸露,為土地的老年期;⑤公園主要景區的土地已經完全剝蝕,巖石裸露,是土地的絕滅期,但又恰逢土地的萌芽期。

2.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的建築遺跡

松山世界地質公園可以看到的構造遺跡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的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層可以在嵩山地質公園及其附近見到,距今36億年。

2)可以看到華北地區幾乎所有的構造運動遺跡:25億年前元古界與太古宙之間的松陽運動,654.38+08億年前中元古界之間的中嶽運動,5.43億年前古生代與元古界之間的少林運動,石炭紀與奧陶紀之間的不整合。嵩山的特點是許多不整合聚集在壹起。

3)堅硬的石英巖褶皺成各種復雜形態,隨處可見倒轉、平臥褶皺。在三皇寨景區,還可以看到褶皺石英巖地層挺立的壯觀景象。壹塊塊石英巖地層挺立,直插雲霄,覆蓋整個峽谷,如萬卷“千古巨書”,氣勢磅礴,氣勢磅礴。

五、礦床地質公園

礦床地質公園對人類的吸引力是巨大的。普通遊客總覺得礦藏很神秘,巨大的礦藏對地質專業人士特別有吸引力。但目前似乎還沒有礦床地質公園,因為公園的建設可能會對礦山生產產生影響,未開采的礦床由於種種原因也不會建成公園。對於那些已經開采和關閉的大型礦床,可以在露天采礦場或地下采場建設地質公園。這既是對采礦破壞環境的整治,也是經濟收入,更是全面系統的科普教育。

不及物動詞地貌地質公園

這本書介紹的景點都可以稱為地貌地質公園。

七、地質災害地質公園

1.龍門山構造地質公園

全球每年約有500萬次地震,其中有感地震超過5萬次,7級以上破壞性地震超過10次,8級以上地震每年壹次。中國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數在30萬左右。陜西滑縣1556地震,83萬人遇難,可見地震是對人類威脅最大的地質災害。

四川龍門山已建成國家構造地質公園。鑒於此處大地震頻發,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大地震遺跡眾多,應將此構造地質公園作為宣傳防震避災的地質公園。

延伸至四川盆地西部約500公裏的龍門山是壹條中生代以來的疊瓦狀逆沖斷裂帶,地震是它運動的結果。其逆沖面傾向西北,龍門山向四川盆地移動。在1929期間,地質學家趙亞曾在川西平原彭州白鹿頂和董曉宇地區發現了飛來峰,並確定了該推覆構造。我們認為,由於太平洋板塊和華北裂谷都將地殼向西推,當四川盆地在西北方向插入龍門山之下時,龍門山的地塊被推出並逆掩至四川盆地,每次被推掩都會發生地震。圖的下移插值不是壹個點,而是壹段有壹定長度和寬度的線段。因此,2008年5月6月5438+02地震的余震發生在都江堰和秦嶺之間,直到能量全部釋放,推覆體塊體位置平衡,余震才停止。該地區發生過以下大地震:1933年疊溪地震(7.5級)、1941年黑水地震(6級)、1958年北川地震(6.2級)、1960年松潘地震(6.75級)。75年發生6次大地震,約12年壹次,可見頻率之高。同時,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間隔時間越長,地震的烈度越高,破壞性越大。

2.重慶黔江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

重慶黔江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重慶東南部黔江北部,南接酉陽,西接彭水,北接湖北利川,東北與湖北鹹豐縣接壤。中心區是小南海,壹個美麗的高山湖泊,因為地震離潛江30多公裏。據《潛江縣誌》記載,清代鹹豐六年曾發生大地震,山體滑坡、巖石崩塌,形成長1170m、寬1040m、高67.5m的大壩,斷流泄洪20余裏,形成湖泊,在其附近的湖北鹹豐縣形成4個較小的堰塞湖。小南海長5公裏,寬1公裏,深50米。由班家溪等五條溪流註入,水質良好。小南海是中國最長、保存最完好的地震堰塞湖,在世界上也是“極其罕見”的。據中科院專家介紹,當時地震震級為6.3級,地震破壞烈度為八度。地震期間,山體滑坡10多公裏,4500×104立方米的滑坡體向西移動了2公裏,堵塞了落差近100米的山谷..地震遺跡區還保存了崩塌懸崖、滑坡、堆石壩、淹沒森林等多種震害跡象。在大跨度巖石和小跨度巖石下,地震崩塌形成的破碎山脊和陡峭懸崖上密布著滾石和巨石,直徑壹般為1~5m,最大的為1 ~ 5m。這些為地震災害的研究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自然實體,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2001年,國家地震局為小南海頒發了“潛江小南海國家地震遺址保護區”和“全國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基地”兩塊牌子,使小南海的科技價值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3.東寨港

東寨港位於海南島瓊山區,被列入世界重要濕地名錄。據史料記載,東寨港曾經是壹片土地。1605的地震,把72個村子都沈了下去,然後這裏變成了壹個海港,大量的紅樹林在海港裏生長。7 ~ 10m深海水,村落廢墟,斷壁殘垣,農田道路清晰可見。

4.西藏龔毅國家地質公園

西藏龔毅國家地質公園位於西藏自治區波密縣和林芝縣交界處,主體位於波密縣龔毅鄉,自西北向東南呈帶狀分布,總面積2160km2。地質公園以龔毅巨型山體崩塌地質遺跡為特色。

龔毅巨山崩塌體體積3000×104m3,崩塌體最大落差2580m,滑坡體最大垂直運距640m,最大水平位移6700~7000m,堆積體3×108m3。其他遺跡包括高速滑痕、高速滑坡特有的噴水沙坑、龔毅堰塞湖地區的土堆和遺跡、龔毅藏布-帕隆藏布斷裂帶和龔毅-魯朗走滑斷裂帶的構造遺跡、龔毅堰塞湖潰口遺跡、龔毅堰塞湖潰決引起的次生崩滑遺跡、古冰川活動遺跡及相應的地質生態環境。

這個地區雨量充沛。斷裂、冰川凍融引起的巖石裂隙楔狀劈裂和河流流量增加引起的侵蝕切割能力進壹步加劇了河谷邊坡的侵蝕和失穩,促進了崩塌和滑坡的發生。然而,龔毅巨大泥石流的根本原因是地殼的快速上升和陡峭山谷的形成。在過去的654.38+0.5百萬年裏,大峽谷地區的地殼擡升速度達到了30mm/a,是世界上最快的地區之壹。因此,龔毅紮木弄溝的巨大崩塌滑坡是這些獨特的內外動力地質作用長期綜合作用的結果,崩塌-滑坡-堰塞湖-堰塞湖潰決-河谷地形改造-河谷次生崩塌滑坡的地質災害鏈在其他地區極為罕見。沿龔毅藏布,有泥石流阻斷的長堰塞湖雲霧繚繞;湖濱平原,湖邊梯田,茂密的果林,長長的茶園,這是西藏第壹個茶園,珠穆朗瑪峰的聖茶遠近聞名。

5.翠華山滑坡國家地質公園

翠華山位於陜西省Xi市長安區。其主峰鐘南山山海拔2604米,滑坡分布面積5.2平方公裏,主要由殘峰斷崖、崩巖海、堰塞湖三部分組成。

殘峰崖主要指玉安峰、甘丘峰、翠華山和山體滑坡。三座山峰挺立,陡峭,高聳入雲。玉安峰海拔1688m,半峰崩裂,崩面平坦陡峭,似玉案挺立。甘丘峰,海拔2045m,是壹座長1.500m,寬260 ~ 900 m,高差約300 m的山峰,在靠近南北的地方當場崩塌,形成了石海波濤的壯麗景象。翠花峰,海拔1414m,猶如壹面巨大的銅墻鐵壁橫跨翠花山,兩端被高達200米的懸崖切割,形成壹條長近1000米、高200多米、寬300多米的石脊,擋住太乙谷。

落石海,總體積3×108m3,石頭巨大,集中在翠華峰-甘丘峰和大坪。石頭堆積如山,層層疊疊,像是石頭的海洋,起伏不定。在崩塌過程中,石頭相互嵌入,形成了數百個洞穴。其中以冰洞和風洞最為奇特。冰洞夏天結冰,炎炎夏日,洞內冰柱倒掛。風洞是由兩塊巨石的頂部支撐而成的。隧道裏冷風颼颼,盛夏六月涼風習習。還有很多小風洞、蝙蝠洞等奇特的洞穴。

有三個堰塞湖。甘秋池是壹個幹涸的湖泊;另壹處因泥沙堆積充填而得名大坪;水球池是因山體崩塌堵塞太乙河而形成的,長600米,寬100 ~ 300米,深5 ~ 12米,可用於劃船和釣魚。

  • 上一篇:小學生健康知識手寫報告
  • 下一篇:班級文化建設演講(6篇精選文章)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