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我對物理又愛又恨。

我對物理又愛又恨。

最近在讀《上帝擲骰子了嗎:量子物理學史》,這是壹本非常好的書。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量子科學的理論,而是在這本書裏,牛頓、愛因斯坦等偉大的科學家不再是教科書裏令人望而生畏的神,而是有著有趣故事的活生生的人。

看完這本書,我壹直在思考自己和物理之間的故事。當然,這裏的物理指的是學校的物理課。

從我記事起,第壹次接觸物理應該是跟表哥學做“手電筒”。小時候去表哥家玩。他可以做壹個手電筒。其實就是用紙把三節1號幹電池串聯起來,然後卷起來,再接上電線,點亮壹個從廢棄的舊手電筒上拆下來的小燈泡。

初中的時候,我有幸考上了我們縣的實驗中學,那是當時縣裏最好的中學。我們當時就是這樣,初中高考前要報誌願。我們縣的中學可分為三個等級。第壹梯隊是實驗中學,還有附屬中學,僅次於實驗中學。第二梯隊是我們鄰鎮的壹所中學。雖然是鄉鎮辦的,但是教學質量還不錯。第三梯隊就是我之前提到的我們家鄉的鄉鎮中學,可以報名。我們學生之前學校是不允許填報實驗中學誌願的。反正之前沒人填過。具體原因不詳,可能是因為老師認為我們進不了第壹梯隊的學校。如果考不上第三梯隊的學校,那就太可惜了,所以同學們都誌願填第二梯隊的學校。在我們這壹屆,允許填第壹梯隊的學校。當時有同學報考了實驗中學,我就是其中之壹。競猜結果出來後,錄取了四個人,當然也包括我。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應該是311,實驗中學錄取線是299,超過12。我壹直在想,如果當時沒有放開限制或者拒絕報考第壹梯隊學校,我可能就要去鄰鎮的中學讀書了,這樣我的高中和整個學生生涯恐怕就完全不壹樣了。不得不說,我們走什麽樣的路,能走多遠,跟環境和運氣有很大的關系,有時候甚至是決定性的關系,當然也離不開個人的努力。

反正我很幸運的進入了實驗中學開始學習。學校離家十幾公裏,我就開始寄宿,壹周回家壹次。那年我12歲。實驗中學聚集了全縣最優秀的學生,我在他們中間並不突出。我上壹年級的時候,年級裏大概有500個學生。最好的時候應該是我考了120多,差的時候200多。大概就是這個位置。現在我覺得我壹年級的時候根本不知道怎麽學習。比如我不知道有些文科的東西需要背什麽。有些科目也不好,比如英語。當時小學的英語是代課老師教的,沒見過正式的英語老師。雖然老師教的很辛苦,但是她自己的知識儲備並不系統。比如她教我們背單詞的時候還是念小寫,有些東西教的不對。糾正這些錯誤花了很長時間。還有就是我每換壹個環境,都需要壹段時間去適應和摸索,然後才能知道新環境的生存法則,學會如何在新環境下生存。這個時間可能比壹般人要長。

直到初二才開始學物理。因為之前對物理的了解,所以對物理特別重視,也很想學好。感覺身邊很多同學對物理不夠重視,有時候超前的思維意識真的很重要。很快就要進行第壹次物理考試了。當時我考了84分。物理單科成績是不是全班第壹不清楚,但肯定是前三。對於我來說,整體成績不算突出,物理成績突出,這也給了我很大的信心。有時候我們做好壹件事是因為興趣,但有時候我們對做好壹件事感興趣,更多時候是兩者都有。物理給我帶來了自信,我也逐漸適應了新的環境,學會了學習,所以從初二開始,我的成績有了很大的進步。從我開始學物理開始,物理就壹直是我的優勢學科,總是給我加分。物理帶來的自信也讓我更有熱情去學習,促進了整體成績。初三第壹年,整體平均分要在年級前30名。當然我也是壹次過了壹級,這是以後能在衡水讀書的前提。

中考前,衡水某中學邀請我校初三年級前30名的學生參觀,目的是吸引學生到那裏學習。我簡單說壹下當時衡水中學的招生制度。衡水教育全國聞名,最著名的就是人們經常提到的衡水中學。衡水是老牌名校,衡水最好的學生當然是首選。壹中是1996年創辦的,衡水地區招的學生水平跟衡中沒法比。所以當時壹個中學會在周邊招生。而我們縣是壹中招生的縣之壹。我們縣只在實驗中學招生(後來招生範圍變了),所以如果我沒能在實驗中學招生,去了第二梯隊學校,就沒有這樣的機會了。當時某中學給的政策是這樣的:可以先交押金,然後只要中考成績不是特別低就可以被某中學錄取,相當於提前錄取。因為錢不多,所以大家基本都交了押金,算是多了壹個選擇。中考成績出來後,我考了573分,不好。因為在邯鄲排在1500之外,所以不知道具體數字。我進不了邯鄲壹中這樣的學校,所以當時只有兩個選擇。壹個是我們縣壹中,給的條件比較優厚;另壹個是某中學,提前錄取了。沒有太多猶豫,我選擇了去壹所中學。雖然我知道接下來的三年會很辛苦,但有時候除了前進,我別無選擇。

大壹的時候成績還可以,分到了實驗班。高二下學期的時候,學校突然組織了壹次物理的選拔考試。後來才知道,學校想選拔壹批物理成績好的學生,給他們訓練然後參加競賽或者名校自主招生(主要是清北)。是的,我迷迷糊糊的通過了選拔考試,開始在競賽中學習。下學期的競賽學習主要是每周集中學習壹次。學校把大家集中在東校區(學校有東校區和西校區兩個校區,我在西校區的時候),然後讓物理老師給我們上課,學習。當時的學習內容並沒有脫離高考的範疇,只是比下學期的正常進度要快,內容會更深入。除了精讀,平時和大家壹樣,照常壹起上文化課,壹起考試。這樣學了大概壹個學期。

轉眼間,我到了高二。我高二的時候,學校成立了奧賽部,把我們參加數理化生物競賽的同學都拉了出來,還選拔了壹批高壹的學生。在奧體部,我們每個月有130多節課學習比賽的知識,剩下的時間學習文化課,仍然和其他同級別的同學壹樣參加月考等考試,這些都會影響成績。但是有的同學考的和以前壹樣好,那就看妳了,但是大家重點關註的競賽科目成績肯定比以前好,畢竟投入了那麽多額外的時間。在學習競賽期間,每個科目的學生將有壹個單獨的教室,每個科目大約有十個學生,大家在同壹個教室學習。學習的主要形式是自學和自由討論。雖然有老師,但主要是自己做題,自己學習。氣氛很隨意,大家都可以隨便討論。於是我學了壹年,然後大家去河北師範大學參加物理競賽考試。結果十個人都得了省二等獎。只有壹等獎才能參加以後的自主招生或者通過競賽降低名校分數。換句話說,我們都在比賽本身中失敗了。我認為失敗的原因如下:

我們比賽失敗後,學校解散了奧賽部。高三分班的時候,我們和其他同學壹樣重新分班,正常學習,準備高考。高考不是特別理想,但也不算太差,不算太差,也不算太差。成績出來後,我也想過如果沒有參加比賽,高考成績會不會更好。但轉念壹想,如果在比賽中拿到名次,會覺得當初的決定是對的嗎?大概我們總想走壹條直線的人生之路,從起點走到終點,但實際的路總是曲折的,這樣才能看到更多的風景,每壹條認真走過的路都不會白走。

到了大學,學習的課程裏還有物理。大學物理對數學的要求比較高,經常推導出大量的公式。我對純數學公式推導不感興趣。課程中也有配套實驗。高中比賽的時候我們還去大學做實驗,很有意思,很好玩。但是,我對大學課程實驗已經完全失去了那種興趣。這個問題也是寶顏采訪的時候問的。仔細想想,因為我高中的時候在大學做實驗,完全可以自由探索。我是真的感興趣,沒有目的。大學實驗是為了拿分,實驗過程有操作步驟,必須遵循,現象就行,否則沒有分。實驗時間也很緊,沒有時間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索,去做實驗去驗證。有時候事情目的性太強,反而容易讓事情失去樂趣。

大學還參加了兩次物理競賽,壹次是學校組織的,壹次是北京的,都是在高中的基礎上獲得了壹等獎。真的是高中的基礎。記得北京的比賽,高中唯壹學過的完整題目印象深刻。壹等獎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可以加分,物理課成績可以加分。物理課也是我校研究生唯壹壹門滿分的學科。另壹個是綜合量化,這是研發的重要依據。沒有這個獎金,保研可能會受影響,當然可能還是有保障的。總之,妳認真走過的每壹條路都不會浪費,以後還可以用。

在這壹點上,大概率以後不會和物理有任何交集。壹路走來,有得有失,但比起物理知識或者結果本身,我覺得從中獲得的人生經驗更有價值,照亮了我前進的道路。

最後,向所有指導過我的老師和幫助過我的同學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壹路謝謝。

  • 上一篇:吉林壹中加拿大高中班學費
  • 下一篇:什麽是勞動技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