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黃宗漢簡介和詳細信息

黃宗漢簡介和詳細信息

黃氏家族在人物經歷上有很多名人。大哥黃宗江是著名的劇作家和散文家。二哥黃宗淮致力於歷史研究,但於80年代去世。三姐黃宗英和四哥黃宗洛都是著名的演員。五哥是黃氏家族中最年輕、級別最高的革命幹部。改革開放後,70多歲的他成為中國第壹代文化企業家,也是中國年齡最大的博士生。黃宗漢先生的書房名叫“路萌”。室內掛著這樣壹幅對聯:“何必開門,明月自然會進屋;不需要交朋友。古人以無數種方式聯合起來。“清代學者賀子珍收藏的對聯,是他長久以來的心聲寫照。”明月入室”指的是心境;而“壹心”,傳承先賢,報效國家和人民,是壹種誌向。黃老填了橫批:“愚人尋夢”以示追求。黃老充滿了大膽的想象力和務實的科學態度。他實現了三個夢想,並壹步壹步地實現了它們。

1946就讀於北京市通縣潞河中學,期間加入中國* * *,1949北平解放時接手工作,在北京市宣武區委宣傳部、市委組織部工作。“文革”期間,他被下放勞動了四年。回城後,在北京電子儀器工業二級公司任政工組長、辦公室主任、黨委副書記。1979東風電視機廠廠長。65438-0982任北京電視工業總公司副總經理,兼任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顧問、中國電視劇國際合作公司總經理。1986北京市宣武區政協副主席。65438-0997,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碩士,2004年該校歷史學博士。

1983,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想拍紅樓夢,總預算300萬,其中只花了75萬做布景。如果全班同學都去南方拍實景,錢遠遠不夠,建個大觀園,拍完就拆掉,太可惜了。因此,該中心邀請了壹直給人驚喜的黃宗漢來策劃。當時,黃宗漢是北京電視工業公司的副經理,並被聘為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的顧問和中國國際合作公司的總經理。

黃老經過仔細調研,提出借鑒國外建立“影視基地”的做法,建設永久性的實景大觀園,不僅可以作為電視劇《紅樓夢》的拍攝地,還可以成為壹個文化景點。這個建議被廣電部重視,委托給黃老。但是大觀園應該建在哪裏呢?錢從哪裏來?黃宗漢正在胡思亂想的時候,碰巧遇見了老鄰居李英。當人民解放軍進入這座城市時,宣武區的領導人李英和黃宗漢壹起工作。這個時候,李英就想為首都的文化事業做點貢獻。李英不僅提供了當時作為苗圃的南菜園作為大觀園的建設地址,還提供了95萬元貸款。

黃老的夢是大膽的,但他的“解夢”是經過精心研究和實施的。他組織了壹次咨詢會,向專家征求意見。故宮博物院的清史專家朱家溍推薦了紅學家、古代建築師楊乃驥。1963年楊乃驥在北京舉辦“紀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展覽”時,與建築大師梁思成、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戴誌昂共同制作了壹個15平方米的大觀園模型。經過協調,楊公被調任為專職項目工程師,宣武區* * *專門聘請他為大觀園總設計師,主持大觀園的整體規劃設計工作。

楊公很快提出了設計方案,由有關方面的專家和領導進行論證、修改和定稿。馬上請北京的古建隊從大興安嶺帶木材進來,還有幾十塊真金...巖石隊的工匠和藝術家得到了特別批準。據說他們是明末清初的園林設計師“張善子”的後代。壹期工程包括曲徑通幽、園、瀟湘館等八個景點,在《紅樓夢》劇組於6月65438+7月1 . 0985入園拍攝前如期完工,既有北方皇家園林的風格,又有南方私家園林的特色。

此後,北京乃至全國數百萬遊客前來參觀大觀園。“劉姥姥”的票款不僅還清了壹期工程初期的貸款,還為續建工程積累了2300萬元資金,可謂“以園養園”、“以園建園”。大觀園的40個景點都是8年建成的。

大觀園被評為“北京紅樓夢文化藝術博物館”、“新北京16風景”、“首都八十年代十大建築”。而且在紅學界的支持下,大觀園組織了數十場紅學講座,內容涵蓋《紅樓夢》寫作過程、人物評論、詩詞鑒賞等諸多方面,對普及紅學產生了重要影響。天橋樂茶園再現老北京民俗

天橋夢1986黃老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宣武區,擔任CPPCC副主席。早在1956任宣武區宣傳部副部長。三十年後,壹眨眼的功夫。根據區委區的發展戰略,他開始圍繞天橋民俗文化展開奇思妙想。

天橋是北京的瑰寶,始建於元代,孕育了北京的民俗文化、商業文化和市場文化。其中有壹座江南城隍廟(供奉文天祥)。據記載,鎮神壹年做三輪,隊伍浩浩蕩蕩數裏。有50支鼓隊來自鄰近的農民和人們奉獻給鎮神的旗幟等。,然後就是各種雜技,比如高蹺,秧歌,舞獅。後來有人為了嘴皮子,在祭神之後,利用立交橋的空地表演“倒地”賺錢。在廟會周圍,逐漸有了許多商店和分散的攤位,平民市場非常活躍。

因此,眼光獨到的黃宗漢忠告* * *:民俗文化是優勢,是資源,是財富。他拿出自己的稿費,收集、復制了大量與天橋文化有關的檔案、資料和歷史照片,先後編輯出版了《天橋往事錄》、《北京老天橋》畫冊,深受好評。他還利用手中的這些資料拍攝了反映天橋民俗文化的電視劇《天橋夢》,以文藝的形式反映了老天橋藝人的故事。

1992年,黃老提出了重建立交橋總體規劃的設想,天橋樂茶園就是其中壹個設想。區領導給予了大力支持,宣武區華昌工貿公司也投資200萬元,在原天樂戲曲園的基礎上重建了天橋樂茶園。這是壹個古色古香的茶園。觀眾就座,有茶和點心。妳可以邊吃邊欣賞表演。著名劇作家曹禺題寫的《天橋音樂》。

黃宗漢與話劇演員於是之* * *策劃了茶園演出《天橋風情系列》,該劇由藍天野編劇,夏純執導。大多數演員都是天橋本地的藝術家。數寶,唱鼓,拉外國片,雜耍...老天橋的把戲都集中在舞臺上。舞臺下的兩個走廊擠滿了各種風味的北京小吃,如豆汁、茶湯、羊雜等。宴會期間,有賣鮮花和冰糖葫蘆的小販...可以說是再現了“多少遊客不想家”的盛況,讓人流連忘返。

老人們來這裏尋找過去的珍貴記憶;年輕人來這裏親身體驗老北京的民俗文化;港澳臺和海外華人被本土文化的魅力深深吸引,產生了強烈的依戀。許多外國遊客,包括美國總統尼克松和其他國家元首,都品嘗到了這裏的神秘。於是之為《天橋音樂》所寫的對聯概括得很好:“集天橋曲藝;看壹看舊都的風土人情。”同時,於是之為黃老寫了壹個正廳:“京都的乞丐,藝術界的極客”,也恰如其分。

宣南夢“宣南是近代史上的活化石,宣南夢是我最大的夢想。”黃老說。

“宣南”是壹個地域文化概念,泛指北京玄武門以南地區。據歷史學家考證,清朝順治五年(1649),清朝實行“滿漢分離”政策,在京漢族官員全部居住在外城。再加上全國各地的讀書人大多帶著孩子到北京趕考,所以宣南地區的街道和城市都很繁華,社團很多,有錢人也很多。人們把全國各地的先進文化帶到宣南,在這裏融合,逐漸形成了包括皇族、士人、平民在內的獨特地域文化。許多專家學者認為,宣南文化是北京歷史文化的源頭、縮影和精華。

為了進壹步了解宣南文化,保護和利用宣南文化,黃老決定繼續深造。1995年,64歲的黃老當選全國勞動模範。在中組部召開的壹次座談會上,他提出了自己的夙願:“我要像高玉寶那樣學習。”中組部領導深受感動。作為國家教委特批,經考試合格,他破例(國家規定45歲以上公民不能再報考研究生),被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錄取為研究生。

經過三年的努力學習,66歲的黃老獲得了碩士學位。結合湖廣會館的修復,他的研究課題是孫中山與北京。他收集了大量資料,重點研究了孫中山在湖廣會館出席國民黨成立大會及8月25日在北京的活動,1965438,引起了海外學術界的關註。

1999年,68歲的黃老進壹步被中國人民大學錄取為博士生。戴儀教授建議他研究清代宣南的士人文化,於是他重點研究了三批士人在宣南的活動,即甘家學派的大師、宣南著名詩人和戊戌變法的先驅。他沒想到,自己研究的課題《清代都城宣南士人文化研究》被列為國家社科基金資助課題,他高興極了。

2002年,在戴毅教授的建議下,71歲的黃老延長了學習時間,深入研究宣南文化。次年,黃老病重,邊治病邊學習。2004年5月28日,經過6次化療,黃老拖著虛弱的身體去參加博士論文答辯。他笑著說:“我的白細胞只有1,000克,打了四針改善白細胞。好不好?”73歲的他今年獲得了博士學位。

甘家派顧(顧)長期居住在宣南國保寺。他的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對黃老影響很大。他說,愛國救亡精神是宣南文化的壹大特色。“無數古人被統壹”,我是壹個無名小卒,壹個人,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盡自己的壹份力量。學以致用,填補空白,拾起文化遺產的精華,填補文化市場的空白。我在宣武生活了半個世紀。我熱愛北京這片肥沃的文化土地,決定對宣南文化進行系列研究。博士論文只是這個夢想的前奏。

黃宗漢先生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京宣南歷史文化”已經完成,正在對其專著進行必要的修改和補充。同時,他也在擔心《大觀園》的出版,並為此而忙碌。

著名文化人物黃宗漢於65438年6月+10月11日逝世,享年83歲。

  • 上一篇:高中生物競賽章程
  • 下一篇:中學校長的工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