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自然主義對教育的影響體現在誰的自然教育理論和實踐中?

自然主義對教育的影響體現在誰的自然教育理論和實踐中?

機械唯物主義的自然主義是資產階級文化的特征之壹,表現在資產階級文化的許多方面。自然主義對教育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盧梭、裴斯泰洛齊和佘偉的自然教育理論和實踐中。

盧梭作為著名的啟蒙學者,做出了很多貢獻,在教育思想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針對基督教的人性惡提出了人性善的理論。他認為,孩子天生就是好的,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保護這種與生俱來的好的天性,開發孩子的潛能。要保護壹個孩子不受環境的不良影響,直到他有能力抵抗邪惡,就必須根據他的本性善良來教育他。他的自然教育理論在《愛彌兒教育論》中得到了充分的闡述。

盧梭從人性本善出發,強調後天教育。後天教育有三個來源:壹是來自自然;第二,周圍的人;第三是外界的東西。只有這三種教育方向壹致,能夠令人滿意地合作,孩子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這三種教育中,自然教育不是由人決定的。所以老師要愛惜孩子,珍惜童年生活,順其自然,因材施教。遵循自然的教育壹定是自由的教育,因為人類最重要的自然權利就是自由。自然教育必須保護孩子善良的天性,讓孩子的身心自由發展。盧梭認為勞動對人類生存意義重大,只有自食其力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教育是為了培養不依賴他人為生,不攫取他人勞動果實的自由人。盧梭還主張教育要根據兒童發展的自然過程分階段進行。為此,他把孩子的教育分為四個階段:第壹階段是寶寶從出生到五歲,主要任務是保證寶寶的健康;第二階段是五歲到十二歲,繼續體育鍛煉,發展各種感官,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滿足感和獨立性;第三階段,十二歲至十五歲,需要廣泛學習,包括地理、天文、自然科學、農業知識和手工業技術、勞動教育等。第四個階段是15歲到20歲,主要任務是道德教育,因為在此之前,個體發展受到身體條件的限制,理性才剛剛誕生。現在不同了。隨著天性的自然發展,情欲出現了,他需要壹個異性伴侶,可以導致壹切更高的美德。這壹期,青少年要學習心理學、倫理學、社會學,在老師的幫助下克服各種邪念,培養友誼、愛情、正義、善良、感恩、同情等高尚情操。

盧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對後世影響很大。從裴斯泰洛齊和佘城身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種影響。

裴斯泰洛齊(1746—1827)是瑞士著名的教育家。在學校,他受到法國啟蒙思想家的影響。他理解廣大下層人民的疾苦,並給予他們深切的同情。為此,他壹生致力於孤兒的教育。

他繼承和發展了盧梭的教育思想。他認為人是按照壹定規律發展的有機體。地下的種子會生長,會開出美麗的花朵,新生的孩子也會。只要有壹定的環境,他就能發展他固有的天性,成為壹個優秀的公民。教師的責任在於發現這壹發展規律,建立能夠有效體現這壹規律的教育結構。他認為,通過說服、啟蒙和教育,可以激發人們的美好願望,從根本上改變窮人的生活狀況。因此,他主張所有的人都應該接受教育。關於教育對人的作用,他特別強調了教育要適應自然的原則,即教育必須激發和發展兒童的自然能力和長處。他從順應自然的原則出發,把發展人性,培養完美的人作為自己的教育目的。要實現這壹目標,就必須全面和諧地發展人性,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他的和諧發展教育思想包括三個方面:壹是體育教育和勞動教育。他把體育運動看作是人類和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認為體育運動的任務是發展人體內所有的體力。他還把體育作為勞動教育的初級階段,認為沒有各種體力的發展,勞動教育就無從談起。因為他把勞動教育作為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手段,所以特別註重勞動和教育的結合。但是,他這裏要的教育和勞動相結合,只是針對勞動人民的子女,而不是針對有錢人的子女。由此可見其思想的局限性。第二是道德教育。他認為道德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的關鍵。按照他的設想,道德教育必須與家庭教育掛鉤,通過對孩子的母愛,激發和喚醒孩子的愛、信任和感恩的種子。他非常重視教師的模範作用。第三是智育。他認為智育在人的和諧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他看來,所有的人生來都有各種才能。智育在於激發孩子的天賦。但他也承認,智力的發展離不開壹些知識的積累。正是從這壹基本觀點出發,他主張在小學階段,應該讓學生獲得廣泛的知識,並盡可能多地通過觀察和實踐來獲得。

裴斯泰洛齊壹生致力於教育。他經營著許多學校,如伯格多夫學校和艾文頓學校。他在辦學中遭受了許多挫折,但他沒有氣餒。他的教育活動吸引了西方世界的註意,拿破侖參觀了他在艾維頓的學校。來自許多國家的青少年來學習。比如1808年,普魯士政府派了十七個年輕人去裴斯泰洛齊學校學習三年。這些學生回國後成為普魯士教育改革的中堅力量。裴斯泰洛齊運動在西歐各國展開,極大地促進了資產階級教育的發展。法國政府為表彰他的教育成就,於1792年授予他“法蘭西公民* * *稱號,並於1814年被俄羅斯皇帝亞歷山大封爵。

杜威(1859—1952)是美國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也帶有濃厚的自然教育色彩。他的作品非常豐富,包括《學校與社會》、《兒童與課程》等。杜威根據自己的教育理論,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述了教育的本質。第壹,基於生物心理學的理論,杜威把教育看作是促進兒童自然本能和欲望成長的過程。其次,從教育即成長以及教育與社會生活的關系的角度,杜威提出教育的本質是生活。第三,從獲取知識的角度來看,杜威把經驗的轉化或重組視為教育的本質。

做中學是杜威所有教學理論的基本原則,它貫穿於教學的各個方面。在教材和課程方面,他強烈反對傳統教育中使用的以現有知識為中心的教材,以及由這種教材組成的學科課程。他極力主張,壹本教科書的來源是兒童自身活動形成的直接經驗。他指出,木工和鐵工等各種活動在課程中占據中心位置。在教學方法和步驟上,他提倡活動教學。在他看來,以兒童直接體驗為中心的活動作業,既是教材,也是教學方法。教學步驟,即通過幾個步驟的學習活動來實現學生經驗的不斷轉化。在教學組織形式上,他提倡活動教學。在課堂上,要為孩子準備壹個充分活動的場所,有適合孩子活動的各種教材和工具。我們應該建立實驗室、車間、花園等。在學校裏,孩子們可以在他們所做的活動中學習,而不是安靜地坐在整齊的桌椅上聽老師系統的講課。關於教師的作用,他認為教師在教學中不再起主導作用,而只起輔助學生活動的輔助作用。

杜威是壹個世界級的人物。他不僅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學生和他壹起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習,還經常擔任客座教授、講師和顧問。1919年在東京帝國大學教授哲學和數學。在接下來的兩年裏,他在中國北京大學擔任客座教授。他還應邀幫助土耳其、俄羅斯、墨西哥等國政府制定教育制度。

  • 上一篇:霍茂政的故事。
  • 下一篇:網吧對中學生的影響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