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高中生放棄高考原因調查報告2

高中生放棄高考原因調查報告2

棄考原因二:大學生就業難。“不是說他們上了大學就找不到工作了嗎?”還不如直接上班?“與張真真相比,李曉芳是幸運的。父母離婚後,她跟著奶奶生活,在養豬的奶奶和姐夫的資助下繼續高中學業。”其實我家很窮,但是我奶奶壹定要讓我讀書。“不是每個人都像薛奶奶那樣想的。在太和中學實習的西南大學大三學生郭俊華說:“妳總能聽到類似的說法。上大學後找不到工作不是真的嗎?還不如直接上班。“大學生就業難的事實,讓更多貧困家庭失去了對‘知識改變命運’這壹信念的堅持。為此,太和二中高三(4)班學生王豪傑在繳納高考報名費當天沒有去上學。”我妹妹高中沒讀完,在電腦學校學了壹年電腦。妳可能考不上,即使考上了,也可能找不到工作。不是有個賣豬肉的北大學生嗎?”姐姐的做法啟發了王豪傑,“我只想學壹門技術。為什麽學技術壹定要上大學?"王豪傑的理想是回到農村從事生態農業. "農村有原料基礎和豐富的人力資源。現在國家對農村創業有扶持政策,我準備從事菌類養殖。“我的分析:就業難是高中生棄考的重要原因。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開始顯現,今年因為經濟危機,這壹問題尤為突出。有些家長把上大學當成壹種經濟活動,講究投入產出。如果高投入只能帶來低產出,自然會有人放棄。面對當前競爭激烈的就業形勢,很多農村學生認為考不上名牌大學,在高職院校或專科院校也未必能找到理想的工作。還不如早點工作早點掙錢。大學生就業難怎麽解決?答案很多,國家也做了很多努力。其中很重要的壹點就是改變職校不如本科院校的觀念。現在很多企業都缺優秀的藍領,但是很多學生寧願讀三本也不願意去職校。這種觀念急需改變。原因三:學習成績跟不上。“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也不知道自己學到了什麽。”與張真真和王豪傑相比,太和中學的壹名高三學生viki決定放棄考試,這讓許多人感到驚訝。這所學校的入學率最高。今年2000多名應屆畢業生中,只有4人放棄了高考。學生們從大壹開始就在為高考努力。Viki在給班主任老師的信中寫道,“我真的不知道堅持高考的意義。我茫然的學著。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也不知道自己學到了什麽。沒有讓我覺得充實,反而覺得空虛無助。很多次我都想放棄……”老師試圖挽救它。在他看來,雖然viki成績不好,但她很勤奮。“她的家庭條件還可以。她為什麽沒有讀完?面對老師,viki說得最多的是:“讀書有什麽用?”她說,“我在學校學不好功課,跟人相處也學不好。大家都傻啊!我想成為壹名攝影師。人生短暫,我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我會努力的。“對於viki的決定,他在陜西鹹陽工作的父親還不知道。”我還沒敢告訴他,但這是我自己的決定,他們不能強迫我。"在李先生看來,viki的離開並不奇怪. "因為學習成績跟不上而退學的情況壹直很常見,高峰期往往是下學期。"薇琪只是把她的決定推遲了兩年. "初中考試後,壹部分學生分流到職業中學,另壹部分進入高中。因為高中課程難度比初中高很多,有些同學發現跟不上,就會選擇離開,最多的人下學期就離開。“離校的學生去哪了?”大部分在家裏玩,偶爾也有出去打工的。“第四個棄考原因:留學選擇出國留學,追求成功,但這僅限於極少數學生,壹年才幾萬,幾千萬高考學生中只有千分之幾。今年上漲的原因和國內大學的競爭力有關。隨著海外大學在內地的招生越來越多,壹些學生可以參加國外的入學考試,申請到國外的大學學習,從而放棄在內地的高考。原因五:為了提高升學率而“自動”放棄高考。今年早些時候,據報道,重慶有壹萬名學生放棄參加高考。調查顯示,部分學生放棄考試是因為部分學校迫於升學率的競爭壓力,部分無望考生被打電話做思想工作,被勸放棄高考。其實,學校為了升學率,動員壹些“沒救了”的學生放棄高考,已經是公開的秘密。我調查沒有這種情況,但不排除這種現象的發生。反映了繼續教育模式下的功利主義教育思想;因為學費高而放棄高考,違背了教育的公平性。原因六:因為壓力太大而放棄高考,反映出考生選擇面窄,放棄考試是無奈之舉。高考生是壹個心理壓力相當大的群體。如果他們心態不夠成熟,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現有的對高考生的心理輔導,往往側重於讓他們在上戰場之前冷靜下來。但是,也要註意他們對未來的迷茫和困惑。三。調查總結眾所周知,高中作為教育的壹個獨立階段,並不總是高等教育的附庸,服務於把學生送到高校。高中教育的壹個主要目的,甚至是主要目的,其實就是為社會輸送合格的中等教育水平的勞動力,也就是說我們從進入高中校園的那壹天起,就有了選擇是參加高考還是直接就業的權利。至於前幾年幾乎所有高中畢業生都參加高考的情況,並不是高中教育的根本性質決定的,而是大學持續大規模擴招的“超常規發展”,促使所有高中生盲目參加高考,“豪賭”。在現在“大學產品”嚴重供過於求之後,高中畢業生出於方便就業的初衷,有權選擇放棄高考,這是完全正常的。就像有些人認為幾萬人放棄高考反映了“讀書無用論”壹樣,期待每壹個高中生都參加高考反映了這些人所持有的“讀書萬能”的心態。“讀書無用論”不可取,“讀書萬能論”也要拋棄。沒有什麽是萬能的,讀書也壹樣。上學是讀書,工作也是“讀書”,但後者讀的不是課本上的文字和符號,而是社會無窮無盡的書。更何況,誰能斷言大學裏的學習比讀社會這本大書更實用、更科學、更合理呢?我想,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所有的高中畢業生是否都參加了高考,而在於升學和就業在高中畢業生的意識中應該已經有了明確的界定和合理的劃分。中國正在制定的《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的主旨是擴大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84萬學生棄考,就是壹個擴大公平、提高質量的典型案例。無論是輕描淡寫,還是認真調查、積極反思,都考驗著促進教育公平、提高質量的決心。中國有壹個現象:壹個人上大學,全家變窮。雖然有些過頭,但這樣的現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缺乏。樹立理性的高考觀和教育觀,需要打破升學模式,提供多元的成才途徑。這就要求教育環境和社會就業環境具備以下基本特征:社會行業之間的待遇差距不大,基本的社會福利保障壹致,不看學歷,註重人才的能力。讀書的首要價值不是“升學”,而是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相比較而言,中國的教育環境和社會就業環境如何?所以,不能簡單地從高考報名人數的減少來“看”人才和教育觀念的進步。這就好比兩年前考研報名人數減少,有關人士熱烈歡呼考研回歸理性,但今年考研報名人數增加了。我們必須認識到,沒有基礎教育制度和就業制度的改革,社會很難有健康的人才觀和教育觀。看似理性的選擇,其實充滿了無奈,無奈的持續會產生更嚴重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分析高考報名人數下降的原因,關註放棄考試的無奈,以促進教育改革和就業制度改革。真心希望中國的教育體系明天會更好!
  • 上一篇:瑞士非常重視職業教育。
  • 下一篇:人與民防(防空知識)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