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米脂鄉旅遊景點

米脂鄉旅遊景點

1,古驛道風格

文聖街茶馬古驛道因地制宜,依山布局,打破了方形構圖,軸線分明的建築風格。道路(巷道)隨著崎嶇的山勢排列,房屋根據地形組合。民居多為“三坊壹墻”、“四進五天井”、“四合院”,也有土木結構、青瓦屋頂的“壹封”院落。房屋依山而建,壹般由正房、廂房、廂房、廂房組成。正房依山而建,高於廂房、廂房。正房前面是廂房,山的兩邊是廂房。解放前大部分是木屋的茅草屋頂,現在98%都是土木結構,瓦片屋頂。按照傳統習俗,主人房歸父親,面房歸母親,廂房歸兒女。文聖街設計為壹條街,古石板路根據山勢布局。有主要的街、巷、溝、涵洞,街道依溝延伸。高低錯落,類似江南集鎮,又貼近小鎮特色,獨具壹格,如壹幅迷人的山水畫,自然與人為的完美重合,堪稱高原山區建築風格的壹大特色。

2.魁閣(又名魁星閣)

位於文聖街北口,青瓦飛檐,紅栓(現已裸露)頂樓高掛“魁星閣”牌匾,古樸莊重。它坐北朝南,門開著,四個古老的臺階,壹直到建築底部的平臺,平臺是由長而古老的邊緣構成的。步入高門檻,亭中有壹尊泥塑。這個雕像單腳倒立,壹腳踩高蹺打架,雙手高舉,分別舉起筆和硯臺,睜著眼睛做壹個圓圈。

米脂鎮星羅棋布,威嚴肅穆,象征文人雅士的考核。傳說他是掌管科舉選儒大權的魁星神。成語“身先士卒”就是由此而來。在科舉時代,被譽為狀元的人,現在用來形容考試中排名第壹的人。站在閣樓上,從窗戶可以看到,文聖街,米脂壩,還有東邊的村子。閣樓周圍的竹、桃、柳、羅望子樹和花園,與閣樓壹起構成了壹幅郁郁蔥蔥、充滿田園情趣的自然畫卷。

3.土主廟

魁閣往西三十米,有壹座仿古建築,壹院三坊壹墻。大門雖簡,卻不失古建築的典雅風格。進了大門,院子裏種滿了花草樹木,競相爭奇鬥艷。花木種植在壹個長約三米、高壹米的大花臺上,半個院子被木錦樹覆蓋。紫薇樹比院墻還高,開著五顏六色的花,看得人眼花繚亂。南廂房三間,北廂房三間,布局均衡。下殿雕畫有各種泥塑佛像,中間有壹尊,據說是守護壹方平安的土地神像。古代這裏經常祭祀,香火不斷。清朝時,文聖街曾將此寺作為私塾。老師是這條街的貢生李元陽先生。當時的李打破了男教女不教的封建陳規,學生接受兩性,傳授忠、孝、仁、愛、禮、樂。許多八九十歲的老人現在都在上學。老人說,每當他挑水或路過這座寺廟時,裏面經常傳來讀書的聲音,讓人駐足。為文聖街增添了文化氣息,傳播了文化種子。經過多年的風雨侵蝕,已經失去了往日的輝煌。除了紫薇,房子已經破了,改作他用。

4.文宮(今永和完小)

位於土主廟上方西側,從土主廟大門西側用石頭鋪成的小坡到坡頭,即文宮前的平地遺址,約100米。爬上七級臺階,進了文宮的大門,是壹個院子,有兩天井。在古代,它是壹個具有傳統藝術和建築風格的庭院。主院為壹廳三室樓,東大門樓。是壹棟三層磚混結構的土木建築。是文聖街“大木匠”劉靜安設計建造的傳統建築。這座建築又高又漂亮又堅固。北翼有三個房間,包括客廳、辦公室和宿舍。北面角落的側門作為小院,庭院開闊,西面和南面為瓦頂,東面和南面有圍墻。這個庭院不僅是壹個花園休閑場所,也是壹個教室和工作室。主庭院裏有兩棵桂花樹,北邊的壹棵是金桂,南邊的壹棵是印規(後來死了)。正殿是孔廟。沿十級石階登堂,兩側彩柱,龍盤卷,屋頂繪有雕梁畫棟,圖案色彩各異。殿前走廊的紗門上雕刻著龍、鳳、獅、虎和各種花鳥的古代民間故事人物。山水意象各異,玲瓏剔透,栩栩如生。除了文昌皇帝的雕像,正殿的神龕上還有壹個用檀香木雕刻的孔子牌位。兩邊各有壹副對聯,講述孔子的生平和功績:“德與天,道冠古今,刪六經,永喪憲。”在孔子節期間,許多士紳的老師和文士來到這座寺廟朝拜和唱聖歌。這種儀式性的紀念活動在解放後自然消失了。文工團多次更名,學校歷史悠久的“百年小學”培養了很多人才。在這裏學習的學生,很多都成為了國家工、農、商、學、軍等各行各業的骨幹和中堅力量,有的還在大學、中學、小學任教。有的在省、州、市、縣四級國家機關工作;壹些人在軍隊中擔任軍事職務,以保衛國家安全。敬奉教誨的文學殿堂,如今真正成為桃李芬芳、欣欣向榮、育人興國的福地。

5.聶家碼店

位於文聖街古道上方,距離村委會100米。聶家馬店是當時茶馬古道上最大的馬店,面積3200㎡。從平面布局上看,是壹座四合院,土木結構,青瓦屋頂。正房由正房、廂房、面房、耳房組成,兩側有廂房。院子裏的走道長0.8米,長80米。走道兩邊有5間客房供顧客休息。後院,從功能上看,馬店設施齊全,不愧是當時比較繁華的馬店。

6.楊家貴花店

位於文聖街古道之上,因院內壹棵直徑約0.3m,10m的大桂花樹而得名。這裏是馬甸,占據了古驛道上最大的面積(4000m2)。房屋布局錯落有致,結構復雜,屋內有房間,巷道環繞房屋布局,長110m,寬3m。

7.古代舞臺

位於古驛道上,土木結構,兩層。走道位於整個站臺的中央。兩邊有樓梯可以上下舞臺。舞臺上裝飾著雕刻。樓上是表演區,樓下是化妝準備用的。後院是給人住的。它占地450平方米。古戲臺是文化交流和戲曲藝術欣賞的聚集地,商人們經常聚集在這裏欣賞當地的文化和旅途的勞累。

8.時嘉農讀院

位於古驛道中段,整個院落“三面壹墻”,前有小院,大門穿堂再進二門至後院,布局三步,形成濃郁典雅的古雅風格。施家在德居阿的幫助下從南京遷至米脂文聖街,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在這個院子裏,所有姓石的老人都很重視“耕讀”,文風很盛,家教很嚴。於是人才輩出,學生遍地,被授予“太學生”的牌匾。清代有大學生四人,其中近代大學生20余人,還有石紹成、石、石天才、石興才等壹批知識分子,被村民們譽為“雞窩”、紫竹林中的“文化大院”。

9.殷故居

殷是早期地下組織的首領,也是民歌《流水》的收集者,也住在文聖街中心,土木結構,青瓦屋頂,長30.2米,寬11.6米,面積350.32㎡。由於歷史因素,部分房屋無人居住,急需修繕。在各級黨委、政府和部門的支持下,項目前期工作已經完成。

10,周嘉巷道

主幹道長420米,壹條支路連接張家、戴家、楊家大院至文聖街入口,長1100米。壹條支路穿過張家大廠,300米到達李宇池院長和李家。巷道就像雞腸和壹個“迷宮”。按照房屋的布局,古驛道上的建築渾然壹體,戶戶相交。這條路古代的設計理念也是為了抵禦外敵入侵,便於抵抗或者隱蔽。因此,深厚的巷道文化成為旅遊景點的又壹亮點。

李佳大院11

這個醫院占地很大,建築結構規範,與南面的獨門獨院相連,進了壹個大門。四屋全築,南北廂房健全。這個院子是東西向的,主樓是東西向的。根據對其木結構、木質紋理的實地考察,為清末新建,部分檁條、雕件已退化。該院所有房間均為重檐,外廊(俗稱廈門襠)從檐柱開始已裝飾利用,沿脊僅留60cm左右。庭院庭院很大,東西長1013cm,南北長913cm,基本上是方形,所以庭院是“壹封”。

12,碧雲寺

原名“飛來寺”,革命根據地之壹,是壹個古老的佛教勝地,位於文聖街後的山坡上,風景奇麗。它坐西朝東,矗立在古柏、李濤和桂林的中間,前面是梯田,下面是古樹茂密的梅家井,南面是美麗的綠色籠子的大喬苗山,正面是廣闊松林的鳳凰山,正面是人和裏(新村)。碧雲庵是壹座宗教建築群,沿山西側而建,西側有照壁、大雄寶殿、公祖壇、玉皇閣。“大雄寶殿”為單檐建築,檐下有鬥拱,鬥拱和屋檐雕刻精美。寺內主要塑像為黃銅制作的“釋迦牟尼”和烏木制作的“閨房”,其余為太上老君、孔子等20余尊塑像,形成三教同堂的宗教信仰。大雄寶殿東西兩側,都有廳堂,南廂房是祠堂,其次是菜園,西廂房是客房,其次是花園。園內有古山茶、玉蘭、松柏等花卉數十種,圓形水池約10㎡,內有假山,集觀光、遊樂於壹體。正殿和正門的東、西兩個房間都是雙歇山廳式建築,莊嚴古樸,錯落有致。在民間的太陽會和楊光會期間,有許多朝聖者,在正月十五期間,文聖街在這裏編織龍燈。

13,水磨,水磨,水都坊

位於街道南端的玉笛山腳下,距離小浪坡100米。創建日期無法核實。它的結構和造福幾代前輩的功能,至今仍在人們的腦海中不可磨滅。它利用從埡口子(幸福村)流出的鴨溪河的分流作為碾米、磨粉和切片的動力。整棟樓分為三層。像壹個多層建築,上面壹層是壹個大滾筒,裏面有壹個很大的圓形石槽。石碾通過下面的水車轉動,傳到軸上,軸帶動石碾沿石槽轉動,將米粒碾碎。滾筒碾出的大米光澤好,米粒不碎。在人多的大家庭裏,大部分都是去磨房磨米,磨房下面連著磨房。就是繼續利用從磨粉機流下來的水沖進磨粉機水箱,帶動軸推動磨粉機旋轉磨粉。磨面的種類有:小麥、大麥、蕎麥、高粱、蠶豆、豌豆、玉米等。下壹層是臼舍,利用磨坊流出的水,通過導水管引導臼舍的大水車轉動,使水車軸上的方板拍打臼尾,從而啟動臼石沖刷臼窩內的顆粒。鈸有四件,鈸的使用更加靈活。在谷多需要四件,根據情況可以用壹件或兩件或三件,適合所有家庭。文勝街,壹個由碾、磨、磨組成的農產品加工作坊,不僅減輕了人們在電磨前趕碾的勞動強度,也讓這條街附近的壹些村民受益。雖然這個三用加工作坊已經成為歷史,但當時科學利用水資源為生產生活服務的前輩們的智慧和創造力,卻被文聖街背後的人們深深懷念和敬仰。

14,珍珠泉

位於文聖街的最南端,它之所以出名,是因為與其他村鎮的大部分大小井相比,它有以下幾個特點:壹是具有鄉村園林建築的特點。水井位於綠草如茵、柳樹成林的地方,緊挨著湍急的雅溪河,兩岸綠樹綠柳搖曳,炊煙裊裊。珍珠泉嵌在河堤上的壹顆珍珠裏十天。井呈文字狀,由條狀的前石構成。深度約三米,四邊長2.5米。井面欄由壹整塊長長的前石鋪成,挑水的男女沿著石板均衡地行走。其次,水質純凈。地下的天然礦泉水冬暖夏涼。很幹凈,很甜,很清爽。它被用來制作豆腐、豆粉、甜米酒、泡菜等。,具有最佳的外觀色澤和品質,口感香甜。受到國內外全秘市場和消費者的青睞。水質標準符合國內外指標要求。三是水量大。壹年四季,水就像壹串珍珠從井底奔湧到地表。在大旱之年,它不會幹涸,它以其源源不絕的泉水,滋養著文聖街的子孫壹代又壹代。

15,鳳凰橋

伴著珍珠泉,是古驛道上最著名的古橋之壹。這是東方國家園林的設計風格。橋體長約14米,寬約2.1米。橋面全部采用長石條,寬0.4米。橋的兩邊有石柱欄桿保護著。清同治元年(1862)重修。取名“雁翅”,真正體現了“鳳橋”的形態內涵,既起到了裝飾作用,又符合力學原理,充分體現了當時能工巧匠的才華。為了保護古橋,當地人民在古橋東側修建了壹座現代的鋼筋混凝土橋,新與舊,舊與新,體現了時代的發展和對歷史的尊重。在橋的北端,有壹棵遮陰如傘的大槐樹,在開花的季節裏,滿樹的清香。在橋的臺面西面,有壹尊背朝東西的大麒麟石雕,重壹千公斤,高1.8米(含底座),昂首而坐(非獅、非虎、非麒麟)。

溫明館16

與鳳凰橋相連,原名“財神閣”,建於上世紀40年代。為雙檐金字塔形屋頂,共兩層,總高約9.8米,底層高2.8米。古驛道南北走向,是古驛道古驛道的顯著標誌。

非物質文化遺產

1,米脂燈籠

秘燈歷史悠久,可以追根溯源。它起源於唐朝南詔時期。據史書記載,唐太宗李世民治理國家,選拔人才,運用精力,使國家富強、安全。據傳說,為了李翠蓮的冤死,他曾經去過陰間,調查他壹生中壹個邪教的行動。唐太宗回孫後,舉行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水陸大法會,作為道場,醫治各種苦靈。大法會之前,組織了壹批擅長歌舞,熱愛歌舞的人。男女老少都化妝,載歌載舞,迎接“燈神”。為了不讓別人看見自己,唐太宗讓宰相魏徵把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都刷白了,還穿上了黑袍,戴上了魚尾帽。今天“燈神”這個角色叫“老中斷”。在水陸大法會期間,人們唱歌、寫字、表演、放燈籠、舞獅、舞龍。這就是傳說中的燈籠的由來。

傳說在古代,東宮和西宮的皇後用竹簽刺死了壹個玩燈籠的大腳女人,激怒了東宮的大腳皇後,兩宮開戰。西宮屬下被追殺至米脂太極峰。在緊急情況下,壹些士兵跳出了峽谷。情急之下,皇帝得知真相,緊急發令招安。西宮其余的人回到迷笛,唱歌慶祝,放燈籠的時候是正月十五。這就是米脂正月十五、十六元宵節的由來。

事實上,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秘燈是南北文化交流的結晶。米脂是歷史上重要的咽喉地區。壹條貫穿南北的古驛道穿過大壩。便捷的交通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也增進了文化交流。經過天寶之戰和兩次南詔之戰,這裏留下了65438+萬的散兵遊勇。這些人不僅帶來了北方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也帶來了渾厚淳樸的黃河文化。明洪武時期,侯在西平的定西陵戰役,以及明清時期的軍事、民間、商業、新疆移民等活動,帶來了許多感人至深、委婉動人的江南文化。正是由於南來北往的文化交流與融合,鄧氏美蓉米脂燈廣泛吸收了南北文化的精華,表演形式靈活多變。在廣泛的演唱中,融入了具有地方獨特體裁的地方民歌,具有地方獨特風格的唱段、曲調和表演。

從“燈神”牌位的時代和稱謂來看,與之相關的盛會起源不晚於唐代南詔時期。“燈從唐王起,戲從唐王記起”。元宵節的程序壹般分為接燈、打燈、蓋燈、制燈、卸燈。隊伍按照順序:扁燈→獅子→月亮燈、桶燈→龍→小七少女→花瓶燈→白鼻子、大腳女人。提燈隊在燈神牌位前立起遊行隊伍,白鼻子舉著燈神牌位走在隊伍前面。遊行隊伍和和燈籠神連在壹起的時候壹樣。大家壹起唱歌,跳舞,玩燈籠,在村口遇到燈籠神,都是對面。內容是總結花燈隊玩花燈的情況,祈求花燈神壹年的保佑。獅頭把獅子和龍身上的光點撕掉,把龍和龍身上的壹點“皮毛”割下來,和“老狼沈”的牌位壹起燒掉。把“龍皮”和“獅皮”的皮脫下來放好。從現在開始,隊伍不準打鼓,不準唱燈籠,不準大聲喧嘩。全部悄悄回到供奉燈神的地方,各種服飾道具清點打包在壹起,不再使用。至此,整個元宵節結束。壹個組織良好的隊伍,在帶著花燈隊去開會之前,必須在供奉“老郎神”,即“燈神”的牌位前祈求平安和成功。所有的村燈隊都要在米芝寺前做燈。據老藝術家說,所有的燈籠隊都要在這裏參加會議,因為廟裏供奉著最大的米脂神。途中,花燈隊主要表演“過路燈”,即邊走邊跳邊唱。表演《燈籠小調》中的《過路燈》曲調。到廟前後,燈隊主要表演“團燈”和“簸箕燈”。無論老少,無論老少,他們自娛自樂,各顯其能。女的跳的“女龍”,男的跳的“男龍”,孩子跳的“娃娃龍”,都在光場大顯身手。巡布村的雲高泰是壹道特殊的風景(只在閏年演出)。

2.《滴水的小河》

“流水”源於米脂。詞曲作者殷,男,1924,彌渡縣米脂人。他回憶起寫這首歌時1947年春天的壹個夜晚,說:“放羊的美妙旋律讓我想起了家鄉的月亮、大山深處、林風和蜿蜒的河流,我選擇了《月明了》這個歌名。《雲大教唱》主編蔣勛建議用《小河淌水》比較好。這首歌發表後,逐漸流傳開來。”

1945“壹二·壹”愛國民主運動後,雲南大學先後有了兩個由革命青年組成的合唱團——哈哈合唱團和南風合唱團。1947的春天過後,《滴水成河》就在這兩個合唱團唱響了。1953年,黃宏在京參加全國民族歌舞表演時,將原來的二重唱改為獨唱,演唱了這首歌。後來,他在布達佩斯的世界青年和學生節上唱了這首歌。後來,石把它改編成管弦樂隊,由總政文工團在許多國家演唱,而《壹條滴著水的河》就想長翅膀,成名於今日,傳遍海內外。

  • 上一篇:曾都壹中錄取分數2023
  • 下一篇:關於美國生活的英語作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