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如何培養初中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如何培養初中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好的學習方法就像壹把打開壹扇門的好鑰匙,幫助妳快速提高學習效率。

1.認真預習的習慣

很多學生只註重上課認真聽講,課後完成作業,而忽視課前預習。有些同學根本不預習。主要原因不是因為他們沒有時間,而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預習的重要性。那麽預覽有什麽好處呢?課前預習也是學習的重要環節,可以掃除課堂學習中的知識障礙,提高聽課效果;還可以復習鞏固所學知識,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減少對老師的依賴,增強獨立性;預習可以加強記課堂筆記的針對性,改變學習的被動局面。預習中要:了解課本的大致內容和之前學過的知識框架;找出本章或這節課的內容與之前知識的聯系,找出需要的舊知識,補上此時的知識;找出這節課的難點和重點(作為講課的重點);對於重點問題和不懂的問題,用筆畫或者提前做筆記。

2.專心聽課的習慣

如果課前沒有“課上掌握”的決心,會直接影響聽力的效果。如果學生能在每次上課前有意識地要求自己“上課掌握”,那麽上課的效率就會大大提高。事實上,有相當壹部分學生認為上課聽不懂沒關系。反正有書,課後可以看。有這種想法的學生,上課的時候往往不想聽,或者上課遇到障礙就不想聽。導致課內寶貴時間被浪費,課後學習負擔加重,這大概是部分學生學習負擔加重的重要原因。

3.及時復習的習慣

及時復習的好處是可以加深和鞏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防止學習後通常出現的快速遺忘。根據遺忘曲線,記憶後兩三天遺忘速度最快,之後逐漸變慢。因此,我們應該復習剛剛學過的內容。隨著記憶鞏固程度的提高,復習的次數可以逐漸減少,間隔時間可以逐漸拉長。“趁熱打鐵”正當其時,學習也正當其時。學習後避免長時間復習。這樣,學過的東西就會忘記,相當於重新學習。

俗話說“溫故而知新”,也就是說復習過去的知識可以獲得很多新的收獲。這個“新”主要是指知識達到了系統化的程度,達到了新的整合程度。首先,知識的系統化意味著對知識的掌握達到了壹個更高的層次,即從整體、整體或聯系上掌握具體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學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識體系中的應用位置。其次,知識的系統化可以讓越來越雜的知識變少變精,從而完成書本知識從“厚”到“薄”的轉化過程。知識系統,容量大,好記,好用。最後,系統的知識有利於記憶。原因很簡單:孤立的東西容易忘記,相關的東西不容易忘記。要想把知識系統化好,第壹,平時要把概念和原理學好,為搭建壹座“知識大廈”準備材料;第二,要願意堅持努力思考。懶惰、逃避苦思的人,是無法真正掌握知識的;第三,要學會科學思考。

4.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很明顯,做作業的目的是為了及時檢查學習效果。經過預習、上課和課後復習,知識是否理解、記住,記住到什麽程度,知識能否應用,應用能力有多強,這些學習效果問題,僅靠自我感覺是不準確的。妳是不是真的懂了,是不是記住了,是不是能應用,只有在妳做作業的時候通過知識的應用才能得到及時的檢驗。做作業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其實很多同學通過做作業來區分容易混淆的概念,對事物之間的關系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對公式的變換也更加靈活。可以說,做作業促進了知識的“消化”過程,使知識的掌握進入應用的高級階段。做作業可以提高思維能力;面對作業中的問題,會引發積極的思考。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應用了新學到的知識,還得到了“思維鍛煉”,使思維能力在解決作業問題的過程中得到快速提高。做作業可以為復習積累資料;作業題壹般都是精挑細選的,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所以,即使是妳做過的習題,也不要壹下子扔掉,要定期整理,作為復習的參考資料。

5.練習後反思的習慣

在讀書學習的過程中,尤其是在備考復習的過程中,每個同學都做過強化練習,但是做完題目並不算完全成功。重要的是延伸、拓展和深化知識。所以,反思是解決問題後的壹個重要環節。壹般來說,做完練習後,要從五個層面進行反思:1。如何制作?解決問題的方法;2.妳為什麽這麽做?妳想解決問題的原則;3.為什麽會想到這個方法?思考解決問題;4.還有別的辦法嗎?哪種方法比較好?想各種辦法,培養不同的思維;5.可以換成另壹個練習嗎?對壹個題目的思考是多變的,促進了思維的發散。當然,如果有錯解,就要反思:錯解的根源是什麽?回答類似問題需要註意什麽?如何克服常見錯誤?“從錯誤中學習”,不斷提升自己。有很多好習慣是應該培養的,比如有疑問就提問的習慣,有錯誤就糾錯的習慣,做實驗的習慣,找參考書的習慣,健康上網積極探索的習慣等等。從課堂學習的過程來看,也有預習認真、聽講專心、復習及時、獨立完成作業、主動考試等良好習慣。

6.積極參加考試的習慣

從學生的角度來說,考試的結果直接關系到自己的評價,關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從學校的角度來說,為了檢查教與學的短期效果,以便及時調整教學,促進學生的系統復習,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也把考試作為學校的壹項重要工作。學校在考試復習前動員,講考場要求,設置考場,安排監考老師,形成了壹定的緊張氣氛。

為什麽有些同學在考試中得不到應有的水平?這就涉及到考試的準備、考試的表現、考後的分析等壹系列問題。決定因素壹般有三個:壹個是學習因素,即知識和能力水平;壹個是心理因素,即情緒、意誌等條件;壹個是方法因素,也就是要不要考的問題。應該怎麽考?首先,妳要對考試有壹個積極的態度,不要再給自己壓力了。考試前,不要去想考試的成敗會給自己帶來什麽後果,尤其不要誇大考試成敗的影響,要想好萬壹考試失敗的“對策”,對自己的期望要現實壹點;正確處理外部壓力。其次,考前好好休息。考前要減輕學習負擔,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進行體育活動,保證身體健康。再次,在考試的過程中,註意答題的順序,按照先易後難的答題方法,認真審題,如果記不住,先放在壹邊,做好了再仔細檢查,改正錯誤。

7.閱讀自學習慣

自學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就學習過程而言,教師只是指導者,學生才是真正的學習主體,學習中的大量問題主要靠自己解決。閱讀是自學的壹種主要形式。通過閱讀課本,可以獨立理解知識,把握概念的本質內涵,分析知識與時間的關系,反復推敲,理解課本,深化知識,形成能力。學習水平越高,自學的意義越重要。目前我國的全國高考(Q吧)為了選拔有學習潛力的學生,對考生的自學能力要求較高。

8.觀察的習慣

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取知識的最基本途徑,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環節。因此,觀察被稱為學習的“門戶”,開啟智慧的“天窗”。每個學生都要學會觀察,逐步養成觀察意識,學會適當的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觀察”這個詞有兩層意思。“觀察”就是看,“考察”就是思考。如果妳不想看,那就不是真正的觀察,對客觀事物的理解是沒有意義的。要把觀察和思考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大腦處理信息,總結事物的壹般規律和特點。

9.學習和思考的習慣

《學記》上說“獨學無友,孤陋寡聞。”學生之間在學習和思維上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遇到問題要互相幫助學習討論。每個人都要努力吸收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缺點。他們像蜜蜂壹樣,不斷吸取方群的精華,經過反復加工釀造知識蜜。

10.總結歸納的習慣

每壹章、每壹節中的知識都是分散的、孤立的。為了形成知識體系,課後壹定要有總結。總結所學知識,抓住應該掌握的重點和關鍵。對比理解混淆的概念。每學壹個專題,就要把分散在每壹章的知識點連成壹條線,輔以壹個面,形成壹個網,使所學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這樣才能運用自如,思維活躍。

  • 上一篇:中學生作文結構
  • 下一篇:2023年山東合格考試時間及科目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