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襄樊建國的英雄故事

襄樊建國的英雄故事

第壹,參加革命

楊威是抗日戰爭時期鄂豫邊區著名的女英雄。趙壹曼,犧牲後稱為襄樊。

【轉自鐵血社區/】

她原名歐陽瑩,192110,出生於湖北省襄城區歐廟鎮文堖村的壹個讀書人家庭。他的父親歐,是農村的壹所私立學校的老師。在他的兄弟姐妹中,楊威排行第三,有三個傑出的儒家名字。抗日戰爭爆發後,歐陽英從65438到0934到襄陽湖北省立第五中學。1936期間,鄂西北抗日群眾救國運動如火如荼。她經常和同學壹起上街遊行,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在學校地下黨的影響下,她走上了抗日救國的道路。同年7月,黨組織動員她和幾個同學參軍,楊偉進入第五戰區愛國將領張自忠的33軍幹部培訓班學習。後來,他和其他進步青年和黨員被分配到第五戰區“政治工作隊”第七中隊工作。此時歐陽英愛國熱情高漲,遂改名歐陽克敵,以示殺敵抗日決心。

歐陽英在部隊宣傳抗日真相,闡述* * *生產者在全國抗戰中的骨幹作用,激起了國民黨“恐日分子”的不滿和嫉妒。他們懷疑歐陽克的敵人是黨員,174師政治部主任侯紹林驚呼:“歐陽到我這裏來宣講馬列主義了。”

1938,黨組織考慮到歐陽克政治表現成熟,批準她入黨。在項城市鐘鼓樓圖書館,歐陽克激動得舉手宣誓:“我願意為* * *理想奮鬥終身!”她17歲。

1939年5月,侵華日軍進攻我縣和棗陽,並向襄樊推進。考慮到國民黨頑固派反* *摩擦的嚴峻形勢,黨組織決定讓她到有“小延安”之稱的我黨豫南紅色戰略支點河南省確山縣竹溝鎮學習。在竹溝,歐陽克結識了時任鄂豫皖邊區黨委組織部長、新四軍第五師副政委的姐姐陳少敏。她被陳姐崇高的威望和人格魅力所感動,決心以她為榜樣,做壹個堅定的* * *制作人。歐陽可姬在竹溝教導大隊青訓班學習期間,改名為楊偉。學生問她為什麽改名,她說“讓青春為祖國揚名”。

1939 165438+10月中旬,楊威等人跟隨陳大姐向鄂中敵後挺進,到達安陸青龍潭鎮。鄂豫邊區黨委決定留下胡珊(女)、楊威等五六名幹部和壹個警衛武裝班,就地發動群眾,組織抗日武裝,公開打“新四軍鄂豫獨立遊擊支隊青龍潭留守處”。胡山同誌任工委書記兼留守處政委,楊威任民運委員。此後,他們在青龍湖和煙墩店發動群眾,擴大武裝,建立地方黨組織。經過三個月的努力,初步發動了群眾,打開了工作局面。他們領導的地方抗日武裝也從壹個班發展到三個中隊,壹個200多人的大隊。其中,在楊威發展起來的群眾組成了壹個中隊,參加了革命。

1940年春,楊威調到靖安縣委工作。當時,靖安地區是豫鄂邊區黨政軍總部所在地,日偽軍頑固的軍事進攻和特務破壞活動十分猖獗,我黨基層政權的許多幹部慘遭殺害。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楊威毅然正視困難,不怕犧牲,積極從事發動群眾,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她和群眾壹起,把豬肉、大米、鞋子扛到了白照山,安慰新四軍鄂豫皖先遣隊的戰士們。

【轉自鐵血社區/】

1941年春,20歲的楊偉在靖安縣委第壹次黨代會上當選為縣委委員、婦女工作部部長。那年夏天,她帶隊去桑樹甸區工作。當時的桑樹店區委書記是歐陽輝(女)。兩個革命姐妹見面後壹拍即合,熱烈擁抱。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桑樹店地區的革命形勢逐漸好轉。

“皖南事變”後,安陸偽軍閆永寬的部隊經常用深夜突襲的方法殺害我幹部和群眾,許多人壯烈犧牲。面對險惡的形勢,楊威並不氣餒。她夜以繼日地投身於更加艱苦的戰鬥中。

第二,壯烈犧牲

農歷8月16日晚,楊偉在大巖腳村召開幹部大會,新區區委書記黃繼祥、幹部劉光明出席。會後,她與10多名幹部和抗日民主政府的交通警察李貴壹起留在了大巖腳村。

當晚,羅家廟中隊中隊長丁啟國在偽軍閆永寬的指揮下,得知“* * *黨”楊威在大巖角村開會,率領幾十名偽軍包圍了李貴壹家。當時楊威穿著衣服在睡覺。她聽到了村外急促的狗叫聲和雜亂的腳步聲。偽軍在外面喊,楊威舉槍開了壹槍。但由於敵眾我寡,楊威、黃繼祥、、李貴等人等十二名幹部群眾被敵人俘虜。楊威等人被帶到羅家廟的敵人據點,丁啟國把楊威他們綁在廟中殿的柱子上。

丁啟國帶領土匪對他們進行嚴刑拷打。

【轉自鐵血社區/】

“妳們這些漢奸、土匪、叛徒。”楊威怒喝道。

楊威回應被打。

敵人折斷了兩根扁擔,撕破了她的衣服。

楊威的臉上和身上都是血。秋風習習,雖然她身上只剩下壹件外套和壹條褲子,但絲毫沒有動搖她堅定的革命意誌。

“妳還是中國人嗎?”

楊威說,“壹腳就把他面前的日本膏藥旗踹倒了。

【轉自鐵血社區/】

經過壹夜的折磨,毫無進展,歹徒徹底絕望。感覺這個女黨我真的無能為力。

次日淩晨11時,丁啟國壹夥將楊威等人綁上刑場。楊威在刑場上再次痛斥漢奸。丁啟國殘忍地使用了“拌豆腐”的毒辣手段,用刀將楊偉刺死。

第三,英雄和英雄的背後

敵人殺了楊威等人後,三英烈的屍體被丟在麥田裏無人看管。天黑的時候,羅家廟雜貨店老板劉發丁對歹徒丁啟國說,如果死人不埋,人們就不敢來市場了,這對妳的隊伍不利。匪兵說妳可以為所欲為。劉發丁把幾個農民請到附近的海灣,埋在麥田邊。多年後,目睹楊威被害的嚴傳金老人談起此事時,仍難掩對英雄的敬仰和對暴徒的憤恨。

1962年,陳少敏姐姐專程從京到鄂,帶領楊威老同誌胡山等同誌,到楊威把遺體挖出來,親自安葬在紅色老區百兆山腳下的紀念地。墓碑上寫著“抗日戰爭時期楊威烈士之墓。”

1951年,李先念主席親自頒發中南革命軍人犧牲證明書,確定楊威為革命烈士,其家屬享受烈士待遇。但楊威參加革命後,多次改名。直到1962才確定楊威的籍貫為襄樊市歐廟鎮。民政部門每季度給楊偉父母烈士發放壹次生活補助。英烈家鄉的人民沒有忘記他。襄樊五中以培養了楊威同學為榮,在校史上重點宣傳她在民族危難時刻的英雄壯舉;歐廟鎮積極工作,在全鎮上下齊心協力下,成立了楊威事跡陳列室和鮮花展示室。1997年9月,原鎮中學更名為楊威中學,校園內豎立了楊威烈士全身漢白玉雕像。楊圩中學師生對楊圩的了解率為100%。學校逢年過節都會講楊威。據了解,學生和烈士的切入點是:壹是敬佩她的事跡;第二,她曾經就讀於某重點中學,所有的學生都想在該校就讀,並以身為英烈校友為榮。

【轉自鐵血社區/】

我在走訪中了解到的主人公楊威的形象,中等身材,短發,圓臉,大眼睛。性格外向,愛恨分明。據楊威的大哥歐老人回憶:父親歐是農村的壹個私塾老師,有幾畝荒地,母親龔遠樹在家做家務。他有四個姐妹和兩個兄弟。楊威排名第三。我們叫她三姐,村裏人叫她三秀。當時因為歐廟鄉下洪水和土匪,壹家人搬到了襄陽小井巷。三姐考上了湖北省五中,離她家很近。參加革命後,三姐只回來過壹次,玩了兩天。走的時候,她媽龔元淑拉著女兒的手,不讓三姐走。三姐是個很硬的人,別人說不服她,她就會為所欲為。她知道革命道路走到盡頭了。我記得三姐跟她媽說:“時間到了,我是黨員,組織上有紀律,我得走了。”。雖然我知道這種告別,其實是三姐對親人和家鄉的告別。

楊偉上學時喜歡唱歌。在安陸從事革命工作時,她非常想念家鄉的親人。她寫了《黃鸝之歌》,通過黃鸝這種鳥的嘴,唱出了她對家鄉親人的無限眷戀。

在靖安地方民主政權工作時,年少的楊威也有了愛情的萌芽。但是,她把個人感情深深埋在心裏。她反復對身邊工作的姐妹們說:“現在我們不能親熱了。祖國解放的日子,就是我楊威幸福的時候。”

參觀文腦村壹批英雄故居。楊威故居在他大哥歐家的東面。房子是1935建的豪宅,九棟十壹層結構。

只見壹輪紅日照耀,房前楊樹林稀稀落落。荷塘散發出香味。地方特產麥冬散落在角落裏。推開院子的木門,滿園綠意。青磚黛瓦,墻邊紫藤環繞,扁豆盛開,是那樣的簡單寧靜。]

  • 上一篇:鄉鎮組織幹事個人總結
  • 下一篇:南京安全教育平臺落地入口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