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濟源市第壹中學的歷史

濟源市第壹中學的歷史

濟源壹中前身為濟源師範學校、濟源師範學校。1926年,國民黨政權在文廟建立濟源縣最高教育機構濟源師範車間。1928年8月濟源師範車間變更為濟源師範學校,1929年8月後從文廟遷至濟都寺。黨的紀信、薛自忠等早期濟源* * *黨員以師範為幌子建立黨組織,積極開展革命活動,培養和聚集了壹大批進步力量,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要貢獻,學校也被譽為“紅色革命的搖籃”。

學校於1932和1938兩次解散,於1947年冬重新建立。學校設在“渝北中學”,作為教師培訓班。經太嶽行署批準,從豫北中學劃出教師班,命名為濟源農民師範學校。1948年初,遷回濟都寺,更名為“濟源縣師範學校”。

1950,學校增設初中班。平原省成立後,1951更名為“平原省濟源初級師範學校”,1952更名為“濟源縣第壹初級中學”。次年,教師停止招生。1955,撤銷平原省,濟源劃歸河南省,師範生全部畢業。在此期間,* * *培養師範畢業生488人,其中男生460人,女生28人。學校更名為“河南省濟源市第壹初級中學”,招生6個班。1956增加兩個高中班,更名為“河南省濟源市第壹中學”。那壹年,應該校青年團、少先隊員的邀請,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先生題寫了校名。

1966開始的文化大革命,給學校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壹度關閉,校舍被部隊占領。1969,教師歸隊,濟源壹中改為“濟源縣教師短期培訓班”,學校設在縣委黨校。1970與農校合並,曾用“濟源縣* * *生產勞動大學”校名,遷至荊軻石河村。1973後,壹中恢復四個班招生,結束了長達十年的動蕩。1974新鄉師範班濟源分校成立,培養了大批師範畢業生,為濟源基礎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88年,濟源撤縣設市,學校更名為“河南省濟源市第壹中學”。1991為壹中文物古跡的開發與保護,濟源市委市政府決定在文昌路新建濟源壹中,占地110畝。1992年5月,新學校建成投入使用,掀開了學校歷史上嶄新的壹頁,完成了壹中歷史上的第壹次飛躍。這壹時期,學校呈現出壹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著名學者眾多,學生眾多,校風、教風、學風成熟完備,特色明顯,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高,學校的品牌效應和知名度與日俱增,成績顯著。到2003年,運行了十幾年的文昌路校區已經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高中教育資源的需求。為了普及高中教育,濟源市委、市政府從壹中長遠發展戰略的角度,決定建設壹個更高水平的新校區。新沂中學占地515畝,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總投資3億元。經過壹年的緊張施工,於2004年9月如期竣工並投入使用。其規模和設施均為國內壹流,實現了學校發展史上的第二次飛躍。

  • 上一篇:街舞屬於什麽文化,可以分為哪些風格?
  • 下一篇:天津歷史上的九個租界在哪裏?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