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學校實施美育的原則

學校實施美育的原則

我國社會主義學校的美育是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的,是為培養學生的精神美和行為美服務的。美育能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可以完善學生的思想,發展學生的道德情操;它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開發他們的智力。可以增進人們的身心健康,提高運動質量;它能激發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進行創造性勞動。[1]

中文名

美育

外國名字

美育

另壹個名字

美育

狹義

人們認為,美育是指“藝術教育”

廣義

將美學原理滲透到各門學科的課後教育中

代表性人物

蔡元培·席勒

體育美育將在高考中“硬化”。

10 6月16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曾經被認為“無足輕重”的體育和美育,將在高考中得到加強,占據更重的權重。

新華網2020-10-17

快的

航行

歷史淵源

審美教育的任務

審美教育的基本要求

美育的功能

主要原則

美育的定義

美育也叫審美教育。即通過培養人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使人具有美好的理想、美好的情操、美好的品格和美好的修養。

狹義上,美育被定義為極端意義上的“藝術教育”。其總的定義是:美育是指審美教育、審美教育、審美教育和審美素養教育。廣義的美育,有人認為:“真正的美育是把美學原理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中而形成的教育。”

從狹義到廣義定義美育過程中的另壹個維度變化是:從形式美育到實質美育。所謂“形式美育”,是指以培養對象的審美素質(如審美能力、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等)為目的的教育活動。).另壹方面,“充實的美育”通過上述目標追求美育的精神實質:生活的審美趣味和教育的審美境界。強調美育對詩意人生的促進作用,已成為現代美育的核心。這樣,美育的概念不僅要從狹義走向廣義,而且要實現從形式到實質的革命。[1]

歷史淵源

古代中國

“美育”這壹概念是席勒在18世紀50年代鮑姆·童嘉建立了“美學”學科體系後提出的。然而,美育實踐和美育意識自古就有。中國在西周剛剛擺脫原始氏族社會的野蠻,進入古代文明的奴隸制社會,就有了周公“禮樂制度”。禮是倫理關系的規範和儀式,音樂是包括詩、歌、舞在內的綜合藝術。禮樂結合不僅是治國的法律和制度,也是教育的方式。到了春秋末期,孔子已經把教育從國家的政治生活中分離出來,建立了古代的教育制度。他用“六藝”——禮、樂、書、數、射、禦來教弟子。音樂其實是壹門特殊的美育課。孔子把音樂、詩歌、舞蹈等藝術結合起來,發展了他的美育思想,奠定了中國古代美育的思想基礎,形成了中國壹兩千年封建社會的美育傳統。[2]

古代西方

在西方,也是從奴隸社會產生了傑出的美育思想。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都規定教育的內容不僅要包括哲學、科學、道德和體育,還要包括美育。柏拉圖尤其重視音樂教育。音樂“滋養”“浸潤靈魂”,使人格“高尚美好”,所以應該成為必修課。亞裏士多德更全面地總結了藝術美育的功能:(1)教育,(2)凈化,(3)精神享受。認為音樂和詩歌(悲劇)可以增進理解,陶冶感情,享受審美娛樂,振奮精神。這些基本觀點成為西方古代美育傳統的思想基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西方社會進入封建中世紀,宗教神學家將古希臘羅馬的教育內容歸結為“七藝”——語法、修辭、辯證法(邏輯學)、算術、幾何、音樂和天文學,這些都是在宗教學校中實施的。可見,古代西方美育課程在教育所有課程中所占的比重遠小於中國,但從未停止過美育,這與中國是壹樣的。以上說明,在中西古代教育傳統中,雖然沒有提出“美育”的概念,也沒有建立獨立的美育體系,但整個教育中始終包含著美育的內容,是德智體美全面的教育。[2]

現代西方

在西方近代,隨著美學學科體系的建立,美育找到了理想的歸屬。“美育”的概念表明它並不完全從屬於道德教育或科學教育,而是有其特殊的性質和規律。以席勒為代表的現代資產階級美育思想不同於古代,不僅在於它有不同的歷史內容,而且在於它大大推進了對美育價值的認識。席勒以書信體寫作的重要美學著作《美育書信》,並不局限於教育的視角,而是從改變社會、實現人性回歸等更廣闊的範圍來探討美育。他看到了資本主義物質文明帶來的人性軟弱的事實,提出通過審美自由活動來培養全面完整的人。他說:“從感覺的被動狀態到思想意誌的主動狀態的過渡,只有通過審美自由的中間狀態才能實現”;“要把感性的人變成理性的人,唯壹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先成為審美的人”。席勒把美育看作是恢復人性、提高道德乃至社會變革的唯壹途徑,完全脫離了政治革命和經濟變革的前提,因此只能是壹種唯心主義的幻想。但他對資本主義異化的敏感和批判,對美育的特殊規律及其重大社會意義的認識,是壹種歷史性的進步。席勒的美育思想對中國現代美育思想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在近代中國,最早將“美育”引入中國的是王國維,真正倡導美育並在中國建立現代美育體系的是蔡元培。蔡元培將康德、席勒的美育思想與中國“禮樂結合”的傳統相結合,從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立場出發,充分發揮其作用,強烈反對封建專制主義和宗教蒙昧教育的舊傳統,為中國現代美育體系的構建做出了突出貢獻。[2]

現代中國

盡管美育實踐和美育思想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但什麽是美育尚未形成壹個公認的定義。在中國,較早定義美育的人是蔡元培。他在《教育大辭典》的美育條目中說:“有美育者,將美育理論應用於教育,目的在培養感情。”這個定義概括了美育和審美與教育的關系,但沒有闡明美育的特殊性質,容易使人認為美育就是審美教育。美育是實施美育的必要條件,但它不是美育本身。因為審美教育是審美理論和知識的教育,它與以抽象的概念和範疇為媒介,以理服人的壹般理論和知識教育沒有本質的區別,而審美教育的特征是以感性的形象系統為媒介,以感性的人。這壹定義雖然指出了“培養感情是目的”,但對於美學理論如何培養感情並沒有嚴格的邏輯解釋,因果關系也是模棱兩可的。目前,我國學術界有人認為美育是實現德育的手段。按照這種觀點,美育完全從屬於德育,所以在教育中不壹定要有獨立的美育政策。這種觀點有其歷史根源。因為在近代以前,美育壹直是包含在德育中的。當時人們還沒有充分認識到美育的獨立價值,所以把它和德育混為壹談。[2]

當代中國

這是壹種歷史局限性,今天人們的認識早已突破了這種歷史局限性。

第壹,美育不僅可以提高道德情操,還可以促進智力和體力的健康發展,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是道德目的所不能涵蓋的。

其次,將美育完全從屬於德育,抹殺了它本身的目的——個體的情感需求和個性的自由發展。結果不是個人與社會的和諧,而是社會吞沒了個人,這對人才的培養極為不利。

把美育當作完成德育的手段,實際上是把美育當作壹種純粹的形式,這與事實不符。雖然美育從來都是壹個感性活動的過程,但理性的社會內容是溶於客體的感性形式中的,人的理性能力是歷史地積澱在主體的感性直覺中的。它以獨特的方式進行德智體美全面教育。把它當成壹種形式,已經不是美育的本質了。[2]

審美教育的任務

我國社會主義學校的美育是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的,是為培養學生的精神美和行為美服務的。美育能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可以完善學生的思想,發展學生的道德情操;它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開發他們的智力。可以增進人們的身心健康,提高運動質量;它能激發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進行創造性勞動。

我國學校美育的基本任務是:

①培養學生充分感受現實美和藝術美的能力..包括培養學生充分感受自然之美,培養學生正確的觀點和感受社會之美的能力,培養學生感受藝術美的能力。

②使學生具備正確理解和欣賞現實美和藝術美的知識和能力;形成他們對美和藝術的愛好。

③培養和發展學生創造現實美和藝術美的能力和興趣。學生要學會按照美的規律構建生活,在生活、勞動等行動中體現美,培養美化環境、美化生活的能力和習慣。[1]

審美教育的基本要求

審美教育的基本要求:

(1)美育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結合。

(2)情感體驗與邏輯思維的結合。

(3)美育內容應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

(4)藝術內容和表現方法要統壹。

(5)美育要在全面發展的前提下因材施教。

(6)美育過程中應註意學生的年齡特點。[3]

美育的功能

蔡元培在1912年2月寫的《關於新教育的意見》中,把美育列為五種教育之壹(另外四種是軍事民族主義、功利主義、道德教育和世界觀),認為“具有美感的人,就美和尊嚴而言,是在現象世界和實體世界之間,不過是壹座橋梁。”通過美育,可以提高人的興趣和情操,建立美好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這壹思想後來被中華民國教育部確立為國民教育宗旨之壹。

1917年4月,他再次聚焦美育,認為純粹的美育可以陶冶人的感情,使人具有高尚純潔的習慣,使人超越自己的主見,逐漸消除自己的自私。認為“蓋刺激感情之弊,而專修感情,無非是舍宗教而用純美育。”在蔡元培之前,嚴復就講過藝術對提高社會道德的作用。蔡以後,美育的概念逐漸深入人心。[4]

社會主義社會的美育是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養學生的精神美和行為美服務的,與個體的生命狀態、獨立人格和綜合素質密切相關[5]。它用現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藝術形象中反映出來的先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動來感染受教育者。它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誌和性格。可以豐富學校的文化精神生活,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有助於培養高尚的情操,提高社會主義覺悟,激勵學生努力實現社會主義理想,創造壹切美好的事物。

美育對德育、智育、體育都有積極的影響。用優美感人的藝術形象進行審美教育,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人的生活、理想和奮鬥,使他們受到生動的思想道德教育,促進他們的政治素質、道德觀和思想感情的健康成長。美育不僅能幫助學生了解現實和歷史,還能發展他們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力。還可以調節自己的生活,提高學習效果。在美育中,要求整潔和幹凈,以美化環境,這也有利於健康和體育的發展。

美育可以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擴大和加深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促進運動,並具有健身和愉悅的功能。

主要原則

社會主義美育的主要原則是:

(1)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結合;

(2)美育與現實生活相結合;

(3)情感體驗與邏輯思維的結合;

(4)藝術內容和表現方法的統壹;

(5)統壹要求,因材施教。

中小學美育的內容主要包括藝術教育(文學、音樂、美術、戲劇、電影、舞蹈等。),組織學生觀察和欣賞自然美,引導學生體驗社會生活和勞動之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藝術實踐活動,發展學生創造藝術美的才能和興趣,特別註意發現、培養和發展有藝術天賦的學生的特長。

  • 上一篇:節選好的詞、句、段(100字以上)。
  • 下一篇:羅波高中錄取分數線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