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周恩壽有哪些個人軼事?

周恩壽有哪些個人軼事?

周恩壽(1904~1985),之弟,江蘇淮安人,同字。出生後皮膚稍黑,家人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小黑子”,學名恩壽。我的祖籍是浙江紹興。

在周恩來有三個兄弟,兩個弟弟叫周恩溥和周恩壽。周恩溥於1944年因病去世。沒有多少人知道他們的生活故事。周恩壽生於清朝光緒三十年二月二十三日,即1904年四月八日。他出生後皮膚有點黑,家人就叫他“小黑點”作為他的出生名,取他的學名恩壽,字通宇,也叫通宇。周恩來參加了無產階級革命,被敵人通緝了很長時間。他要求必然受到牽連的主要親屬改名回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周恩來要求他的親屬不要談論他們與他的關系,以免得到特殊照顧。因此,周恩壽先生自1928起,取名通榆。周恩壽出生時,他在做過知縣的祖父(1)已經病逝多年,正是周家急劇衰敗的時候。他才壹歲多。他父親中了彩票,家裏突然有了經濟收入。他母親帶著三個兄弟到了清河縣,在清江浦(今淮陰市)跟奶奶住了兩三年。恩壽三歲時,因為年輕的母親和十壹個姑姑相繼去世,大哥恩壽帶著二哥從清江浦來到淮安馬旭巷老家。此時父親在外地謀生,工資很低,根本無法養家糊口。其他姓周的房子陸續出去謀生。從那以後,馬旭巷的老房子就“荒廢”了。只有身有殘疾的周益奎夫婦長期留在這裏,也就是當時淮安人常說的“八爺”。八泰”。周恩壽的八叔(按周家排行第八)是第壹個三叔。周益奎因腿疾無法行走,他的八個姨媽楊費了很大的勁把他們兄弟撫養了壹段時間。這期間,童羽跟巴叔和他哥學了壹點算盤,也看了壹些古籍。厚巴阿姨實在無力撫養三兄弟,所以她把年幼的恩壽托付給住在浦的壹位阿姨。恩壽在諸多災難中度過了不幸的童年。

當時在東北謀生的四叔(壹叔)周,工資不多,卻能供壹個孩子讀書。從1910開始,我哥哥萊恩已經轉到他四叔那裏去學習了。1913考上南開學校後,由於成績優異,堅持為學校雕刻鋼板,從事勤工儉學,生活基本上壹直靠自己。四叔娶了王、趙、楊三個老婆,都沒有孩子。根據封建宗法制度,需要壹個繼承人。萊恩已經收養了他的第十壹個叔叔(第壹個四叔)周以幹作為他的兒子。十四歲的周恩壽借了壹點錢,走了很遠的路,跟隨著兩個哥哥的腳步,也來到了天津四叔的家。然而,他是曼青先生的繼子,也就是公元1918年。

周恩壽從小就老實。到天津後,他學習努力,聰明,接受能力強。他經常因為成績好被提拔“跳班”,放學後幫四姨做家務,深得老師、四叔、四姨的喜歡。

1921,周恩壽被南開中學錄取。在這種新派進步思潮的影響下,周恩壽於1924年春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哥哥創辦的“啟蒙社”當了壹名小交警。同年冬,他轉為中國* * *生產黨黨員。1925期間,周恩壽以在北京宏達學院學習為掩護,被黨組織派去北平做地下交通和黨的宣傳工作。

隨著時間的推移,周恩壽壹天天在白色恐怖中長大。他與哥哥保持著密切的聯系,並在周恩來勤工儉學的後期認識了大哥的女朋友鄧同誌。當時,他稱鄧為“姐姐”,稱鄧的母親楊振德為“楊阿姨”。後來,周恩壽回憶說:“當時姐姐用羊毛給我織了壹雙棉鞋。在寒冷的冬天穿上這麽暖和的鞋子,那是我壹生中第壹次。”可見鄧姐姐對他的關心和愛護。

1925 10,嫁給哥哥的鄧根據黨組織的決定,從廣州發來電報,要她陪楊阿姨去當時大革命的中心廣州。1926 10經期,黨組織決定周恩壽到黃埔軍校第四政治部大隊壹隊學習,同年6月畢業。

1926年,國民革命軍出兵北伐,周恩壽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宣傳員。北伐軍攻打武昌城時,周恩壽在火線上隨攻城部隊采訪。不幸右腳被敵人炮火擊傷,時任總政治部秘書長的郭沫若和宣傳大隊長胡把他背下火線搶救脫險。經過壹個多月的恢復,周恩壽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勞動仲裁委員會代表,並於1927年春被任命為武漢郵電檢查委員會主任,繼續參與北伐宣傳工作。

這期間,周恩壽因為年輕,經驗不足,短暫離隊。壹向很守紀律的周恩來非常生氣,嚴厲地批評了他的弟弟。年輕的周恩壽又怕又愛面子,內心很痛苦。幾十年後,據說有人曾經問過周總理這件事。周恩來坦言:“我那時候年輕氣盛,但對他的幫助不夠。”表現出對哥哥的愧疚和後悔。

1928年初,周恩壽隨黨組織到上海做地下工作。由於對上次的挫折仍耿耿於懷,他向大哥周恩來提出,自己讀書太少,想離開革命隊伍去讀書。哥哥嫂子勸阻,他就離開了革命隊伍,自己離開了* * *生產黨。然後,他壹個人去了吉林的四叔那裏。在吉林時,周恩壽擔任吉海鐵路局稽查班隊員,過著平民生活。

這年4月初,和鄧秘密乘船從上海赴莫斯科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船經過青島時,被日本偵探註意到,跟蹤到大連審問。在這生死關頭,周恩來想到了他的弟弟恩壽。在吉林下火車後,有著豐富地下鬥爭經驗的周恩來首先住進了酒店。他沒有直接去四叔家,而是用本名給四叔寫了壹封信,讓酒店工作人員送到四叔家。周恩壽收到信時,只見上面簡單地寫著“向舅舅問好”,底下簽著“大鸞”二字。周恩壽看到哥哥熟悉的字跡,知道他已經到了吉林,根據信中四叔改名為“叔”的事實,判斷他壹定是遇到了危險,於是悄悄去酒店接大姑。

然而,當和鄧在大連被日本特務審問時,他們已銷毀了所有去蘇聯拉關系的證件。沒有證件他們不能去蘇聯。周恩來本人知道他的人太多了,而那個時候,東北基本上在日本人的控制之下。他們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經過討論,周恩來離開哈爾濱的二哥恩普留下來,第二天,周恩壽陪同鄧到哈爾濱迎接他。鄧和周恩壽在哈爾濱火車站等候比他們晚走的李。我壹連等了六七天。李終於來到了。就這樣,在周恩壽的掩護下,、鄧和李安全地去了蘇聯。1974年,病重的周恩來向侄子侄女們回憶說:“雖然當時妳們的父親離開了黨,但我相信他不會背叛我們,事實上他還包庇了我們。”這表明周恩來仍然理解和信任他的弟弟恩壽。

此後,周恩壽先生先後在東北的吉林、哈爾濱和海關的太原、天津工作,從事稅務、禁煙、證券等多個行業。曾任哈爾濱市稅務局科員、松江綏化稅務局局長、哈爾濱市稅務監察局局長、哈爾濱市濱江稅務局局長,還在天津開了壹家“天成壹”布村。在哈爾濱工作時,經的好友兼同學張(的叔叔)介紹,認識了在哈爾濱電業局工作的。他們於1936結婚。王仕勤出生於1914,是壹個滿族女孩,懂三種語言:俄語、英語和日語。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她壹直在任中學擔任外語教師。

1931九壹八事變後不久,四叔周先生在當時的天津法租界33路16號去世,周恩壽主持了葬禮。當時,周恩來正率領紅軍進行二萬五千裏長征,所以他不能通知這個壞消息,即使知道,也不能來參加葬禮。在為四叔立訃告時,周恩壽考慮到四叔養育了哥哥多年,服喪時應該有個牌子,但不方便直接寫上“周恩來”字樣。如果他用了哥哥的另壹個名字,四叔生前也不壹定知道。他考慮再三,終於在訃告的下壹段印上:

“孝子與余。

孝侄大鸞陪拜飲”

在這裏,他用了周恩來的本名“大鸞”,以示對哥哥的孝順,告慰四叔在天之靈,並巧妙地避開了國民黨特務和日本偵探的耳目。

1943年,周恩壽夫婦帶著兩個孩子,從哈爾濱遷到天津,與姑姑楊同住。他們仍然在天津壹家證券公司擔任財務主管,過著艱苦的生活,有時甚至入不敷出。四姨和王仕勤不得不做壹些體力勞動來補貼家用。

1945年冬天,經過多方努力,周恩壽與我們黨組織取得了聯系。1946重慶政協會議結束後,他從天津給重慶的哥哥和嫂子寫了壹封信,告知他們四叔四嬸的死訊,從而讓周恩來知道了他最愛的三哥的下落。當年2月底,周恩來和“軍事調停”執行部的另外兩位成員——美國的馬歇爾和國民黨的張治中——去北平(今北京),他讓工作人員發電報給周恩壽,要他在那裏見他。這是兄弟倆分開18年後的重逢。兩兄弟分手後,恩壽要求哥哥繼續參加革命。壹向遵守組織紀律的周恩來叫他去找葉劍英。葉劍英同誌代表黨組織,要求北平軍負責財務調解的同誌給周恩壽壹筆錢,並要求他繼續隱瞞身份。他仍然打著做生意的幌子回到天津,為黨組織提供活動經費和醫療器械藥品等緊缺物資,繼續在隱蔽戰線為革命做貢獻。遵照葉劍英同誌的部署,周恩壽回到天津後開設了“民生倉庫”,按規定與天津的地下黨員周世昌取得了聯系。相關藥品和資金通過周世昌交給黨組織。

1947年,國民黨召開偽“全國代表大會”,終於關上了全國和談的大門,人民解放戰爭進入決定性階段。國民黨政府崩潰前夕,還在垂死掙紮,采取了加強地方統治,實行保全家制度的殘酷政策。周恩壽最後被壹個壞鄰居告發,理由是他是周恩來的親哥哥。1947年7月,周恩壽被國民黨特務機關和天津警備司令部監察室逮捕。在獄中,周恩壽除了承認是周恩來的弟弟外,沒有透露任何為黨工作的痕跡。

周恩壽被反對派當局逮捕後,周恩來在天津的老師、同學和老朋友試圖營救他。最後,南開大學周恩來的化學老師衡乃如和周恩來南開的同學常策鷗先生出面擔保,周恩壽半年後出獄。文革結束後,1979中組部的最終結論是:“周恩壽同誌在1947被捕期間,總體表現是好的。出獄後,在黨員地下繼續與周世昌同誌保持秘密聯系。”1949年4月,北平解放後不久,周恩壽、王仕勤從天津到北平(北京)與兄弟姐妹們會合。周恩來派人去中南海他們的住處接他們,匆匆會面後,他們去了香山宿舍。周恩來工作太忙了,以至於深夜都找不到時間和他們聊天。王仕勤非常緊張,因為這是他第壹次見到他的哥哥。周恩來很隨和的問王仕勤:“妳是哪裏人?”王仕勤害羞地回答;“我的家鄉不太好。我是哈爾濱人,我是東北人。”當時因為東北長期被日本人統治,北平有些人對東北印象不好。周恩來立刻睜開眼睛,不以為然地說道,“東北怎麽了?我喜歡東北,因為我是吃著妳們東北的高粱米長大的。”

那年周恩壽45歲,希望繼續為革命做點工作。周恩來嚴肅地建議,“我認為妳應該先去‘華大’學習,然後才能為人民工作。”當時,恩壽和他的妻子有四個孩子,秉德、秉軍、冰夷和花冰。所以周恩來讓他的嫂子王仕勤先回家照顧孩子。

恩壽在華大(華北人民革命大學)學習壹年後,1950畢業,分配到北京鋼鐵局任科長,後來調到冶金科。歷任華北鋼鐵局工務部副經理、重工業部鋼鐵局供銷處秘書、采購運輸總站副主任、倉庫管理科科長。當時工資不高,周恩來讓恩壽把大女兒冰德留在西花廳和他們在壹起,讓她在北師大附中讀書。直到1950周恩壽的幾個孩子分別上了小學和幼兒園,王仕勤才走出工作崗位,在中學做了26年的外語老師,1975退休。

65438年到0959年,周恩壽因為胃病和年齡偏大,被調到內務部當專員。

1963春節期間,周總理請了壹些親戚到西花廳。他只好利用春節晚會的機會,教育自己的親人和後輩好好學習,努力工作,過好“五關”,並對弟弟恩壽說:“通玉,妳病得不能正常工作了,快到退休年齡了(其實還差壹年),快退休吧!不要讓別人說周恩來的弟弟已經請了很長時間的病假。為什麽他快到年齡了還不退休?”接著周總理語重心長地說:“妳退休後能把幾個孩子教育好,就是妳對國家最大的貢獻。生活費有困難,我給妳補上。”因此,周恩壽於6月1963提前辦理了退休手續。

退休後,周桐宇不僅幫助孩子們做作業,還參加壹些社會活動。有時,他會和社會主義學院的同學王光祈等人聚壹聚,吃頓飯,改善壹下夥食,聊聊天。當時有人戲稱他們黨是“神仙社”。

“文革”期間,為了推翻周恩來,江青想盡壹切辦法找材料,當然,她也想“挖”周恩壽。她憑空簡單地把周恩壽說成是“劉少奇黑線上的人物”,把“神仙社”醜化為“反革命聚餐會”等等,並對毛澤東和周恩來進行攻擊。洞察壹切的周恩來充分認識到“四人幫”的險惡用心,並於1968年2月在北京衛戍區將周恩壽逮捕審查。就這樣,周恩壽又壹次失去了自由,直到1975年4月底,他才被毛澤東批準問話,被解放回國休養。

“文革”結束後,中央組織部1979復查周恩壽案,1975撤銷了原中央專案審查小組辦公室7月2日強加於周恩壽的壹切誹謗和不實之詞,徹底為周恩壽同誌平反。這讓他晚年興奮不已,激動不已。我曾經不顧自己的病情,向親朋好友報告:“我徹底* * *!”隨後,他先後當選為第五屆、第六屆政協委員。1985年初,執行退休改退休政策,享受離休幹部待遇。1985年5月3日,周恩壽同誌逝世,享年82歲。

周恩壽和王仕勤* * *有六個孩子,他們都學業有成。其中第三第六是女生,第二第四第五是男生。目前他們的工作單位是:周秉德(女),中國新聞社;周秉鈞(男),廣州保稅區;周(女)國際貿易部;周(男)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周(男),從事私營經濟;周秉建(女),財政部。

1982,即逝世六年後,周恩壽夫婦及其子女到中南海西花廳看望當時健在的鄧姐姐。在談到家庭背景時,鄧同誌對孩子們說:“我當時不知道妳們叔叔處理童羽問題的內幕,直到最近我才知道那是四人幫。大叔把童羽交給北京警備區監護審查,是他保護幹部采取的措施。如果童羽落在‘紅衛兵’或‘四人幫’手裏,他今天就不會在這裏,妳們也不會聽到任何流言蜚語。”

根據我們目前掌握的零散資料,周恩壽同誌生前有兩件非常令人遺憾的事情。

壹是不能親自為我哥哥送行。周恩壽雖然在1975年被送回家養病,但在當時“四人幫”極左思潮的統治下,他仍然受到群眾的監督,沒有被允許享有他應該享有的公民權利。周恩來病重,不讓他探視;周恩來去世後,作為母親所生的唯壹在世的哥哥,他沒有“資格”參加追悼會;他只能在家裏設靈堂,以淚洗面,默默哀悼,與哥哥告別。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裏,妳可以把大哥當爸爸。周桐宇壹直愛著他的哥哥,但是當他哥哥去世的時候,他連見最後壹面的“資格”都沒有。他內心的痛苦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其次,我還沒能參觀我的家鄉。人老了,難免會想家,懷舊,周恩壽也不例外。前半生因為漂泊,沒能回到淮安。建國後,他想回淮安。但由於周總理對自己要求很嚴,壹次又壹次不讓他回老家,怕給家鄉帶來麻煩。尤其是1965年春節前夕,退休不久的周恩壽得知哥哥正在安排平淮安老家的祖墳,卻擔心壹直在淮安生活的陶華(周恩來的叔叔哥哥周恩碩的妻子,周二慧的母親)年紀大了想不通,需要有人說服她。恩壽認為這是回老家的最好機會。去西花廳的時候提到:“兄弟,聽說妳要平淮安老家的祖墳?讓我回家,我壹定會做師嫂(指桃花)的工作。”“好——”周恩來起初很高興,但轉念壹想,他馬上堅定地說,“不,妳不能回去!”“為什麽?“壹向敬重兄長的周恩壽,歸心似箭,卻又不顧壹切地追問。”因為妳是周恩來的弟弟!”周恩來眼睛壹亮說,“妳回去後,江蘇省委、淮陰區委、淮安縣委都要派人陪妳、接待妳,既浪費地方的錢,又耽誤地方的工作。”恩壽不敢再說什麽了。只聽哥哥周恩來繼續說道,“讓我們等二翠放寒假回去完成這個任務吧。他媽媽在淮安,年紀小。春節回去看看她家,不會驚動當地領導。“周恩來,他還有什麽辦法!”!大家都知道“文革”開始後發生了什麽,坐了七年半的牢。完全自由後,他得了重病,失去了回鄉探親的身體條件。周恩壽臨終前對妻子王仕勤說:“我死後,妳無論如何要把我的骨灰送回淮安。老家後院,小時候種菜的地方埋的很深,讓我回老家看看..."

周恩壽的壹生,是為生活和革命奔波的壹生。他投身於大革命的滾滾洪流中,曾經在革命洪流的風口浪尖上掙紮和戰鬥。雖然他後來被革命浪潮推到壹邊,但在他哥哥的影響和教導下,他始終與中國的革命事業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應該說,他是壹個對祖國和人民有所貢獻的人,也是壹個壹生坎坷的人。他臨終前的遺願,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也體現了他對家鄉的眷戀,對家鄉的熱愛。正如周恩來在1965年7月5日對新疆石河子另壹位淮安老鄉說的“壹個愛祖國的人不愛自己的家鄉”。周恩壽的家鄉淮安,更理解他,期待他“歸根”的夙願實現。

  • 上一篇:中學生吃什麽藥有補腦的作用?
  • 下一篇:江蘇省數學競賽獲獎名單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