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誰有呼蘭河傳和蕭紅的簡介?

誰有呼蘭河傳和蕭紅的簡介?

[編輯本段]工作概述

《呼蘭河傳》是著名作家蕭紅的壹部小說。1940寫於香港,1941桂林鶴山出版社出版。

小說* * *共分七章,有條不紊的開頭和結尾,有著名文學大師茅盾作序。寫這部小說的時候,正是抗日戰爭最艱難的階段,這讓遠在香港的蕭紅更加思念家鄉和童年。所以她根據自己的家鄉和童年生活寫了這部小說。在藝術形式上獨樹壹幟:雖然寫人物,但沒有主角;雖然也講故事,但是沒有主軸;這本書的七個章節雖然可以是獨立的,但它們是壹個整體。這位作家以其嫻熟的記憶技巧、抒情詩的散文風格和輕重相間的寫作風格,創造了她“記憶式”的傑作。茅盾曾這樣評價它的藝術成就:“它是壹首敘事詩,壹幅色彩斑斕的山水畫,壹串串悲歌。”

[編輯此段落]作者簡介

蕭紅(1911 6月2日—1942 1 10月22日)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黑龍江呼蘭縣人,原名張乃英,筆名銀翹、玲玲、天地。

蕭紅,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女神”,是民國四大才女中最悲慘的女人,也是壹個傳奇人物。她有著和詞人李清照壹樣的人生經歷,壹直處於極度的痛苦和大起大落之中,可謂是比較不幸的壹個。然而,她以壹個虛弱多病的身體面對整個世俗世界。在國難中,她經歷了反叛、覺醒和掙紮,壹次次與命運抗爭。雖然她的作品沒有直接描述她的經歷,但卻為女性意識增添了對人性和社會的深刻理解。她以“人性的愚昧”和“改造民族靈魂”為藝術追求,在“對傳統意識和文化心態的無情剖析”中深情呼喚民主精神和人格意識。蕭紅的壹生,是壹種不向命運低頭的掙紮和掙紮的壹生。應該說,是蕭軍的出現直接影響了她的命運,觸發了她開始文學創作,她進入了她的生活。作者寫《呼蘭河傳》兩年後去世,具體地點不詳。

[編輯本段]故事梗概

上世紀20年代,中國東北呼蘭河畔壹個小縣城的故事。

在父權制社會,生命像河流壹樣平靜地流淌。無知和艱辛在平靜地流淌,安靜的享受也在平靜地流淌。住在這裏的人是呼蘭河傳的人。但是男權社會的本性是殘酷的,所以小團圓的老胡家大媳婦就被無知的人折磨死了。當然,不僅僅是小團圓的媳婦,王姐也難免會死在無知的冷眼中。這大概是男權社會的又壹波浪潮。

但最終還是要回歸和平,和平是壹種艱難的生活。這些都是小說中莫仙峰的歪嘴給讀者的生活小貼士。

《呼蘭河傳》是蕭紅孤獨童年的挽歌,是壹組呼蘭河邊的風俗畫。

這是壹個偏僻而熱鬧的小鎮。城市主幹道上有壹個“大泥坑”。經常會淹死壹些騾子、馬、牲畜,但是居民都在圍觀,沒有人出來整治。有人說要把墻拆了,有人說要種樹,但沒人說要填,雖然填這個洞不難。

小鎮舉行盛大儀式的那天,人們跳舞、唱秧歌、放河燈、看野太子戲、看廟會,熱鬧非凡。

我爺爺快七十歲了。他是壹個善良溫和的老人。家裏只有爺爺最關心我。因此,我從不把他壹天到晚留在門外。他經常教我讀詩,帶我去後花園玩。走不動的時候,爺爺抱抱我,我走來走去。爺爺拉著我,祖孫相伴,幸福無窮。

我們有幾個鄰居,西邊壹個破舊的小屋租給了壹個餵豬的;還有壹個草房租給了壹個粉廠。他們經常壹邊曬粉壹邊唱歌,過著非常幸福的生活。還有壹個搖搖欲墜的住在廂房裏;粉磨旁邊的小廂房裏也有胡氏壹家趕著大車。胡家有壹個小童養媳——小團圓的媳婦。她是壹個12歲的女孩,整天樂呵呵的,但是胡佳想給她嚇壹跳,總是無緣無故的打她,鄰居也支持胡佳的行為,說應該的。胡家越打越兇,時間越打越長,小團圓的媳婦被折磨得生病了。胡夫的家人聽了跳神的人的話,決定用開水給小留尼旺的媳婦洗澡。洗澡的時候,很多人過來看熱鬧,卻看到她被開水燙了三次,幾天後終於死了。

我有個親戚,二叔,是個老光棍,脾氣很古怪。他的同事不愛說話,卻喜歡和石頭、麻雀、黃狗聊天。據我爺爺說,三十年前有兩個叔叔來過我家。日俄戰爭期間,多虧我叔叔在場,我保住了房子。他最怕被稱為“最後壹個”。只要聽到有人這樣罵他,我就會淚流滿面。

人們稱拉磨的鄰居為“磨官馮歪嘴子”。他不僅會拉磨,還會做粘餅。有壹次,我去磨坊買粘餅,看見裏面的炕上躺著壹個女人和壹個孩子。原來馮歪嘴已經結婚了,那個女人就是同院老王家的大姑娘王姐。但馮歪嘴子的幸福生活,卻被鄰居們羨慕嫉妒恨。大家都說王姐不好,謠言層出不窮。馮歪嘴子遭受了人們的冷嘲熱諷。兩三年後,王姐生完二胎難產去世。馮的嘴裏常常噙滿淚水,但當他看到大兒子已經能拉壹頭驢喝水,小兒子還會拍手大笑時,他就不再絕望了。在他的兒子身上,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編輯本段]藝術特色

美和對美的追求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性。人們欣賞自然之美,創造生活之美。作家、藝術家以自己的才華和心血,培育出了多種多樣的藝術之花,為人類生活增添了無與倫比的色彩。

在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文壇上,青年女作家蕭紅以清新自然的筆觸描繪了東北邊陲小城呼蘭河的風土人情,展現了女作家獨特的藝術個性,為世界文學花園開出了壹朵美麗而不艷麗的花。

首先,《呼蘭河傳》在結構上完全不同於其他小說。用壹般小說的概念來衡量,它沒有貫穿全書的線索,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中心人物。有人說它是自傳,因為它描述了作家的家庭和童年生活,但“作品沒有談到家族歷史、家庭,甚至出生日期。這不符合‘傳記’的寫法和要求。”(《蕭紅的文學之路》,第208頁)。

茅盾先生曾指出:“重點不在於《呼蘭河傳》不像嚴格意義上的小說,而在於它之外還有別的東西——比小說更吸引人的東西:它是壹首敘事詩,壹幅色彩斑斕的山水畫,壹串悲傷的歌謠。”((《呼蘭河傳·序》)在《呼蘭河傳》的前四章中,作者用畫家的筆墨描繪了壹幅呼蘭河的風土人情,可謂五彩繽紛,生動自然,營造了壹種散文詩的意境,質樸清新,別樣的美。小說的後三章可以看作是三個短篇,它們是獨立的,但作者因為壹個統壹的主題而將它們聯系在壹起。仿佛在妳面前講述著壹些遙遠而真實的故事,觸動著讀者的心弦,為它奏出或美好或憂郁的調子。

呼蘭河的冬天:“天空灰蒙蒙的,...明凈的雪整天飛舞。人們走得很快,遇到冷就大口呼吸著煙霧,七匹馬拉著大車壹個接壹個地在曠野裏奔跑,提著燈籠,甩著大鞭子...這些人在冰天雪地裏冒著熱氣。”

這是壹個東北農村小鎮怎樣的早晨景象?充滿了生機和鄉土氣息。馬蹄聲和鞭笞聲打破了寂靜的早晨;而跳躍的燈籠和上升的熱度讓畫面充滿了濃郁的地方色彩。

至於賣饅頭的老漢,腳上穿著圓蛋大凍掌的鞋,背著箱子向前走,眼睛亮著霜,胡須重著冰...

至於東二道街的大泥坑,有五六尺深,也不下雨。泥巴像稀飯。下雨的時候漲得又白又滑,漲到兩邊人的墻上,淹沒了人的墻。

呼蘭河的火燒雲也特別刺眼,把孩子的臉照得通紅,把大白狗也照得通紅。紅公雞變成了金色,黑母雞變成了紫色。小白豬變成了小金豬。紅廳,金桐子,半紫半黃,半灰半白,燈心草葡萄灰,大黃梨,紫茄子...真是五彩繽紛,絢麗多彩。

從地面到天空,作家別出心裁的筆仿佛把妳帶進了呼蘭河鎮。不僅是清晨的景象,火紅的雲朵,還有花園裏的蝴蝶、大白菜、狗尾草都讓妳記憶猶新。還有黃昏後壹直沒睡的孩子的哭聲:“烏鴉,烏鴉,妳打,給妳兩桶吃的”;粉房裏那首明亮蒼涼的歌,“別人家的丈夫聚在壹起,孟姜女的丈夫去修長城”,也在妳的耳邊響起。在心裏蕩出壹種簡單的美感,那麽真實自然!讓妳沈醉其中,置身於小鎮的早晚,感受小鎮濃郁的氣息。

這也是由於它新穎的結構不像小說。如果刻意構思,把它放入固有的模式:開頭、發展、高潮、結局,擺好舞臺,興風作浪,就會失去自然質樸的美,很難讓人有“天然雕琢”的感覺。

第壹章開頭,作者寫道,“嚴冬封土,大地處處裂,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讀者從東北小鎮冰冷的大地上領略呼蘭河的自然、社會和人文風貌。第二章,我們跟隨作者的筆觸走進呼蘭河人的精神世界。到處瑟瑟發抖的大神跳到半夜,鼓聲大作。擁擠而荒涼,孤獨的河燈依舊流淌在黑色的河水裏;《葉太子》這部劇,牽動著小鎮所有的人,醞釀著許多或喜或悲的故事;4月18日,在娘娘廟,沒有兒子的婦女正在為女神們戴上壹副眼鏡。人們圍著觀看不倒翁的表演。在第四章中,我們看到童年作者在祖父的庇護下無憂無慮、任性地成長,嬌生慣養。

我們只覺得這是作者的信,自然灑脫,沒有女人味,也沒有做作。我們從來不覺得需要壹個完整的情節,壹個中心人物,因為它不像小說。當我們看到最後幾章壹群人在漏粉的生活,我們還在貧困中苦中作樂,我們感到壹種蒼涼和悲哀。小團圓的媳婦被折磨致死的時候,鄰居們的評論滿滿的,讓妳既痛恨他們的無知和殘忍,又為他們被毒死昏迷而悲痛。直到作者最後寫到王小姐和磨官馮歪嘴子的愛情,沖破封建藩籬,在貧窮、詆毀、中傷中過上了恩愛富足的生活,才松了壹口氣。我不能不佩服他們的勇敢和頑強的生命力。

整部小說簡潔流暢,就像妳和作者在壹個美麗的星夜裏,聽她談論她美麗的故鄉呼蘭河。雖然悲傷憂郁,但依然美麗動人。就像茅盾說的,比小說更吸引人。

其次,《呼蘭河傳》在語言運用上也有獨到之處。讀著讀著,妳會感到壹條長河在緩緩悠悠地流淌,時而濺起幾朵詼諧幽默的浪花。就像作者明亮的眼睛裏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在作者童年的後院:花開了,就像花醒了。鳥兒飛翔,仿佛飛向天空。昆蟲叫著,好像在說話。萬物有靈,技能無限。妳可以做任何妳想做的事,任何妳想做的事,妳是自由的。想爬架子就爬架子,想爬房子就爬房子,想開謊言就開謊言,想做黃瓜就做黃瓜。連壹根黃瓜都不結果子,壹朵花不開也沒人問。……

天空是藍色的,又高又遠...就像在藍天下的綠草上。我們微微閉上眼睛,聽著壹條清澈的小溪在身邊靜靜流淌。作者童年心目中的後院是多麽感人可愛啊!不禁讓人有壹種審美的超越,精神的凈化,沒有形容詞,更談不上華麗。而且語言是那麽的溫柔,就像壹個單純的女孩給孩子講述自己的癡情,真實直白,卻又讓人著迷。

我們講到我爺爺蹲在地上拔草的時候,《童年》的作者偷偷在他的草帽上種了二三十朵紅玫瑰。我爺爺嘴裏念著:今年春天雨下得很大,所以我們家的玫瑰開得很香,我怕兩裏外都能聞到。然後我爺爺戴著紅花進了家門。我奶奶笑了,我爸媽笑了,我爺爺笑了十幾分鐘。我在炕上打滾大笑。我祖父只是忘記了,而我就在那裏。我們不禁笑出了作者童年“驚擾整個後院”的震耳欲聾的笑聲似乎紅色的花是耀眼的,花香是襲人的,家人的笑聲縈繞在妳的耳畔...正是作者幽默的筆調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讓妳變醜,精神愉悅,產生美好的情感。

而那個賣饅頭的人摔倒後掙紮著爬起來,連饅頭都是用冰雪在箱子裏撿來的。他壹數,不對。他明白後,對吃饅頭的人說:“大冷天,地裂了,吃了我的饅頭。”聽的行人都笑了。讀者不禁笑了。為了書中人物的幽默,也為了作者的幽默。

當《呼蘭河傳》的作者描寫勞動人民的生活,揭示他們的貧窮、無望、愚昧和麻木時,諷刺使人感到悲傷和痛苦。

養豬的租來的磨坊,屋頂的草地上長了青苔。壹下雨,那家的人就提著籃子去屋裏采蘑菇。他們以采蘑菇為榮,院子裏的人都羨慕嫉妒恨,為什麽不住在那個草房裏。於是我嘆了又嘆。采蘑菇的故意挑了幾個大的扔了下去,以示炫耀,卻忘了屋頂有個洞,不小心掉了壹腳,拔了出來,腳上的鞋不見了。鞋子從屋頂落入沸水中,翻了個身...

讀者絕不會因為有趣的場景而發笑,即使發笑,也是沈重的、悲傷的、含淚的。同情他們的不幸,也冷卻他們的麻木。這也是作者諷刺幽默的審美效果。

女作家蕭紅不僅用獨特的結構醜化了《呼蘭河傳》中的篇章,而且用冷靜踏實的筆法描繪了呼蘭河沿岸人們的風土人情,同時也為我們營造了壹種詩意的心境和童話般的意境:

我家有壹個大花園。這個花園裏有蜜蜂、香花和小鴨子。有白香菜,有黃蝶。

這種蝴蝶光禿禿的,很醜。美麗的蝴蝶是紅色的,覆蓋著金粉。

蜻蜓是金色的,螞蟻是綠色的。蜜蜂嗡嗡叫著飛來飛去,滿身絨毛,落在壹朵花上,那朵花像小毛球壹樣圓。

花園是五顏六色的,紅色,綠色,新鮮而美麗。據說這個園子以前是果園,我奶奶喜歡吃水果,就種了。奶奶喜歡養羊,所以羊把果樹給了她吃。所以所有的果樹都死了。

小時候只覺得花園裏有壹棵很大很好的樹。這棵被偷的樹,在花園的西北角,來了風,這棵樹檢查預測,下雨的時候,大精樹先生病了。太陽壹出來,大樹的葉子就閃著光,像沙灘上的貝殼壹樣閃閃發光。

這是壹個童話王國。雖然語言依舊簡單,但卻充滿了厚重的色彩,色彩斑斕,生機勃勃,彩蝶飛舞,金光閃耀。而妳就在其中行走,接受妳靈魂的修煉。正是這個美麗的花園,構成了作者童年的幸福和自由的生活,造就了作者熱情剛毅的性格。

[編輯本段]相關評論

這部作品是蕭紅後期的代表作。他通過回憶家鄉的各種人物和生活畫面,表達了作者對舊中國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社會現實的否定。很多研究者的作品所透露出的“孤獨、抑郁”的感受,其實也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理解。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部作品獨特的藝術個性。茅盾對此有整體把握,堪稱精準。

“但我認為它更好,也更有意義,因為它不完全像壹本自傳。而且,我們也可以說,重點不在於《呼蘭河傳》不像嚴格意義上的小說,而在於它之外還有別的東西——比小說更吸引人的東西:它是壹首敘事詩,是壹幅色彩斑斕的山水畫,是壹串悲傷的歌謠。有諷刺也有幽默。剛開始讀的時候感覺很輕松,但是越往下心裏會越來越沈重。不過,美還是有的,哪怕有點病態,還是要讓妳眼花繚亂。”(論蕭紅《呼蘭河傳》)

[編輯本段]文章節選

這是壹個偏僻而熱鬧的小鎮。城市主幹道上有壹個“大泥坑”。經常會淹死壹些騾子、馬、小孩,但是居民都在看,沒有人出來整治。有人說要把墻拆了,有人說要種樹,但沒人說要填,雖然填這個洞不難。

小鎮舉行盛大儀式的那天,人們跳舞、唱秧歌、放河燈、看野太子戲、看廟會,熱鬧非凡。

我爺爺快七十歲了。他是壹個善良溫和的老人。家裏只有爺爺最關心我。因此,我從不把他壹天到晚留在門外。他經常教我讀詩,帶我去後花園玩。走不動的時候,爺爺抱著我,我到處走。爺爺拉著我,祖孫相伴,幸福無窮。

我們有幾個鄰居,西邊壹個破舊的小屋租給了壹個餵豬的;還有壹個草房租給了壹個粉廠。他們經常壹邊曬粉壹邊唱歌,過著非常幸福的生活。還有壹個搖搖欲墜的住在廂房裏;粉磨旁邊的小廂房裏也有胡氏壹家趕著大車。胡家有壹個小童養媳——小團圓的媳婦。她是壹個12歲的女孩,整天樂呵呵的,但是胡佳想給她嚇壹跳,總是無緣無故的打她,鄰居也支持胡佳的行為,說應該的。胡家越打越兇,時間越打越長,小團圓的媳婦被折磨得生病了。胡夫的家人聽了跳神的人的話,決定用開水給小團圓的媳婦洗澡。洗澡的時候,很多人過來看熱鬧,卻看到她被開水燙了三次,幾天後終於死了。

我有個親戚,二叔,是個老光棍,脾氣很古怪。他的同事不愛說話,卻喜歡和石頭、麻雀、黃狗聊天。據我爺爺說,三十年前有兩個叔叔來過我家。日俄戰爭期間,多虧我叔叔在場,我保住了房子。他最怕被稱為“最後壹個”。只要聽到有人這樣罵他,我就會淚流滿面。

人們稱拉磨的鄰居為“磨官馮歪嘴子”。他不僅會拉磨,還會做年糕。有壹次,我去磨坊買年糕,看見裏面的炕上躺著壹個女人和壹個孩子。原來,馮歪嘴是有家室的,那個女人就是同院老王家的大姑娘王姐。但馮歪嘴子的幸福生活,卻被鄰居們羨慕嫉妒恨。大家都說王姐不好,謠言層出不窮。馮歪嘴子遭受了人們的冷嘲熱諷。兩三年後,王姐生完二胎難產去世。馮的嘴裏常常噙滿淚水,但當他看到大兒子已經能拉壹頭驢喝水,小兒子還會拍手大笑時,他就不再絕望了。在他的兒子身上,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 上一篇:在晉中拍戲,孫儷受不了。工地噪音《那年月圓花開》正在緊急拍攝中。
  • 下一篇:夏季預防溺水活動計劃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