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誰知道陜西武功綠野中學簡介?

誰知道陜西武功綠野中學簡介?

武功縣綠野高級中學是省級文明校園,市級重點中學。現有44個教學班,3000多名學生,150名教職工。學校交通便利,環境優雅,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

在縣委、政府的親切關懷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從2001開始全面啟動高中標準化建設,累計投資2400萬元建設教學樓、學生公寓樓、教師辦公樓、科技樓、教師公寓樓等教育教學基礎設施,總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

在院系建設中,按照“五年保持先進,十年不落後”的標準,投資654.38+0萬元,建設了3個現代信息技術教室,配備654.38+089臺微型計算機;投資65萬元,組裝了8個高標準的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按壹流標準配備了實驗儀器和藥物;投資65438+萬元建設閱覽室,藏書8萬余冊,報刊200余種。本學期將建成擁有60臺微機的電子閱覽室,如期實現“光盤廣播班班通工程”,並在每個教室安裝電視機,按標準配備相應的微機,建立信息技術數據庫。

近年來,在上級教育部門的正確指導和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高。2004年、2005年,第二次高考通過人數超過200人,在全市名列前茅。2005年,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獲全市重點中學第壹名。2005年9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教育工作先進集體”;2005年9月、2月被縣委、縣政府評為“教育工作先進集體”、“高考工作先進集體”;並連續10年被市教育局評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

綠野高中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宋代,至今已近千年。北宋熙寧元年(1068),縣令張與張載先生厚誼,故邀其在綠野閣講學。作為北宋的壹位大儒,他與濂溪的周子、洛水的程子齊名,奠定了理學的基礎,開創了管雪學派,士爭為師。後來,綠野亭成了講學的聖地。

明弘治九年(1496),宋知縣,因有綠野亭,破舊狹窄,擴建修繕困難。因此,他搬到東寶甄珍寺重建,並在壹歲時畢業。如今,綠野高中是綠野書院的舊址。書院成為壹個欣欣向榮的文教機構,由縣學知名學者趙文傑任講師,宋縣令親自督導,關中學子壹觸即發。從明朝到清朝,綠地書院延續了數百年。

清嘉慶十八年(1813),知縣張村用歲月的腐朽裝飾,仿前明的舊式重建。同治初,毀於戰亂,僅存張載祠堂;同治十三年(1874),知縣陳二擴制加宅,復興書院。光緒十三年(1904),廢除科舉,改設高等小學堂;次年,更名為綠野小學。

民國時,先命名為縣級高級中學,後改名為南關小學。武功縣中學創建於1940。1942,帶簡單正常類。建國前,七屆15班畢業學生400多人。

建國初,初名武功縣中學,直屬鹹陽行署,後改為寶雞行署。1955,更名為武功縣第壹初級中學。1958增加兩個高中班,更名為興平武功中學。1961年命名為武功縣綠野中學。十年文革,變動頻繁,在綠色中遭受了沈重的災難;1976後,方撥亂反正,步入正軌。1987年秋,退出中學,成為武功縣綠野高級中學,至今已有20個春秋。

在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和支持下,借著高中標準化建設的東風,我校於2001、10啟動了校園標準化建設改造工作。按照“壹次規劃、超前設計、分步實施”的原則,短短四年時間,先後投入2000多萬元,建成了總面積達2萬平方米的高標準現代化教學樓、綜合科技樓、學生公寓樓、教師辦公樓等教學基礎設施。投資500萬元的職工公寓樓於今年8月投入使用,從根本上解決了150名職工的住宿問題。

現在,走進綠色校園,看到的是華麗整潔的高樓大廈,聽到的是悠揚的書聲;路邊綠樹成蔭,四季常青,校園布局合理,幹凈整潔;師生言語文明,行為文雅。“紙屑滿天飛,臟話四起”的現象已經成為歷史。

學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理念,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連續13年被評為市縣級“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高考先進集體”等。,先後被評為“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和省市級“文明校園”。2004年高考再上新臺階,高二招生人數達236人,比2003年提高12個百分點,總分在全市重點中學中名列前茅。

多年來,我校從德育計劃的制定、機構的建立、環境的營造、活動的開展等方面突出德育的主導地位。學校德育是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結合師生的思想特點開展的:以師德教育為重點;註重高壹學生“規範”與“規範”的養成教育;重點對高二學生進行守法教育;對高三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和理想未來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德育活動的方式也靈活多樣:高壹新生軍訓、新生入學教育、法制教育講座、樹榜樣評選活動、文化藝術欣賞、課外興趣小組等活動蓬勃開展,為德育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載體,學生喜聞樂見,成效顯著。

  • 上一篇:關於我的夢想作文,我要在400字的開頭寫清楚我的夢想,重點是如何實現!!
  • 下一篇:湖北沙市壹所中學的辦學條件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