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古丈縣排若村簡介

古丈縣排若村簡介

1.地理位置:排若村位於湘西自治州古丈縣雙溪鄉西緣,緊鄰保靖縣排華村。由於近年來行政區劃變動,雙溪鄉和排如村撤鄉並劃歸谷陽鎮管轄,排若村現已更名為“排如村”。意思是“森林村”。

2.村落組成及概況:村落由8-9個部分組成,沿古丈縣境內的古陽河源頭壹次建成。幾個部分是夯若、下寨、中陽寨、橋頭村、天井、棉花坪、龍家寨、米拉默、唐夯。村落的脈絡基本都是沿河而建,呈帶狀分布,只有唐夯圖除外。目前,由於村莊合並,周邊地區原有的自然村,即混水村、熱甲達村(上熱甲達、下熱甲達)已與排若村合並,更名為“排如村”,村莊面積和人口進壹步增加。

3.人口構成:村內民族以苗族(為主)和土家族(較少)為主。他們姓項、李、顏、龍、張、田、杜等。男女比例不詳,男性略多於女性。村裏有很多80歲以上的老人,是遠近聞名的長壽村(老人的娛樂愛好壹般是聽酸歌(苗歌),看黃梅戲,在門外晃蕩),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也很多,但近幾年有了壹定的改善,外出務工的也多了,但這個問題在歷史的長河中會長期存在。村裏有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他們大多戰死沙場,幾個回來的老兵也過得很苦。最後壹名援韓老兵於2009年去世。近年來,農村人口外流現象普遍存在。當然,這個問題可能是中國每個村莊都面臨的,就是城市化的發展必然導致農村人口的逐漸減少,很多村莊的人都出去了,在外面的城市定居了。

4.歷史沿革:派若村歷史較短,約幾百年(具體時間不詳)。據說是清朝滿清軍隊趕走苗族,苗族遷徙時修建的。民國時期,排若村是雙溪鄉及鄰近幾個鎮的鄉政府辦公地。鴉片種植在民國時期很普遍。最高峰時,有65,438+000多名村民在維和部隊裏拿著快槍。新中國成立後,重新劃定行政區域,鄉政府遷址,從此衰落。至今發展緩慢。目前村裏經濟還比較落後,村道破舊,嚴重影響了經濟發展。這可能與缺乏當地政府的經濟援助、忽視地區、位置偏遠有關。

5.交通通訊條件:2006年以前沒有路,因為村子建在壹個盆地裏,兩邊都是山,建設難度大。壹方面,由於當地政府的資金有限,它是壹個被遺忘的地方。2006年後,成為村裏第壹條也是唯壹壹條路。雖然只是壹條土路,但還是壹條路,結束了排若村基本靠走路的時代,也在壹定程度上促進了村裏的經濟發展(要想致富,先修路)。2012對原有公路進行了拓寬,鋪上了新的水泥路,大大方便了交通(但目前水泥路破爛不堪,坑坑窪窪,主要是施工質量不合格,偷工減料,後期養護不當造成的)。目前,農村公路問題是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通訊方面,以前只能用中國移動的手機和電話信號,現在慢慢用電信和聯通的信號。村裏有電信塔,結束了通訊基本靠吼的歷史。目前村裏已經開通了網絡通信,條件較差的家庭也開通了網絡通信,實現了家裏WiFi接入。

6.公共設施:村裏有兩輛公交車,每天兩班開往古丈縣城,車次會酌情增加。過年的時候基本上隨時都有車,有3-4輛小客車,和公交車爭客源,其他私人摩托車和家用車也在穩步上升。目前村裏停車場嚴重不足,過年過節停車問題更嚴重,因為村民們紛紛建房,占道,返鄉車輛增多。

7.教育:村裏有幼兒園。小學取消了,全部上鄉鎮小學。這個村子崇尚知識,鼓勵讀書。這是壹個著名的文化村。村裏歷年的大學生人數都是全鄉最多的,尤其是考上壹所以上重點大學的,在全鄉名列前茅。讀書不壹定能改變命運,但能讓努力讀書的人在人生中有更多的選擇(和選擇)。希望村裏的後輩們,踏著前輩們的足跡,好好學習,爭取更多改變命運的機會。

8.產業結構:該村以農業為主,無工業、服務業、工廠。村裏的主要作物是水稻,主要經濟作物是茶葉。因為地處河源,山高水長,排若村的古丈毛尖茶非常有名,產量常年在全鎮前列。價格公正客觀,給當地茶農帶來了不小的經濟效益。基本上實現了茶葉的機器烘焙,純手工茶變成了高檔茶,而且貴。

9.醫療衛生:全村有壹個衛生站。現在基本是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治小病沒問題,但是大病就得去醫院,衛生站治不了。

10.全村有個村委會,和全國都成立村委會沒什麽區別。村裏也有扶貧隊,但對村裏的經濟發展作用不大。沒有好的項目和致富措施,可能和這裏條件偏遠,政府經濟支持不足有關。

11.植被:全村植被覆蓋率達95%以上,森林覆蓋率達85%以上。由於植樹造林項目,這個村莊的生物多樣性也在改善。運氣好的話還能抓到野兔和蛇,還有野雞和野豬。但是野生動物是受保護的,私自捕獵野生動物可能會面臨違法查處。

12.河流:有壹條小河穿過村莊,水質清澈。然而,近年來,水質有所下降,因為越來越多的垃圾進入河流。村裏的垃圾池工程和垃圾運輸工程對環境汙染治理有壹定效果,情況有壹定程度的好轉。10年前河裏有很多魚,現在種地的人越來越少,河床越來越低(植樹造林後水土流失有壹定程度的改善),村民的素質也在逐漸提高,放生毒魚的行為很少了。

總之,古丈縣本質上還是國家級貧困縣,排若(茹)村可能是這個國家級貧困縣最窮的村之壹。人民有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著為更加美好、更加富裕的生活而奮鬥的勤奮和行動。但客觀地說,我們仍然需要政府政策和經濟的幫助,以及外部力量的幫助,大力改善村裏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道路等。)才能真正擺脫貧困,改變現有的貧窮落後。

  • 上一篇:如何寫好畢業晚會的主持詞,對妳有幫助。
  • 下一篇:惠陽中山中學神聖日記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