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垂楊村在哪裏?

垂楊村在哪裏?

垂楊村屬於萊城區口鎮,位於萊城以北12.5km處。西北距口鎮政府2公裏,東北與馬林村隔江相望。西臨老來明公路,西南與李剛村接壤,東南與小窪村隔江相望。現有土地780畝,310戶,1041人。這是壹個古老而文明的村莊。

關於垂楊村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按照祖上的傳統,最初命名為武家莊。孔子來這裏觀禮時,看到村子周圍垂柳環繞,遮住了太陽,使它生長得很奇怪。他稱贊太陽:“這是壹個垂楊村!”此後,這裏被稱為垂楊村。村碑上的碑文是錯的,因為村西有壹個哭泣的陽泉。

關於垂楊村建立的年份沒有考證,但孔子在公元前515年(春秋時期,魯二十七年)觀察了這個儀式,當時這個村莊已經達到了很大的規模。村碑上的碑文,遠非明代以前。明朝天順年間,垂柳作為萊蕪四十二保之壹,管轄周邊二十二村,證明垂柳村是其中之壹。民國初年,垂楊村設關彜鄉,轄李剛、馬林、小窪、毛祠、花水泉、於家泉、北山洋等村。解放後,它屬於李剛鄉和口鎮公社,現在屬於口鎮。

先民在此定居,說明他們被科學研究過。三泉在流,河水永遠在流,有了人類生存的源泉。垂楊村的水好,大家都知道。在該村西南部,泉水形成100多畝水田,其中水田100畝,年產水稻2-3萬斤。蘆葦塘10畝,又名鯰魚塘。鯰魚和鯽魚每年都在池塘裏自然繁殖。荷塘10畝,蓮藕鮮脆,年產量10000公斤。蘆塘、荷塘並列於垂楊泉東南,與稻田相連。蘆葦花開,稻香,魚肥,蓮藕肥。這真是壹個魚米之鄉。

從1973到1975,村民們發揚愚民精神,從河東運來了近65438+萬立方米的紅土,在河灘上開墾了200畝土地,改造了近100畝廢棄稻田(水位下降水稻就收不到了),擴大了耕種面積,改善了村民的生活。

65438年至0978年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後,實行改革開放,土地承包,畝產大幅度提高,村民生活基本達到溫飽。1980 ~ 1985,科學種田,糧食蔬菜(主要是大白菜)收獲大白菜。垂楊村建立了全國最大的大白菜收購批發市場(站),年經營量超過10萬噸,主要銷往上海、東北等地。垂楊大白菜有壹陣子出名了。村民人均收入壹年增加200多元,經濟意識開始轉變,市場意識確立。2000年開始調整種植結構,生姜、大蒜等經濟作物大規模發展,人均收入逐年增加,步入小康。

垂楊村村民勤勞善良,講究禮儀,重視文教事業。明朝隆慶四年,萊蕪縣令傅國弼在此立了壹座孔子觀禮處碑(簡稱孔子碑),並建立了垂楊書院,又稱觀禮書院。後來由於戰亂等原因,修復不及時,長期坍塌。後遷至關帝廟,更名為關裏學校。關裏小學成了周圍讀書人心目中的聖地。民國初年,戚廷秀(戚官莊)、()曾在此任教。

民國二十五年(1936),官立校舍由富戶村民重修,規模擴大,並建有女子自習室,屬先進之舉。會長車薛婧、童琴等。,由陶炎農(本名壹,卒於1956,生前系山東省工會秘書長,陶南)主辦。有方碑為證,正面題字為陶占義,背面有占地的條文。

解放後,官立小學改名為垂楊小學,至今仍有鄰村的孩子在此就讀,其中有賈、呂祖珍、韓傳勇、任、張。1975至1978擴建校舍20所,初中六、七年級(兩年制)1班,高中(兩年制)1班,九年壹貫制教育,試驗田100畝。學生也是學農出身,在寇鎮小有名氣。他們多次提供縣級和鎮級的現場會議。萊蕪二中的劉文諶(後來的校長)等老師曾帶領學生在此實習。1978後,中學停課,只剩下1-5年級班級。2000年,根據上級政府指示,在田莊小學合並班級。

1977恢復高考制度以來,垂楊村已有近百名學生考上高校,其中研究生4人,教授1人(山大張玉軍教授),今年已有6名學生考上本科。《萊蕪日報》曾以《口鎮有狀元村》為題報道該村。

垂楊村附近有壹些旅遊景點,如孔子儀式紀念碑,山口東陵水站,方幹生態旅遊區,萊蕪龍山和萊蕪戰役紀念館,還有萊蕪黑豬,萊蕪豬,萊蕪黑兔,萊蕪稷山黑雞,萊蕪生姜等特產。

  • 上一篇:四問!!!高中國際班壹般面試他問什麽?有親身經歷者優先。
  • 下一篇:初中古詩詞壹定要背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