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李商隱生平簡介

李商隱生平簡介

李商隱(公元813-858),男,漢族,字逸山,又叫,玉溪(西安)人,晚唐著名詩人範南生(範南子)。太公爵杜鵑的堂兄。祖籍淮州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下轄的沁陽市、博愛縣),祖籍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19歲時,因為文才,獲得牛蕩太平軍重要成員令狐楚的賞識,被舉為幕府巡撫。25歲進士和。26歲時,被我靖遠使王茂元聘為秘書。王愛他的才華,他是壹個丈夫。所以被牛黨嫌棄。此後,李商隱在兩黨夾縫中掙紮求存,在各省間做參謀,苦悶失意。之後,他壹生窮困潦倒,46歲時死於抑郁癥。

晚唐詩歌有大不如前的趨勢,而李商隱則將唐詩推向了另壹個高峰。杜牧是晚唐時期著名的詩人,兩人被稱為“小杜麗”。李商隱與李賀、李白並稱“李三”。與文合稱“文理”,因其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文相近,三人在家族中均居第十六位,故又稱“三十六體”。他的詩構思新穎,風格優美,尤其是壹些愛情詩和無題詩,纏綿悱惻,令人回味無窮。但有些詩太晦澀難懂,解不開,甚至有“詩人總愛昆西,恨沒人寫簡媜”的說法。夾在牛和李的鬥爭中,我壹生失意。最後抑郁不樂而死,葬於鄭州滎陽(今滎陽苜蓿村)。據《新唐書》載,《範南甲集》20卷,《範南義集》20卷,《余希聖詩集》3卷,《賦》1卷,《文》1卷,部分作品已佚。有李義山的詩。

來自壹個家庭背景

李商隱曾自稱與唐朝皇室同屬壹族。張彩田考證,確認他是唐朝的遠房宗室。[2]但沒有官方文件證明,所以可以認為李商隱與唐朝皇室的這種血緣關系是相當遙遠的。李商隱在詩文中幾次肯定自己的宗室地位,但這並沒有給他帶來什麽實際的好處。

李商隱的家世可以追溯到他的曾祖父李社。李劭曾以梅園(今陜西富平西北)縣令的身份擔任最高行政職務;高曾祖父李叔衡(三叔)曾任安陽(今河南)縣尉;祖父李彪,曾任邢州(今河北邢臺)文書,後參軍;他的父親李斯曾經是寺廟裏的禦史。李商隱出生時,李思仁被任命為賈(今河南)縣令。

生卒年檢驗

商隱生於馮昊元和八年(813),張彩田元和七年(812)。這是今天學者們通常使用的。大多數學者都同意馮昊所說的,其中最重要的是選集《上周書》中所說的:“鐘誠閣下:我的余生將是25年。”題詞:“開城元年十二月,紀以中國書法家崔桂聰為化州守使,亦為禦史大人。”該書成書於開城二年(837年)初春,詩人二十五歲。基於此,商隱誕生於元和八年。至於卒年,尤其需要區分詩人晚年的行蹤和創作。

早期生活

10年前後,李商隱的父親在浙江幕府去世,他隨母親和弟妹回到河南老家,生活貧困,靠親戚接濟。在家裏,李商隱是長子,所以也承擔著支撐門戶的責任。後來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年輕時做過“書商”,就是給別人抄書掙錢貼補家用。

李商隱早年的貧苦生活對其性格和思想的形成影響很大。壹方面,他渴望盡快做官來孝敬祖先。事實上,他確實努力承擔起了家庭的責任。成年後,李商隱利用喪母的時間,把埋在各地的親人的棺材搬到滎陽。陳逸雲認為這不僅是受男權思想的支配,還因為他從小孤獨貧窮,所以更註重骨肉之愛。另壹方面,他早年的經歷使他養成了憂郁、敏感、崇高的性格,這種性格不僅表現在他的詩歌中,也反映在他曲折的生涯中。

李商隱的啟蒙教育可能來自於他的父親,對他影響最大的老師是他回鄉後遇到的壹個同宗大叔。這位大叔上了國子監,卻始終沒有做官,過著隱居的生活。據李商隱回憶,這位大叔在經學、小學、古文、書法方面都很有造詣,很受李商隱器重。受他影響,李商隱“能古文,不喜偶對”。大約在16歲的時候,他寫了兩篇優秀的文章(天才論和聖論,今已不存在),獲得了壹些學者的贊賞。在這些士大夫中,包括當時的田萍軍使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隱學習生涯中的另壹個重要人物。他是駢文專家,非常欣賞李商隱的才華。不僅教他駢文的寫作技巧,還資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勵他和孩子交朋友。在令狐楚的幫助下,李商隱的駢文寫作進步神速,從中獲得了極大的自信,希望憑借這種能力發展事業。這期間(大和四年,公元830年)李商隱對令狐楚的感激之情和自得之情溢於言表:“不曾有壹絲壹毫的善心,我以空筆硯贈龍濤。我既然半夜送書,就不羨慕王翔有劍。”

成功之路

在唐代,缺少家庭背景的知識分子都想在仕途上發展。有兩個主要入口:科舉和幕府。前者被認為是進入官場的資格,是官方對其行政能力的認可;後者是壹些有權勢的官僚自己培養出來的政治團隊。如果他們表現出色,往往可以通過這些官僚的推薦,成為朝廷的正式官員。唐朝中後期,很多官員既有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又有當幕僚的經歷。

文宗二年(837),李商隱通過進士資格。在此之前,他已經失敗過多次。李商隱首次申遺的年份很難考證。有人認為,甚至在10年之前,也就是文宗太和二年(828年),李商隱就開始了他漫長而艱辛的申遺之路。和大多數缺乏權力背景的候選人壹樣,李商隱也不指望壹舉成功。他傳世的詩作中沒有提及這壹情況,可見他對初試失敗並不十分在意。但隨著失敗次數的增多,他漸漸不滿足了。在《送翁東川至弘農尚書簾》壹詩中,他把不收他(太和七年)的考官比作阻礙他成功的小人:“禦期壹舉,鳥不相惜。”

英劇的失敗不會讓李商隱反思自己知識的匱乏。早在太和四年,曾和他壹起讀書的令狐茂考上了進士。這顯然不是因為令狐毛的學術才華比李商隱好,而是因為父親令狐楚的影響。有權勢的人互相幫助,從上層關系網中大量招收考生,這是唐代科舉考試的普遍現象。很多缺乏靠山的考生會在考前刻意結交朋友,或者想各種辦法吸引考官和名人的註意。據李商隱自述,他在這方面比較低調(與陶進士書),但不太可能從未對令狐楚寄予希望。從李商隱在開城元年寫給令狐懋的信中可以看出,他的情緒壹直相當激動。而他的兩年中標,是令狐父子對值班考官影響的結果。

步入仕途

李商隱考中進士的那年年底(公元837年,仕途第二年),令狐楚病逝。李商隱參加令狐楚葬禮後不久,受我駐靖遠大使王茂元之聘,前往荊州(今甘肅涇縣北)做王的侍從。王茂元非常欣賞李商隱的才華,甚至娶了他的女兒。從李商隱後來的經歷可以看出,這段婚姻把他拖入了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

李商隱的尷尬處境在於:王茂元與李德裕交好,被視為“李黨”成員;令狐楚父子屬於“牛黨”。所以他的行為很容易被解讀為背叛了剛剛去世的恩師和恩人。李商隱很快為此付出了代價。【5-6】在唐代,取得進士資格壹般不會立即授予官職,需要通過吏部舉行的考試。開城三年(838)春,李商隱參加授官考試,被免考。這件事對李商隱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耽誤了壹年在朝廷的官位。然而,他並不後悔娶了王茂元的女兒王妍妍。他們婚後感情很好。在李商隱眼中,王是壹個美麗、溫柔、善解人意的妻子。

第四年(839年),李商隱再次參加授官考試,順利通過,得到秘書兼省校對員的職位。這是壹個低級的官職,但有壹定的發展機會。沒過多久,又被調任弘農(今河南靈寶)縣尉。縣尉的等級雖然和學校簿記員差不多,但是遠離權力中心顯然會影響以後的發展。李商隱在弘農任職期間,並不是很順利。因為他給死囚減刑(“活牢”),受到了山比老板孫堅的批評。孫堅大概是用某種不厚道的態度對待李商隱,讓他覺得很丟臉,難以忍受,最後以請長假的形式辭職(任弘農和魏告假回京)。巧合的是,孫堅剛剛被調任各地,接任的姚合設法緩解了緊張氣氛。在他的鼓勵下,李商隱勉強留了下來。但他此刻顯然沒有心情繼續工作,很快(五年,840年)他再次辭職並被批準。

停車時間

李商隱從弘農郡辭官後,經過壹段時間的調整,於五宗會昌二年(842年)設法回到秘書省。這壹次,他的位置(“正字法”)比上壹次(“小學生”)低。即便如此,李商隱也有了新的發展起點。在唐代,人們普遍認為北京的壹個職位會比壹個外派官員有更多的升遷機會,李商隱的秘書省更容易引起高層的重視。李商隱的另壹個好消息是,宰相李德裕獲得了武宗的充分信任,這位有能力的政治家幾乎被授予全權處理國事。李商隱積極支持李德裕的政治主張。他野心勃勃,有理由期待得到重用的機會。

然而命運似乎跟他開了壹個天大的玩笑:李商隱重新加入秘書不到壹年,母親就去世了。他必須按照慣例,離職回家孝順三年。這意味著,已經30歲的李商隱,不得不放棄自己成為權力階層的最好機會。這次事故對李商隱的政治生涯造成了致命的打擊。他在家住的三年(會昌二年底至會昌四年底),是李德裕執政最輝煌的時期。錯過了這個時期,隨著武宗死後不久,李德裕政治集團突然失勢,李商隱也壹直難以找到政治上的知音。會昌三年(843),李商隱的嶽父王茂元在代表朝廷討伐藩鎮叛亂時去世。王茂元生前並沒有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幫助李商隱升遷,但他的死無疑讓李商隱的處境更加艱難。

李商隱在閑散的歲月裏處理了壹些家族事務,其中最重要的壹項工作就是將壹些親戚的墳墓遷回家鄉的家族墓地。這種維護家族榮譽的努力,在心理上多少讓他得到了滿足。從現存的壹些詩歌中可以看出,李商隱極力調整心態,淡化自己對政治生涯的興趣和期待。他時而搞農活,自稱“渴望當農民”,模仿陶淵明的風格寫田園詩。但混亂的局面壹直吸引著李商隱的註意力。他有非常鮮明的政治傾向,這幾乎是不可能隱藏的。

幕府旅行

會昌五年(845年)十月,李商隱結束孝道,回到秘書省。此時,武宗與宰相李德裕的高效合作關系已經到了後期。次年三月,武宗駕崩。據傳他是長期服用道士提供的長生不老藥而中毒。經過壹系列的宮廷鬥爭,玄宗陳麗登上了王位。他反對武宗的大部分政策,尤其是李德裕。因此,幾乎整個會昌六年(846年)都在繼續新壹輪的政治清洗,壹度大權在握的宰相李德裕及其支持者很快被排擠出權力中心。在玄宗本人的支持下,白敏中領導的牛黨新勢力逐漸在政府中占據重要地位。

這壹年,李商隱被任命為秘書省的正子。35歲的李商隱終於有了兒子(李滾),他的堂弟李西嫂也在這壹年中了秀才。這兩個好消息只能讓他興奮壹陣子。因為他支持李德裕的政綱,被令狐茂等人視為背叛,不太可能分享牛黨的勝利。雖然他的地位低到幾乎無法被排除在權力鬥爭之外,但妳還是可以想象他的郁悶心情。所以,當鄭亞在大中元年(847年)被桂官觀察邀請到桂林工作時,他幾乎沒有猶豫。[6]從太和三年(829)開始,李商隱受雇於軍節度使令狐楚,多次作為幕僚進入地方官運作機構。事實上,他作為工作人員的經歷比他在朝廷的正式服務還要長。但在唐玄宗元年(847年)之前,他似乎總是把這段經歷當作壹種過渡。對於有政治野心的李商隱來說,這種經歷很重要,既是他工作能力的過程,也是積累社會關系的途徑。但是,畢竟只是為未來做準備的活動。從時間上看,幾乎每壹次之前的工作經歷都在幾個月之內頻繁變動,壹旦有機會入朝為官,就會立刻辭去幕府的職務。這壹次,當李商隱作為鄭亞的幕僚去桂林的時候,他大概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職業生涯即將結束。在接下來的10年裏,他將在幕府的遊歷中逐漸耗盡自己所有的政治熱情。

大中元年三月,李商隱告別家人,帶著鄭亞出發了。經過大約兩個月的旅程,他來到了距離北京大約5000英裏的南方。鄭亞的南遷是牛當清洗計劃的壹部分。李商隱願意主動跟隨壹個名譽掃地的官員,說明他同情李德裕壹方。另壹方面也說明他們對自己的晉升不再有信心。在桂林不到壹年,鄭亞再次被貶為州刺史,李商隱也丟了工作。大中二年秋,回到首都長安。據說他在落魄的時候,曾寫信給他的老朋友令狐鎖(他已經進入權力核心)請求幫助,但是被拒絕了。結果他只能通過自考得到壹個縣令的小職位。諷刺的是,10年前,他恰好是壹個相當的職位(弘農縣尉)。

李商隱當過短時間的上尉,被調回北京。此時和他在大中元年秘書省的處境很像:卑微的官位,黯淡的前途,孤獨,期待變化。大中三年九月,李商隱受我武寧軍使盧洪誌之邀,到徐州工作。盧洪誌是個有能力的官員,他也很欣賞李商隱。如果仕途順利,李商隱或許還有最後壹次機會。然而不幸的是,李商隱追隨盧洪誌僅僅壹年多,後者就在大中五年春去世了。就這樣,李商隱又不得不另謀生路。

日落夜景

李商隱在大中學五年經歷的另壹個重大打擊,是他的妻子王在春夏之交去世。從李商隱的詩來看,他和王的關系非常好。這個來自富裕家庭的女人多年來壹直照顧家庭,支持丈夫。因為李商隱長年在國外遊歷,夫妻二人在壹起的時間也很長。可想而知,李商隱對妻子有壹顆愧疚的心。他仕途的起伏無疑增強了這種負罪感。家庭的巨大變故並沒有給李商隱很長的時間去體會痛苦。

這年秋天,被任命為我國駐西川大使的劉忠穎向李商隱發出邀請,希望他能和他壹起去西南邊陲的四川。李商隱接受了參軍的職位。簡單安排完家裏的事情,11月份就去四川打工了。他在四川子洲幕府生活了四年,大部分時間都不開心。他曾經對佛教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與當地的僧侶交往,捐錢印佛經,甚至想過出家。李商隱的壹生是他仕途中最平淡、最穩定的時期,他不再不願意追求仕途的成功。

大中九年,劉忠穎被調回北京。出於關心,他給李商隱安排了壹個鹽鐵升官的職位。雖然檔次低,但是待遇比較豐厚。李商隱在這個位置上幹了兩到三年,然後回到家鄉隱居。大中十三年秋冬,李商隱病逝於故鄉。

祖居墓

《李商隱·全唐詩》載“請魯尚書寫壹篇描述其曾祖父誌向的文章”:“安洋十九歲壹舉升為秀才...始生於安陽,二十九歲棄其輩,只葬於淮州永甸東,原醫囑所留。”《秦·胡愛芝陵》:“唐·李商隱墓:文選有雲,祖居淮州東郊,今無。”清乾隆五十四年,懷慶郡墓:唐李商隱墓在城東(據文集記載,其祖上居住在淮州東郊,今在清化北山下。清道光五年《河內縣誌·古跡誌》:“河內應無商隱墓,舊知雲不在城東。”但李商隱的曾祖父、曾祖父墓的記載卻相當詳細:“唐李姬墓:李商隱的曾祖父,商隱請魯尚書寫壹篇關於其曾祖父雲增君的記述,其曾祖父安洋葬於淮州永甸之東,受梅園之命。梅園是某,字嵇嵇,其墓長樂嘉之為碑文。”“商隱曾祖父李叔衡之墓,即所謂安陽,舊唐,叔衡十九年入進士,終為安陽所命,義山選本為弘叔。”民國二十六年,《楊勤縣誌·陵寢》:李商隱墓,相傳在城東。清康熙三十二年,《河內縣史誌》將李義山墓標於河內城以東、竹溝支渠以西、沁陽以南,距城僅數裏之地。而河內古籍地圖標註的李商隱墓的位置也似是而非。可以證明,這部編年史和李商隱墓把沁源的位置標在同壹平行線上是似是而非的。查康熙三十二年《河內古跡誌》對沁園的記載是這樣的:“沁園位於沁水北岸,府城東北三十裏,黃金時代官僚宴飲遊覽之地,至今仍有石畫。”既然沁源在府城東北三十裏,為什麽畫在城東幾裏?如果按照本刊所繪沁源位置的比例來推斷李商隱墓的位置,也應該在永典以東,距縣城30裏。這樣,文獻中對李商隱墓的準確記載應該是“永甸東平原”和“清化北山”。。

關於李商隱墓的位置,有兩個版本。壹個位於沁陽市山王莊鎮廟後村,壹個位於滎陽市玉龍鎮木窪村南。前者是李商隱的籍貫,後者是他祖先遷居的故鄉。由於有關李商隱晚年生活的資料稀缺,其死亡和埋葬的地點至今尚無定論。

李商隱沁陽墓的文獻依據是《清康熙年間河內誌》歷史遺址圖和《乾隆年間河內陵誌》中的相關內容。河內縣誌中標明了“李義山墓”的位置。《河內墓誌》明確記載:“李商隱墓在府城東。《文選》雲祖居淮州東郊,今無法考。”

當地政府於6月7日1987公布李商隱墓為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並於6月1998和2001兩次對墓地進行了修繕。目前墓區用墻圍起來,整個平面呈正方形,邊長9米。平臺用青石建造,頂形土墩建在平臺上。前樹墓碑雕龍,碑前正中篆書“李商隱墓,唐墓”。碑上部刻有李商隱生平簡介,下部刻有康熙三十二年《河內縣誌》中的名勝古跡圖。周圍鋪上方磚,種上松柏。唐代李商隱的愛妻“王延之墓”也葬在同壹個墓地。滎陽李商隱墓沒有成型的墓地,荒地位於苜蓿灣村南約200米的農田裏。據滎陽政府網站介紹,該墓高約4.2m,東西長10.4m,南北寬10.6m。沒有墓碑,荒地上長滿了枯木和雜草。現為鄭州市、滎陽市文物保護單位。

沁陽廟後村明洪武年間,四川移民周創建了廟後村。因為村子前面有壹個孤立的小港口,所以它被命名為周嘉。清鹹豐年間,孫、李、姜等姓氏相繼遷入,並在土埠上建廟,故改名為廟後。1925的廟後、劉家疃、小寧家三村為壹村,統稱廟後。清朝鹹豐年間遷入的李姓和李商隱有什麽關系?

  • 上一篇:贛州應用技術職業學校官網電話學費多少錢?
  • 下一篇:湖南省衡陽縣詳細歷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