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教育 - 西平鎮的文化發展

西平鎮的文化發展

西平民歌的類型很多,有民歌、勞動歌、情歌、生活歌、兒歌等,其中勞動歌、情歌、生活歌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西平民歌的勞動歌曲包括勞動號子和夯歌,具有協調動作、指揮勞動、鼓舞情緒的功能。田歌,漁歌,描繪勞動場景,訴說勞動情懷;工匠歌和采茶歌善於反映社會生活,抒發感情。西平民歌中情歌的表達簡單、生動、幽默、詼諧,具有畫面感和形象感。無論是表達愛情的激情,相思的纏綿,離別的傷感,對愛情的渴望,都是直白而簡單的。在西平民歌的生活歌曲中,對仗的形式很多。其中僅花卉系列就有大對花、小對花、對花。目前,西平民歌已於2008年6月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考證,民歌漢代在西平壹帶傳唱,唐代開始流行。傳說李世民建立唐朝後,怕有功之兵居功自傲造反,就把他們集體留在豫西、陜東的深山溪流中耕種土地。因為生活單調無聊,他們就在工作時唱歌、打啞謎、放歌曲來緩解疲勞和抑郁。到明末清初,皖西幹旱,人煙稀少。山西洪洞槐樹下的移民,安徽湖北的移民,在西平鎮相遇。各種文化相互交融碰撞,背井離鄉的人們通過民歌表達喜怒哀樂,促進了西平民歌的大繁榮大發展。於是,民歌這壹傳統的民間語言藝術在西平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發展和傳承。

  • 上一篇:妳說的“早期趨同研究”是什麽意思?
  • 下一篇:江門市新會區會城鎮城南小學評價怎麽樣,好嗎?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