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用什麽樣的理論作為指導來研究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藝術

用什麽樣的理論作為指導來研究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藝術

壹.研究背景

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的全球化使英語變得越來越重要。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無疑對外語的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頒布的新英語課程標準把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學習壹門語言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能夠用它進行實際的交流,而學習英語恰恰是為了能夠用它來完成交流的任務。《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基本要求》指出:小學英語教學應註重培養學生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和興趣。因此,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有效提高小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是英語教師的共同任務。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小學生形成最基本語言運用能力的主要渠道。然而,目前由於應試教育和傳統外語教學方法的制約,現行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存在著千篇壹律的弊端:“復習(問答)-呈現(教授單詞和句型)-練習(聽力和閱讀)-表演(模仿)-作業”,教師過於註重語言知識的講解。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更好地貫徹教育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基本要求》的精神,培養學生運用語言與他人交流的能力,使學生在新的情境中創造性地運用所學語言,我們提出了“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藝術研究”這壹課題。

二、概念界定及支撐理論

概念定義

1,“任務+情景+活動”即課堂教學“以任務為導向,以情景為導向,以活動為中心”,設計教學過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索、思考和實踐,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實現知識技能向能力的轉化,培養學生在新的情境中創造性地運用所學語言與他人交流的能力。

2.學習任務就是“任務導向”,要求學生運用所學語言完成壹項交際任務。課堂教學前,教師要吃透教材,制定清晰、合理、可操作的任務,貫穿課堂教學始終。

3.情境的意思是“情景為線索”。情境是指英語交際的社會情境,包括英語交際的社會語言情境和由物體、圖片、手勢、動作、課件等創設的社會語言情境。以場景為線索是指在每節課中設置場景,讓場景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在課堂上身臨其境,有話可說,有話可做,有所感悟,學以致用。

4.Activities的意思是“以活動為中心”。圍繞壹定的主題和關於語言的基礎知識,設計學生願意積極參與的遊戲和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感受、理解和運用語言,在語言活動的過程中獲得積極愉快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興趣、成就感、自信心和主動學習能力。

(二)支持理論

我們認為,新的英語課程標準和外語教學方法如活動教學法、功能教學法和整體行動反應法。

物理反應)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1.新課程標準倡導“任務型教學法”,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2.活動式教學法是將課堂上的教材按其原有的交際方式進行激活,形成不同層次、不同性質、不同形式的活動,讓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交流,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英語這壹交際工具,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

3.功能教學法註重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提倡交際課堂教學。

4.全身動作反應法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習充滿樂趣,特別適合小學生。

三,研究目標和實驗假設

本課題的具體研究目標是:

1.通過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使學生在理解語言的意義和功能的基礎上,能夠正確、靈活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和興趣。

2.通過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學會主動探索、思考和實踐,從而實現各種能力的發展,提高綜合素質。

四、實驗操作

1,談熱身熱身

每節課前,老師先設計這節課的學習任務,然後在暖

告訴上節課的學生。教師可以用英文歌曲讓學生開始學習新的歌唱課;利用事先安排的學生表演,讓學生在娛樂中開始新課;通過猜謎語讓學生在笑聲中開始新課。

2.演示活動。

教材內容設計為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活動。借助圖畫、圖片、實物、模型等直觀教具和錄音機、多媒體等視聽教學設備,將教材中靜態、無聲的文字激活成生動的對話,然後在教材設計的語境中生動地呈現給學生。視聽結合采用全身動作反應法,可以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學生學習新語言的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活動。這壹階段的教學主要由教師主導,學生的主體意識處於啟蒙狀態。

3.實踐活動

這個環節的主要目的是鞏固新知識,教師逐漸放手,過渡到以學生為主體。因為機械的模仿和重復的操練往往會讓學生感到厭煩,所以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各種活動。比如模擬語音語調時,可以設計壹些“鸚鵡學舌”、“請配音”等小程序,模仿中英兩國人的純正英語。既訓練口語,又加強語感。在練習句型時,可以設計壹些“角色表演”和“音樂舞蹈”來加深印象,讓學生戴上頭飾,搭配道具來表演對話中的角色。

4、交換活動生產活動

這壹階段是英語教學過程中的中心環節,是許多活動的目的和關鍵。老師可以設計壹些購物、問路、打電話、生日聚會等生活場景。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真實或半真實的語言環境中用所學語言進行交流。布置任務、出題目後,老師不再幹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用英語完成交流的任務。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用英語交流的興趣和能力得到了提高。

動詞 (verb的縮寫)研究方法

采用調查法、文獻綜述法和經驗總結法。

1.文獻法:對近年來發表的關於優化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和培養交際能力的文獻,尤其是介紹課堂模式研究成功經驗的文章進行系統的分類和比較。在此基礎上,選取有效經驗供參考。

2.調查研究法:了解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現狀,通過分析找出* * *問題,進行研究。了解實驗教師的操作和學生交際能力的發展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更好地實施實驗計劃。

3.經驗總結法: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及時進行總結、分析和討論,寫出總結或實驗報告,使實驗更加系統化、理論化,從而提高實驗操作質量。

不及物動詞實施計劃

1,第壹實施階段(2008年4月-2010年6月)

(1)根據設計方案,在實驗中調查學生的交際能力,並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整理。

(2)定期組織項目研究活動,研究課堂教學模式,不斷調整運行模式。

(3)定期總結工作,評估實驗效果,總結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調整。

3、第二實施階段(2009年8月-2010年2月)

根據第壹階段的經驗和調整後的實驗方案,繼續做好實驗工作,進壹步完善實驗的操作系統。

4.匯總階段(2010,1—2011,二月)

(1)全面系統的總結實驗過程,分析各種數據。

(2)收集數據,寫實驗報告。

(3)邀請教育行政部門和有關專家對實驗結論進行科學鑒定。

七。研究小組成員的分工

1.課題組組長孫金剛老師負責項目管理,制定計劃,組織項目研究活動,撰寫階段報告和實驗報告。

2.團隊成員孫老師負責項目的理論指導和平時的理論學習。

3.團隊成員王誌勤老師負責收集相關數據和整理資料。

4.課題組全體成員要根據實驗方案,認真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每學期上好壹節研究課,提供壹個案例,撰寫論文和總結。

  • 上一篇:對聯100欣賞帶橫批
  • 下一篇:小學折扣問題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