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大涼山情

大涼山情

此刻,我坐在辦公桌前,編碼著大涼山慈善行的感受。我的思緒飄回了那片純凈貧瘠的土地...

去之前其實對大涼山沒有太多主觀印象。我對這片土地的了解來自夏天和吉傑。知道他們是從大涼山出來的。我曾經知道“貧窮”是大涼山的代言,但知道它的力量遠不及它出現在我眼前的力量。

早上6點廈門出門,下午4點左右到達西昌。出機場只用了三分鐘。離山下還有幾個小時的車程,所以劉敏和他的同伴決定叫輛車去城裏吃晚飯然後再回來。壹路進城,出租車司機熱情地和我們分享涼山彜族自治州的風土人情。這個西南城市,梁山的州府,沒給我留下多少好感。道路破舊不堪,塵土飛揚,令人難以忍受,車裏的司機與窗外的景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預定的行程(晚上壹行18人集合後,壹起坐車進山)被壹場突如其來的大雨給阻止了。司機說:“這麽大的雨,我去不了。山裏霧太大,雨不停。進山途中肯定會有塌方。”這不是錢的問題,不管妳給多少錢。而且,妳們來自全國各地,我們也要對妳們的生活負責...“壹開始,對於外人來說,我們感覺不到司機所說問題的嚴重性。但是,當項目組的兩位老板和南哥想了很多辦法,打了很多電話,聽到了同壹個聲音,壹直折騰到晚上12,我們這群人才決定:好!明天離開。為什麽妳壹定要在晚上匆忙離開?因為,從西昌到我們要去的小學,還需要轉兩車,坐車要6、7個小時。我們答應孩子們第二天早上去看他們的歌唱比賽。不幸的是,我們站起來了...

第二天早起,在山路上顛簸了6個小時。我們這次要去的學校在美姑縣的大山深處。司機說:“大涼山有9個縣,我們這次去的美姑縣是整個大涼山最落後的縣。而且還是全國有名的貧困縣。”去盤山的路上,壹路上散了幾家。

而且壹路走來,看到最多的還是孩子。只要車經過門口,他們就會揮手打招呼。每個人臉上都帶著樸素的微笑,微笑敬禮成了他們的標準動作。這張臉上的笑容,就像他們對待生活的方式。

下午1後終於到達了我們慈善之旅的目的地:二馬前艾莫小學。也叫“雲上的學校”。因為它位於大山腹地的偏遠地區,在海拔2200米的山頂。然而,老師和孩子們都站在學校門口等待我們的到來。

車停了,我久久不能下車。我已經忘了我最後壹次流淚是什麽時候了。他們是大涼山的孩子,自然的孩子,天地的孩子,清澈透明,純潔無邪。孩子只要看著對方,就會對妳微笑;只要妳看著孩子,他們就會招妳,說“下午好”;只要看著孩子,就不忍移開目光;只要看著孩子,內心就會被深深震撼。(坐在電腦前的時候有幾次失控,不敢回憶當時的場景和孩子們的臉,覺得那才是生活本該有的樣子,覺得那是壹片心靈的凈土...)

進了校門後,壹種鮮黃色引起了我的註意。走進去的時候,是孩子們教室墻壁的顏色。那麽明亮,那麽生動,那麽生動,這種黃色似乎給山裏的孩子們帶來了無限的希望。

走進教室,狹小的空間裏,大約坐著50個孩子,三個孩子* * *用壹張桌椅。也許分享是早早植入孩子們靈魂的。只要有孩子看到妳,“好姐姐,下午好……”的聲音將來自教室,簡直美不勝收。聽這裏的支教老師說:“這個小學是大涼山最偏僻的學校。再加上路太遠,海拔高,平時來的人不多,每年只有壹兩波外地人來做公益。孩子們看到有人來了,會很興奮,很開心。他們用微笑和問候表達了內心的感激。”老師還說:“我們小學已經接收了附近五個村的孩子,有些遠的孩子需要在山裏走幾個小時才能上學。盡管如此,孩子們也非常喜歡來學校,因為這裏有壹些食物,壹些遊戲和書籍可供閱讀。”

這是孩子們的午餐,我看到後覺得很苦。這樣的食物怎麽滿足孩子的營養?老師說:“感謝國家,這個學校的食物是國家免費提供的。很多孩子來上學,走了這麽長的山路還是要來,只為了壹日三餐中的壹頓熱騰騰的午餐。家裏只有土豆(馬鈴薯),偶爾還有玉米高粱!”壹個孩子很快吃完壹鍋米飯和兩小勺菜,有的孩子出來打壹碗白米飯,三下五除二。我嘴裏還在吃著飯,但我給我們送去了幸福的微笑...此時的我,心裏說不出是什麽滋味!

爾瑪錢艾莫小學有283名學生,由8名教師負責。壹開始對教學老師的了解和認知不夠。後來聊起來才知道,這些老師來自全國各地。這裏的校長張先生今年32歲,浙江寧波人。再次來這裏之前,他是外貿生意的老板。生意進入瓶頸後,偶然看到艾莫小學的信息,於是收拾行李來到這裏,壹去就是3年。

我問張校長:“妳為什麽留下來?”

張校長笑著說:“我想我需要這些孩子……”

他說的不是孩子需要我,而是他需要這些孩子。在我來之前,如果我聽到這句話,我永遠也不會明白這句話背後的含義。而且,此時此地,我與張校長有著深深的* * *之情。他本來只想來壹個學期,突然這已經是第三年了。浙江小夥子已經有了山裏的膚色。在他的眼裏,我能感覺到他深深地愛著這座山,愛著每壹個孩子。

是啊!在這座大山裏,大自然給了孩子們單純、簡單、自由和無條件的接納。然而,這正是我們所謂的城市居民所缺乏的。我來之前壹直在想,我能為孩子們做些什麽?來了之後發現面對他們我能做的太少了。而他們用自己的存在,用自己的生活,深深影響著我的生活,也影響著我們黨內每壹個人的生活。

這是學校所有支教老師的照片。這8位老師中,年齡最小的還差壹個月就滿20歲了。他們在最美好的青春裏,拋開城市的繁華,甘願每月領1000元的生活費。他們不顧家人的反對,壹頭紮進這座只剩下花草樹木的大山,選擇和孩子們在壹起。其中壹位老師說:“每當我看著壹個孩子的眼睛,我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壹個老師說:“我是2018來的,教了壹個學期就走了。今年我們又來了。我真的放不下他們。我是來帶他們上六年級畢業班的。希望送更多的孩子出去上初中。我們班孩子的平均分比全縣孩子的最高分還高。”說著說著,老師的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神色!另壹位老師說:“我今年22歲,但這是我任教的第三所小學了。”我從山外留在這座大山裏,是希望越來越多的孩子因為我們的到來,有機會走出這座大山。”說完後,他把眼睛移到了遠處。我在他的眼裏看到了堅定,奉獻和愛!他們把青春獻給了大山,大山給了他們對生命的敬畏和感恩...

雖然我們只有短短的兩天時間和這裏的孩子們相處,雖然我們給孩子們和老師們送去了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陪他們玩耍讀書,給他們做了午飯。但是這些,在這座山面前,我覺得都不值壹提...在我要離開的時候,兩個小女孩害羞地來到我身邊,小聲對我說:“姐姐,這是給妳的。”此刻,壹股暖流湧上心頭。他們輕聲問我:“姐姐,妳還會再來看我們嗎?”我笑了笑,沒說壹句話...因為怕自己不能兌現承諾,會給對方的人生留下遺憾。我們離開時,孩子們都站在學校門口為我們送行。我隱約聽到人群中有個小孩在叫我的名字:“再見,周姐!”只是擡頭看著他們,看著天空。我怕失望的眼淚被他們看到。這些孩子想要的不是眼淚或同情,而是希望。我們眼中看到的,是他們心中的生命之恩。

對於這座山,對於這群孩子,我們只是他們生命中的過客。我們的外表不壹定能從根本上改變什麽,我們帶來的東西也無足輕重。但它們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裏...

願妳有機會走進這座純凈貧瘠的大山。因為只有走進去,妳才會理解它,才會敬畏它,才會有機會融入其中。它給了我愛和使命的脊梁,它開啟了我的公益之旅。通往大涼山的山路,是壹段心路歷程。願妳也壹樣!

感謝大涼山,感謝老師,感謝孩子,感謝吉商,讓我經歷了這次心靈之旅。

我是周傑,我希望我能生活在愛情裏。

讓我們以愛的名義壹起做我們愛的事,成為愛的方式,做壹個有愛的人。

  • 上一篇:大涼山公益之旅有感
  • 下一篇:小學思鄉詩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