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小學壹年級數學教案:跳繩

小學壹年級數學教案:跳繩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探索並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讓位的計算方法,進壹步了解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2.能力目標:培養初步的估算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群體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讓位減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探索並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的計算方法。

(1)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展示主題圖(小東、小紅和梁瀟在跳繩)並附說明:今天小東、小紅和梁瀟在課間進行跳繩比賽,老師做了比賽成績統計表。請看壹下,告訴我們妳從統計表中得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們看著他們的手表報告:小東跳了62次,小紅跳了48次,梁瀟跳了70次。

(2)從問題場景中探索新知識,探索算法。

1,根據數學情況和信息,提出相關問題。

在小組裏,談談妳能從統計數據中問出什麽數學問題。

學生報告:小東比小紅跳多少次?梁肖比小紅跳得多多少倍?

小紅比小東少跳幾下?小紅比梁瀟跳得少多少次?

還是提出小東和小紅跳了幾下?梁肖和小紅跳了多少次?小東和梁瀟跳了多少次?

學生根據它們解決這些問題。

讓學生說出他們的想法。如何形成?

62 – 48 = 70 – 48 = 70 – 62 =

62 + 48 = 48 + 70 = 62 + 70 =

2.探索算法。

首先讓學生估算下面的62–48 =,可能等於幾,然後讓學生通過具體的計算來驗證。

有困難可以分組交流,互相幫助。

向小組匯報(允許學生使用各種算法)

(1),我覺得62-40 = 22,22-8 = 14,我會計算兩位數減去整數十,所以我先把48當成40,減去40後還是減8,所以我會減去8等14。

(2),我認為62-50 = 12,12 = 14,48視為50,50減完之後減2,所以我們加2,以此類推。

(3)我覺得2不能減去8,所以我從10借了10,就成了12–8 = 4,從10借的數,就成了60–10–40 = 10,然後加上10+4 =。

采用“十個人借壹個不夠”的方法。

(4)、用豎向計算。。

方法多種多樣,只要方法正確。

3.比較幾種算法的簡單性。

請同學們說說上面的算法,哪個更簡單,更不容易出錯。

教師也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如:教師認為“十借壹不夠”的計算方法更簡單,更不容易出錯。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選擇自己接受的方法。

(3)實際應用。

1,完成70–48 = 70–62 =

集體反饋的時候,說說自己的算法。

2.課本第62頁“想壹想”。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反饋的時候,說說自己的算法。

3.教材第63頁第1題。

當學生獨立完成並給出集體反饋時,各小組互相檢查並談論他們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比如壹個不是借的,位數不對齊。

4.課本第63頁的問題2。

先讓學生理解圖片,用自己的話說:調皮用50元買了羽毛球拍,售貨阿姨用29元找到了他。買壹個羽毛球拍要多少錢?

最後,組織學生交流,讓他們說說自己的想法。

5.課本第63頁的問題3。

明確問題意思,學生獨立完成,其中“()+40”的答案不是。學生可以猜測“()”可能是0,也可能是4。如果“()”是其他數字,那就無家可歸了。

(4)總結。

  • 上一篇:孩子上課不專心就忘了什麽時候教。
  • 下一篇:廣州積分入學怎麽申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