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如何翻譯雙非兒童

如何翻譯雙非兒童

雙非子女:內地孕婦在香港生的孩子稱為“雙非子女”(父母不是香港人)。如今,前幾年出生的“雙非”嬰兒,變成了“雙非”香港兒童。

數萬名已進入學齡的“雙非”兒童有意回港就讀,給香港本地教育體系帶來沈重壓力。連接深港邊境的北區是重災區,幾乎所有幼兒園、小學和中學都發生爆炸。估計新學年會短缺3000個名額。最近香港小學開始選擇統壹派位小的學校。據當地媒體報道,壹大早就有大批家長在上水80校網的派位中心排隊,其中約80人成為內地人。吳女士家是深圳人,女兒是五年前出生的“雙飛”香港孩子。她現在就讀於粉嶺的壹所幼兒園。吳女士說,開始派位的前壹天早上,她來到上水派位中心排隊。香港的教育和福利制度比內地好。她希望她的女兒能在香港呆很長時間。“最好是在香港大學讀書!”如今,數以萬計的“雙非”兒童打算回香港上學。吳女士的願望在這些“雙非”孩子的家長中頗具代表性。據香港媒體報道,回流的“雙非兒童”給香港教育系統帶來沈重壓力,尤其是連接深港兩地的北區。每天有大量兒童跨境上學,導致幼兒園和小學近乎“爆棚”,新學年缺少約3000個名額。香港當地家長劉女士對學校被“雙非”孩子“逼爆”感到無奈。她向媒體抱怨說,她家是納稅人,卻沒有優先獲得當地政府的資源。有關方面應檢討學位等資源的分配。針對資源共享的說法,“雙非”孩子的家長黃太太反駁道:“我的孩子拿到香港身份證,就應該有自己的權利。”

教育資源壓力數以萬計的“雙非”兒童回流香港讀書,給香港教育系統帶來沈重壓力,尤其是連接深港兩地的北區。每天有大量兒童跨境上學,導致新學年幼兒園和小學缺少約3000個名額。香港本地人抱怨自己是納稅人,卻沒有優先獲得當地政府的資源。解決方案香港身份帶來的權利是有法律保障的。正因如此,香港只能盡力應對“雙非”兒童的壓力。例如,為應付學額不足,上水惠州公學將於2012年開設1班,增加30多名壹年級學生。2012年,香港教育署也首次致信“雙非兒童”家長,呼籲他們放棄鄰近深圳的小學,選擇香港其他學區,以減輕部分學校的壓力。

香港社會有壹種聲音,認為增加“雙非”可以緩解香港出生率低、人口老齡化等問題。在社會老齡化、生育率低的香港,“雙非”嬰兒的增加正好可以改善香港的人口結構。香港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副研究員徐柏堅說,“任何世界級城市都是開放的,香港的成功也不例外。每次到了發展的高潮,我們都是依靠外部的機遇來實現的;我們從不拒絕,總能善加利用。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曾經對香港造成巨大人口壓力的移民潮是如何成為香港騰飛的動力的。”

  • 上一篇:書法社團活動綜述
  • 下一篇:小學生冬季雪景作文:300字[7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