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解決了什麽?

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解決了什麽?

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解決了什麽?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媒介向學生傳播知識,教學媒介作為存儲和傳遞教學信息的載體,起著中介的作用。國外研究表明,人通過語言形式可以記住15%從聽覺獲得的知識,25%從視覺獲得的知識,通過聲光同步將視覺和聽覺結合起來可以記住65%的內容。可見聲光結合對知識的獲取和鞏固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媒體計算機在各種現代教學媒體中脫穎而出。通過設計課件,達到視聽同步、視聽結合的效果,讓學生耳目壹新,更有利於知識的掌握,受到老師的青睞。本文就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談壹些淺顯的看法。

壹、激活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心理場

我們應該認識到,課堂上的教師和學生是壹個完整的信息場,教和學是壹個思想、語言和信息交流的過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表現為自身內在的學習需求。“教學要貫穿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的興趣在教學的每個階段都能壹致地表現為關註、等待、研究和行動。”(赫爾巴特)因此,激活和保持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興趣作為支配人行動的動機,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反映的結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提供大量的表象,激發學生的各種感官,激活學生的興奮點,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有效途徑。多媒體以其強大的表現力,使客觀事物的形、光、聲、色直接作用於學生的感官,對學生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心理場。

1,形象感知,讓學生被“情緒”所誘導。

文學作品通過塑造形象來達到教育和啟蒙的目的。多媒體以其強大的表現力,將學生面前的形象放大、縮小、延續、定格,激發他們的興趣。比如第十冊《紀念碑》,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揭示題目後,老師問:紀念碑是什麽意思?文中的紀念碑是什麽意思?(被大雪覆蓋的軍需官)然後多媒體演示:大雪正在下。壹棵大樹下,軍需官被大雪覆蓋,像壹座水晶紀念碑。老師啟發學生:軍需官是怎麽凍死的?凍死前是什麽情況?引導重點段落第三段的學習。多媒體演示:畫面逐漸清晰,出現了壹個老軍人的形象。他凍僵了...第七節,老師重點引導學生觀察軍需官的表情、動作、衣服,讓學生明白軍需官是被凍死的。然後,老師通過情感模型閱讀引導學生思考:軍需官為什麽會凍死?學生通過朗讀和分析,了解軍需人員壹心為公、毫無私利的高尚品質。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他的精神,可以用多媒體把兩張圖片結合起來:老兵凍得僵硬...雪越下越大,蓋住了他的身體,他成了壹座水晶紀念碑。

利用多媒體,通過兩個場景的對比,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生的視覺差異,讓學生從內心受到極大的震撼,產生“戀愛”的沖動。

2、模擬過程,讓學生獲得“真實”的感受。

仿真,也就是照片。通過編程和模擬過程,可以達到真實的目的,讓學生得到真實的感受。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提供身邊熟悉的真實人物和故事更有感染力。多媒體的模擬功能可以幫助我們實現這個願望。它可以突破時空、微觀、宏觀的限制,把客觀世界、文學藝術展現給學生,既縮短了課堂教學時間,又增加了課堂信息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第十冊《飛越瀘定橋》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理解“絕望”二字,可以采用多媒體模擬:喊殺聲、槍炮聲混雜在壹起,紅軍戰士不畏艱險,英勇奪橋...在學生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教師通過放大的方式,讓學生仔細觀察幾個紅軍戰士取橋(鋪橋、沖鋒)的動作。教師在視、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並用文字表達出來,使學生的形象思維轉化為抽象思維,由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

通過模擬過程和視聽結合,讓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感覺,更深入透徹地理解單詞。模擬過程也可以更容易理解課文的重點。比如在“飛越瀘定橋”的另壹個重點環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模擬敵我雙方爭取時間的過程,讓學生快速理解重點,進入課文的語境。

3.創設情境,讓學生受到“美”的影響

“情隨物動,言表情”,“尋事心搖”(《文心雕龍》)解釋了“環境”與“情”的關系。通過多媒體,創設與課文相關的場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享受美。

(1)用音樂渲染場景

音樂本身就是情感和環境的結晶。用音樂渲染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歌唱,是理解抒情文本的有效途徑。比如,由於時代不同,學生很難理解人民對總理的深情厚意。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情感歌唱。教學之初,可以用多媒體播放壹小段哀樂,問學生:聽完有什麽感受?(傷心,難過)老師:妳知道嗎?丞相去世的那壹天,舉國悲痛,山河同泣,如同失去親人壹般悲壯。是什麽讓人民如此熱愛總理?用音樂渲染情境,直接有效。

(2)用圖片再現情景

比如在教第十冊《地球只有壹個》時,要抓住“我們的地球太可愛了,同時也太脆弱了”這句話中的中心詞“可愛”和“脆弱”來進行教學。如何讓學生了解地球的可愛?在欣賞完地球是壹個從太空看到的“水晶球”,藍白相間,美輪美奐之後,老師可以說:我們再到地面上,看看我們周圍。多媒體演示:在音樂中,桂林山水之美,黃山之奇展現在學生面前。我們的地球是多麽美麗啊!我們應該保護地球,因為它太脆弱了。多媒體演示:工業汙染破壞環境:河水渾濁,小魚死亡;亂砍濫伐木筏,群山荒蕪,哪裏能找到綠色?

展示美麗的圖片,讓學生欣賞美;展示醜陋的場景,喚起學生對美的追求。

二,指出難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課堂教學最基本的要求是緊扣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抓住重點和難點,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多媒體教學方法為我們提供了有利條件。通過設計課件,突出重點,區分難點,化難為易,逐步解決問題。

1.化抽象為形象,化概括為具體。

美國教育家德加?戴爾認為,當學習從直接到間接,從具體到抽象時,更容易獲得知識和技能。語言和文字作為描繪客觀世界的符號,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因為多媒體可以為客觀世界的表象提供聲音和畫面,視聽結合,將抽象概括的文字符號轉化為具體有形的東西,使文字與客觀事物建立聯系,化難為易。比如《鳥的天堂》中有壹段描述榕樹的葉子“綠色明亮地照在我們的眼睛上,仿佛每壹片葉子都有新的生命在顫抖”。很難引導學生理解“震顫”這個詞,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為“震顫”。僅僅理解這些詞是不夠的。這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演示:早晨,綠色閃亮的新葉在微風中輕輕顫動...在學生感知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指導,學生就會理解“震顫”這個詞,進行口語訓練。這樣,從感知→理解→應用,從抽象→具體→抽象,對詞語的理解才真正在表象的影響下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2、化靜為動,化虛為實。

想象和聯想是作者從客觀實體中產生的。以多媒體為載體,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主觀感受,化虛為實,化靜為動。比如第六冊《荷花》的課,很難引導學生理解和想象“我好像變成了壹朵荷花”。如何突破困難?壹位老師設計了如下課件:讓學生在音樂中欣賞壹池荷花。他們有不同的姿勢。看著他們,我仿佛變成了壹朵蓮花。多媒體演示:我在荷花裏跳舞,池裏的荷花也跟著我跳舞...蜻蜓來到我身邊,告訴我飛翔的快樂;魚向我遊來,告訴我昨晚做的好夢...在學生欣賞的過程中,憑借小作者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整個艱難的突破都是在欣賞的過程中完成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美好的畫面中馳騁,積極參與老師的教學。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以興趣激發為導向,以視聽為手段,以提高課堂參與率為目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是我們使用多媒體教學方法的目的。

  • 上一篇:廣州市白雲區教育局電話
  • 下一篇:小學六年級班級事務工作計劃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