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毽球的基本信息

毽球的基本信息

毽球是由中國古代民間毽球運動演變而來,是中國民族傳統體育寶庫中的壹顆璀璨明珠。在毽球趣味性、觀賞性、健身性的基礎上,增加對抗性,集羽毛球場地、排球規則、足球技術於壹體,是壹項隔網競技的體育賽事,深受人民群眾喜愛。

65438-0984年,原國家體委將毽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組織了全國毽球邀請賽。在政府和體育部門的倡導下,毽球運動在北京、湖北、山東、廣東、上海、陜西、河南、山西、東北等省廣泛開展,各地組織了各種類型的毽球比賽,參與這項活動的人越來越多,充分顯示了毽球運動的強大生命力。根據歷史文獻和出土文物,踢毽子起源於我國漢代,盛行於六朝、隋、唐。據《唐高僧傳》卷十九記載,有壹個叫巴陀的人去洛陽,在路上遇到了十二歲的慧光,在天街的井上連續踢了五百次毽子,觀眾都很驚訝。巴托生於北魏(公元467-499年),是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創始人。他很喜歡慧光,收他為徒。慧光成了少林寺的小和尚。

宋代高澄在《物的起源》壹書中,對踢毽子有詳細的記載:“現今小兒以鉛、錫為錢,裝雞毛,叫毽子,三五成群,五花八門,有裏外賤,有拖搶,有弓膝,有凸肚,有佛珠。”

明清時期踢毽子運動進壹步發展,關於踢毽子的記載也更多了。明代學者、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散文家劉東在《帝都風光略》中寫道:“柳綠空,柳踢毽子死。”踢毽子成為民間諺語的內容,發展成為幾個人壹起踢的技能運動。到了清朝末期,踢毽子運動達到了頂峰,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不僅是為了鍛煉身體,還有書法繪畫、下棋、放風箏、養花養鳥、唱黃兒等等。有些人以踢毽子為榮。所以踢毽子的活動更加廣泛,尤其是年輕的參與者。當時有這樣壹首童謠:“壹個毽子,踢成兩半,打壹個花鼓,纏壹根花線,內踢外翻,八仙過海,九十九,壹百。”說明踢毽子已經到了相當普及的程度。民間毽球愛好者苦練,口耳相傳。以北京為例。每次城鄉有廟會,各路高手徒步相約,觀看比賽,訓練新手。很熱鬧。(郭踢毽子)第壹種是我們常見的傳統毽子。毽子的高度壹般在12 cm左右,毽子體采用火雞羽毛或雕花羽毛,以塑料片為底座。所以踢起來看起來更漂亮,彈性也很好。毽子的升降速度沒有太大的限制。踢完之後上下飛,招式全由自己掌控。沒有特別難的動作,所以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

第二種是大毽子,毽子本體多為鵝毛和橡膠底座,高度約為17-18 cm。與傳統毽子不同的是,大毽子相對較重,需要相對較強的技巧。如果是單腳踢,有100以上的動作。但在大眾健身中,毽球更適合多人壹起健身。大家都踢,我也踢,踢的力度更大,但動作簡單,既能鍛煉腿部力量,又能提高身體的柔韌性。20世紀30年代,湧現出壹批全國著名的踢毽子專家。如北京的譚俊川、金、浦子恒、林少安,上海的周、陳鴻泰,河北的楊,浙江的謝栓,河南的等等。踢毽子技術在普及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各種踢毽子方法豐富多彩,難以翻新的動作層出不窮,不同風格爭奇鬥艷,令觀眾眼花繚亂,嘆為觀止。中國傳統的踢毽子正變得越來越完美。

1928 65438年2月,在上海舉辦“國貨展”時,舉辦了中國第壹次公開的踢毽子比賽,促進了這項民族體育項目的發展。1933 3月26日。首屆全國踢毽子比賽在南京舉行。據當時的報紙報道,“報名參加的人相當踴躍,有浦子恒、金,(編者註:浦子恒、金均為北京人)和河北楊等。他們踢毽子很有經驗,能踢的花樣有100多種。觀眾都稱贊他們。此外,著名的運動員和毽子運動員將參加,會有壹些刺激。”比賽結果:河北楊獲得普通踢(菜踢)、花樣踢第壹名;北京運動員浦子恒和金在普通踢和花樣踢中並列第二。三個踢了100多種花樣,四個踢了30種花樣,五個踢了20種花樣。在頒獎儀式上,楊、蒲子恒和金再次登臺演出,並拍攝了紀錄片。

1933在6月份舉行的全國運動會上,踢毽子與拳擊、摔跤、彈弓、擊劍等民間體育項目展開角逐。上海運動員周、北京運動員浦子恒、金分別獲得普通踢前三名,浙江運動員謝栓獲得第四名。上海運動員陳宏泰獲得專項踢(腳踢,北京稱小屯股份)第壹名,上海運動員周、北京運動員金分別獲得專項踢第二、三名,河南運動員獲得第四名。比賽結束後,北京運動員金、浦子恒還在南京、上海等地的壹些大學、中學等單位進行了多次演出,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好評。但此後踢毽子就沒落了,直到新中國成立,這項民族運動才逐漸恢復和發展起來。65438年至0950年,北京吸收以街頭踢毽子為生的藝人加入雜技團,開設踢毽子項目,並在國外演出,受到外國觀眾的熱烈歡迎。

從65438年到0963年,踢毽子和跳繩被列入國家提倡的體育活動,踢毽子也被列入小學的體育課本。

1961年6月,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拍攝了電影《飛梭》,介紹了踢毽子的歷史和踢法,推動了這項運動的發展。在天津、上海、保定和哈爾濱,越來越多的人參加踢毽子運動。上海電視臺也生動地向觀眾推薦毽球,上海青年報也組織了全市中學生踢毽子比賽,歷時兩個多月。

在北方冰城哈爾濱,參加踢毽子活動的人數逐年增加。全市壹半以上的中小學35萬多名中小學生參加了比賽。1982年,哈爾濱市第136中學初壹女生王麗萍用時1小時28分,以5684的優異成績獲得全市中小學生踢毽子比賽第壹名。這個成績,遠遠超過了1933 10月全國運動會踢第壹名4986的成績。

在中國著名“小鎮”之壹的河北承德,也出現了新氣象。家家有毽子,人人善踢。逢年過節,更是熱鬧非凡。街頭巷尾隨處可見踢毽子活動,為節日增添了獨特的節日氣氛。

  • 上一篇:如何培養孩子的情商?如何提高孩子的情商?
  • 下一篇:幼兒園大班障礙跑教案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