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平昌縣金寶新區現狀,平昌金寶新區

平昌縣金寶新區現狀,平昌金寶新區

平昌縣把金寶新區作為統籌城鄉的動力源、“工業化與現代化”互動的實驗區、開放合作的高地、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它迅速派出幹部,成立了壹個團隊來解決關鍵問題。按照“產城融合”的思路,統籌規劃,加緊拆遷和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招商引資,打響了金寶新區建設攻堅戰。

2011 10平昌縣金寶新區建設進入實質性階段。根據平昌縣金寶組團控制性詳細規劃,金寶新區包括黃壇壩、金寶、武義、何家坪-馬家坪四個組團,總用地面積18平方公裏,規劃人口22萬,與平昌縣現有人口幾乎持平。新區建設以“宜居新區、商務園區”為目標。五年後,新區將正式建成,成為平昌城鄉規劃的動力源和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平昌縣城的老街曾經是縣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繁華的水運碼頭曾經聚集了南來北往的商賈。但隨著城市框架的擴大,公路運輸取代了水路運輸,縣城的商業中心轉移,老街日漸老化蕭條,尤其是近年來極端天氣頻發,老街多次被淹。

隨著平昌經濟的發展,用地指標短缺和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的問題越來越突出。老縣城居住環境差,停車難,住房密度高,交通擁堵。根據縣城總體規劃的城市發展戰略,實施跨江發展勢在必行,疏解老城密度,拓寬城市框架,加強人居環境建設,擴城增能,拓展發展空間成為當務之急。

平昌縣吹響建設金寶新區的“集結號”。按照“壹年打基礎,三年初具規模,五年新城崛起”的要求,整個新區建設分兩期進行。壹期為金寶小區至武義火車站建設,二期為黃壇壩、何家坪-馬家坪建設。該項目預計在2016年完成。平昌縣與金寶隔河相望,直線距離約300米。兩岸人民可以互相喊話。從平昌縣城到金寶可以步行,要繞道三四公裏。萬壹下雨堵車,走三四公裏要壹兩個小時。家住金寶鄉竹園村5組的嶽茂平,從小就“奢侈”到要在縣城和金寶之間修壹座橋,哪怕是獨木橋。“我年輕的時候,經常去縣城買油鹽。我上初中的時候,每年都要交夥食費。我依靠步行。真希望有座橋!”金寶人和嶽茂平有著同樣的心願。現在,規劃中的金寶大橋和安家壩大橋將實現夙願。

平昌縣住建局局長張告訴記者,金寶新區的交通主要依靠“四橋壹隧壹站”進行連接,整體形成環形路網結構。金寶大道南北向延伸,分別連接火車站和黃壇壩;火車站經金寶大道向北連接金寶組團,再經黃壇壩大橋連接信義大道與高速公路,從而構建起新區與火車站、高速公路與老城區的立體交通骨架,實現新區“外暢內便捷”的綜合交通網絡體系。為高標準規劃金寶新區,按照建設全省縣級市最佳新區的目標,突出國際視野、現代化標準和生態特色,按照產城和諧、宜居宜商的要求,平昌縣委、縣政府先後聘請同濟大學、重慶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專家到平昌實地考察,編制金寶新區建設規劃。新區四大組團項目占地18平方公裏,占城市建設用地的45%;規劃人口22萬,占全市總人口的44%。

金寶新區綜合協調辦公室主任鄒平告訴記者,金寶新區建設堅持“智慧城市”理念,以“宜居新區、商務園區”為目標,以公路、鐵路交通為骨幹,以大產業為支撐,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根據規劃要求,金寶、黃壇壩將建成宜居新區,武義火車站、何家坪-馬家坪將建成兩大商圈,其中武義區占地1萬畝商務物流園,何家坪-馬家坪占地1萬畝商務產業園。為盡快振興新區建設發展,壹期工程重點建設安置房和“四橋壹隧壹站”(安家壩橋、金寶橋、星光橋、黃壇壩橋、蒙自埡隧道、金寶大道、省道S202過境道路)等重大基礎設施,這些重點工程均由縣領導和單位承擔。根據工作進度要求,2012年完成金寶安家壩大橋、金寶大道幹線、省道S202穿越道路改造,同時完成拆遷和建築施工;2013通過蒙自埡隧道;2014年金寶橋、星光橋、黃壇壩橋、武義火車站完工。

金寶新區以提升傳統服務功能為重點,以文化、商業、金融等功能為核心,涵蓋科技、商業、行政文化、現代制造業基地、科技產業基地等城市新功能。建成後,新老縣城相得益彰,作為壹個完整的城市,提升城市的綜合品位。

金寶新區規劃設置幼兒園5所,34個班;小學3所,占地55畝,可容納80個班3600余名學生;有壹所初中和壹所高中,占地84畝,可容納近5000名學生。新區將新建壹所中心醫院、兩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療養院、四家大型農貿市場和超市。此外,金寶新區還將建設體育中心、公園、廣場、文化館、展覽館、影劇院等基礎設施,城市行政、商業、商業、會展、酒店等功能壹應俱全。

偉大的規劃和雄心勃勃的建設。壹年奠基,三年初具規模,五年新城崛起,平昌縣為金寶新區建設定下了時間表:2012年,完成10公裏長的金寶大道、安家壩大橋、省道202線的改造、拆遷、房屋置換;2013穿越蒙自埡隧道;2014年金寶橋、星光橋、黃壇壩橋、武義火車站完工。屆時,“四橋壹隧壹站”將形成環形路網結構,構建與老城區、信宜新區互聯互通的交通骨架。

  • 上一篇:為什麽科學成為英國小學三大主課之壹?
  • 下一篇:南京長江路小學的歷史沿革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