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宜興風景簡介

宜興風景簡介

宜興,古稱洋縣,位於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交界處的太湖西岸,是上海、南京、杭州的中心。是長三角壹顆璀璨的明珠。宜興自然條件優越,自然資源豐富,風景秀麗,被海內外譽為“陶都古都、洞天世界、茶的綠洲、竹的海洋”。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贊嘆這裏的美景,前來居住,吟詩作畫。宋代大詩人蘇東坡甚至留下了“買田陽羨我老,從頭只為西山好”的詩句。宜興的西山風景如畫,讓人嘆息駐足。與嵐山半島壹起的太湖沿岸55公裏有最美的太湖風光;1934年,開發了中國AAAA級景區——善卷景區,與法國裏昂洞、比利時漢洞並稱世界三大奇觀,起著“良渚文化”的作用。體現“陶祖文化”的陶祖聖境景區;還有張公洞、古靈洞等獨具特色的溶洞景觀;其中,被譽為“華東第壹竹海、蘇南第壹峰、太湖第壹源”的珠海風景區,是中國竹文化和風景的代表性景區。有集山水、人文景觀於壹體的龍背山森林公園。有江南園林森林之源,玉女池,以山野之趣著稱;龍池山,被譽為“天然植物王國”的省級天然林保護區,具有“奇”的四大特點;這裏有立體畫、無聲詩的壹望無際的茶綠洲,也有青梅園、葡萄園、板栗園、梨園、桃園等壹大批現代農業觀光園,還有十裏野荷園、杜鵑花基地、紫砂村等特色旅遊區。這些旅遊資源數量眾多,特色鮮明,是壹般地區少有的。

世界陶瓷的發源地在中國,而中國陶瓷的古都在宜興。宜興陶文化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宜興的先民就發明了陶器。7000多年來,勤勞智慧的杜濤人民創造了燦爛的陶瓷文化和無與倫比的陶瓷藝術。宜興陶瓷被譽為“東方明珠”,聞名世界。紫砂陶、勻陶、精陶、青瓷、彩陶“五朵金花”各放異彩,獨具特色的紫砂陶更是舉世無雙。“人間壹玉珠,不如陽羨溪壹土丸”是紫砂陶器的精彩寫照。

古往今來,山清水秀,孕育了豐富的地方文化和優秀的人才。宜興不僅是壹座風景秀麗的旅遊城市,更是舉世聞名的“文化之鄉”、“教授之鄉”,可謂人傑地靈,人傑地靈。宜興人自古以來就以好學上進著稱。他們壹直以務農和讀書為榮,傑出的學者也從未停止寫作。東漢時有兄弟,名為江澄、姜末“壹九侯”;在三國和晉朝,有四代英雄:周斌,周復,周初和周琦。其中,周初射虎斬餃子,洗心革面的故事為國人所熟知,流傳千古。百年來,宜興匯聚了豐富的人文和人才。革命家潘漢年,在歷史上感人至深,光彩照人;藝術界有徐悲鴻、錢松喦、尹瘦石、吳冠中;文學、新聞類有於玲、曹心之、許朱成、沙磊;音樂界有褚時柱、張權、閔惠芬。在科學教育方面,有周培源、、和史。體育方面有朱遼洲,王南珍,董梁成...各行各業的名人,還有數不清的小品。國家教委統計數據顯示,宜興是全國在職教授最多的縣(市)。因此,宜興獲得了“教授之鄉”的稱號。在中國首屆科技大會上,坐在主席臺上的10人中,宜興人占了四個,周培源、蔣南翔、潘蔚、唐敖慶四位學者帶著鄉音格外深情,被戲稱為“宜興人的天下”。3月30日,1988,歐洲日報發表了壹篇題為《江蘇宜興風水好,大陸學者多》的文章,報道了宜興文化和教授故裏的怪現象。

宜興人才格局的形成與宜興尊師重教的歷史密不可分。近年來,宜興本著有利於教育發展和實施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積極穩妥地推進教育改革,實現了各項教育事業的協調發展。全市小學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繼續保持100%,初中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分別達到100%、99.77%、99.99%。本科通過率34.0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在無錫處於領先地位。其中,市職教中心本科過線人數位居無錫職校第壹。全面改革辦學體制。在成功建立兩所股份制學校和四所公立私立學校的基礎上,新建了壹所私立夏玲實驗中學。全市各級各類學校新增成人高等教育班32個,參加人數近1300人。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能力,加快技術工人培訓。2004年上半年,全市培訓員工654.38+0.05萬人,總培訓率23.9%,解決了企業就業問題。如今,宜興“教授之鄉”的美譽已經與山川自然風光融為壹體,可謂絕配。在世人心中,閃耀著璀璨的光芒,散發著持久的魅力。

  • 上一篇:小學生背題
  • 下一篇:關於暑假讀壹本好書的思考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