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聽歌寫作業的習慣好嗎?

聽歌寫作業的習慣好嗎?

學生喜歡聽音樂做作業影響學習嗎?

壹位網友來信求教。她兒子現在初中壹年級。但是她的兒子有邊聽音樂邊做作業的習慣。該網友想限制兒子,卻遭到兒子的反對。她問是否有可能限制她兒子的習慣。

其實人的註意力在壹定條件下是可以自己控制的。因為人類和其他動物壹樣有聽覺,人的思維有時需要安靜,有時需要某些聲音符號的刺激。比如,壹個音樂家的創作過程,如果沒有聲音的刺激,是很難創作出來的。從事其他腦力活動時,不完全需要安靜。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如果妳有壹定的抗幹擾思維習慣,往往會有很好的智力水平。壹些有毅力的人,為了訓練自己的抗幹擾能力,往往會在學習過程中刻意進行壹些噪音幹擾訓練,以提高自己在嘈雜環境中的學習能力。比如毛澤東十幾歲的時候,為了提高學習能力,特意去城門口嘈雜的地方看書,思維能力更強。這個網友的孩子因為經常聽歌寫作業,所以對音樂旋律很習慣。可以說,他在做作業的時候,聽到的音樂對他的幹擾很小。因為這個學生經常在做作業的時候放音樂,他其實已經在音樂環境中形成了壹種思維方式。這個習慣不要輕易強迫改變。除非他覺得音樂對他的思維有不好的影響,想改變,可以幫他改變這個習慣。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壹對夫妻有打呼嚕的習慣。他們剛結婚的時候,這位女士經常發現丈夫的鼾聲讓她難以入睡。多年以後,這位女士已經非常習慣丈夫的鼾聲了。然而,有壹次丈夫長期出差,女士突然聽不到他的鼾聲,反而睡不著。這個例子說明了壹個道理,習慣成自然。所以,沒必要強迫他改變聽音樂和做作業的習慣。記得在壹本科普書上看過,說讀書的時候放壹點輕音樂可以放松心情,可以提高效率。

後來我也看過壹個說法,玩音樂占用大腦的資源,從而降低學習效率。

其實各種說法都有。有的有科學依據,有的沒有;有的是基於這門科學,有的是基於那門科學。故事很不壹樣。

其實這個問題的解決需要根據學習原理,心理學,心理生理學來解釋。

首先,學習是壹項積極的腦力勞動,學習需要壹個能提供思維積極運動的環境。過於嘈雜的環境會使人的感官遲鈍,過於安靜的環境也不利於學習。壹般來說,理想的學習環境要求聲音不超過50分貝,理想的是在睡眠環境,也就是30-40分貝。所以安靜到壹點背景音都沒有好嗎?不太好。因為過於安靜的環境會讓人產生壹種潛意識的恐懼,反而會影響學習。

第二,學習需要更多的腦力資源,聽音樂也占用壹些腦力資源。試想壹下,如果妳用心聽歌,還能全心全意學習嗎?當然不是。所以妳不會玩音樂?我不是這麽說的。其實就像我剛才說的。音樂可以作為背景音。但不是很“聽”,而是作為背景音。因為,同樣的背景音,和諧音比不規則音更能促進學習。

第三,從生理上講,人體處於壹個輕快和諧的聲音環境中,人體會相應放松,會感覺到兩種情況:壹是昏昏欲睡,二是神清氣爽。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條件下會有不同的反應,我們不能壹概而論。根據生理心理學,人的生理會影響人的心理。人在精神慰藉的狀態下,思維會更清晰。人在瞌睡狀態下,思維會比較慢,準確率也不高。

第四,輕緩音樂占用人力資源少;激烈快速的音樂占用更多的人力資源。還有,當兩種心理活動同時發生時,會相互影響。還表現為兩種情況:相互促進,相互幹擾。當兩種心理活動的性質太相同或太不同時,它們就會互相幹擾。只有兩種心理活動的關系適度,才會相互促進。

第五,還要註意“潛意識學習”,也就是說,在我們有意識學習的同時,我們的潛意識也參與了學習。這種學習不是我們意識到的,但在復制和識別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學習時放音樂可能會幹擾“潛意識學習”。

第六,學習和記憶之間有壹個原則——“熟悉情境”。當人們回憶時的情景和學習時的情景有很多相似之處時,就更容易回憶起來。學習的時候放音樂,但是考試的時候當然不能放音樂。這就人為地造成了兩種情況的區別。理論上當然是不利於學習的。但是,也有壹種情況,就是因為音樂不是學習的唯壹情境因素,對這種情境的熟悉程度當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記憶的好壞。如果說學習時放音樂提高了學習的質量,那麽即使記憶有壹點點的差異,也能促進學習的效果。

綜上所述,是否玩音樂不能壹概而論,要看環境,學習的性質,音樂的性質,人的心理特點,學習習慣等等。這就是為什麽有的人放音樂是為了促進學習,而有的人卻得到了相反的效果。

  • 上一篇:政治教學設計課件(選5篇)
  • 下一篇:泗洪縣吉傑鎮是什麽時候建立的,名字的由來?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