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學前教育的“小學化”根源在哪裏?

學前教育的“小學化”根源在哪裏?

英生觀察

學前教育“小學化”,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重,是中國教育之痛,中國教育之病。病的根源在於不了解孩子教育的現代立場和理念,不知道什麽時候與它背道而馳。

由於缺乏對兒童世界的深入研究和科學認識,中國的教育觀念還停留在“教”知識、道德和技能的層面,即從外部向兒童填充大量信息,這其實是西方傳統教育的本來面目。傳統教育是以課本為基礎的,試圖通過課本給孩子灌輸很多信息,所以孩子顯得知識淵博。但它犧牲的是孩子真正能在自然生活中成長。

而傳統教育讓孩子表現出基礎知識紮實的樣子,壹直在誘惑著現代社會和現代教育。每次看到壹些美國人羨慕中國基礎教育如此“紮實”而展開爭論,中國很多人對自己的基礎教育更有信心,於是中國的教育改革就有了相應的阻力。然而,無論美國國會和社會如何辯論,他們仍然以兒童為導向,堅定不移。他們的教育立場其實是整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不可動搖。

在中國社會和中國文化的主流背後,有壹些帶有“現代”味道的教育理念。先秦時期的《學記》中有“先禁後發”的觀點,實際上是指在兒童發展不到位的情況下,相應的教育不可能出現。這是壹種相當“現代”的教育理念,壹種主張等待的“消極教育”思想,壹種教育尊重兒童發展,以兒童發展為教育前提的思想。

中國人也有非常“現代”的教育觀念。不識字的老太太說起孫子什麽時候入學,都會愛憐地說:“讓他吧”(江蘇省豐縣話的意思是等壹等,讓他悠閑地生長壹段時間,直到完全成熟,多用於修辭生長水果、農作物),然後明年再去上學。"

這些老人的觀點可圈可點。他們的教育觀可能不是自覺的、系統的,但與盧梭的“消極教育”思想不謀而合,這是目前整個西方發達國家的“兒童本位”或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這個現代立場是尊重兒童的天性,遵循兒童發展的自然規律,尊重兒童的生命和世界;這個現代觀念就是教育是自然發展,或者說教育是成長,也就是盧梭所說的“負教育”。

反對傳統的教科書中心,把教育的重心從教科書或知識轉移到兒童生活和兒童世界;強調教育適應孩子成長的自然節奏和速度;尊重孩子的天性、本能、興趣和需求;課程設計和內容主要是為了孩子天性的自我表現和潛在表現,盡可能滿足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本能、興趣和需求。它強調兒童的發展是教育的最終目標,但同時,教育被視為社會變革和國際競爭的最有效工具。

兒童本位的迷人魅力在於,它最大限度地尊重兒童的天性並幫助他們充分表現出來,保護“上帝賜予他人的”即人與生俱來的最寶貴的自然資源,最大限度地保護個人的創新精神。因此,兒童教育的現代立場和觀念壹旦成為壹個國家教育理論的核心和教育制度的基礎,這個國家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護和占有中國各族每壹個個體最寶貴的自然資源,每壹個個體都得到相應的發展,國家才能把孩子培養成現代人才和現代公民。

在西方,隨著現代兒童教育立場和觀念的產生和成熟,反過來又對西方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反饋,為西方社會提供了現代人才。從這個角度來說,說教育是生產力壹點也不為過。

  • 上一篇:壹個好朋友和我的故事,600字,10篇文章。
  • 下一篇:恒大城市之光為什麽這麽便宜?恒大城市之光二手房出售。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