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中國母親移民澳大利亞後的心路歷程

中國母親移民澳大利亞後的心路歷程

壹個移民澳洲的中國媽媽的心路歷程,以及澳洲和中國的教育,引發了是否帶孩子去澳洲留學的深度思考。

我們的兒子10歲|我們很興奮能和家人壹起移民澳洲。

在我兒子10歲的時候,我們壹家移民到了澳大利亞悉尼。當時我們是如此的興奮,在帶著來到新天地後心中的那份激動的同時,驚嘆於澳洲美麗的環境。這裏風景宜人,空氣清新,鄰居也很友好。我相信在澳大利亞的生活會非常愉快。但是焦慮總是來得很突然。到達後的第二周,我決定把兒子送到離我公寓不遠的壹所公立小學。

校園裏壹片歡聲笑語,壹群群的孩子組成壹個團體,認真地爭奪壹種叫做“手球”的遊戲。路過的老師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跺著腳走過,不時提醒孩子們註意安全。這所小學的面積並不大,幾棵大樹正好遮擋住澳洲耀眼的陽光、藍天白雲供人乘涼。綠林樹下的幾間木屋是學校的教室和教師辦公室。如同在中國的小城市,隨處可見的是簡約而美好的校園。

我兒子三年級到四年級|只會讀會聽,不會寫我被騙。

但是,不像中國,孩子們在校園裏聽不到朗朗的讀書聲。他們可以隨便坐在教室裏,老師在中間,孩子們圍著壹張小桌子坐著,教室的墻上掛滿了色彩鮮艷、稚氣未脫的兒童畫,就像幼兒園壹樣。

在中國的小學裏,上課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學生可以隨意向老師提問,暢所欲言,甚至有的學生走來走去。老師告訴我,早上九點半開始上課,下午三點放學。每節課40分鐘,休息20分鐘,周末不上課。中午可以在學校自帶午餐,也可以在學校食堂買熱漢堡和三明治。

我兒子開始每天去那裏上課。我壹下子就被忽悠了。沒有課本,沒有教學大綱,沒有作業,沒有考試,甚至沒有期末考試!黑板上寫滿了帶有國際音標和拼寫的單詞,但從來不要求學生聽寫和書寫,也不要求背單詞。

以至於兒子從三年級升到四年級的時候,只能看和聽,卻寫不太好,有時候甚至拼不出壹個完整的長單詞。當國內的同齡人都能寫出漂亮的作文的時候,我兒子卻不知道周壹周二怎麽寫英語!這是什麽教育!他在中國小學讀了三年,成績壹般。在這裏,他的數學是全班第壹!

人生最珍貴的舞臺|讓孩子自由發揮。我心裏有點不安。

日子壹天天過去,看著兒子空空的書包和幸福的背影,我不禁有些不安。我不知道該怎麽辦。在未來激烈的競爭環境下,這種教育水平怎麽跟別人競爭?這個國家的人才是怎麽培養的?

在人生最寶貴的階段,如果讓孩子完全玩耍,基礎教育還能起作用嗎?高中和大學如何才能勝任那些高難度的課程?這種越來越強烈的不和諧感讓我覺得,我把我唯壹的兒子送到澳大利亞接受基礎教育,就好像把我心愛的東西交給了壹個我不信任的人。

中國的教育被人詬病,但對當時的我來說,中國的教育讓我覺得更踏實。我好像明白了為什麽中國孩子總能在世界奧林匹克學習大賽中拿金牌,為什麽中國孩子在留學中能名列前茅。在澳大利亞,我完全感受不到知識的“重量”。學生在學校玩能學到知識嗎?沒辦法。

兒子的作業|讀研後的寫作方式讓我有點目瞪口呆。

隨著時間的推移,兒子的英語進步了很多,但我發現,我不是放學後直接回家,而是經常去圖書館。我去了幾個小時,回來的時候拿著壹大包書回來,問他為什麽壹次借這麽多書。他說是作業。

出於好奇,我忍不住偷偷看了看兒子的作業。這叫作業嗎?看到孩子在電腦屏幕上打出的題目,我真是哭笑不得――我眼中的中國文化,這居然是小學生的題目?

於是我就問兒子是誰想出這個題目的。兒子告訴我:老師說澳洲是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語言和文化。老師讓學生寫壹篇關於自己祖國的文化、歷史、地理的文章,然後分析自己的文化與澳大利亞主要亞文化的差異,最後闡述自己的觀點。

我當時有點混。記得小學的時候,我寫壹篇文章《我的媽媽》,老師會教學生怎麽開頭,怎麽陳述,怎麽結尾。現在兒子的作業要涵蓋這麽大的信息量,這是中國基礎教育從未觸及的領域。當時我只覺得,十歲的孩子如果被教育了,以後怎麽在社會上立足?但是幾天後,兒子很快就完成了作業。

沒想到,打印出來的是壹本二十多頁的小冊子。從秦始皇漢武到唐宗宋祖,從絲綢之路到五星紅旗...本文分為十幾個章節,最後列出參考書目。我有點驚呆了。我想這是我讀研究生後用過的寫作風格。那時候,我三十歲。

兒子的變化|老師的回答讓我陷入了沈思。

兒子在澳洲的教育下變得無拘無束,沒有固定的課程和周密的教育計劃,但是經過壹年的學習,我發現他已經學會了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學會了如何在圖書館系統地使用電腦,學會了去哪裏找自己需要的資料。而且,他壹直善於鉆研自己不懂的東西。

兒子的變化讓我重新審視西方的教育。相比國內的填鴨式教學,活潑的兒子在澳洲更自在。在這裏,他是班上最聰明的孩子。他頭腦靈活,心靈手巧。無論是做手工還是畫畫,他都比其他孩子更能贏得老師的稱贊。他在這裏完全完全控制了自己。

中國中小學教育和澳洲教育誰對誰錯?哪裏的教育對孩子更有利?我帶著這個問題去找了兒子的老師。

我向老師建議,讓孩子很早放學,這樣可以每天留壹些作業給他們,避免他們總是看電視,出去玩。結果老師說,孩子,他們的天性就是玩,送他們上學的目的應該是讓他們玩。我們的教育就是讓他們通過玩耍增長知識。作業太多只會限制他們的想象力,成為他們的壓力,讓他們感到厭惡,反而讓學習效率降低。面對老師的回答,我陷入了沈思。

澳洲學生|中國學生如何選擇?

在澳大利亞,我經常看到,無論是在城市的街頭,還是在美麗的海灘、野生動物園和植物園,經常看到老師和壹群學生在壹起,他們拿著紙和筆。他們時不時蹲下來看看自己觀察的對象,在筆記本上寫點什麽。有人告訴我,這是老師在教孩子們。

至於悉尼的圖書館、博物館這些孩子們常去的地方,兒子最開心的就是提著水和面包,拿著紙和筆,去郊區和博物館“玩”。

我問老師:“為什麽不讓孩子記住壹些重要的東西?”比如大量的文字。”老師笑著說,“對於壹個人的記憶力來說,有兩件事比死記硬背更重要。壹個是他知道去哪裏找比他的記憶多得多的知識;二是他能綜合運用這些知識來發展新的創造能力。如果讓他們死記硬背,既不會讓他們知識豐富,也不會讓他們更聰明,還會扼殺人的創造力。"

也許這位老師是對的。我想到我的大學同學,他們在中國的學校裏都很優秀,從國內的本科到國外的博士。他們憑借自己的實力和學習成績拿到獎學金,其他國家包括本地人在內的大部分都不是他們的對手。

但說到實踐,中國學生往往不如他們聰明和有創造力。不知道這是不是兩種不同的基礎教育制度造成的差異。而中國人從小被填鴨式教育,很少有玩耍的自由。壹旦失去了常規的參照,他們可能得不到自由,但卻無所適從,惶恐不安。

面對明天的世界,我們該如何選擇自己的未來?

——讓孩子好好學習,拿無數獎項?

——讓孩子在玩耍中成長?

  • 上一篇:教案中關於塑料袋危害的五大領域是什麽?
  • 下一篇:寒假怎麽寫信?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