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咀頭村的新年散文

咀頭村的新年散文

咀頭村是關中平原西端賈村壹個不起眼的村子。也叫咀頭村或咀頭村。前段時間還叫“紅旗大隊”,不過用簡體字恢復了原名。全國很多地方都叫“咀頭村”、“咀頭鎮”。我不知道我村子名字的由來。也許是因為它在賈家村邊緣的地理位置,老百姓口頭上稱它為“咀頭”。!因為賈村過去像壹條龍,還有壹個叫衛龍的村莊。

我出生在這個小村子,六歲上學,二十歲之前基本都住在這個村子裏。村裏有九個自然組,千余人,是典型的關中村落。工作後長期住在古城,忙於日常瑣事,很少回村。但壹提到過年,就讓人想起“咀頭村”。

“二十三、蜜瓜粘;二十四、掃屋;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切壹年生肉;二十七只屠宰公雞;二十八面;二十九個饅頭……”,祖先流傳下來的過年習俗,始於臘月二十三,相傳這壹天是“竈王爺上天”的日子。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成群結隊地聚集在村大隊。有的人敲鑼打鼓,有的人下棋輸了壹方,家裏的男人祭奠竈神。“上帝說了好話,降世求好運”,大吵大鬧,迎接新年的到來。臘月是農村人娶媳婦的好時候。當他們有閑暇時,可以去附近的橋鎮、賈村、盤龍市場,或者去較遠的陳村、龔賢買年貨,刷墻磨面,打掃衛生,回村做兼職。另外,是雙喜臨門。如果下雪的話,原來的地方會是白色的,遠處的鐘南山會下雪。“薛瑞預示著來年的豐收,這更令人欣慰。但交通不便,大雪封路,新媳婦要新女婿擡著進洞房。我記得我們最開心的事,誰殺了大黑豬,我們的孩子把“豬尿”當足球踢。除夕夜,午飯前,我們貼對聯、窗花、版畫門神,祭拜諸神,燃放壹串鞭炮辭舊迎新,下午去祖墳請“祖宗”,晚上壹家人圍在大家庭裏團團圓圓,壹起在炕上吃晚飯,喝西鳳酒。我們家孩子急著等老人發紅包收壓歲錢,晚上父母包餃子,我們家孩子晚上穿。正月初二,我去了舅舅家,正月初三回了娘家。十五之前基本都是走親訪友,互相問好,交換信息。無論走到哪裏,都是坐在熱炕上,吃壹碗肉末面。中午妳會有七菜八碗好酒,讓吃貨們樂不思蜀。

十五“元旦”過後,春潮滾滾,氣象萬千,就是踩高蹺,唱秦腔,日子紅紅火火,慢慢悠悠,讓壹個不起眼的村莊活了起來。如果遇到“社火大賽”,那就更熱鬧了!山社火、車社火、馬社火、背社火、舉社火、高芯社火、高蹺、土社火、血社火、黑社火等等競相表演,我甚至還裝過壹次社火!騎大馬很牛逼,但是壹天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下馬,怕尿褲子!當然,在第十五天晚上,元宵節的時候,我們會提著各式各樣的燈籠在村子裏走來走去,祈求平安和好運。正月十六晚上,是兒童節。所有的孩子都要拿出燈籠使勁打,然後笑著看別人的燈籠著火。這叫“摸燈”。村民講究,今年的燈籠不能留到明年,必須“摸燈”燒掉,否則來年不吉利。

這是我記憶中20多年前的事了,雖然有點模糊。現在幾乎看不到繁華的景象了。這幾年,每次回家都有壹種很無聲的恐懼,襲上心頭,很痛。雖然心裏早有準備,但還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以幾何速度擴張,大量農村人口流入城市,造成了住房、醫療、上學、養老等方面的困難。我可愛的村莊變得荒涼而淒涼。村子裏幾乎沒人住,門栓緊鎖,幾只流浪狗在村子裏遊蕩,眼神裏充滿了無限的憐惜。

下班了,壹直沒回家過年。服務他人是第壹要務。家裏父母都是落後的,不是超前就是落後。過年回家好像是走親戚。我的父母仍然堅持住在村子裏。他們老了,堅持務農。用他父親的話來說就是:“農民啊,妳不種地幹什麽?!"這是壹個農民最簡單最基本的責任和擔當。這個村子深受周禮法的影響。以前,族人還會組織三拜九拜來祭拜“族譜”。“耕讀”是最樸素的傳統,壹直延續至今。不幸的是,種地的人越來越老,越來越多的土地被浪費。也有很多農民的孩子讀書,最終跳出了“農門”。他們中有大學畢業創業的,有失業的,有衣錦還鄉的,有不如意的。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城市的角落裏,“剩男剩女”和大齡青年掙紮著長大,只是害怕“逼婚”而拒絕尋找伴侶,背靠黃土回到農村老家。

咀頭村養育了壹代又壹代的我們。雖然風很大,天氣幹燥,很少下雨,但我們非常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每次回家過年,我都會在村子裏走壹走,找以前的同學去看看,看看熟悉的風景和村民。學生們忙著賺錢,村裏的小學都被合並撤掉了,唱大戲的舞臺也因為年代久遠,年久失修而沒落了。父母總在說誰家老人進城給兒子看娃過年,誰家得了癌癥吃不上新麥,我靜靜的聽著,跟村裏壹樣...

這幾年,村裏大部分人都是大年三十開車回家,貼對聯,放鞭炮就走,晚上再回到五彩繽紛的城市。村裏還有壹個院子,幾畝地,怕老了沒家可回。城市是個怪物,充滿誘惑,讓妳不得不跟隨。孩子要補課,還要加班。人不可能像陀螺壹樣停六十五天。五加二,白加黑,24小時工作制,不能松壹口氣,根本不能慢下來。我看著他們在門上印統壹的對聯,內容也差不多。“福地財源滾滾,地支助富家運”“盛世春風財源滾滾,平安盛世家運亨通”基本都是事業和財源;過去的“千戶總換新桃換舊桃”“天增人壽,春來全是功夫”幾乎絕跡。不是單純的追求簡單方便,因為村裏沒有能拿起毛筆寫字的鄉賢先生。仁、禮、智、信、柔、禮、儉、忠、孝、勇、誠...誰能記得?

今年之前下了兩場大雪,回村過年的人少了。雖然每個村子都和家有路相連,但是路上積雪很多,氣溫驟降,陽光普照,村子有點冷,風壹吹,臉上都是刺骨的冷。

“沒必要去市場,街上人也少。現在壹個電話壹個微信就能送貨上門把年搞定!”村裏壹個老人說:“有錢就行!人富了,村裏的人越來越少。今年的味道越來越淡了!過幾年,聽說我們村要整體搬遷,老太太們要趕上雞羊住洋樓了!”

我壹時語塞。壹方面,我們村農村的聚會正在慢慢消失。另壹方面,袁家村、螞蟻驛這樣的小城鎮建設如火如荼,“千鎮壹面”靠買個小吃不買票吸引人。像這樣的人造城鎮能維持多久?我們村落文化的靈魂和根在哪裏?過年是喜慶吉祥的大事,禁止說三道四。有句話說:“鎮無橋,縣無縣。”賈村歷史文化悠久。很多地名都有壹些來歷,有些因為讀音變換、誤傳等原因而保密,需要我們深入研究。歷史是沈重的,傳統的農村文化在市場經濟下是如此的脆弱不堪。“咀頭村”是我人生的壹個印記,深深地烙在我的身上,與我的血脈融為壹體,長大後無法割舍;也許,若幹年後,幾十年後,幾百年後,這個村子已經不存在了,但我永遠不會忘記,尤其是過年帶給我的童年歡樂,還有我敬愛的父母兄弟姐妹,美麗的黃土大地,淳樸的鄉村風情。從咀頭村這片土地開始,我歷經風風雨雨,錘煉人生,轉身,回歸大地,壹切都有了成長。壹切都變得熟悉又陌生,讓人深受感動。

  • 上一篇:四年級語文下冊改進補充工作方案
  • 下一篇:小學高級教師退休工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