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小學數學解題的五種策略

小學數學解題的五種策略

小學數學解題的壹般策略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用什麽樣的思路、模式和方法來組織教學過程,是許多教研人員和教師壹直致力於解決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們的老師過於註重數學知識的傳授,習慣於用理性代替白日夢,用* * * *淹沒個性,用標準代替多元,用訓斥扼殺童心。這樣抽象性強、邏輯嚴密的數學學科變得更加枯燥,導致學生的知識學習和知識應用脫節,感受不到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作用。

新課標指出“人人都要學必要的數學,人人都要學實用的數學”,把數學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新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環節。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問題解決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解決自己面臨的各種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通過說、做、想的結合,最終形成聯系實際思考的良好習慣,變被動解決問題為主動探索解決問題。

這就需要教師有明確的目標導向和策略來引導問題。

第壹,“解決問題”要有明確的目標導向。在數學解題中,首先要明確問題目標的方向性,即要達到什麽樣的最終狀態,然後讓學生明確為了達到問題目標應該做什麽。如果他們做不到,他們就會失敗。壹堂數學課,並不是問題越多越好。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提出具有探索價值的“數學問題”,是這堂課成功的起點。然而,有價值的數學問題並不是輕易就能產生的,往往受到其課堂教學環境、學習資料、教師有效指導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我認為教師在設計問題目標時應遵循以下三個方面:

(壹)問題目標要有針對性。新課程背景下,數學課堂追求開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要求學生積極探索,大膽質疑,提出自己的問題,這也暗示著教師在設計問題目標時,壹定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有的放矢,給學生明確的解決問題的方向。如果問題目標沒有針對性,就容易導致課堂教學偏離課前預設的教學目標,從而導致教學內容重心的偏離,影響預定的教學任務。比如教授面積和面積單位的時候,有老師在課前介紹過。老師要求學生“模擬相同的”書籍、練習本封面和課堂桌面,以便讓學生比較哪個面積更大。老師設計的問題是:我們做壹個書的模型,作業本的封面,班級的桌面,看看有什麽新發現。這樣,學生們發現更多的是:有寫得流暢的;桌面粗糙的;有作業本封面沒有文字封面等等。這種問題設計雖然開放但沒有針對性,誤導了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導入時間過長,達不到老師的提問目標。相反,學生提出的觀點沒有得到解決,老師只好草草收場,把學生拉回初始狀態,引導他們思考:“哪個面積大”。其實這個問題壹開始就可以直接提出來:“大家都壹模壹樣,看他們哪邊大,好嗎”。它很快解決了這個問題。

(2)問題的目標要循序漸進。數學問題的設計要分層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積極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學生在心理上每解決壹個問題都會有壹種自豪感、滿足感和成就感。這樣,我們就能在解決壹個又壹個問題中體驗到學習數學帶來的快樂。例如,在教授比例的含義的過程中,為了使學生掌握比例的含義,他們必須首先了解什麽是比例。怎麽找比例?學生理解了比和比之後,再進壹步引導兩個比相等的比,就可以形成比,這樣學生自然就能很快掌握它的含義:兩個相等的比叫做比。明白這裏的平等是指等比。有的同學還會想,兩個商相等的除法公式怎麽補比例。這說明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要考慮從簡單的問題到逐步深入,讓學生在心理上感受到“解決問題”並不可怕,而是有壹種體驗成功的快感。

(3)問題的目標應該是開放的。在課堂上,有時候很有價值的數學題也不能壹下子提出來。需要學生自我反思和評價,或者師生相互反思和評價,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比如我在教分數除法的時候,總結了分數除法的計算規則:A除以B等於A乘以B的倒數,給學生看:讓學生分組討論,判斷對錯,說明原因。分組匯報時,大多數小組認為不可行。理由是:1。這個解只能表示分子和分母都是倍數的分數除法。2.這種解法違反了計算分數的規律。3.分子和分子,分母和分母不可分怎麽辦?當學生提出這些觀點時,壹組中有壹個學生舉手回答說他不同意這個觀點,尤其是理由3。他說,如果分子和分子,分母和分母都不是倍數,也可以整除。即先找出除數的分子和分母的最小公倍數,然後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將被除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展開,使其可以整除。如果能求出2和5的最小公倍數為10,然後將被除數、分子和分母同時展開10倍,難道不能用分子除分子,用分母除分母嗎?這樣會得到同樣的結果。這樣讓學生多做幾道題真的很好。這樣,通過提出開放性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解決問題,進而實現創新。

第二,“解決問題”顯然是戰略性的。

(1)註重小組合作。與傳統的教學形式相比,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步驟上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同時也有壹定的特殊性。教師要求學生小組合作時,首先要讓學生明白合作學習的任務,學習內容和目標是什麽?如何完成任務?評價標準是什麽(小組的任務完成的怎麽樣,個人的學習成果怎麽樣等等。)?同時,教師也要通過創設情境或提出有趣、有挑戰性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啟發學生善於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促進學習的遷移。當學生明白了自己的學習任務,就進入了小組探索階段。在此期間,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通過巡視幫助學生提高合作能力。當每個小組得到問題的解決方案後,接下來需要的就是小組報告交流,師生結合每個小組的報告進行總結。最後總結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是數學課堂教學中解決問題的好方法之壹。更好地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和語言表達能力。

(2)註重啟發。往往在數學教學課堂上,為了解決提出的問題,教師需要善於結合生活實際,用簡單的生活事例逐步啟發,讓學生去解決問題。比如在講授乘法分配率時,可以通過看簡單的生活例子來組織教學。a相當於壹個蘋果,B和C相當於兩個兄弟姐妹。學生們肯定不贊成蘋果可以分別給哥哥或妹妹。大家的要求是,如果哥哥分了蘋果,妹妹也要分。老師走得更遠難道不對嗎?乘法分布率是這樣的。A賦給B,A也賦給C,只是乘積的和或差。這樣,學生可以快速掌握乘法分配率的關鍵。

(3)註意整理。數學問題往往不是單壹不變的,在相同的條件下可以提出不同的問題。特別是對於應用題,我們不斷改變已知的條件和問題,但我們善於歸納和整理,我們會發現它的普遍特征:1,分數應用題和百分數應用題不是標準量的對應分數=對應量;2、距離問題不是速度時間=距離;3、工程問題不是工作效率×工時=壹般工會,以及價格、產量等問題都有其固定的數量關系,並且需要這些量中的壹個,或者將數量關系作為方程,用方程求解;要麽根據數量關系推導,用算術方法求解。當然,這並不是說只要我們老師看起來懂了,最重要的是學生要學會總結和整理,這樣他們心裏就明白了,遇到這樣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四)註重資源的整合與共享。目前,遠程教育資源的內容豐富多彩,有許多優秀的課堂記錄、優秀的課件和教師的優秀教學案例。這些都可以幫助我們很好的解決課堂問題。但是再好的東西,也要和當地的實際相結合,所以這就要求老師要善於融合,最終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為我所用。比如老師教理解圓柱的表面積,用課件結合實物,效果自然會大不壹樣。當上下表面的圓出現在屏幕上時,它們會逐漸平滑下底面,最後重疊,學生很快就會明白上下表面的圓壹樣大。學生看到側面慢慢展開成長方形(正方形),自然就明白圓柱體的側面是什麽形狀了。這樣,學生將結合物理觀察和感覺很快解決本課的問題,即圓柱體的表面由兩個相等的圓和邊(長方形或正方形)組成。

第三,“解決問題”重在評價。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更加註重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體現以學生為本,構建和諧課堂。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這樣評價學生:“尺子多,人才多;多壹個角度,多壹份美景;多壹份情感,多壹個世界。”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更加豐富多彩,才能更好地體現學生求異的思維。上課提問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學生如何積極參與解決問題?當然,很重要的壹個因素是學生對提出的問題感興趣。學生對問題感興趣,就會主動去解決。這時候學生可以主動發表自己的觀點,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就變得更重要了。但這時學生答非所問,老師又壹棍子打死,還是冷冷的看著他。這是對學生感情的扼殺。這樣既能解決問題,又能在問題中生存新的問題。那就是下下來的課,學生什麽都沒學到...所以老師評價課堂上的問題,講方法,講藝術,就顯得尤為重要。

  • 上一篇:創建文明城市黑板報
  • 下一篇:研究型課程的實施包括哪些方面?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