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豐子愷漫畫《護生與愛人》的家庭教育觀

豐子愷漫畫《護生與愛人》的家庭教育觀

豐子愷通過描寫孩子的童心生活切入藝術領域,高舉孩子的純潔,渲染他們的有情世界,傾吐他對真誠的、從不掩飾真情的孩子的由衷欽佩。對此,豐子愷本人有明確的說法,“孩子天真,人格完整,才是真正的‘人’”。於是他成了兒童崇拜者,在散文和漫畫裏到處贊美兒童。所以豐子愷努力讓孩子保持壹種富有想象力的、無拘無束的、正義的、自然的狀態,尊重孩子是具有獨特生命價值的存在。他對兒童的把握方式,無疑是對五四哲學家所倡導的兒童本位理論的重新闡釋,而兒童本位理論構成了兒童崇拜的核心內容。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壹)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心裏,用孩子的心態和感知去觀察孩子的生活。

豐子愷熟悉兒童心理,能成功把握兒童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所以能讀懂兒童幼稚而獨特的語言。大女兒阿寶看不起小妹妹的溫柔。吃的時候,把不好吃的東西留給阮吃;講故事的時候,把不幸的角色分配給阮當。當妳問妳媽媽壹些妳不能允許的事情時,妳就大聲問:‘錯了就軟了嗎?心軟有錯嗎?妳的意思是:軟的不可取,其要求可以不允許;而且阿寶是個重要人物,那麽有什麽理由不允許他的要求呢?今天不允許的,大概是誤認為柔軟。所以每次妳大聲提醒妳媽媽,壹定要讓她證明阿寶的正直,讓所有的要求都排在妳之前。"

豐子愷能設身處地感受孩子們的心理:“我看見她騎著竹馬在水泥地上。”她對我笑了笑,我清楚地看到這是要我壹起騎竹馬的意思。我立刻對她回以微笑,說我很願意,於是我從媽媽的懷裏走下來,和她壹起騎著竹馬。幼稚的話語點出了兩個孩子初次見面時的感同身受,真實地展現了孩子的情態和心理。這種設身處地的做法,也讓豐子愷體會到了兒童在成人世界生存的尷尬和不便。漫畫《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描繪了這樣壹個困境,反映了成人世界對孩子的忽視,造成了孩子在家庭中現實和精神上的痛苦。豐子愷非常同情兒童的處境,感嘆兒童在成人禮儀道德的馴化下的順從和謙讓,不經意間宣揚了盧梭的“我們應該讓兒童享受自然的自由”和“自然希望兒童在成年之前是兒童的樣子”的觀點。

(二)贊美兒童世界中的童心、閑適。

他稱贊孩子是“身心全部開放的真正的人”,“展露肝肺的人”。他們擁有“天地間最健全的心靈”、“天生的聲音技能和真實活潑的生命力”,認為只有孩子的生命才是純潔無邪的,值得期待。“世界上的人的結合永遠不會像妳這樣完全真實純粹。”散文作品《為了我的孩子》、《孩子》、《來自孩子的靈感》曾畫過《花生不滿足》、《穿爸爸的衣服》、《看底車》、《阿寶有兩只腳》、《凳子有四只腳》等漫畫作品,直接表達了豐子愷對兒童純真天性的敬仰和崇拜。兒女的天真、無邪、自然,讓豐子愷不由自主地表達出這樣的感慨:“多麽令人欽佩的真實、自然、熱情!與妳相比,世間所謂的“沈默”、“含蓄”、“深刻”的美德,都是不自然的、病態的、虛假的!因此,豐子愷由衷地贊賞兒童天真的言行和生活,用充滿舔犢之情的筆寫出兒童生活的從容率真,甚至愉快地描寫壹群兒童簇擁下的悠閑生活。更值得註意的是,充滿童心的豐子愷不僅暢遊於兒童世界,與他們同甘共苦,同甘共苦,還為他們構建了壹個童話“明郭鑫”,以表達他對兒童的崇拜和對兒童世界的向往。在豐子愷的心目中,兒童具有與藝術、神、星同等的地位,認為童心的境界就是人間純潔、和平、幸福的境界。

(C)哀嘆無辜的喪失

但童心也要受到世間禮儀和教條的規範,所以感嘆童心的喪失構成了豐子愷童年崇拜的第三個內容。他看到:“成人的世界因為受到現實生活和世俗習慣的限制,非常狹隘和壓抑。孩子們的世界不受此限制,所以很廣闊,很自由。”孩子們每天自動做火車公交車、捧飲料、邀菩薩、唱歌、堆六面畫,創造著生活,而成年人則呼喚著“回歸自然”、“生活的藝術性”,而自己卻被困在冥想和敷衍娛樂的病態殘疾生活中。比起孩子,成人世界有太多無法超越的自然定理和無法破解的人為法則。大人真的很真誠。www.dylw.net是第壹個,而紙網已經被世俗的智慧和塵埃蒙蔽,成了壹個可憐的廢人。所以豐子愷認為孩子的成長是壹種悲哀。在豐子愷心裏,他是拒絕的,也是感嘆孩子成長的。他希望孩子們像永遠長不大的彼得潘壹樣,永遠走不出黃金時代。豐子愷常常設想壹個理想的人生:“當壹個孩子長到十歲左右,無疾而終,豈不是完成了壹個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

因此,在兒童發現的社會背景下,在崇尚童心成為時代標誌的氛圍下,豐子愷表達了對兒童世界的贊美和敬仰。他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感受孩子的感受,愛坦誠、誠實、無私的孩子。他欣賞兒童的天真和他們的遊戲,將他們對事物的關心,對個性的魯莽展示,以及對成人的模仿遊戲吸收到自己的創作視野中,用有趣的畫面展示他們,用平實而有意義的文字記錄兒童的日常瑣事。而且豐子愷用欣賞和玩味的眼光看待兒童的遊戲生活,由衷地贊嘆兒童的天真和單純。正是這種崇尚童心的兒童觀,顯然使豐子愷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動蕩的中國社會找到了精神家園。但他以自己的心理親和力觀察到了童心的藝術特征,是對兒童崇拜觀念的張揚,是對兒童發現的不斷成就。

  • 上一篇:小孩子壹個人在28樓天臺邊緣跑有多驚險?這種情況怎麽處理?
  • 下一篇:壹些適合小學生聽的英文歌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