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教師在校本課程開發中的角色是什麽?哪位朋友可以幫忙?

教師在校本課程開發中的角色是什麽?哪位朋友可以幫忙?

研究型校本課程開發的指導教師是綜合實踐活動成功實施的基本條件和重要因素。本文基於我校兩年多來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與研究,從教師的來源與構成、研究型課程開發對教師的挑戰與要求、教師在校本課程開發研究中的角色轉變、教師指導的範圍與任務、教師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應註意的幾個問題等方面,重點論述了指導教師在研究型課程開發中的地位與作用。

教育部2001發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分強調學習、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局面,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和學生的適應性。”首次提出將“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小學階段的主幹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可以體驗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方法,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而這壹切,歸根結底還是要靠老師來引導和行動,並轉化為能量。

我校自2001年5月申報並實施衣錦小學研究性課程開發研究以來,起初,我們註重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撰寫小論文、活動日記的能力。但隨著研究的不斷推進,我們越來越覺得研究性學習的改革方向是雙重的。除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老師的教學方式也會改變。而且從實踐來看,教師在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壹點相當關鍵,比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更難。總之,研究性學習的實施和校本課程的開發依賴於教師。

壹,教師的來源和構成

在研究型校本課程的開發實踐中,教師是不可或缺的因素。那麽誰來組織領導呢?實踐活動的指導老師是誰?我們能有全職老師嗎?誰能成為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這是實施校本課程開發綜合實踐活動需要回答的基本問題。

借鑒日本開展綜合學習活動的經驗,以“教師團隊”的形式形成所謂的“T-T(教師團隊)”制度。“T-T”制要求不同學術背景或課程背景的教師組成若幹教師指導小組,面對各自班級的學生。但由於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廣泛性和時間連續性,僅靠少數教師或專職教師很難滿足全體學生開展活動的需求。而且從老師的角度來說,時間、精力、知識都是有限的。因此,我校成立了以校長為首的領導小組,由教學部主任和教導處主任負責,有壹支研究水平高、有相關課題研究經驗、時間有保證的骨幹教師隊伍。同時大力宣傳和鼓勵更多的班主任和學科老師擔任相關課題的學生活動指導老師,參與所有實踐活動的指導。如校園篇的“衣錦特征”題目由教師指導組組成,如我們學校的音樂老師、體育老師、英語老師、大隊輔導員等,家鄉篇的“臨安地理與資源”題目由低、中、高三個層次的常識老師組成。

此外,由於學生需要走出校園,步入社會開展活動,學校也盡可能充分利用社會教育的引導力量,聘請壹些家長、相關領域的專家、校外輔導員甚至政府官員作為研究型校本課程開發的指導老師。如宜津初級警校課題組專門邀請了當地公安局巡特警大隊的、、何等教官擔任教官。

二,研究型課程開發對教師的挑戰和要求

華東師範大學霍教授曾說:“解放後,我國進行過多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但沒有壹次改革像今天這樣全面觸動教師。教師不僅要熟悉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和內容,還要重新學習許多新知識,深刻地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和教育教學行為。探究式學習是迄今為止教師面臨的最大挑戰。”

(A)教師失去了對學生學習內容的權威和壟斷。

長期以來,受“傳道授業解惑”思想的影響,教師成為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成為學生唯壹的知識來源。即使是再差的老師,在他的知識的幫助下,在學生面前依然是權威的,居高臨下的,壹切由他決定。但在研究性學習中,這種情況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學生想研究的很多問題都超出了老師的專業領域,有些問題即使在老師的專業領域內,通常也不會關心或關註。對於很多學生會學的東西,老師在專業知識上幾乎沒有優勢,甚至壹無所知;同時,學生學習內容的開放性極大地拓展了學生的認知領域,吸收知識的方式也從單壹向多元轉變。以前學生跟著老師走,現在老師在某些方面跟不上學生。比如電腦的使用。由於學生的學習內容大大超出了課堂和課本的範圍,教師失去了對書本和大綱的依賴,也失去了對學生學習內容的權威性和壟斷性。所以我們老師進教室,接近學生,從來沒有“不安”。

教師的這種感受首先會直接導致師生關系的改變。以前,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往往以“老師”自居,他們感覺到了作為老師的尊嚴感。他們習慣於發號施令,學生們只是聽著。但在這門課程中,教師只有放下架子,與學生打成壹片,才能取得滿意的引導效果。因為這個時候老師已經不是權威了,老師的話不壹定有說服力。的確,在探究性學習中,師生之間的界限趨於淡化,教與學的交流越來越頻繁。誰先有知識和見識,誰先發現和解決問題,誰就先獲得說話的主動權。教學關系從“我說妳聽”轉變為共同討論、共同探討的新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其次,這種變化讓教師真正開始意識到危機感和“充電”的迫切性,從而產生了繼續學習和提升自己的強烈願望。我們的壹位導師在她的經歷中這樣寫道:“我記得我第壹次召集課題組成員開會。當我介紹自己是‘臨安經濟’項目的指導老師時,我感到不確定。還有壹次,‘臨安工業’項目組的兩個學生在課間休息時攔住我問,‘老師,這幾天電視上經常說發展工業園區是發展臨安工業經濟的突破口,那麽什麽是工業園區呢?正在建設的工業園區有哪些?我壹個都答不上來,心裏很慌。當時我就下定決心:壹定要趕緊補課,要趕在同學前面。於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我看了《臨安年鑒》和《市政府工作報告》,走訪了萬馬、晉江、松田、華興等龍頭企業,走訪了農業局、工業局、電信局、王千、臨安等幾家賓館。雖然為此做了很多準備,但還是時不時會遇到同學意想不到的提問。有時候面對學生的困惑我也幫不了他們,只能暗自擔心,真的讓我失去信心。”

是的,以前我以為教小學,拿個大學文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現在才知道自己知識結構單壹,知識面狹窄,對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有這樣的漠視。

(2)教師從個體走向合作。

在過去的教學中,我們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科目或者自己的特長。基本上是獨立完成教學工作,基本上不需要和其他學科的老師有業務往來。但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圍繞課題研究,教師指導的內容包括計算機知識、科研方法、各種專業知識、論文寫作、報告寫作、資料整理等方面的知識。因此,對於絕大多數教師來說,很難獨自完成對學生項目的全部指導工作。這就需要教師從個體走向合作,團結起來指導項目團隊。這是教師工作方式的根本改變。他必須和其他同事建立聯系,從只關註本學科到關註其他相關學科,從習慣自戀到學會欣賞其他老師的工作和能力,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合作完成學習指導。在教育學生學會合作的同時,教師首先要學會自己合作,這是教師面臨的又壹個全方位、深刻的挑戰。

(3)對教師的資質和能力要求更高。

在“研究型課程開發”的實踐中,教師具備“傳道、授業、解惑”的能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備以下技能:

1,規劃設計技能;

研究型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為師生提供了廣闊自由的活動空間和廣闊的活動背景。教師可以在這種廣域的課程環境中,引導學生自主、自由、靈活地選擇活動主題或課題,安排活動進程。這就要求指導老師在實施研究型學生活動時有很強的策劃和設計能力。指導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已有的知識基礎和具體的背景、條件選擇或自主提出活動、主題或課題,制定合理的活動計劃,保證研究性學習的順利有效實施。

2.組織、管理和協調能力;

研究型校本課程實踐活動的實施和設計因素相當復雜,要求指導教師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輔導員要組織管理好學生,指導學生組建活動小組,協調學生活動中各部門的關系。通過與相關部門或人員的溝通,為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創造寬松的時間和空間,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此外,指導教師還應協調教師指導小組中指導教師之間的關系,以便有效地引導學生活動。

3.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性特點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導師要學會自己探索,自己解決問題。教師只有具備問題意識和探究能力,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輔導員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應註意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讓師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共同成長。

4.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在校本課程開發的研究中,學生面臨著復雜的材料或信息。為了引導學生,教師必須具備獨立獲取信息、主動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指導教師要明確獲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信息。授課教師還要掌握收集和處理信息的方法,學會運用調查、考察、文獻檢索、測量、實驗等不同方法收集資料,學會統計、整理、分析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在綜合學習中收集和處理信息。

第三,校本課程開發研究中教師角色的轉變

研究型校本課程的開發要求教師從知識的權威變成學生研究的參與者;從知識的傳遞者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指導者,從只關註課本到同時關註前沿知識、相關知識以及與實踐的聯系;從簡單的知識傳授到關心學生的終身發展;從教學到研究等等。教師的角色與過去大不相同。總而言之,教師會成為:

1,學生學習的參與者

師生共同參與學習和實踐活動,可以對學生的性格、思想狀況和社會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有利於塑造民主、合作、平等的師生關系。作為壹名教師,以平等的身份積極參與學生課題的研究是前提。作為參與者,教師的任務是經常深入學生課題組的活動中,了解學生的需求,傾聽學生的需求,做學生的朋友,讓學生認可教師是他們中的壹員,願意暢所欲言,自由討論,大膽發表意見。這樣老師就可以隨時掌握學生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同時,正是在參與中,教師可以學到很多新東西,在參與中學習,在學習中指導。

2.學生學習的指導者

教師的有效指導是綜合實踐活動成功實施的基本條件,但這裏的指導與以往的學科教學有很大不同。這種引導需要教師壹方面抓住學生思想的火花,輸送氧氣使其燃燒;另壹方面是利用老師的知識積累、經驗和智慧給學生壹些啟發,也就是所謂的“點到為止”,給學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間。從指導內容上看,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基本上是為學生創設發現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從問題情境中選擇自己的探究課題,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探究方法,與學生壹起啟動探究過程。在指導方式上,綜合實踐活動提倡小組指導和協作教學。不能把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權只交給某壹學科的教師或班主任或專門指導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師,而要以有效的方式匯集全體教師的智慧,對綜合實踐活動進行協調指導。這是綜合實踐活動整體性的內在要求。從引導的角度來說,不同班級之間,甚至同壹班級不同年級之間,引導的力度應該是不壹樣的。等級越低,引導性越大。

總之,教師既不能“教”綜合實踐活動,也不能推卸指導的責任讓學生放任自流,而應該把自己的有效指導與鼓勵學生自主選擇、積極探索結合起來。

3.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促進者。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的活動是分散的,自我管理的。由於學生自控能力的差異,各個小組的管理組織和活動質量差異較大。因為每個群體的側重點不同,會有不同的困難和問題。在小組研究中,學生也會有不同的看法和情緒波動,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做好組織和促進學生學習的工作。比如,營造輕松和諧的活動環境,及時組織課題組之間的匯報和交流,壹旦發現課題組活動質量有問題就找學生談話,教育學生相互尊重和欣賞,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樹立信心,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執著的熱情。總之,教師不是學生活動的旁觀者,而應該組織管理學生有序高效地開展實踐活動。

4.* * *指導學生學習的夥伴。

傳統的師徒關系往往是文人相輕,雞犬相聞,死了也不說話。隨著研究性學習的出現,教師不再能夠單獨在知識、方法和技術上控制對學生的所有指導工作,因此教師必須與同事合作以保持競爭力。當壹個教師作為指導小組的壹員參與到對學生的指導中時,他需要能夠展示自己的才華,虛心學習其他教師的優點和長處,學會欣賞和與其他教師合作。比如我們“經濟”課題組的四位老師,經常壹起備課,討論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壹系列問題,研究下壹步,渴望合作,願意合作,真正體會到“團結就是力量”的真諦,感受到文人相親、合作愉快的魅力。我們真切地體會到,積極參與這樣的活動,是教師職業責任感和學術胸懷的體現,不僅有助於教師在合作中提升自身素養,也促進了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與協調。

5.校內外多方關系的協調人。

研究型校本課程的開發要求學生的學習活動走出課本、課堂和社會。考察、參觀、訪問等實踐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家長的大力支持,也離不開社會各界的積極配合。因此,教師應積極協調學生之間的分工與合作,學校與家長的關系,社會相關部門、機構與學生活動的關系,盡力發揮好紐帶和橋梁作用,為學生開展實踐性學習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和課程資源。

6.校內外教育教學資源的開拓者。

以前大部分老師對課本和教學參考資料很熟悉,但很少關註還有哪些資源可以作為教材,用來教育學生。學生學習內容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開放性以及與學生周圍社會和社區的緊密聯系,要求尋找、發現和利用更多的教育教學資源。教師是這些教育教學資源和材料的主要發現者和開拓者。在開發研究型校本課程的實踐中,主要從三個方面尋找:壹是立足學校,如舞蹈、銅管音樂、劍橋少兒英語等特色教育,以及服裝織錦的歷史沿革、學校成績等;二是聯系社團,如家長學校、少年警校、假期團隊等話題;三是挖掘鄉土教材,如生態旅遊、家鄉特產(老三寶、新三寶)、臨安名人等。特別值得壹提的是,我校通識組黃海燕指導的課題組先後開發了《竹趣》、《山核桃》、《臨安壹日遊》等校本課程,得到了專家和領導的壹致好評。教師在這方面的努力,體現了他們的開放意識,體現了他們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的願望,體現了他們處理事務的能力。

教師上述角色的變化反映了時代對教師的新要求。壹個只會把課本內容往學生腦子裏搬的老師,顯然是落伍了。教師從研究性學習入手,從理念、知識結構、工作方法、行為方式等方面挑戰自我、改變自我、提升自我。從這個意義上說,開發研究型校本課程的實踐是提高教師素質的良好契機。

第四,教師指導的範圍和任務

在研究型校本課程的開發實踐中,教師的指導任務應貫穿於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包括啟動階段確定課題的指導、活動過程中方法的指導、交流階段總結展示成果的指導。

1.在活動啟動階段,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興趣愛好,結合自己具體的家庭和社區背景以及自然條件,確定合理可行的活動主題、項目或課題。由於學生第壹次選擇題目比較困難,教師可以提供壹些有用的副題供學生選擇。隨著學生能力的不斷發展,教師應該逐漸讓學生自己決定活動、主題或課題。學生初步選定題目後,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論證,制定合理可行的活動方案,培養學生的設計策劃能力。規劃設計活動計劃也是學生發展的重要過程之壹。

2.在活動的實施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收集資料,也要結合實例給學生壹些基本的訓練,幫助學生掌握使用工具書(如索引、摘要、上網等)的技巧。),利用視聽媒體,做筆記,訪談,整理分類資料等。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收集豐富的材料,引導學生運用調查、觀察、訪談、測量等方法,引導學生寫活動日記,及時記錄研究,真實記錄個人經歷,為以後的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同時,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活動進展,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指導和督促,組織靈活多樣的交流和研討,促進學生自我教育,幫助他們保持和進壹步提高學習熱情,對特殊困難群體進行個別輔導,或創造必要條件,或幫助調整研究計劃。此外,還應指導學生註意活動中的安全問題,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預防事故發生。

3.在活動總結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對活動過程中的信息進行篩選和整理,形成結論,指導學生寫活動報告和小論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表達和交流。在總結中,要引導學生總結和反思活動過程中的經驗、體會和收獲。

五、教師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應註意的幾個問題

研究型校本課程開發,註重過程,強調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強調要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活動獲得直接經驗,但並不意味著不需要教師的指導,而是對教師的指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要註意以下幾個方面:

1,激發興趣,鼓勵每壹個學生積極參與活動。

研究型課程開發實踐不是少數學生培養特長的活動,而是全體學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活動。因此,教師要激發學生對活動的興趣,給每個學生從事獨立活動和表達自己的機會,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活動。

2.老師組織學生活動,不是教學生用書,也不是教學生活動。

教師在組織活動時可以參考壹些學習資料,但更重要的是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特點,因地制宜地創造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活動。不要被現有學習資料的框架所束縛。教師對學生的指導要有利於學生主體性的發展,要把學生作為學習、探索和解決問題的主體。更加註重活動的自主性,鼓勵形式的多樣性。

3.教師的指導不應該把學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結論。

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在開展研究活動時會遇到什麽困難,會提出什麽問題,需要什麽幫助,需要什麽指導...提供信息,啟發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探索,創新,而不是引導學生的研究得出結論。學生的探究活動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得出結論,也可能沒有結論。有些活動可以繼續向深度方向延伸和拓展,甚至超過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

4.不要用壹個尺度去評價所有的學生。

本課程重視過程評價和評價的發展功能。不同性格特征的學生興趣和能力水平不同。如果教師用同樣的標準來評價學生,或者用評分的方法來評價學生的表現,部分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信心和興趣,達不到評價的發展功能。這門課的評價要建立在鼓勵的基礎上,只要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進步,就要鼓勵。

第六,壹些想法

雖然研究性課程開發在我校的實施表明,對教師來說,這既是壹個嚴峻的挑戰,也是壹個難得的機遇,使教師感到壹種危機感和緊迫感,但教師真正進入研究性學習並不那麽容易,有時甚至相當困難。有的老師在壹旁,有的甚至明確反對。除了慣性和壹個人在長期生活中形成的習慣,還有很多想法。

想法壹:與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和學業測試無關。家長和社會都通過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衡量和評估學校,並提供基於研究的學習。學習成績受影響怎麽辦?

理念二:校本課程開發研究不能體現個人工作績效。班級管理質量和學習成績直接體現了教師個人的工作成績,但研究性學習是教師集體指導的結果,即使學生在這方面取得了成績,也不能體現教師個人的貢獻,何必如此積極。

想法三:超出全部工作量的額外負擔。本次學習活動沒有專職老師,必須是現任老師。但是,對於這部分工作量的計算沒有明確的說法,尤其是教師在最初的探索階段付出了大量的勞動之後,影響了教師的積極性。

想法四:不懂科研,不會指導學生。作為壹名教師,我習慣於傳授知識,很少進行科研。甚至寫壹些論文都是職稱晉升逼出來的。然而,校本課程開發的研究需要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課題研究,這讓教師感到不知所措,非常困難。

想法五:不熟悉研究性學習的課程流程。探究學習的實施過程類似於科學研究的過程,與教師熟悉的學科教學完全不同。很多老師不知道這門課應該怎麽進行,應該做什麽,每個環節應該怎麽做。

教師的上述想法,有的是觀念問題,有的是擔心自己能否勝任新課程,有的涉及配套管理政策,準確反映了教師在研究型校本課程開發中的真實心理。老師的第壹個想法在學校層面是解決不了的。對於第二種和第三種思路,壹方面需要教育行政部門的政策保障,另壹方面需要學校層面做壹些工作,比如制定壹些獎懲措施和評價規定,從制度上鼓勵和保證研究性學習的建立。剩下的比如教師的知識和能力,可以以我們學校為基礎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師培訓,其次可以搭建壹個舞臺,讓教師在工作實踐中提升感情,施展才華。再次,學校可以加強對教師教學工作的管理,讓教師在研究性學習課程中能夠到位、負責、投入,讓教師和研究性學習同步成長。

隨著國家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研究性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的開設將是學校的第二次跨越式發展。從我校研究型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中,我們認識到教師始終是活動實施的關鍵。沒有老師的指導,再好的課程也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在實施活動和提高活動質量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相反,研究型校本課程的開發實踐也是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的難得機遇和切入點。

參考資料:

1、研究性學習的實驗與探索霍廣西教育出版社

2.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與實踐。

3.綜合實踐活動

——中央教育學院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指導手冊。

  • 上一篇:成都小學勞動教育
  • 下一篇:教師道德素質自我評價簡評(三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