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四年級學生如何把課文理解清楚?

四年級學生如何把課文理解清楚?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湧入,壹種新的閱讀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新的閱讀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往“老師教,學生學”的模式。學生真正成為閱讀教學活動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新的閱讀教學模式強調課堂閱讀教學以學生為中心,閱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為。它倡導學生在獨立閱讀思維的基礎上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要求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思考,學會閱讀。新的閱讀教學模式註重教師的指導。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正確理解課文內容,是教師必備的技能。作為壹名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根據課本的目的,引導學生科學、有效、循序漸進地理解課文?下面我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實踐經驗談談我的壹些看法:

壹、引導學生第壹次閱讀課文,整體感受。

(1)引導提問方式。在小學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對學生的閱讀起著關鍵的指導作用,而教師的指導往往是通過引導學生提問來體現的。在閱讀教學的導入中,我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提出質疑,幫助學生激發興趣,拓寬思維,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例如,我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妳必須放走這條魚!”第壹節課,我引導學生圍繞課文內容提問:①這是什麽魚?②為什麽壹定要放走這條魚?(3)這條魚最終被放走了嗎?結合這些問題,我引導學生第壹次讀課文。從閱讀中,他們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原來湯姆釣到了壹條大鱸魚,但離鱸魚允許捕撈的季節還有兩個小時。因此,在父親的堅持下,他終於放生了這條魚。

(2)講故事。孩子們普遍喜歡聽故事,所以老師應該盡力發揮故事的魅力,讓學生主動閱讀。隨著老師生動、雄辯的講述,愈演愈烈、誇張的故事情節早已把孩子們帶入了壹個充滿有趣、驚險、奇特或感人懸念的情感世界,他們不失時機地給學生設置懸念,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使他們迫不及待地閱讀課文,理解其內容。比如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給同學們講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戰鬥的成敗故事,誘導同學們:“為什麽做別人奴隸的越王勾踐最後反敗為勝,滅了吳國?”這個懸念引起了他們的求知欲,他們迫不及待地閱讀了文本,並從閱讀中得知,文本講述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的戰鬥故事。我理解越王勾踐在失敗中毫不膽怯,忍辱負重,最終轉敗為勝。但吳王自滿,不聽勸告,放虎歸山,最後被越國所滅。

(3)課堂表現法。小學生都有愛玩,成績好的特點。在童話的教學中,我采用了課本戲劇表演的教學形式,讓幾個學生在課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因為角色是學生自己扮演的,所以文中的角色不再是書本上的,而是自己或者同學的。這樣,學生必然會對文本中的角色產生親切感,自然加深了內心體驗,有利於學生更好地閱讀文本。比如我在初三上冊的時候,讓幾個同學分別扮演東海龍王哪咤父子的角色,引導他們去把握人物的特點、情節和主題,以便在課堂上表演。學生們感興趣地從表演中尋找故事內容:原來文章寫的是小哪咤在東海大吵大鬧,向龍王投降,讓人們重新過上平靜的生活。這種由表演形成的閱讀活動,不僅加深了學生的內心體驗,使全體學生都理解了課文的內容,而且激發了學生創造性學習的激情,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以上是引導學生第壹次閱讀課文的壹些方法。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後,對全文有壹個整體的感知和理解。然後,壹定要引導學生進入下壹個閱讀環節。

第二,認真閱讀課文,加深理解。

當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文本時,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文本,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1)明確文章的脈絡。理清文章的脈絡,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壹般來說,文章的語境主要是“縱向”(按事物的順序)和“橫向”(按人或事物的幾個方面)。比如我在教“妳必須放了這條魚!”這節課,我按照湯姆“去釣魚——抓魚——放魚”的順序,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幫助他們梳理文章的思路,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比如我上初三上冊《東方之珠》的時候,引導學生按“課文如何描述香港的海灘、海洋公園、市場?”帶著這個想法仔細讀課文。通過系統、細致的閱讀,學生可以領略到香港迷人的海灘、著名的海岸公園、繁華的市場和美麗的夜景,從而認識到香港是壹顆無與倫比的“東方之珠”。

(2)分段、分層仔細閱讀,理解課文內容。比如我在初三上冊的時候,認真閱讀課文,有條不紊地引導學生掌握春天的石榴葉、夏天的石榴花、秋天的石榴果,重點引導學生仔細閱讀石榴果的顏色、外觀、味道,從而加深對石榴的印象。

(3)閱讀語言,欣賞文章的語言之美。比如初三下冊的《荷花》,就是壹篇語言優美的散文。文章裏有很多漂亮的句子。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語言和文字之美,我用課件展示了許多荷花的圖片,並播放美妙的音樂,引導學生在優美的意境中讀出優美的句子,如:“荷葉像綠色的大圓盤壹樣擁擠著。這些大圓盤之間開出白蓮花。”通過閱讀意境中的這些句子,學生不僅可以從視覺上欣賞荷花的美,還可以從閱讀語言中感受荷花的美。

第三,抓住重點單詞和句子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精讀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手段。有些課文,語言意味深長,有語錄,情節生動,教師可以用來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調動各種感官,養成認真閱讀的好習慣。精讀是精讀的延續和提高,即在學生感受到課文內容後,引導學生深入透徹地理解課文所反映的客觀事物,全面理解課文內容,明確作者的寫作目的,理解作者如何表達課文的思想內容。

(壹)抓住關鍵詞,理解課文內容。雖然單詞是語言中很小的語法單位,但是每篇文章都會有壹些帶有共性的關鍵詞。在閱讀教學中,要通過理解課文中的關鍵詞和主題詞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比如初三上冊《拉薩的天空》壹文中,“純潔”和“光潔”是兩個關鍵詞。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找出並復述描述天空的“純凈”和“潔凈”的句子,如“天空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妳可以用壹把藍天洗臉”。學生從閱讀中理解“純潔”和“光潔”這兩個詞的含義。了解拉薩天空的特點和拉薩天空的美。

(2)抓住中心句,理解課文內容。在教學中,抓住中心句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高教學效果。比如我在六年級上冊《桂林山水》的時候,圍繞“桂林山水甲天下”設置中心句,引導學生精讀課文。A是什麽意思?作者用哪些具體的景物來突出“A”字?桂林的山有什麽特點?桂林的水有什麽特點?這些問題的設置促使學生找到課文的內容,讓學生在閱讀中明白,整篇課文都是圍繞“壹”字展開的,采用的是“先概括後劃分”的敘述方法。以下內容是“壹”字的具體化和形象化。

(3)抓住深刻的句子理解課文內容。課文中有許多深刻的句子。如果妳不能正確理解這些句子,妳就不能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和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來理解句子。比如我上四年級的時候,《鄉下人》第二卷,文章裏有這樣壹句話:“走在他們家門前,妳壹定會看到壹只母雞,牽著壹群雞,在竹林裏覓食;或者看到壹只公雞搖著尾巴,在田野裏大步走來走去。”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妳見過城裏的雞長什麽樣嗎?妳在鄉下看到的雞是什麽樣的?然後引導學生通過比較了解雞在農村的自由生活,從而明白“農村人在任何時候任何季節都有獨特迷人的風景。”這篇文章的內涵。

(4)抓住轉折句,理解課文內容。轉折句在文章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文章思維發展變化的重要標誌。在閱讀教學中強調轉折句的教學,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找出作者想表達的前因後果。比如四年級下冊《第壹次抱媽媽》壹文中的過渡句“我的媽媽好輕”,我很難過。圍繞這個過渡句,我給學生設置了兩個問題——“母親有多輕?而‘我’為什麽這麽悲傷?”通過閱讀,學生們知道“媽媽”曾經體重80多斤,但在作者的記憶中,媽媽總是拉著他,背著他的妹妹,肩上扛著100多斤的擔子。通過對文本的精讀,學生可以理解作者為什麽如此悲傷,進而理解作者對自己的母親有多麽愧疚。

第四,運用閱讀技巧欣賞文本,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知和理解文本,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受到情感的感染,在思想上受到啟發。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掌握壹定的閱讀技巧,引導他們帶著情感閱讀文本,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感受,達到與文章和作者的情感和諧。(1)註意挖掘重點,以便閱讀詞條。壹篇文章的情感往往在字裏行間流露出來。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善於選擇有助於挖掘文章主題的句子,引導學生帶著感情朗讀,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比如《桂林山水》壹文的結尾,“舟在碧波之上,人在壹個畫報的世界裏遨遊。”這句話是對全文的總結,概括了漓江泛舟時的情景。在課堂上,我引導學生帶著感情反復朗讀這句話,他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桂林山水之美。

(二)激發學生閱讀和理解的想象力。朗讀時,教師要有意識地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引導他們邊讀邊想象文中的情境,讓學生逐漸理解語言和文字的深層內涵,讀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比如“妳壹定要放了這條魚!”在文章中,為了讓學生理解湯姆在文章中的情緒變化,我引導學生去想象,“如果妳釣到這麽大壹條魚,妳會願意放過它嗎?”如果我放手了,我的心情會是怎樣的?”然後,我讓學生們嘆了口氣,念了壹句“我這輩子再也釣不到這麽大的魚了。“在想象和嘆息的閱讀中,他們體會到了湯姆從捉魚到放生後的失落的驚喜。

(3)讀而思,讀而悟。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把閱讀和思考結合起來,在閱讀中感悟,在理解中提高理解。比如“妳壹定要放了這條魚!”這節課,通過學習課文,我們知道了“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為了加深學生對這個道理的理解和體會,我設計了幾個練習題,如:過馬路時,不管(),做();自習課上,不管(),都();在園內,無論()、杜()等,學生對“自覺遵守規則”原則的理解更加生動深刻,使他們在思想上獲得新的啟迪:遵守規則,必須從自身做起,只有人人自覺遵守規則,才能形成良好的社會秩序。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有效地引導學生全面、正確、科學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師不僅是學生閱讀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也是整個閱讀活動的欣賞者。在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中,制定教學計劃,組織學生的學習過程,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問題情境,激活學生的思維,評價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成績,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引導學生的思維走向深入,是我們教師的基本職責。因此,作為壹名語文教師,我們應該積極參與學生的閱讀活動,並在活動中善待學生

  • 上一篇:有哪些描寫夏天的古詩?
  • 下一篇:新學期六年級家長寄語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