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小學生如何養成良好的習慣?

小學生如何養成良好的習慣?

1,推理教育。為了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首先要讓他們知道我為什麽這麽做,在思想上認同他們。學生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自覺地按照老師的要求,變“要我做”為“我要做”。比如對學生進行“按時完成作業”、“勤儉節約”、“遵守紀律”的教育時,先讓學生說明為什麽要這樣做。如果妳不這樣做,會發生什麽?讓他們明白這樣做的道理。

2.師德以身作則。車爾尼雪夫斯基曾經說過:“教師應該是他們培養學生的那種人。”老師的壹言壹行,壹舉壹動,往往都是學生的榜樣,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以身作則是培養學生良好道德習慣的重要途徑。作為老師,我們應該規範自己的言行。我們首先要做學生被要求做的事,成為小學生最直觀、最重要、最生動的榜樣。

3.榜樣激勵。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可以對小學生產生很大的激勵作用。因此,為學生樹立榜樣是培養行為習慣的有效形式。根據這壹特點,可以在學生中開展“身邊的榜樣”、“我要向他學習”、“這樣做是對的”等活動。每學期組織學生評選學習小標兵、道德習慣小標兵,如最有禮貌標兵、最守紀律標兵、最勇敢標兵等。,並貼出清單,號召學生向標兵學習,向標兵趕超。通過活動的開展,以榜樣的力量鼓勵學生取長補短,鼓勵學生勇於超越,促進了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

4.壹直催促。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不可能壹蹴而就。作為小學生,自控能力差,反復,這種情況經常發生。比如有的同學上課有不專心聽課,不認真做作業的習慣。即使他們在老師的教導下有改正的決心,也經常會改,會犯錯誤。這樣,老師平時的監督就更重要了。因此,教師必須耐心細致地從點點滴滴做起,不斷提醒和督促孩子自覺養成良好的習慣。通過定期的監督和檢查,學生可以將外在的強制轉變為內在的自覺行為習慣。

5.與父母溝通。習慣是在教育和個人生活實踐過程中通過反復實踐形成的。學生壹半時間在學校,壹半時間在家裏。所以,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家校有必要及時聯系溝通。教師可以經常進行家訪,及時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行為,對學習行為做出正確的判斷,並及時提醒家長,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只有通過老師和家長之間的不斷溝通和合作,學生才能形成良好的習慣。

  • 上一篇:看作文,初三加圖。
  • 下一篇:八裏臺地區有什麽規劃和發展嗎?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