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如何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適應21世紀日益激烈的競爭,培養適應現代化要求的數億高素質勞動者和數千萬專門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進壹步提高我國中小學生心理素質水平,針對其心理弱點實施素質教育的現實需要。科學研究表明,心理素質在未來人才的綜合素質結構中越來越重要,人的樂觀、進取精神、毅力等個體心理素質對人的健康成長和事業成功起著重要作用。我國當代青少年具有許多優秀的人格品質,但同時也確實有部分學生心理素質偏低,個別心理問題依然嚴重。隨著我國中小學獨生子女群體的日益增多,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壹個需要普遍關註的問題。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壹是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學生抵禦挫折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素質;第二,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咨詢輔導。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需要全體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通過普及教育活動逐步提高心理素質;要重視個體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應貫穿於學校教育的全過程。除了利用相關的課堂教育內容進行教育,更重要的是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和輔導。同時,建立學校教育與家庭心理教育的溝通渠道,形成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環境。

為積極穩妥地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成立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委員會,委托部分地區和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專題的綜合研究和實驗。

當前,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壹是加強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培訓工作,努力建立壹支勝任此項工作的教師隊伍。將制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培訓意見,指導教師培訓工作。二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核心是轉變全體教師的教育觀念,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和負擔,保護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三是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指導,這是壹項科學性很強的工作。教育部將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規範基本教育內容。第四,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各地必須從實際出發,條件不成熟的,不要急於開展,避免急於求成的形式主義;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地區和學校,應避免片面性和醫學傾向,對測量工具的使用采取謹慎態度。

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靠少數心理咨詢教師是不夠的。培養壹支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專業知識、掌握心理咨詢技能和心理訓練方法的教師隊伍非常重要。

要關註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首先要有心理健康。

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學習壓力、家庭環境、社會影響和教師的教育方法。有專家通過案例分析指出,2/3的成人心理疾病發生在中小學,小學生的心理疾病大部分源於父母,中學生的心理疾病大部分源於老師。

隨著現代生活的日益緊張和忙碌,給人們帶來了許多心理上的變化。面對激烈的升學競爭和來自社會各方面有形無形的壓力,壹些教師產生了心理沖突和抑郁情緒。教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必然導致不恰當的教育行為,對學生的心理產生負面影響。

教師的職業特點要求教師有很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學校要重視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引導教師運用科學知識調整心態,使自己始終處於積極、樂觀、向上、平和、穩定、健康的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教育教學,真正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理解學生為基礎,以營造和諧的氛圍和良好的關系為前提,教師用自己健康的心理影響學生,這本身就是最有說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

每位教師都應該關註學生的心理健康,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

目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問題是缺乏懂心理學專業知識的教師。大多數教師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不能有意識地運用心理科學知識來幫助學生。甚至有的老師管理方法不當,導致學生心理問題的出現。對此,專家建議,應對教師進行廣泛的心理學知識培訓,這是保證心理健康教育順利實施的關鍵。

上海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傅安秋指出,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廣泛開展,教師短缺是壹個大問題。雖然壹些中小學設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和心理咨詢室,但由於缺乏教師,工作難以開展。從事心理健康的老師大多是半路出家的,有的是兼職班幹部,有的是班主任調過來的。這項工作的嚴肅性和科學性被忽視了。目前我國應用心理學基礎十分薄弱,人才匱乏,心理健康教育處於起步階段,不僅需要熱情,更需要科學精神。

加強教師培訓,改進培訓內容和方法。

專家建議,在制定中小學教師培訓計劃時,應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同時,應加強師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比重,課程設置應更加貼近中小學實際,增加實踐操作的內容。大學心理學專業應增加應用心理學的內容。鼓勵心理學專業畢業生到中小學任教,采取專業教育與系統培訓相結合的形式,解決專職心理學教師缺乏的問題。

我認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指為了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而應該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在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和任務固定的情況下,選擇什麽方法直接關系到目標的實現和任務的完成。方法得當,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才能得到有效落實;如果方法不當,不僅難以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還可能抵消其他教育的作用,甚至幹擾今後的教育工作。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慎重選擇教育方法,避免隨意和武斷使用,必須遵循壹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規律。方法的應用應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內容和原則相壹致,並根據具體的教育任務和客觀條件合理選擇。

課堂教學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各學科的特點,適時適度地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智力和情感,激發學習動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第壹,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的心理安全奠定基礎。

數據顯示,壹個人在學生時代,和老師在壹起的時間是和父母在壹起的兩倍多,老師的人際交往80%是和學生在壹起。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激活課堂心理氣氛、開發學生創造潛能、為學生提供心理安全和自由的基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必須:a .熱愛學生。這是和諧師生關系的靈魂。b .理解學生。這是實現師生心理兼容的基礎。尊重學生。這是形成和諧師生關系的支柱。

第二,挖掘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提供壹個心理自由的環境。

學生在學習上的成功總是與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聯系在壹起,如強烈的興趣、正確的動機和保持自信。課堂教學中有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師要善於抓住機遇。是:

A.利用和創設情景,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

B.組織各種活動,讓學生有壹個成功的體驗。

C.用幽默解決學生的心理困難。

第三,註重教學情境的反饋,運用不同的形式進行心理輔導。

壹個人的心理素質是在先天素質的基礎上形成的,受後天教育環境的影響。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和發展必然受到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有效的教育引導的影響,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自然有助於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在家庭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有:

1,給孩子正確的人生觀教育。讓孩子從小就知道:為什麽活著,怎麽做人。在孩子心中樹立正確的思想和追求,因為崇高的理想具有激勵人前進和奮鬥的巨大精神力量,能使人在艱難困苦中依然充滿希望和信心。

2、良好人格和心理素質的培養。如對自身氣質的認識和完善,活潑開朗性格的塑造,廣泛興趣和探究精神的培養。

3、及時進行青春期性知識和心理教育。如掌握青春期性知識,正確處理男女生之間的友誼與交往,自尊與互敬教育等。

4.培養良好的人際心理。能夠正確認識、評價和表達自己,通過對兒童交往標準和人際交往技能的指導和訓練,掌握人際交往的社會性和技巧。

5、積極健康的情感、意誌、性格、道德心理。學會把握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學會正確處理理智與沖動、調控與控制、挫折與磨煉的關系。形成正確的倫理觀念,樹立自信,預防和糾正不良道德。

6.培養良好的學習心理素質。註意力、記憶力、觀察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復習遺忘規律的掌握,主動探究的學習態度。使孩子在認識自己的基礎上建立合適的學習目標;明白學習的價值,形成適當水平的動力,堅持努力學習。

  • 上一篇: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語音教學的有效性
  • 下一篇:學生開幕詞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