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教師的問題行為如何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

教師的問題行為如何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

壹,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表現。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素質教育中的壹個熱點問題,但在我國傳統教育中卻長期被忽視。因此,充分認識心理素質培養在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及時有效地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學校、教育者和社會的緊迫任務。小學生正處於身體快速發育時期。讓他們健康成長不僅意味著身體健康。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是身體、心理和社會的良好狀態或安全感。”我們知道心理健康對壹個健康的人有多重要,尤其是處於黃金發展期的小學生。如果他們的認知、情感、意誌等心理矛盾、困惑、掙紮沒有得到很好的調節,就會出現這樣的心理偏差和問題。我國家庭中的大多數兒童青少年都存在壹定的心理健康問題,威脅著小學生身心健康的和諧發展。中國心理健康專家早就呼籲:為了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必須從預防兒童心理障礙入手,培養兒童良好的心理狀態和適應能力,培養兒童健全的人格。我國小學生學習心理、交往和情感的基本狀況是好的,但部分學生存在學習動機扭曲、成就需要低、冷漠孤立、情感封鎖等問題。(a)扭曲的學習習慣、興趣、學習動機和低成就需求;不健康的情緒;不合群、情感交流受阻;(二)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小學生的心理狀況令人擔憂,存在的心理問題也因年而異。進壹步的研究分析表明,學生的心理問題有內因和外因,造成這些情況的主要因素有:(8)。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他們的教育會影響孩子長大後的成長。有的家長給孩子施加壓力,有時甚至會出現辱罵、打人的情況,以至於家裏的孩子心理問題比正常家庭多。父母教養方式可分為四種:武斷型、放任型、權威型和民主型。這四種父母教養方式對學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有不同的影響。獨斷的方式往往使孩子產生不良情緒,有退縮和不信任人的性格缺陷;放任型教養方式培養出來的孩子,有放任的色彩,沒有樂趣,悲觀失望,低觸,人格不成熟,達不到同齡人的正常發展水平;權威型的教養方式使孩子獲得足夠的自我安全感、自立感、探索精神和滿足感,民主型的教養方式使孩子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和人格意識,善於與人溝通和取悅他人。父母期望父母的要求和期望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是現代小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之壹。由於現代經濟的快速發展,知識的快速更新,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被歷史淘汰,不被社會拋棄,於是想盡辦法施加壓力,使幼小的心靈承受了過重的負擔,導致心理健康出現危機。如果不及時發現,這種危機會在壹定程度上爆發,比如逃學、自殺、自閉等等。3.在眾多的家庭因素中,父母關系的不和諧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負面影響。首先,他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如果他的父母大驚小怪,孩子會長期處於恐懼中,同時會受到同學的攻擊和欺負,會讓孩子的心靈受到更大的創傷。長時間處於這樣的環境中,也會導致他們對生活和學習失去興趣,往往會產生不良情緒,容易產生抵觸情緒。有時候會怨恨父母,嚴重的時候會離家出走。2.父母的榜樣家庭成員的言行對孩子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示範作用。父母自身的不良行為和思想素質對孩子有嚴重的傷害。孩子的特點之壹就是愛模仿。因為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強,又信任父母,會接受父母的行為和思維方式,導致孩子從小就養成不良習慣,長大後更容易走上不良道路。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學校因素。教師素質:教學方法不當或學校管理不當也是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壹些老師對他們的學生缺乏愛和耐心。在學生因為各種原因造成成績不好的情況下,老師不給予關心和考慮,反而諷刺和挖苦學生,讓學生更加害怕和厭煩學習。有的老師自身心理健康也不合格。培養身心健康的高素質學生,關鍵在教師。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通過教學過程影響學生,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學生。俗話說:“有學校如校長;有多少老師就有多少學生。”學校環境調查表明,人際關系已成為學生心理障礙的首要問題。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學生的情緒有重要影響。壹個人際關系好的學生,在生活中能得到更多的支持,有利於保持平靜快樂的心態。而人際關系緊張的同學,在群體中無法愉快的學習生活,遇到困難也很無助。他們往往對生活失去信心,自卑,不利於心理健康。學校裏除了學生和學生的關系,還有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的人生也是很有影響的。學校環境是指學校的衛生,學校的位置,學校的設施。這些因素雖然對學生影響不大,但也不可忽視。更重要的環境是班裏的心理環境。沒有相互理解,學生就是自私的,沒有友好、快樂、和諧、尊重、信任的心理環境,就不會有好的健康的學生。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社會因素。社會環境這裏的社會環境是指壹定社會的文化背景、社會意識形態和人們習慣的行為規範。對小學生的影響主要是通過有形和無形的信息傳播,看得見,聽得見,摸得著。比如報紙、電視和廣告。這些影響潛移默化,影響深遠。社會氛圍對於小學生來說,社會氛圍會對他們產生較大的影響。因為小學生自身心智不成熟,判斷能力差,對好壞的選擇能力弱,所以在社會工作中要有良好的氛圍,避免學生有機會學壞。當然,良好的社會氛圍有利於孩子的成長。第三,基於現狀,學校和家庭采取的對策基於現狀。學校采取的對策是:1。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踐,首先要明確什麽是心理健康教育。國家教委新頒布的《德育大綱》指出:“德育是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的教育。”心理健康,從狹義上講,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所謂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據心理活動規律,采取各種措施和方法,維護個體心理健康,培養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明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含義,接下來就是如何實施了。首先要有壹個目標。這個目標是什麽?就是讓每壹個學生不僅身體健康,心理也健康。即使不能學業有成,多才多藝,他也希望每個學生都能給自己壹個正確的定位,量力而行,盡職盡責。換句話說,目標是讓每個人在原有水平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益的健康人。有了這個目標,妳需要內容來實現。根據上述調查,少數現代小學生厭學、焦慮、人際關系緊張、學習不積極。學校也可以根據自己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學校的培養目標來確定課程內容。這些內容最好以小組教育即班級授課為基礎,並配有相應的教材。同時輔以個別教學,因為有些學生可能會有很多特殊的實際問題,所以可以通過談心、行為引導、強化等方式達到訓練的目的。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加強學校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有兩個關鍵條件。壹個是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視,壹個是教師的專業水平。因此,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視。作為壹名輔導小學生心理健康的老師,他應該有壹個健康的心理。不僅是這些心理輔導老師,其余的班級其實也很重要。因為實際上和學生接觸比較多的是他們的班主任和任課老師,轉學涉及到壹個問題,就是學校的每壹個老師都要有壹個健康積極的心態,因為老師的表率作用要做好,防止學生學習。有這麽好的環境,也能促進學生朝著更健康的方向成長。但不可忽視的是,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教師的壓力前所未有。在這種情況下,不進行適當的心理疏導,他們可以釋放內心的苦悶,避免身體的壓抑、焦慮、神經衰弱、高血壓和嚴重的心理疲勞。因此,在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必須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說,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重要。有了健康的老師,我們更有能力培養健康的學生,這壹點不容忽視。當今社會,小學生的壓力越來越大,社會快速發展,知識爆炸,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小學生幼小的心靈得不到保護,在這些沈重的壓力下很容易出現,現在也很普遍,比如厭學、自卑自閉、依賴等等。我們學校應該很早就開始建設,同時與社會和家長形成統壹戰線,為培養健康的“未來”而努力。基於目前的情況,家庭應該做的是加強父母的自身修養,這是壹個教育因素。對孩子影響很大。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高素質的父母會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而低質量會產生負面影響。中國有句話:“老子偷瓜果,兒子殺人放火。”也就是說,父母的小過錯,可以讓兒子陷入大罪。父母自身素質不高,這不是小事。所以有人說,“孫賢上課前已經上課了”,“打鐵還需自身硬”這是告誡家長要特別註意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那麽如何做壹個有教養的家長呢?有兩點,第壹是知識。這些知識包括兒童和青少年的生理知識、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知識、教育學知識、各種文化和科學知識以及社會科索沃知識。早在壹百年前,英國思想家、教育家斯潘塞就說過,父母缺乏撫養教育孩子的知識和能力,“在孩子的自我、道德和智慧的培養上存在很多問題”他把人們學習和掌握教育子女的知識和能力,看作是“每個男人和女人的教育中的最後壹科。”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甚至主張:“我們應該在中學就給未來的爸爸媽媽們教育知識。”沒有學習過教育學基礎知識的青年公民,不應該有組建家庭的權利。“70多年前,魯迅先生就倡導建立‘父親模範學校’,向家長傳授教育孩子的科學知識。教育兒童的科學知識對他們的教育實踐具有指導意義。作為家長,壹定要掌握,但知識不等於能力。解決家庭教育中的各種現實問題,養育孩子,也要有教育孩子的能力。教育孩子的能力包括三點:①理解孩子的能力。要真正全面地了解兒童,必須做到:註意觀察兒童的言行,洞察兒童的思想和情緒;父母要主動親近孩子;我們應該創造輕松的家庭生活氛圍,用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父母應該對孩子嚴格,但嚴格不等於嚴厲粗暴。家庭生活的寬松氛圍還包括不要對任何事情都特別苛刻,不給孩子壹定的自由權利;全面地看待孩子,不帶偏見或成見;要正確對待,認真傾聽他人反映的情況。②分析問題的能力。要有很強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家長首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相關情況;其次,要堅持唯物辯證的觀點,從實際生活中克服主觀主義。③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父母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家長要在教育孩子的實踐中不斷積累和總結經驗,使孩子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提高。3.義務意識增強父母撫養教育子女的義務既是政治法律義務,也是倫理道德義務,具有雙重意義。有的家長說我們工作忙,任務重,沒時間教育孩子;但是,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的,教育孩子的機會總是有的。關鍵是我們有沒有強烈的義務感和責任感去教育孩子。再說,能不能教育好孩子,不取決於時間,主要取決於能不能科學高效地教育孩子。有些家長,孩子能不能成才,就靠他們了。當我們年老退休時,我們有養老金,我們不打算依靠他們。我們學什麽就是什麽,只要不犯法。這種想法是不可接受的,我們必須明白,這種義務不是建立在獲取某種利益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或多或少犧牲自己的利益的基礎上。無論妳將來能否得到孩子的好處,無論妳是否打算依靠孩子,妳都必須無條件地承擔起培養教育孩子的義務。有的父母夫妻關系不好,離婚,不顧子女的生活和教育。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總之,我們必須清楚,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對思想道德的形成起著很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說起到了“塑造”的作用。它的作用是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
  • 上一篇:運動會入口隊的解說有哪些?
  • 下一篇:宋初的四大書院是什麽?是如何建立的?介紹相關歷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