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殘疾工人的先進事跡

殘疾工人的先進事跡

殘疾工人的先進事跡

在日復壹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事跡。事跡是指本單位事跡突出的集體和個人編寫的書面宣傳材料。妳寫故事的時候壹點頭緒都沒有?以下是我收集的殘疾職工先進事跡,僅供參考。讓我們看壹看。

殘疾職工先進事跡1記得那位挖掘機,看著眼前豐收的莊稼,建平鄉村民龔振平說:“我們今年能有個大豐收,多虧了宋。他雖然是個殘疾人,但打井非常註重信譽和質量,為我們打了壹口好井,保證了我們的莊稼旱澇豐收。這是鎮賚縣農民對宋創業成果的贊揚和肯定。

是的,宋是鎮賚縣鎮賚鎮的壹名殘疾人,但他是身心殘疾。65,438+00年來,他以堅強的毅力,等待他人的精神,勇於探索的勇氣,走上了壹條坎坷的創業之路。

宋出生在山東省博興縣鎮壹個偏僻的小村子裏。他小時候,家裏很窮。全家只靠他爸做點手織品,賣點錢維持生活。不過他從小就聰明伶俐,也很懂事。父親在工作的時候,總是幫助這些人,不知不覺中也學會了手工編織的手藝。

18歲的時候,為了改變家裏的貧困狀況,也為了給父母減輕壹些負擔,他壹個人來到了鎮賚。當時正好趕上鎮賚縣柳條廠招技術工人,他自然被錄用了。從那以後,他成了柳條廠的正式工人。有了工作,他更加珍惜。在廠裏,他加倍努力,肯吃苦,愛鉆研,很快成為廠裏的技術能手,受到領導的高度贊賞。在工廠工作期間,他當過推銷員、商店扒手和技術員。然而,就在他即將大顯身手的時候,命運讓他面臨了嚴峻的考驗。

1990,企業改制,他和妻子都下崗了。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他不僅沒有向困難屈服,反而以堅強的毅力面對不幸,迎接新生活的挑戰。下崗後,他自己找到了出路。憑著他多年的工廠工作經驗,1991年開始賣建材,壹幹就是八年。雖然收入不多,但還能維持壹家人的生活。

然而,在人生的歷程中,有陽光,有陰雲,有壹帆風順,有坎坷,有歡笑,有以淚洗面。沒想到,當天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1999。也許是多年的辛勤工作。他患雙側無菌性股骨頭壞死,癱在床上。當他生病時,他被折磨得哭了。為了給他治病,妻子帶著他去了長春、北京等地的各大醫院。這次他把家裏的積蓄都花光了,真的是破產了。兩個孩子在學校含淚向他要學費,他無處可去,連五毛錢壹斤的菠菜都不敢買。面對生活的窘迫和病態的身體,他真的想去死。然而,妻子的鼓勵和親友的勸說讓他意識到了人生的價值。天生倔強的他認為:“沒有我過不去的山,也沒有我過不去的坎。我過去能做到的,將來也能做到。我雖然殘疾,但壹定比別人強。”

在殘聯和親戚朋友的幫助下,他借了1多萬元,重新做起了老本行。他站不起來,就讓妻子推著他騎車去商店,躺在床上賣貨。客人來買東西,都是自己去櫃臺拿,然後算好錢給他。這樣做了壹年,年底,他贏了1600元。夫妻倆高興極了,打算用這筆錢過個好年。但他們萬萬沒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攢下的1600元,有壹天突然沒了。趁他們不備,小偷把錢偷走了,過年的錢沒了。夫妻倆心情淒涼到了極點,痛哭流涕。不過,壹時的打擊似乎讓宋的頭腦更加清醒了。他說:“錢沒了,野心不可少。”。

做建材生意的人越來越多,他的建材生意做不下去了,不得不另辟蹊徑,在困境中求生存。

壹次偶然的機會,他下鄉看到農民都是靠打井灌溉,靈機壹動,決定成立打井隊。然而,當時縣裏沒有壹支個體鉆井隊。要打井,他沒有資金,沒有設備,沒有經驗。他能做到嗎?但只要他找,就必須走下去。這時,親戚朋友並沒有袖手旁觀,幫他從銀行貸款654.38+0.3萬元,買了壹臺打井設備和兩臺小四輪拖拉機,並安置了6名下崗工人。從那以後,他壹瘸壹拐地帶著自己的打井隊,日夜穿梭在農村田間地頭為農民打井。壹開始因為不懂技術,鉆井設備不好,打了10口井,6口井壞了。短短壹兩個月,他虧了4萬多。但他請技術人員看了壹下,原來鉆機用的是正循環工業,不適合當地的地理結構。於是,他果斷決定對鉆機進行改造,花了2萬元將原來循環使用的鉆機改造成反循環。改造後,他成功鉆了壹口井。望著汩汩的井水,宋笑得那麽開心,那是歷經磨難和成功後的喜悅。

殘疾工人的先進事跡。四年的磨煉將

65438年至0983年,顧秀全帶著憧憬和夢想,頂替父親來到長江重慶航道局豐都白沙坡信號站,成為川江航道的壹名信號員。偏僻的環境,單調的工作,拉信號,買米,買煤,挑水,做飯,都會粉碎她的夢想。原以為敲鐘人很浪漫,她從夢中回到現實,面臨著比常人更多的阻礙和困難。她從小就因為小兒麻痹癥走路不方便。普通人挑水需要20分鐘左右,而她挑壹半水需要1個小時,買壹次米差不多要5個小時。生活的不便和個人的冷嘲熱諷經常讓她夜不能寐。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她反復問自己:我說的對嗎?殘疾人能做好信號工作嗎?在猶豫和仿徨的時候,張海迪和吳運鐸的形象再次出現。不,我不能被人看不起。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做壹個生活中的強者!她在心裏發誓。戰勝了自己的顧秀全仿佛變了壹個人。她在工作中虛心向師傅請教,從書本上學習,很快熟悉了信號工作。為了給帆船提供優質的服務,她仔細琢磨,觀察轄區內過往船舶的水流、情況、噸位、航速,計算各類船舶通過控制河段的時間,指揮帆船安全準確地通過控制河段,贏得了帆船的好評。在生活中,她知道自己是殘疾人。為了適應信號工作的生活,她必須比普通人多幹活。為了不影響工作,她經常在假期或空閑時間準備壹段時間的生活用品。壹次運不了水,可以運幾次。電池太多走不動的話,幾十米背幾個,然後幾個來回幾十次。白沙坡四年的信號工作磨練了她堅強的意誌和毅力。

第二,愛的奉獻

殘疾人更需要愛,但身有殘疾的顧秀全卻對別人充滿了愛。她珍惜和她朝夕相處的姐姐們。雖然行動不便,但為了讓其他同誌多休息,她經常在雨天或極熱天氣步行到3公裏外的郵局去交這個站的電話費。同誌們關心:妳腳不方便,以後別去了。我們走吧。但是她拒絕了。懷玉的父親是戲臺上的壹名員工,因病去渝就醫,需要由懷玉照顧,所以顧秀全日夜值班。女工熊德榮懷孕後,顧秀全幾度壹瘸壹拐地陪她去醫院做婦科檢查。壹次意外,懷孕的熊德榮差點流產。顧秀全和臺上的工作人員主動替換熊德榮,承擔起值班任務。有壹段時間,信號站周圍不安全。壹些女工晚上不敢走出值班室發送信號和觀察頻道情況。顧秀全陪著女工們,鼓勵她們,出去發信號,觀察轄區航道情況。李師傅剛來臺時,盛翔主動給他送炊具和燃料,因為她沒帶生活用品。前年,豐都水道養護站壹名女工遭遇不幸,她帶頭捐款。社會動員給殘疾人捐款,她也積極響應。在顧秀全愛心的感召下,舞臺上的員工就像壹家人壹樣,他們創造了互相關心、互相理解、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的四方團隊精神。

第三,做壹名優秀的通信兵

峽江深處的河道產生了該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消息傳來,長江航道乃至長航全線員工情緒高漲。顧秀全深知,作為壹名工作在生產第壹線的代表,他既要不辱使命,又要在長江航道的信號崗位上加強學習,努力工作,實踐三個代表理論。所以工作之余,巡回演講期間,都能看到她在學習,她的單位也在政治上關心她,生活上照顧她。顧秀全走了很多路,回到了信號站。她總是為舞臺上的同誌們感到難過。她以為自己出差了,給臺上的其他同誌增加了負擔。雖然舞臺已經用上了照明電,裝上了自來水,但她壹回到舞臺,總是搶著打掃衛生,做衛生。在信號站彎彎曲曲的小路上,人們經常可以看到她壹瘸壹拐地去交電話費。臺上的姐妹們說,顧秀全變了,她有了更新的觀念,更強的責任感,說話也更有道理,更有說服力。顧秀全所在單位黨組織負責人說:顧秀全沒有變,她樸實謙虛的性格和黨員本色沒有變。

改變的是觀念,不變的是信仰。顧秀全所在的忠縣信號站將隨著明年6月三峽壹期工程蓄水而失去功能,僅重慶航道局就有近千人失業。現在顧秀全和姐妹們都堅守在信號站,她也要站在最後壹個崗位上。在她身後,是壹串堅實的腳印。

殘疾職工先進事跡材料三:“關好門窗,小心蠟燭……”,沙啞的聲音伴隨著清脆的鈴聲,總是在那個固定的時間在巷子裏回蕩。居民們壹聽到這個熟悉而又親切的字眼,就會下意識地看壹眼煤氣閥門,或者摸摸門窗的‘插銷’。這個“守夜人”是個智障老人。365個夜晚,他從未停歇。即使在風雨交加的天氣裏,即使感冒發燒,他也會堅持完成這個“職責”。

眼前的他,六十出頭,身材矮小,額頭皺紋很深,眼睛很大,但眼神有點呆滯。說話有點口齒不清,“做點好事,做點好事……”

據社區工作人員介紹,我住在號,小時候因為智障,作為殘疾人,經常被別人欺負,壹直靠姐姐和鄰居的幫助生活。為了讓他自立,他曾經生活過的愛和橋居委會主任動起了腦筋。四處碰壁後,終於被壹家市政公司收留。他非常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工作努力,與同事相處融洽。退休後,他有1000多元的工資,不用擔心生活。他不會做飯,他姐姐幫他送飯。他總想“為鄰裏做點事,為社區做點事”。於是,他主動加入了社區誌願者網絡服務的誌願者行列。早上準時來到小區,從郵遞員手中接過報紙雜誌,壹份壹份送到工作人員的辦公桌上;發完了,踮起腳尖,在讀報欄更新報紙。遇到社區開會或者活動,他就住在附近。不打招呼,他主動“活”下去,去附近的老虎竈上泡水。他的腳步有些蹣跚,但壹絲不茍。“泡水”成了他的“固定差使”。晚上,他戴上紅袖章,走街串巷,按鈴“守望”。平時也是幫忙貼通知,貼海報。他把小區當成另壹個家,經常來來往往;社區也很尊重這位淳樸的老人,把他當成社區的壹員。

“用餐……”鐘聲回蕩在雨夜,為每壹個陷入甜蜜夢境的人送去壹聲祝福。遠近的人們也認識了這位可愛可親的老人,感人的故事在小區裏流傳。

4 .殘疾職工先進事跡,張術平,男,漢族。1972 6月21日出生,初中文化,家住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桃城鎮黃墅村土灣組,現任黃墅村助殘員。從65438年到0990年,初中畢業的張術平成為壹名木匠學徒,以改變家庭生活的困境。他勤奮好學,虛心向師父求教,終於練就了壹手好木工手藝。此後,他壹直從事木工行業,十幾年如壹日,貪婪而勤勞。憑借精湛的手藝,他的生活越來越紅火。

正當張術平夢想有所作為時,命運和他開了壹個大玩笑。2007年的壹天,在刨床上做木地板時,刨工無情地將他左手的五根手指全部砍掉,導致左手殘疾。從那以後,張術平就不再做木工了。

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他很迷茫,也很消極,但最終他選擇了勇敢面對這壹切,重建對生活的信心。參加了縣殘聯組織的特色水產養殖培訓班後,他瞄準了甲魚養殖業。2009年1月,與鄰村(豐和村大義組)村民賴取得聯系,建起了甲魚棚。那壹年,他投資3萬元從事甲魚養殖。那時候環境很艱苦。壹是資金匱乏,都是向親戚朋友借的。第二,技術不足。當時,張術平在海龜養殖領域還是個“門外漢”。他盡最大努力克服許多技術困難。憑著虛心學習、大膽創新的精神,他在第二年1月取得了初步成果,不僅收回了全部投入成本,還略有盈利,獲得了回報。嘗到甜頭的張術平更有動力了。隨著不斷探索和經驗積累,他的養殖技術不斷提高,養殖規模不斷擴大,效益越來越明顯。才2011年壹年就凈賺了20萬。

張術平依靠自己的自力更生和艱苦奮鬥,改變了命運,開辟了新的事業。然而,看到他周圍的村民,特別是殘疾人,仍然生活在貧困之中,張術平的眼裏充滿了焦慮。誠實正直,有事業心,樂於助人。他腦子裏有壹個想法,就是利用自己的能力和技術,帶動周圍的村民,扶持當地的貧困殘疾人發展甲魚養殖,共同致富。他的想法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縣殘聯的支持。現在,在他的帶領下,當地有12個甲魚養殖戶。當其他農戶有問題和難題時,他免費給予技術指導,毫無保留地幫助別人。他還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到12龜農家中進行義務指導。在他的影響下,12甲魚養殖戶的養殖技術得到提高,成立了甲魚養殖協會,走上了勤勞致富的道路。

殘疾人本身特別需要他人和社會的關懷,但張術平卻設法去關懷他人。2010起,在黃樹村擔任助殘員,同時在發展甲魚養殖的同時致力於服務殘疾人,受到大家的好評。工作中務實、勤奮、刻苦,加強自身業務學習,不斷提升自己。2012獲郎溪縣優秀助殘員稱號,2012當選桃城鎮殘疾人協會主席。

有理想有目標才有未來。張術平計劃在2013重建壹個甲魚棚,總投資約40萬元。在擴大甲魚養殖生產規模的同時,他將建設殘疾人就業培訓基地,更好地為當地殘疾人服務。

  • 上一篇:發明點東西寫作文。
  • 下一篇:全國禁毒宣傳月總結報告五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