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黃家譜

黃家譜

黃翔(18 ~ 106),東漢文化名人。他做官的品味不高,最高的職位是魏軍太守,大概是四品官。但他的人生有兩個閃光點:壹是母親9歲去世時,他對父親特別孝順。夏天,他給床的枕頭扇風,冬天用身體溫暖被褥,才讓父親安眠;第二,他很小的時候就廣泛閱讀儒家經典,認真研究道德學,能夠寫文章。當時首都叫“大話西遊,江夏黃童子”。張寒皇帝還特許他在皇宮圖書館的東部學習。孔子曾說:“孝也是立人之本。”尊老愛兄是做人的根本。黃翔的這種行為符合封建社會的倫理道德標準。根據古老的傳說,郭守正在元朝歷史上挑選了24個孝子,編成了《二十四孝》壹書。作為生活的典範,黃翔也在其中。黃瓊的曾孫黃宛壹直為人們所敬仰。

黃史料

1,來自嬴姓。據《氏族簡史》、《元和姓氏匯編》等相關資料,黃姓為呂仲,後建立黃國,後被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順帝統治時期,東夷部落的首領是“顓頊帝後裔”伯夷。因對大禹治水有貢獻,被舜帝賜姓。相傳伯夷後裔65,438+04人,分別為徐、譚、居、、雲煙、屠虬、、黃、姜、修瑜、、費廉、秦、趙,合稱為第十四世嬴氏。其中,黃於商末周初在河南潢川建立了黃國,被周朝封為子爵,又稱黃。春秋時期,楚國獨霸天下,只有黃和隋國敢與之抗衡。公元前648年,黃被楚國所滅。亡國後,黃國子孫以國名為氏,為黃。

2.後晉人。根據古今姓氏之辨,黃起源於晉之後。太謙是古代少昊金田的後裔。他是歷代水官之首,在《顓頊》中被封為汾川,被後世尊為汾水之神。春秋時期,太謙的後裔建立了申、伊、齊、黃四國,後被晉國所滅。其中,黃國公的後代以國為氏,成為黃姓。

3.據《東夷起源史》記載,在古顓頊時代,黃人從河南黃河流域遷至山西汾水下遊,建立了黃國,以國為氏。盧忠。古時候火神朱融是武輝的兒子。他接替了朱榮。周朝時,後被封於黃(今河南省潢川以西12裏),建立了黃國。黃國後來被楚國所滅,其後裔散居全國各地。他們不忘亡國之仇,所以以原國名為姓。尊盧忠為其姓之祖。

4.從他的姓改他的姓。古代及以後的朝代,王、魯、吳、晉、範、丁等都改姓黃。

5.回族黃姓有兩個來源:

(1)今福建泉州少數浦姓回民,為躲避元朝“反色眼”的懲罰,改姓黃。但由於不情願,黃姓故意寫成“苗”(普),因為苗(普)和普同音。如果有人發現它掉下來的時候是黃色的,時間久了就變成“黃”了。

②元代黃姓由阿拉伯穆斯林女子改為伊斯蘭教,其後裔與回族融合,姓黃。黃輝民族主要分布在福建、四川、河南和寧夏。

6.黃源始祖主要流行於江西、福建、雲南等省的部分地區。如《滇威譜》在註“元”下明確記載:“世譜記載為天下始祖。”他還引用了《十彭譜》的話:“人品好,遷居黃岡,子孫多以龔為祖。”

【編輯本段】六。黃姓遷徙

1,黃姓始祖——黃易的遷徙

黃易的發源地在內蒙古東部、燕山南麓遼河的西源——西拉木倫河流域。後來向東南遷徙,經河北遷安縣西黃山、束鹿縣黃丘進入山東半島,加入東夷集團,成為九夷的壹支。後來,在華夏與東夷的大融合中,黃易等眾多少昊後裔氏族跟隨顓頊從山東半島來到中原。

2.黃種人的遷徙

潢川郭煌,古代郭煌之壹,位於中原古國河南潢川縣境內。自公元前648年黃川國被楚國所滅後,黃氏家族的少數人逃到了河南中部,而大批人則被迫遷往楚國腹地,定居在湖北黃岡、黃陂、、黃梅、黃石等縣。據說是因為黃國江夏的人遷到這裏而得名。其中壹人遷居到楚杜英(今江陵、荊州),形成了秦朝著名的黃江玲家族。還有壹個遷到江夏安陸(今湖北省雲夢縣東南),後來發展成漢代最著名的江夏黃氏。亡國之後,壹部分黃遺民留在潢川故裏,堅守故土,頑強生活。戰國時期,黃歇是黃國貴族的後裔,在楚王考烈元年(公元前262年)被任命為楚王,封為春申君。最早的封地在今天的潢川縣,所以直到清朝,潢川城壹直叫春申鎮。後來黃歇改名吳(今江蘇蘇州),他的65,438+03個兒子中有壹部分定居江蘇。根據客家姓氏的由來,黃歇曾遷居到距江夏縣城30裏外的黃河鄉仁義村避難,後代散居四面八方。戰國晚期以來,江夏縣(今湖北省武漢市)成為黃繁衍發展的中心。如漢丞相、太尉之子、太尉之子、太尉、太尉曾孫黃紈等都住在江夏,中國黃狀元黃也住在江夏縣黃州,故天下黃姓以“江夏”命名。

3.從漢代到金朝的遷徙

漢以後,黃南遷長江南北,北至河南固始、南陽等地,南至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從金代開始,黃也大量居住在福建。《閔書》載:“永嘉二年(308),中原大亂,衣冠之人,八族。所謂林、黃、陳、鄭、詹、邱、何、胡者也。”據福建早期黃氏族譜記載,金代時,江夏黃氏家族成員黃(又名)曾任晉安知府,後定居福建,並在福建嘗試道教興閩。福州三山劉樺洞藏書萬冊,成為福建歷史上最早的黃氏家族——金家族。相傳後主、莆田黃、黃、思等都是黃晉的後代。

4.隋唐五代時期的移民。

在在中國時,、開漳州,58位中原將領隨其歸化漳州,漳州黃就是其中之壹。臺灣省的《江夏黃氏族譜表》也有此記載:晉朝永嘉年間(300年),有壹位著名的住在的候官,靠屯田致富。唐代進士開國,死於忠義,貴州刺史入溥,黃崇公長子;字宗吉,又名魁傑,唐代秘書監鐘燕(674年正月初五至756年三月二十九日)。先居湖北黃州江夏,後遷居河南光州固始,後遷居福建後官縣黃翔(今福州東街南後街),最後遷居全州縣浦陽縣延壽裏郭桓院(今涵江區郭桓鎮黃霞村)。既然我不那麽優雅,我可以寫作。698年,有才有德,為全科大夫,進士。他是弘文書院編輯,徐州牧,桂黔刺史。陳世棟在唐玄宗時,天下第壹。他在755年被養大。有仁政,擢升為金子光祿大夫,且“忠”。作為閩東南的望族,濮陽的後裔非常顯赫。如果算上外遷部第壹宰相,則有10名狀元:文學狀元七人,五代的黃仁穎,宋代的黃公度,明代的丁煌、黃遊、黃圃、黃冠、黃石軍;武術冠軍的前三名是唐代的黃仁澤、明代的黃閱和清代的黃。第三名:宋代黃、黃艾、明代黃鳳翔;有三位探花家:宋代的、明代的、清代的黃。宰相10人:宋代黃勇、黃洽、黃祖順,明代黃景運、黃鳴俊、黃石軍、黃道周,清代黃基、黃汐源、黃庭桂;與趙(開國之妻)、秋(吉之妻);子三(黃堯、黃典、黃樂)是閩中壹個姓繁昌的後裔。還有唐初率領徐、蔡、張、黃等12姓到福建,回到福州的梧州牧監陳淵。如今廣東南雄的黃氏家族,多為忠臣黃安次子黃典的後裔,入閩後遷居莆田。唐末,洛陽人黃隨父到福建。此後,他成為梁朝始祖朱全忠的兒子,厭倦了為帝國服務的官員。後來避亂,居建陽之東。晚唐五代時期,河南光州固始王朝,王兄弟居八閩,中原黃氏家族,尤其是固始黃氏家族,渡江南下福建。如,祖籍光州固始的宋人,五季之亂時因家境困難,隨王入閩作官。經過分析,分為三部分:壹部分生活在福清的森林裏,壹部分生活在福建的黃巷,壹部分生活在長樂北鄉的黃龍。再如,“黃維九祖(《新唐書·春秋十國傳》)從光州固始王入閩,因官居,言直,後遷中城。”

5.宋元時期的移民

在黃姓迅速發展、空前繁榮的時期,根據黃姓的起源,在宋代,軍事城黃姓始祖黃,也是江夏第壹人,太常殿官,樞密院助理、副使。國子監的曾孫黃安石,在江夏的軍城修改黃姓族譜,呈獻給皇帝,得到“軍城黃姓,忠孝兼備(唐,黃維)宋代,濮陽遷徙的始祖(壹黃如展)後代散居廣東各地,大多居住在潮州,後來發展成為廣東最流行的姓氏。

①黃金花家族:祖先是黃翔·孫凰·密。浦陽(今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由江夏遷至吳(金華府)。黃宏,東晉人,黃翔第十代孫。起初在兗州(今山東鄆城縣)做官,後來升到金陵(今江蘇南京市),所以族譜上稱他為顏察公。當時的金陵大帥吳英很欣賞黃宏的才能,就把他招為女婿。後來,由於金陵地區戰事頻繁,黃宏夫婦隱居濮陽。後來後裔興盛,成為東南大民族濮陽黃氏。黃橋山名黃橋,字,又名嶽。字實為鄧,號為。晚唐五代人,邵武黃氏始祖黃之孫。黃祖籍河南光州固始。據《福建林風黃家譜舊序》記載,晚唐宗景福二年(893年)九月,王超為福建觀察員,“潮始於福建”。此時,黃也率家隨皇朝和王兄弟從光州古竹遷徙到福建。先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不久遷居邵武,生於邵武平撒鄉(今邵武市水貝鄉九賢村),成為著名的邵武黃派始祖。

(2)客家黃(屬邵武支系)寧化客家黃是龔的壹支,其祖先是龔第九子黃華,具有獨特的性格和編號。也稱為黃寧,或黃朝華,他們都是以“寧化”的名字命名的。生於五代末年貴由元年(913)正月十壹日,祖籍邵武和平。公元951年,邵武黃氏家族解析,黃將家從和平遷至汀州首府寧化縣,定居寧化石壁村,開辟了新的基業。黃華是宋初第十九位進士,曾任左和廣州刺史。黃驊後裔,多在閩粵為官,極為繁盛,遍布閩粵兩省。黃驊被認為是閩粵客家黃氏家族的祖先,是眾多黃氏宗譜所尊崇的著名“寧化公”。

6.明清時期的移民

①遷居臺灣省的黃姓:明末清初,福建、廣東部分黃氏家族成員遷居臺灣省,人口繁盛。與陳姓、林姓、鄭姓壹起成為臺灣省四大姓氏,被譽為“陳林半天,滿街”。後來黃開播,移居海外。早在明朝以前,人們就開始穿越海峽,遷徙到臺灣。從此,他們世世代代在這裏生活,探索寶島,辛勤勞作。臺灣省發展的歷史進程將深深銘記他們的不朽功績。明朝天啟末年(1625-1627),福建大旱,鄭之龍帶著幾萬饑民上了船,其中有壹大批黃姓成員。但據史料記載,最早遷居臺灣的黃氏家族是明末南安人黃正樹。明崇禎十年(1637)遷至臺灣馬公,後分支為澎湖、湖西。此後,黃姓人士絡繹不絕,到了清代中前期,更是形成了壹個高潮。他們大多來自福建的泉州、漳州、汀州和廣東的嘉應、潮州、惠州,分散在臺灣省各地。他們往往成為後世臺灣省黃姓各部落人的祖先。據《閩臺關系族譜資料選編》記載,福建永春縣桃源蓬萊黃氏家族第14人黃,第16人黃宗宣、黃宗郎、黃宗耀,第17人黃文玲、、黃紹金,第18人黃克良、黃克恨、黃克敦、黃克祿。晉江《安海金盾黃氏族譜》記載,該家族第十壹代有黃,第十二代有黃、黃素冠、等,均居臺灣省內,還有新加坡已故總統金盾的後人,金盾安平的曾孫黃,菲律賓前總統辦公室主任兼農業部長黃等。盤瓠遷至臺灣省淡水毛盤瓠和臺北龍山金湖(簡稱金盾盤瓠)忠德堂大宗祠。據光緒《臨海黃氏族譜》(抄本)記載,福建泉州黃氏家族於清乾隆年間開始遷入臺灣省。此後,這個族群的許多後裔遷移到臺灣省的淡水和基隆。如第六代儒生黃,雍正年間遊歷臺灣省榜寮廊橋,後定居臺灣省;第八代有黃家和搬到基隆,黃信搬到淡水;第九代大豆遷徙臺省,黃蝶菊居淡水,黃晴遷居鹿港;第十代,黃公提、黃鳳、黃熙遷至臺灣省,臺灣省黃姓遍布全省,尤其是澎湖列島及臺灣省西岸的基隆、淡水、桃園、新竹、苗栗、魯抗、南投、虎威、臺南、屏東壹帶。

(2)移居海外的黃,生活在東南亞中南半島、東南亞、歐美、澳洲等世界各地,他們在各地開拓、建設、創造奇跡。越南黃姓向越南的遷移可能早在黃國滅亡後不久就開始了。當時,大批黃姓遺民被楚國逼到江南的越人聚居區,加入越人隊伍。隨著越南人的不斷南遷,黃遷居越南。在不斷南遷的黃姓中,有秦漢時期的山越黃姓,六朝時期的唐宋黃東滿,明清時期的嶺南壯瑤黃姓。黃姓越南人大多是上述移民的後代。這些黃姓越南人的後裔從越南繼續擴張,壹直廣泛分布在中南半島各國。歷史上有壹些黃姓中國人因政治避難、經商等原因移居越南。明朝亡後,許多黃姓遺民不願了結此事,紛紛出逃避難。如清代黃和黃錦虎遷居越南扶風縣南安縣金塔裏。1679年,中國龍門副司令、連長楊率3000余人、戰船50余艘逃越。阮王朝強迫他們進入東濮(當時屬於柬埔寨)。清代金湖黃伯柳遷居柬埔寨高勉榮成金塔佛色裏。此後,這些人及其後裔在東濮定居。如今,黃姓已經倍增為越南十大姓氏之壹。在越南200多個姓氏中,黃姓在人口中排名第八。泰國。中國是黃姓遷徙較早、人數較多的國家之壹。據統計,泰國有30多萬黃姓,在泰國華人社區影響很大。泰國的華僑和黃姓華人,在清代遷徙到暹羅,也就是今天泰國的郭旺街。他們不僅建立了自己的宗族組織“泰國黃氏宗親會”,還積極參加當地華僑的社會活動和社團組織。南陽大約在元朝末年,黃遷到南陽。當時有個叫黃色平的官員奉命前往婆羅洲(今文萊)。他到達婆羅洲後,就壹直呆在婆羅洲。之後憑借出色的才能被提拔為文萊華人領袖。後來成為整個婆羅洲-蘇丹王國的統治者(實際上是國王)。他死後葬在文萊,他的後代在那裏世代停留,極為顯赫。黃森平生有壹女,明洪武八年(1375)嫁給了渤乃(文萊)第二任蘇丹阿滿。阿曼死後,黃色平的女兒繼承王位,成為文萊國王。此後,文萊國王按照女性血統傳承下來。渤泥的第壹任皇後黃死後,皇位傳給了她與蘇丹阿曼所生的女兒。到本世紀為止,文萊國王已經傳了20多代,都是黃色平的直系女後裔。歷史上,文萊王室視黃色平為祖先。自明代以來,移居南陽的黃姓人數大增。比如金湖的黃伯平升任六子,南京金陵府鴨湖口的黃寨子,泰國文萊的黃厝。19世紀,由於中國封閉的大門遭到西方殖民列強的狂轟濫炸,出現了沿海居民移居南洋的高潮。黃姓也是如此,遷居南陽的人數迅速增加。據菲律賓殖民政府1893和1894統計,在當時移居菲律賓的近65438+萬華人中,來自福建晉江、同安、南安、龍溪等地的黃姓華僑有數千人,在當時菲律賓最受歡迎的七大華人中排名第二。到目前為止,黃氏在菲律賓的人口已經發展到5萬多。此外,在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也有大量黃姓華僑。近代以後,南洋黃姓華僑為了聯系同宗,建立了各種宗族組織。在菲律賓,有黃河夏宮;在印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有江夏CCBA。此外,南洋黃姓華僑還在新加坡成立了統壹的“南洋黃氏總會”。黃移民歐美、澳洲的歷史,始於19年的50年代。在早期美國華僑的姓氏中,黃姓人數最多,主要來自廣東,其次是福建。廣東華僑主要來自新寧、新會、開平、恩平等地,因此被稱為“四夷人”。1850成立的美國華僑社團“思毅會館”中,黃人數最多;1854年,寧陽會館由廣東興寧華僑在三藩市(即三藩市,又稱三藩市)創辦,黃姓人數居26姓之首;1876年開平、恩平僑民在舊金山建立的合和社中,黃在七姓中排行第二。時至今日,在美國的華裔宗親中,黃姓宗親的數量仍然是最多的。

  • 上一篇:英費恩小學
  • 下一篇:小學四年級的抒情作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