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如何讓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活起來?

如何讓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活起來?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源於人類的生產勞動,即人類最基本的生命活動。在這種生活活動中,人們有各種關系和矛盾沖突。只有為了協調各種關系,解決各種矛盾,道德才能產生。起初,道德表現為與生活融為壹體的風俗習慣,人們在其中感受到美好的生活應該是什麽樣子。最初的道德教育也是壹種展現人的德性的生活,是生活本身來規範人的行為,而不是道德說教和灌輸道德戒律。我們的課程理念是:課程源於生活,生活是首要的。道德規範、社會知識、生活常識等。課程中所學的壹切都來自生活。它們既不是神的隱喻,也不是人憑空創造出來的。都是生活需要產生的。我們的教學要從生活出發,從生活中的現實、需求、問題、困惑出發。下面我就我平時的實際教學和新課程的生活化方面談壹些簡單的看法。

第壹,優化教學關系,讓學生參與生活。

現代生命教育的本質是讓學生真正成為生命和自我發展的主體。學生主體性的發展首先取決於教學關系。

師生之間應該是和諧民主的關系。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學會主動與學生交朋友。我們要充分相信他們有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潛力和熱情;學會包容壹些有缺點和錯誤的孩子,善於和他們交朋友;要深入孩子的內心,體會到與學生互動的樂趣。在課堂上,教師要把自己當成孩子中的壹員,在與學生的討論、練習、實踐中形成師生壹致的觀念。要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虛心接受學生提出的壹些具有時代精神和現實意義的意見,實事求是地分析教材本身內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通過這些實踐教學環節,可以促進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形成和建立。

應該有壹種生命與生命的交流與合作的關系。學生之間良好的合作與交流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環節,而這種關系的形成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指導和協調。首先,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相互傳遞和交流信息。其次,要註意引導大家從小就懂得關心他人,在學習、思考和實踐中學會體驗和理解他人,尊重和欣賞他人,這樣才能有利於學生之間合作人際關系的形成,並直接對教師的課堂教學產生積極影響。

第二,優化教學內容,聯系學生生活。

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改變以教材為中心、以教材為唯壹教學內容的舊傳統做法,建立以教材教學內容為中介,聯系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開放式教學內容。利用思維材料,接觸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習知識。從學生生活中尋找教材,解決實際問題。關註學生的需求作為教材更有教育意義。

結合小學生的成長規律,有意識地增加或補充與小學生生活密切相關或對小學生人格形成有積極促進作用的內容。比如在教單元第壹個主題活動“新學期妳好”的時候,我就給學生提供了壹個場所,讓他們在愉快和諧的氛圍中,說說自己寒假的故事,說說自己最美好的寒假,交流壹下技能。在活動中,我註意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並把他們分為快樂、煩惱、有趣、自豪等類別。,並根據這些信息進行深入討論,讓學生分享寒假生活中的各種經驗,幫助學生養成禮貌待人、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發展學習能力,同時樹立自信心和對新學期的希望。

第三,優化教學活動,讓學生創造生活。

有了更好的教學內容,教學活動的實施就成了關鍵。小學思維課生活化課堂教學可分為生活化教學和生活實踐教學法。生活化教學讓學生以活動的形式參與和體驗,將生活的知識和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重在培養學生的生活觀念和態度。生活實踐教學讓學生直接參與實踐,提高生活技能,註重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也可以在壹節課上把生活指導和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比如在教活動“春天在哪裏?”,我先帶領學生去大自然中尋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把目光引向課本之外的生活世界。其次,通過學生對春天的親身體驗和觀察,讓學生明白春天不僅是美麗的,也是壹個充滿生機的季節,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大自然中的樂趣。最後,通過學生自己對春天的尋找、觀察、感受和體驗,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玩轉春天。在遊玩過程中,學生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春天帶來的快樂和大自然的美好,所以心中有壹種想要保護自然的感覺。另壹個例子是教學活動“玩春風”。為了讓學生充分體驗春天的美好和春天生活的樂趣,我通過自己制作小風玩具,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春季遊戲活動。在整個遊戲活動中,學生們通過親身參與和直接體驗,體會到了春天的美好和春天生活的樂趣。同時,他們還發現了風與風箏、風車、紙飛機等的關系。,並學會了如何更好地利用風的力量,這是學生意識到後的創造。可見經驗在品德與生活的教學過程中是多麽重要。只有加強對體驗的重視,才能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在體驗中創造。

第四,優化教學評價,讓學生熱愛生活。

課程評價在課程實施中起著重要的導向和質量監控作用。

小學思維課的課堂教學必須有對學生的評價。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和完成學習任務的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即學習中的觀察、探究、思考和表達能力;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能力;與他人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等。)和學習成果(即完成學習任務的質量和進度)。這種評價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科學的探究精神和正確的情感體驗和價值觀。應采用競賽、組織活動、同學互評、自我評價、個人成績展示等質性評價方法,以促進學生積極性,鼓勵學生上好壹堂思維課,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註重個性化人格的塑造。

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來源,以與兒童生活密切相關的主題活動或遊戲為載體,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這是品德與生活課程最顯著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必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角色;必須統籌兼顧,全面動態地實現對兒童及其活動的支持、配合和引導。註意讓學生在課前收集信息,在課堂上展示和交流信息,通過學生間的合作討論,結合遊戲、情境表演等形式,豐富孩子的感性世界。強化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在感受中創造。轉變教學觀念,努力把學生的目光引向課本之外無盡的生活世界,把道德放在孩子的生活中,讓良好的品德形成在孩子的生活過程中。

1.讓教學內容活起來,喚起學生的道德良知;

北京21世紀基礎教育教材豐富生動,特別貼近學生生活,體現首都特色。而教材的特點是* * *,但缺乏個性,同時存在壹定的滯後性。所以,教材只是教學的基礎,在教學中要把生動的生活呈現給學生,讓他們在生活中真正感受到道德的必要性,從而喚起學生的道德良知。

比如教材有《我愛爸爸媽媽》《老師妳好》《讓爺爺奶奶開心》。教材的內容已經很豐富了,學生們也已經有了這樣的體驗。然而,學生們仍然沒有完全理解尊敬老師的道德意義。在教學中,老師們試圖讓家長參與到課堂中來,讓他們向學生講述他們撫養孩子的艱辛,尤其是。有的說:沒想到我壹個人生病,全家人都這麽著急,尤其是我媽照顧了我壹晚上。我真的很感激我的母親。有的說:其實作業我也沒怎麽認真想。沒想到爸媽這麽開心。是的,壹個又壹個“意想不到”像壹塊石頭扔進了平靜的湖面,立刻喚起了學生的道德良知。

生活是壹個普通的鏡頭,學生在生活的內容中感受到親人的關懷。在感慨聲中,父母聽到了孩子最真實的感受,孩子體會到了親情,也激起了他們為家庭著想和付出的欲望。孩子理解父母,在理解的基礎上,尊敬父母長輩的道德行為自然會表現出來。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很多教育內容是可以嘗試生活的。通過對生活的真實感受可以喚起學生的道德良知,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和有效性。

2.活躍教學情境,提升學生道德體驗;

四十分鐘的課堂學習對學生來說是壹生的課程。作為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學生道德形成的規律,註意在教學中采用多種生活化的情境來提升學生的道德體驗,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生命歷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生在課堂上過著生活。作為老師,不應該和學生過不去,尤其是對於學生常見的道德問題。而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壹種生活化的情境中去觀察和感受自己,讓學生通過“移情”去體驗和感受,更有利於澄清是非,形成良好的道德價值取向,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鏡頭A《禮貌用語》課上,老師戴著老牛的頭飾,和學生壹起表演“小牛問路”的故事。當小牛禮貌地問:“牛大爺您好,鹿家在哪裏?”當時老師打的小牛很認真很生硬的說:“就順著這條路走吧!”“牛佬”的話音壹落,學生們紛紛舉起小手說:“老師,這話說得真沒禮貌!”學生們充分發表意見後,老師邀請他們再表演壹次。通過比較和老師的引導,同學們自然覺得“和人說話是有禮貌的,不僅要說禮貌的話,還要註意態度”。

這個教學環節是在師生共同學習,學生獨立獲得行為要求的情境中。教材的設計為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了空間。在課堂上,教師成為學生的學習夥伴,在教學情境中與學生壹起感受生活,在活動中引導學生感受,摒棄了傳統的教師主導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這種課堂是師生雙邊活動的很好體現。

在當前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很好的張揚,這說明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真正主人。教師可以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創設問題情境,學生通過教師的暗示和自己的經歷,認識到其中的道理。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是身心的充分參與,有利於學生內化所學的道德知識和行為要求。

鏡頭B在“不要亂放東西”的教學中,老師嘗試了這樣的設計:

(1)現場活動獲得的經驗:嘗試:找出課堂上常用的。

(2)我初步感受到不亂放東西的好處:告訴我:為什麽這些東西很容易找到?

(3)獨立編故事:小組活動:編小方放錯東西的故事。

(4)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幫助他人實現自救:看課件:收拾屋子(討論、操作)

(5)課件可疑。既然啟蒙運動對“放回原處”的要求是為了論證“不如過幾天收拾幹凈,又亂了”。

(6)現場練習,自我評價:小競賽:整理學習用品

(7)習慣養成,多方合作:課後要求:堅持做(自我評價,家長寫評語)

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壹直處於積極的狀態。他們的活動、經歷、感受、自我評價,無論是放錯東西的危害,還是不放錯東西的好處,都不是老師灌輸的,而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真誠參與活動後得出的結論。

現代教育技術與思想品德課的整合,使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教學更加活躍和有效。我區在進行“課改”的同時,還開展了“現代教育技術與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整合研究”因此,教師抓住這壹契機,積極參與教學改革,設計出情境生動、畫面清晰、目的性明確、易於互動的課件,較好地提高了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

鏡頭C (1)創造了壹個探究的情境。

在“保持環境衛生”的課程中,老師在導入環節設計了這樣壹個課件:用不同風格的音樂展示對比照片,用柔和美妙的音樂展示美麗的畫面,用刺耳的噪音展示到處都是垃圾的照片,學生用鼠標點擊選擇自己喜歡的環境並說出原因。課件設計直觀、生動,容易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⑵創設互動情境。

在“不要亂放東西”的課堂上,課件設計便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真實感受。學生在屏幕上拖動鼠標,幫助小英雄收拾屋子,在人機交互中啟動、思考、對話,有意識地畫出正確的行為要求,便於學生自主學習。現代教育理念使課堂教學充滿新意,現代教育技術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增強了學生的道德體驗,提高了解決道德問題的針對性。

3.生活化教學任務促進學生道德實踐;

英國學者邁克·菲爾指出:“任何德育課程如果局限於課堂,不指向社會現實,本質上就不是德育,而是非德育。”囿於小課堂,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長期缺陷。陶行知指出,“社會即學校”要求學校與社會融為壹體,強調活動的多樣性,強調面向社會的實踐活動,註重加強學校德育與學生生活和社會實踐的聯系,註重實效。課堂是提升學生道德認知的舞臺,課後的現實生活是促進學生道德實踐的真實世界,是檢驗德育有效性的試金石。所以,我們的德育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教學和模擬實踐中。我們應該更加關註學生的課外生活,使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由封閉走向開放,與社會的生動現實緊密聯系。

現代教育理念提倡學生應該具有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作為壹門德育課,有很多內容需要學生課前調查。老師要信任學生,讓他們深入生活,收集相關資料。比如“節約每壹滴水”這壹課,讓學生在課前調查“水的使用情況、水資源現狀和人們的用水情況”。學生在課堂上交流信息,可以起到很好的觸動效果。再比如:我愛北京,通過收集資料,開展有任務的課前活動,豐富學生的感知,對增強學生的道德情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過研究,我們感覺到課後社會實踐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的,讓學生帶著任務走進生活,他們會在活動中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比如讓學生參與到向社會獻愛心的活動中,讓他們行動起來做合格的公民,讓他們真正幫助社區裏的困難老人,讓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關愛父母,用自己的行動溫暖同學...學生通過實踐感受到“愛和責任無處不在”。我相信,在社會實踐大潮中拼搏的學生,是能夠經受住風浪,把課堂上學到的道德行為準則付諸行動,從而形成良好的實踐能力的。

  • 上一篇:中小學教師多大年齡可以評為高級職稱?
  • 下一篇:守護甜心主角的聲音是誰的?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