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屬於哪個市、區?

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屬於哪個市、區?

隸屬於: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

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

地理位置

正寧縣位於甘肅省東部。

縣名

正寧縣(漢語拼音:正寧縣)

區域

全縣面積1329平方公裏。

政府

縣人民政府駐何山鎮、

郵政編碼

745300。

密碼

621025

電話地區號

0934

牌照

甘m

正寧概況

正寧縣位於甘肅省慶陽市東南部,子午嶺西麓。東臨陜西省黃陵縣子午嶺,南接旬邑縣,西南接賓縣,西接長武縣涇河,北接寧縣。地理位置在東經107 56 ' 20 "-北緯108 38 ' 08 "-北緯35 14' 40 "-35 36' 18 "之間。屬於黃土高原溝壑區,黃土層厚度為90-150m。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平均海拔1.460米。地貌梁、岬、溝交錯,河、河、塬相間,分為四塬三川。地勢東高西低,東寬西窄,略呈三角形,東西長63.5公裏,南北寬40.2公裏。

行政區劃

正寧縣轄4鎮8鄉(含1民族鄉):何山鎮、榆林子鎮、共和鎮、何勇鎮、月明鄉、西坡鄉、永正鄉、周嘉鄉、洛川鄉、岐頭鄉、吳清源回族鄉、三甲鄉。縣內有子午嶺林管局正寧分局:西坡林場、秦家林林場、中灣林場、甘肅正寧縣中灣林、劉佳林農場。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比較廣闊,總面積1,319.5平方公裏。東部子午嶺林區為天然次生林區,總面積***387平方公裏,占國土總面積的29.3%。這裏林草覆蓋,植被狀況優越。它是這個縣涵養水源和調節降雨量的天然水庫。占我縣林地總面積的80%。

耕地多分布在相對平坦肥沃的共和、永和、山甲、月明四原地區,土地平坦,土層深厚,成熟度高,多為肥沃的黑埂土,占23.66萬畝,占耕地的43%。貫穿全縣的三條河流有2.3萬畝四川梯田,占耕地的4.6%。構成了我縣農作物高產穩產的基本農田。

山區多分布在原地表兩側、山谷周圍和東部的梁、岬、崩等地形。壹般小片多為小塊,坡度大,小氣候明顯,海拔差異大,對樹草的選擇性強。資源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嚴重的水土流失。溝壑面積較大,約占總面積的82%。全縣大小溝壑1200多條。平均溝密度為0.67km/km2,溝切在150-200m之間。這些溝壑侵蝕嚴重,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經濟發展

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2億元,增長17.7%;農業增加值4.07億元,增長13.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1.3萬元,增長246438+0%;第三產業增加值5.04億元,增長22.3%;

——大口徑和小口徑財政收入分別為15038萬元和14039萬元,剔除煤炭礦業權出讓收入後分別為5038萬元和4039萬元,同比增長23%和3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5438+9.28億元,增長68.6%,其中5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1.72億元,增長49.2%;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300元,增長27.5%,凈增179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76元,增長18.3%,凈增399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6億元,增長29.5%;

——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86‰;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61%;

氣候資源

正寧縣地處大陸腹地,氣候受季風影響明顯,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濕潤半濕潤。由於地勢平緩,加上夏季風的影響,氣候要素也相對平緩。子午嶺林區氣候濕潤,氣溫低,雨霧多,日照少,霜期長。在林區周圍形成壹個特殊的雨圈。由於季風強度和進退早晚的差異,降雨的年、月分布不穩定。壹般7、8、9月降水較多,春旱較為頻繁。

全縣年平均日照時數2447.4小時。日較差較好,有利於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生長。無霜期較長,氣溫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足。太陽輻射問題,日照時數高於同緯度華北平原,屬於我國輻射能高值區之壹,光能利用潛力巨大。由於日溫差大,積溫高,有利於光合作用、幹物質形成和糖分積累。雨水和熱量的機械當量基本同步,是發展農業生產的優越條件。

水資源

全縣年平均降水量623.5毫米,年總降水量851億立方米。

五條河流屬涇河水系,其中四郎河最大,全長83公裏,流域面積644平方公裏,占全縣總面積的47%,年平均流量0.91秒立方米,徑流量2880萬立方米。治黨河465,438+0 km,嘉魚川河在正寧縣境內長25.5 km,有烏日溝和左家川兩條河流。

我縣地下水主要包括第四系松散潛水、下白堊統破裂潛水和承壓水,地下水徑流總量為2746.46萬立方米。

全縣總徑流量8786.46萬立方米,人均516.7立方米,人均耕地200立方米。資源非常匱乏。這個縣的地形特點是低水高地,所以發展灌溉農業非常困難。

礦產資源

據初步調查,縣內有石油、天然氣、煤炭等礦產資源,其中煤炭儲量超過654.38+0.6億噸,預計近幾年可開采。

森林資源

東北部子午嶺林區植被良好,有次生林,占全縣總面積的28.4%。全縣* * *森林面積76.77萬畝,其中人工造林701萬畝,森林覆蓋率38.8%。是甘肅省宜林荒山造林達標縣。

歷史的發展

古代(21世紀以前)

正寧縣是華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和熊氏氏族部落繁衍生息的地方之壹。

夏朝(2070-1600)。

天下分九州,正寧屬永州西戎之地。夏朝孔嘉時期(約公元前17世紀),周朝先民未奔慶陽,建立了北狗國。正寧是北方狗州。夏傑(清末),周朝始祖鞏留,從北方遷都鞏留市,正式建立了周朝第壹個國家——鞏留市。

商朝(前1600-前1046)

正寧仍屬國家管轄。商朝末年,周氏家族南遷岐山,土地為夷曲戎氏所占,正寧屬夷曲。

西周(1046-771)

伊渠隸屬於周朝管轄的方國,正寧至今仍屬之。

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65438年+公元前0年)

舊體制在前期還是受到了攻擊。在最初的400年裏,魏占領了西和縣和尚軍縣,並在正寧修建了長城。此後,長城東部(今正寧雍正、何山、岐頭、三甲東)的土地歸魏國尚軍縣管轄,長城西部(榆林子、洛川以西)的土地歸郭蓉管轄。前352年,秦國出兵攻打魏國,壹舉占領西河和尚軍。此後,正寧東部壹直歸秦的尚軍管轄,而西部仍歸伊渠的郭蓉管轄。前270年,秦滅戎夷,建立北地郡,郡址為夷。此後,正寧被分為西部的北帝縣和東部的尚軍縣。

秦朝(221-206)

221年前,秦始皇統壹全國後,建立郡縣制。秦在北地縣建立了玉龍(今慶城縣)、(今寧縣)、朝南(今鎮遠縣西北)三郡。正寧西部屬楊妮縣管轄,東部仍屬尚軍縣。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

仍然打擊秦制,先後在正寧東南設置三水(屬安定縣)、都樂、洋州(屬縣)三郡。西邊的今天的共和和周嘉地區,屬於宜居縣(該縣在今天的寧縣屬正平),屬於北地縣。

三水縣:西漢初年,因洛川谷三江匯合而得名,就在洛川境內。轄陜西省正寧縣、旬邑縣、賓縣的洛川、永和。幾年後,縣政府遷至慶陽市鎮遠縣。原轄正寧縣永和、洛川,賓縣永樂、地廟地區屬都樂縣管轄。

都樂縣:西漢初年設立,位於今榆林子鎮樂興村,轄今榆林子等地。後來,洛川、永和等地劃歸尚軍管轄。

揚州郡:西漢初年設立,位於秦池武城,雍正鄉上官莊附近。轄寧縣雍正、何山、西坡、月明、岐頭、吳清源、三甲、平子,下轄尚軍縣。

東漢(25-220年)

建元六年(30),撤銷揚州、都樂兩縣,地區劃歸楊妮管轄。但是,共和和周嘉仍然在宜居的管轄之下。東漢末年,它被廢棄,該地區被並入楊妮。建安元年(196),由於匈奴和西涼馬超多次占領慶陽北部,在正寧縣永和高原設立淅川縣,隸屬安定縣。因子午嶺水向西流,故名淅川。縣政府具體地址不清楚。

三國魏晉南北朝(220-581)

三國時,正寧屬魏管轄。金建興四年(316),匈奴首領劉聰攻長安,建立漢國,正寧屬漢國,以郡為末。319年,漢改名為趙倩,正寧屬趙倩安定縣,不設縣。

東晉鹹和二年(327),後趙擊敗前趙,正寧歸後趙,屬安定郡,不設縣,駐軍代政。永和七年(351),前秦在長安建立,現位於鎮遠縣永州,軍代政,正寧歸永州。太原九年(384年),後秦趕走前秦,在今慶陽城設立泥元軍,以軍代政,正寧隸屬泥元軍。

北朝(386-581)。太平真君二年(441),北魏在寧縣設定安縣和趙縣。洛川重設揚州郡,轄正寧東部、南部地區及寧縣平子鎮;改稱都樂縣於樂興、榆林子,轄今榆林子、昌樂壹帶。以上兩縣均屬肇興縣管轄。正寧縣的共和、周嘉屬定安縣管轄。興二年(468),肇興縣改化州,揚州、都樂兩縣屬化州。太和十壹年(487),化州改稱板州,揚州、都樂兩縣屬板州。太和十四年,板州改為齊國。揚州、都樂兩縣屬之。

西魏元年(535),揚州郡又增加了楊妮、回社兩個禁衛。泥陽軍駐寧縣,而則駐洛川城。這兩支軍隊是駐軍組織,也是民間組織。大壹統十六年(550),西魏在揚州郡設立周憲,揚州、都樂兩縣隸屬於此。棄泥益二衛軍。553年廢帝二年,改州為寧州。

北周元年(557),廢周憲、揚州、都樂三縣,改寧州肇興縣。

隋唐五代十國時期(581-960)

隋開帝三年(583),肇興縣、都樂縣被廢,都樂地區劃歸揚州縣。開十八年,揚州郡改洛川郡。大業元年(605),寧州改北地郡,屬洛川郡。次年,北地郡改郅州,屬洛川郡。大業八年,改郅州為北地縣,屬洛川縣。

唐武德元年(618),北地郡改寧州。並從寧州入手,分析了周知(治屬陜西彬縣)、洛川縣屬寧州。次年,定平縣(縣屬正平、寧州縣)設定安縣,屬茍州,今正寧公河、周嘉壹帶屬定平縣管轄。天寶元年(742年),寧州改為鵬遠縣。因為在洛川發現了27尊玉像,所以洛川縣改為鎮寧縣,屬於彭原縣。甘源元年(758),改彭原縣為寧州。元和三年(808),定平縣劃歸寧州。大中三年(849),鎮寧縣、定平縣均屬寧寧省。

五代十國時期(907-960)

清、寧、元、燕、桓五州並存於慶陽,鎮寧縣屬寧州,定平屬兗州。後周鹹德五年(958),兗州廢,定平縣劃歸益州。末代周朝末,置寧州。此後,共和和周嘉長期歸寧州管轄。

宋金元明清(960-1911)

北宋時期(960-1127),鎮寧歸屬不變。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寧州屬慶陽府,鎮寧縣歸慶陽府寧州管轄。

晉朝(1115—1234)屬寧州。寧縣的山川和太常、皂舍兩鎮屬寧州管轄。

元代(1206-1368),鎮寧仍屬寧州。何山、太常、皂舍鎮和定平、祥樂鎮直接隸屬於貴寧地區。

到了明朝(1368-1644),直到萬歷二十九年(1601),舊制度還在前期受到攻擊。在趙邦慶的要求下,朝廷將鎮寧縣改為慶陽府,寧州不再領導鎮寧縣。鎮寧縣轄夏果、昌樂、王獻、樂文、樂興、平子、西域、商輅、鄉廟、中廟、長城、石峰、何山、莘莊、萬依、萬英、安福、腰樹、勾人、安興、巖村21。

清朝(1616-1911)。早期沿襲明制。順治五年(1648),鎮寧縣焦祥賢應征,21為7裏,即何新、光華、歡聚、河橫、金堂、零陵、永綏7裏,* * *編為68A。康熙八年(1669),據分析,陜西省甘肅省為甘肅省所在地,鎮寧屬甘肅慶陽府。雍正元年(1723),因避世宗“尹人貞”之諱,鎮寧縣改稱正寧縣。

民國時期與陜甘寧邊區(191—1949)

民國初年,正寧縣仍屬洛川管轄,正寧縣先後隸屬龍東路和靖遠行政區。18 (1929)年,縣令李劍泉被饑民所殺,縣令遷至何山。當時,該縣管轄何山、永和和洛川區的42個行政村。22年,區辦事處改為鎮辦事處。民國25年,民國政府放棄原井陘行政區,設立甘肅省第三行政督察署,隸屬正寧縣。同年,市政廳改為區公所。區下是保障,聯保下是保障。縣* * *轄3個區,6個聯保,46個聯保,492A聯保。

1932年4月,劉誌丹、謝子長領導陜甘遊擊隊建立了陜甘邊區第壹個臨時革命政權——四村院革命委員會。1934 165438+10月,* * *生產黨在正寧縣成立南區革命委員會。1935年初,因戰事,南方革命委員會和正寧縣辦事處暫駐陜西省中部縣小石崖村。1935年7月,南區革委會、正寧縣辦事處遷至正寧縣三家院。9月,南區蘇維埃政府和新鄭縣革命委員會成立,兩機關遷至武清原南壹村。165438+10月,南區蘇維埃政府改為關中特區蘇維埃政府。1937至10,關中特區改為關中區督察專員公署,新鄭縣蘇維埃政府改為新鄭縣抗日民主政府,隸屬關中區。兩個機關壹起工作,在南壹村駐紮了2年零3個月。此後,兩機關先後遷至新鄭縣馬家堡、三區八鄉。當時新鄭縣* * *轄6區42鄉:壹區轄今天的岐頭、吳清源等9個鄉;二區轄三家、官川等6個鄉鎮。第三區轄8個鄉(今陜西省旬邑縣);五區轄雍正、榆林子長樂地區七個鄉鎮;六區轄五鄉(今陜西省彬縣),包括地廟。同年,正寧縣月明鄉楊園子成立解放區新寧縣抗日民主政府,西坡、月明鄉歸新寧縣管轄。

1937 1月,國民黨正寧縣政府與新鄭縣抗日民主政府協商劃分臨時縣界。新鄭縣政府作出讓步,將第五區全部劃歸國民黨正寧縣政府。此後,新鄭縣轄區由6個區縮減為5個區,鄉政府合並為28個。

1940年,國民黨政府改區為鄉,取消聯保。國民黨正寧縣政府下轄何山、永和、洛川、平子四個鎮和永正、吉崗兩個鎮,下轄46個保險公司和496個裝甲公司。

1946年,國民黨正寧縣政府增設三家、月明2鄉、岐頭鎮。由於分屬新鄭縣和新寧縣,月明鄉位於何山鎮,三家鄉和岐頭鎮位於何勇鎮。

1948年,國民黨正寧縣政府仍轄何山、永和、洛川、平子四鎮和永正、吉崗兩鎮,共有職工56人。

1949年4月,關中區改稱三元區,新鄭縣、新寧縣隸屬於此。同年5月,國民黨正寧縣自衛軍宣布在雷洪宣、冼領導下武裝起義,縣長馬守禮被押解到解放區。6月初,壹支自衛隊叛逃到平子鎮,國民黨第三督察署趁機恢復了平子鎮的國民黨正寧縣政府。同年6月,解放區隴東、三原兩區領導在陜西三原召開會議,決定撤銷新鄭、新寧兩縣建制,恢復正寧、寧縣,將兩縣劃歸隴東區。會議還決定將寧縣下轄的共和鎮、米橋鄉劃歸正寧縣,正寧縣下轄的平子鎮劃歸寧縣。原新寧縣管轄的西坡、月明地區劃歸正寧縣。新鄭縣管轄的秋坡頭、芝田、地廟分別劃歸陜西省旬邑縣和_縣。7月26日,經西北中央局批準,隴東師更名為青陽師,隸屬正寧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至今)

1949年7月27日,正寧縣解放。新成立的正寧縣人民政府由新鄭縣原三區駐地陽坡頭村遷至雍正。雍正時,我們討論並商定了縣城新解放區的接收問題。8月8日,縣政府機構進駐山河城。從此,山川成為正寧縣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中心。

1949年至1952年,正寧縣轄七個區,47個鄉,165個行政村,439個自然村,分別為三甲、陂頭、永和、西坡、永正、洛川、共和。

1953,新增八區馬槽溝區。年末全縣轄8區49鄉。

1955年撤銷永和、西坡、馬槽溝3個區,設立賈莊、唐興、月明、西坡、何山、樂文、任家、吉村8個直屬鄉。年底,全縣轄5個區,8個直轄鄉,30個區轄鄉,340個農業生產合作社。65438年6月+同年10月,青羊區並入平涼區,隸屬正寧縣。

1956年5月,撤銷三甲、雍正、洛川3個區,設立南莊子、關家川、姚家嶺、雍正、南珠、佛寺、洛川、榆林子、彭家川9個直屬鄉。到年底,全縣下轄2個區(共和、北投),下轄13個鄉鎮,下轄15個鄉鎮,農業生產先進合作社300個。

1958年3月,撤銷共和、丘頭2個區和姚家嶺、樂文、任家3個直屬鄉,設立共和、碾莊子、牛家溝圈、吳清源、丘頭、解家川6個直屬鄉。4月,撤銷莊子直屬鄉。至此,縣* * *轄30個直屬鄉鎮。很快,30個鄉合並為18個鄉,分別是月明、西坡、何山、永正、南珠、榆林子、任家、吉村、共和、牛家溝泉、洛川、唐興、於家莊、謝家川、岐頭、吳清源、關家川、南莊。9月農村合並,縣內新設洪光(共和)、東風(榆林子)、衛星(何山)、紅旗(永和)、躍進(旗頭)、紅星(三甲)六個人民公社。65438+2月,正寧縣並入寧縣。

1961年5月,寧縣將並入正寧縣的六個人民公社劃分為月明、西坡、何山、劉峰、永正、昌樂、榆林子、共和、周嘉、洛川、永和、雙佛堂、岐頭、吳清源、謝家川、關家川。65438年2月,恢復正寧縣建制,原正寧縣並入寧縣17人民公社,歸正寧。

1962新增吉村、牛家溝圈兩個人民公社,設立何山、陂頭、共和三個區工委。年末,全縣轄3個區工委,19個人民公社,390個生產大隊,647個生產隊。

1963年3月,區工委撤銷。公元165438+10月,雙佛堂公社並入永和公社。

1965年撤銷長樂、牛家溝泉、吉村、劉峰、月明、吳清源、謝家川、關家川8個公社,全縣合並為西坡、何山、永正、榆林子、共和、周嘉、洛川、永和、岐頭、三家10個公社。

1980年,西坡公社成立月明公社,岐頭公社成立吳清源公社。到目前為止,正寧縣下轄12個公社。

1983 65438+2月,公社改為鄉鎮,生產大隊改為行政村,生產隊改為自然村。1984年4月,吳清源鄉更名為吳清源回族鄉。3月1985,何山、榆林子、共和鄉改為鎮。2002年,永和鄉改為鎮。截至2003年6月底,全縣轄4個鎮、8個鄉、1個行政村和695個自然村。

教育業務

2007年,全縣有各類學校183所,教師2758人,學生4.6萬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普及率和畢業率分別達到99.6%、99.7%、99.8%和100%。中學和小學考試的及格率分別為35.6%和79.8%。高考招生1644人,錄取率72.7%,本科招生365人,本科錄取率16.2%。

2020年6月,正寧縣被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縣(陜甘寧地區)。

2065438+2009年3月,正寧縣被列入第壹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縣(陜甘地區)名單。

2月217,21,正寧縣被列入2016年度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市、區)名單。

  • 上一篇:小學教師求職意向怎麽寫?

    求職意向是小學教師求職者的敲門磚,對小學教師求職者有很大的幫助。下面我給大家分享壹些小學教師求職意向的範文,希望對妳有幫助!

    小學教師求職意向範尊敬的領導:

    妳好!

    首先,衷心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閱讀我的自薦材料。

    我叫XXX,是XXX師範學院的畢業生。我的專業是環境保護與汙染控制,主要方向是水汙染控制工程。

  • 下一篇:仁壽小學生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