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劍閣縣行政區劃

劍閣縣行政區劃

清代以前,劍閣基層政權的建立在中唐時期就有記載。《元和縣誌》記載:“開元時,建州八縣二十五鄉,元和八十五鄉。”

宋太平興國前後,建州有7個縣,74個鄉,後合並為60個鄉。西寧縣下設鄉,建州6縣有53個鄉,17個鎮。其中,普安縣有9個鄉,臨晉、永安2個鎮;梓潼縣有4個鄉,梁山、基連、龍池、上亭4個鎮;尹平縣宣家有7個鄉,泉門、柏青、昌平3個鎮;五蓮縣有5個鄉,柳池、昌江(開封)2個鎮;浦城縣有8個鄉,5個鎮,分別是豐饒、馬山(馬營)、長興、虞城、襄城(沈湘);劍門縣有20個鄉鎮(元豐九域48個整理:前本、魯木均為十鄉),盛豐有1個鎮,肖劍、白面、巴坎、谷亮、龍居、托溪6個村。改保甲制後,保制按戶編制,鄉改為都保,鎮名保留。

明初建州由3裏組成,110戶為壹裏,10戶以下為1A。

清朝雍正年間,建州下轄浦城、劍門、廣益鄉,每個鄉轄4個鄉。同治十壹年(1872)改為13保,分別為普安(統治周城)、(統治寺)、體仁(統治寺)、建義(統治劍門關)、廣安(統治張)和太和(統治寺)、隆禮(統治火燒寺)。宣彤二年辦理地方自治,建州自治區分為1城(城用於治普安)和2鎮(城木鎮用於治元山場,轄廣城、秀木;講信鎮轄白龍場,轄講信、建安二堡),4個鄉(李和鄉轄特洛伊廟,轄龍裏、太和二堡;安仁鄉轄劍門關,轄廣安、建壹二堡;安平鄉轄寺田,寺田轄提仁和雲平。德河鄉轄五蓮場,轄明德、普河。民國二年(1913),建州改為劍閣縣。民國三年,廢棄的城、鎮、鄉、縣改為原來的13團,名稱和面積不變。之後建安團分為壹、二團,縣內14團。

民國19年(1930),盟改區,普安分壹、二區,龍裏分上下兩區,* * *設16區公所。

民國24年(1935)秋,16區改組,合並為6個大區部。普安壹、二區為壹區(治普安),明德、廣城、浦河二區為二區(治五蓮),秀木、建安二區為三區(治元山),豎新、建安、龍裏壹區為四區(治土主廟),太和、廣安、龍裏上區為五區(治河口)。在連帶擔保下,* * *有364個擔保。25年6月,全縣成立了4個區,26家聯合保險公司,255家聯合保險公司和2638A家聯合保險公司。

民國二十九年(1940)八月,實行新縣制,廢除聯保制,設立鄉鎮。全縣分為4個區(第壹區被切斷,設立引導區),7個鎮,10鄉,141。包,19365。

民國三十年(1941)二月,劍閣改組行政區和嘉寶,裁第三區部為指導區,鄉鎮擴充嘉寶,嘉寶377個,3809A。民國31年,改稱第四區署為指導區,設1區署(次年也撤署改為指導區),設3個指導區,全縣1鎮,25鄉,339保,3232a。民國34年,該縣決定設立鄉鎮,普安鎮為壹等鎮,其余25個鄉鎮為二等鎮,保險費率調整為373。

民國三十五年(1946)行政區劃重新調整,縣分為三個指導區,1鎮,25鄉,369保,3613A。壹區轄普安鎮、北廟、西廟、柳溝、五蓮、龍源、白龍、楊村、北衙9個鄉鎮,132保,1303 a;二區轄元山、仁和、寶石、者底、開豐、馬營、、進賢、9個鄉鎮,154寶、1486 a;第三區轄8個鄉鎮,分別是江口、張旺、漢陽、劍門、、、和馬、83堡和827a。民國36年,全縣復調分為四個導區,373個保。

民國三十七年(1948),鄉鎮不變,嘉寶降為207嘉寶,2494A。民國三十八年(1949),鄉鎮嘉寶數不變。

附:蘇維埃行政區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四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在劍閣的普安縣、赤化縣、進賢縣設立蘇維埃單位,後在各縣下的區、鄉、村設立蘇維埃單位。* * *在普安、西廟、北廟、朝壽、五蓮、關鋪、進賢、元山、店子、石城、特洛伊馬、赤化設立12蘇區。設壹鄉、二鄉、三鄉、四鄉、五鄉、柳溝、毛壩、梁山、宜興、五蓮、北廟、龍源、天井山、田家、白土、高關、漢陽、天生橋、劍門、司夏、三郎太、馬陸、元山、盛宴、王河。新中國時期,1950,65438+10月,劍閣縣設立城關、元山、白龍、劍閣四個區辦事處,管轄1的25個鄉鎮。

1951年3月,行政區劃調整,全縣劃分為8個區,1鎮,63鄉,470村。5月,新建江石、建勝、六崖、毛壩、回龍、公興、石板、文筆8個鄉鎮* * *個,71個鄉鎮。

1952,行政區劃大調整。建成人和、何伶兩個新區和趕水、何銘、喬店、官店、石巖、姚佳六個鄉鎮。行政區序列為壹區(城關)、二區(五蓮)、三區(開封)、四區(元山)、五區(仁和)、六區(進賢)、七區(何伶)、八區(白龍)、九區(江口)、十區(漢陽),下設65438個。

1953年65438+10月,花溪廟、趕水、柳溝、毛壩、宜興鄉共設十壹個區(柳溝),區署更名為區辦事處。6月,新建四合、關隴、白崖、梁山等鄉。全縣覆蓋11區,1鎮,77個鄉。很快,五區全部劃歸梓潼縣,也是10區,1鎮,71鄉。

1954年7月,增加了東興鄉和五福鄉。65438+二月,馬營鄉劃歸梓潼縣。

1955年2月,西廟、趕水、梁山劃歸壹區,毛溝、毛壩、宜興劃歸二區,9區72鄉。5438年6月+10月撤銷第10區辦事處,其鄉由劍閣縣人民委員會直接管轄。65438年2月,撤銷了第壹、第二和第九區辦事處,留下了五個區辦事處,都以知止的名字命名。鄉鎮重組合並為37個鄉鎮,1個鎮。

1957年7月,城關、五蓮、江口、漢陽四區黨委(基層組織)由9個區、1個鎮、37個鄉組成,下設1613個農業生產合作社。

4月1958,增加郊區鄉鎮,38個鄉鎮。9月實現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壹體制,改鄉為人民公社。

1961年5月,調整部分公社規模,新建聞喜、姚佳、江市、土門、龔店、石鼓、垂泉、梁山、吼獅、喬店、梁河、石板、高關、肖劍等人民公社。通過規劃西廟、梁山、宜興、毛溝、垂泉,重建柳溝區。65438+2月,有白崖、毛壩、泉龍、水磨、廣平等57個人民公社。1962年3月,有六崖、何銘、馬登三個人民公社。

9月1963,恢復城關等5個區辦事處。到1965,全縣有10個區,1個鎮,60個人民公社,531個生產大隊,3369個生產隊。

1966 165438+10月17經四川省人民委員會和綿陽地區行政公署批準,以地名命名的街道辦事處和52個公社改為具有革命意義的新名稱:北寺叫五星,姚家叫雙峰,煙店叫金星,龍源叫新民,田家叫火炬,江。宜興叫紅日,毛壩叫紅光,西寺叫紅星,梁山叫洪峰,五蓮叫五壹,燈籠叫紅光,秀鐘叫星火,開封叫工農,高池叫燈塔,水影叫前進,萬全叫新化,土門叫東升,元山叫躍進,王河叫黎明,表演聖人叫光明,在古代是愛國的。哲巴叫黎明,拱星叫前進。楊村叫迎賓,陽西叫長征,水磨叫解放,橋店叫建設,太平叫前衛,白龍叫勝利,店子叫永興,北崖叫洪崖,石板叫高楓,兩江叫新生活,廣平叫未來,張旺叫上遊,特洛伊馬叫幸福,高觀叫光榮,白崖叫光華,漢陽叫永勝,超壽叫新勝利。1967,恢復了原來的區、公社名稱。

1968 5月11、劍閣縣革命委員會成立後,各區、公社、大隊成立革命委員會,生產隊成立革命領導小組。

1981第壹次全國地名普查期間,城關區更名為龍泉區,城關鎮更名為普安鎮。人民公社改稱:郊區改劍城,東興改東寶,土門改國光,復興改長嶺,太平改楊陵,水磨改金平,石板改鐘,兩河改鶴峰。有些同名的生產大隊也叫新名字。

1984年初,劍閣縣基層行政區劃調整,政社分開,恢復鄉建制,生產大隊、生產隊改為村、組。同年6月,程健鎮撤銷,並入普安鎮。

1985 65438+10月,元山、開封、白龍、五蓮、劍門、龍源鄉改鎮。5438年6月+10月,江口、拱星、何伶、東寶鄉改鎮。到年底,將劃分為10個區,11個鎮,49個鄉,529個村,3474個村民小組。

1989年,柳溝、漢陽鄉改鎮,全縣10區,13鎮,47個鄉,529個村,3479個村民小組,20個社區居委會,68個居民小組。

1991年,廣元市中區上思、司夏、普光等20個村的132組劃歸劍閣縣管轄,新建司夏區。到目前為止,全縣由11區、14鎮、49鄉鎮、**549村、3611村民小組、20個社區居委會、68個居民小組組成。

1992年,劍閣縣撤區並鄉建鎮。全縣原11的區、14的鎮、49個鎮重組為22個鎮、17的鎮,撤銷32個鎮,新建8個鎮。具體為:撤銷龍泉、柳溝、五蓮、開豐、元山、進賢、何伶、白龍、江口、劍門、司夏11區辦事處;將六崖鎮、潮壽鎮、北廟鎮,普安鎮城北、建北、龔建、文西四個村,普安鎮原三江、劍門、文西三個居住片區合並,建設城北鎮。長嶺、進賢2鄉合並為進賢鎮;金平、楊村、喬店合並為楊村鎮;石城、楊淩2鄉合並為楊淩鎮;普光、上思鄉合並為司夏鎮;龔店、王河2鄉合並為王河鎮;石鼓、盛宴2個鄉合並為盛宴鎮;肖劍鄉並入漢陽鎮;何銘、梁山鄉合並為普安鎮;鶴峰、瑤嶺、北衙鄉合並為白龍鎮;吼獅、圈龍、土山3個鄉合並為拱星鎮;毛壩、垂泉鄉並入柳溝鎮;西廟、煙店2鄉合並為煙店鎮;國光鄉並入開封鎮;白牙鎮和牧馬鎮合並為牧馬鎮。

1995,長嶺、金平、梁山、北廟、龔店、鶴峰、瑤嶺、北牙、吼獅、泉龍、土山、上思、毛壩、吹泉、西廟、國光、江市、喬店、白牙19鄉鎮搬遷;同時,陽西鄉被撤銷,並入何伶鎮,原屬盛宴鎮管轄的古鄉行政區劃歸元山鎮。全縣轄22鎮35鄉57鄉,形成了今天的區劃格局。

1996,司夏經濟開發區成立。同年,沈湘鎮改為沈湘鎮。

2003年縣城遷至司夏後,建立了普安商務園。65438年2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復,城北鎮第壹、二、三社區劃歸普安鎮管轄。

2006年3月,司夏經濟開發區被撤銷。6月,撤銷普安、城北、柳溝、五蓮、開封、元山、進賢、何伶、白龍、江口、劍門6個監察室。77年後,“縣轄”正式成為歷史,城鎮完全由縣直接管轄。

2013 12、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四川劍閣經濟開發區(省級)。2014年,劍閣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3.22億元,比2013年增長7.6%。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231.9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365438+3900萬元,增長8.2%;第三產業增加值28.64億元,增長101%。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6.2%、39.7%和44.1%。全縣人均生產總值17483元,增長6.5%。

2014年,劍閣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419萬元,比2013年增長5.0%,其中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項目投資50.05億元,增長12.9%,房地產開發投資7.9億元,增長32.7%。從工業投資看,第壹產業完成投資512萬元,增長3.9%;第二產業投資654.38+0.586億元,下降654.38+00.0%。第三產業完成投資36.97億元,增長33.3%。2014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23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4.8%。全年糧食種植面積達到109.78萬畝,糧食總產量達到40.78萬噸,同比下降0.2%。經濟作物中,油料播種面積48.84萬畝,總產量654.38+00.4萬噸,增長2.7%;蔬菜生產種植面積13.110000畝,產量達到318600噸,增長821%;煙葉種植面積政策性因素減少到43980畝,產量0.61萬噸。園藝水果產量6.36萬噸,增長0.1%。“億只雞工程、百億畜禽產業”兩大工程深入推進,畜牧業年產值19.05438+0億元,增長5.1%。全年出欄化肥9761萬頭,增長1.4%,出欄家禽503.28萬頭,增長1.4%,出欄羊1.1.9%。肉類總產量7.85萬噸,增長2.3%,其中豬肉、牛羊肉71.2萬噸,增長1.5%。禽蛋總產量8400噸,增長4.3%;年末生豬存欄量58.52萬頭,增長0.2%。

全縣水產品產量6340噸,其中淡水養殖面積2401公頃,魚苗8500萬尾,產量5389噸。

全年新增造林面積3.5萬畝,改造低產低效林1.1.000畝,撫育森林1.000畝,鞏固退耕還林成果72萬畝,提供商品材5.86萬立方米。全縣有林地面積164862.94公頃,森林覆蓋率51.45%。自然保護區2個,保護面積81.86萬畝。林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全縣擁有優質核桃面積6.8萬畝,銀杏、桂花等珍稀苗木基地1017.6畝,劍門關發展森林雞200萬只。林產加工產業鏈進壹步延伸,全縣規模以上林產加工企業產值超過6543.8+0億元。

增加有效灌溉面積1萬畝,節水灌溉增加0.7萬畝,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4 . 7平方公裏。年末農機總動力78.9萬千瓦,比上年增長5.8%;農用化肥全年施用量(純量)4.35萬噸,增長3.2%;全年農村用電量91.25萬千瓦時,增長10.7%。

逐步建立“龍頭企業+專業組織+產業基地+業主+銀行+保險”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新培育市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示範合作組織4家;全縣種養大戶4.7萬人,家庭農場(畜牧)經營者180人;新發展農民專業組織108個,總數359個。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總數發展到447個。大力推進農產品標準化基地建設,80萬畝糧油和65438+萬畝辣椒基地分別獲國家認證為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原料產地。2014年,劍閣縣工業總產值98.82億元,同比增長10.7%,增加值24.07億元,增長6.2%,占GDP的28.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3.1%,拉動經濟增長1.8個百分點。全縣4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總產值72.4億元,增長9.7%,增加值增長6.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6.59億元,增長7.1%;產品銷售率為95.8%,下降1.1個百分點;利稅總額3.45億元,下降16.7%,其中利潤總額1.86億元,下降24.0%;流動資產周轉率7.92次,增長1.3%。

2014年產品產量增多減少,生產家具22.45萬件,增長231%;鮮凍肉5.65萬噸,增長21.6%;實木地板1553400立方米,同比增長12.9%;飲料酒2973千升,增長23.4%;塑料制品14200噸,增長22.7%;人造板39.26萬立方米,增長45.5%;纖維板271.6萬立方米,增長50.4%;大米6.5萬噸,增長19.0%;矽酸鹽水泥熟料58.09萬噸,增長7.7%;水泥76.53萬噸,下降13.5%;精煉食用植物油1.01萬噸,下降16.9%;電池71904.89 KVA。

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7.32億元,增長14.8%。壹級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5家,總產值5.27億元,增長37.6%,房屋建築面積1996萬平方米,下降6.3%,房屋建築面積154萬平方米,增長28.0%,其中住宅115萬平方米,增長665433。2014年郵電主營業務收入2.65億元,增長10.4%,其中電信主營業務收入2.35億元,增長10.3%。年末固定電話用戶4.75萬戶,下降3.8%;新增移動電話用戶8000戶,共計34.77萬戶,增長2.4%;新增網民5600人,合計40900人,同比增長171%。

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5.28億元,增長12.8%。從地域上看,城市市場零售額23.89億元,增長65.438+03.3%,農村市場零售額65.438+065.438+39億元,增長65.438+065.438+0.7%。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27.39億元,增長12.5%,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7.89億元,增長13.9%。規模以上企業(單位)發展良好,實現零售額6.05億元,增長15.0%,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7.2%,提高0.4個百分點。

2014年,進出口總額達到162萬美元,增長3.6%。其中,出口總值1530萬美元,增長6.7%;進口總額為90萬美元,下降30.7%。

投資3.8億元全力推進劍門關創建5A進程,亞洲首個高空觀景平臺、懸崖鳥道等景區建成開放。劍門關創建5A已順利通過國家景觀質量評價和專家組暗訪,將於2015進行驗收。先後承辦了“四川國際文化旅遊節2014”、“廣元旅遊發展大會2014”,策劃了外國大使遊劍門、高空阿迪力王子、無腿勇士周琛挑戰劍門雄關、“雙11”高空平臺求婚等主題活動,舉辦了各類旅遊推介會。劍門關旅遊名片效應日益凸顯。2014年,全縣接待遊客453.8萬人次,同比增長28.6%;其中,景區接待遊客302.6萬人次,增長11.2%,旅遊門票收入129萬元,增長54.5%;全縣旅遊綜合收入39.46億元,增長74.8%。

全年公共財政收入8.05億元,增長7.8%。其中,地方政府財政收入3.85億元,增長11.8%;中央財政收入9600萬元,增長6.5%;上海市外省市收入0.88億元,增長17.9%。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2.49億元,占比64.7%,增長1.1%;非稅收入6543.8+0.36億元,占比35.3%,增長38.7%。公共預算支出2919萬元,增長12.6%。

2014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達到13132萬元,比年初增長10.7%,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9919萬元,增長15.2%。金融機構貸款余額46.6億元(不含縣域),比年初增長1.9%。其中,短期貸款余額7.08億元,下降55.7%,中長期貸款余額38.2億元,增長28.3%。金融機構實現利潤654.38+0.42億元,下降654.38+0.8%。

2014年保費收入33213萬元,同比增長38.5%。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9754萬元,同比增長10.5%;壽險保費收入23459萬元,增長54.9%。全年賠付金額4608萬元,其中財產險3733萬元,壽險875萬元。

  • 上一篇:如何自拍,上鏡好看?
  • 下一篇:小學二年級第壹學期語文教學工作計劃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