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教師群訪的政策基因:政策越多,收入差距越大。

教師群訪的政策基因:政策越多,收入差距越大。

2008年9月底至10月底,在中央宣布今年6月5438日至10月1日實施教師績效工資政策後,全國多個省份的中小學教師上訪事件才告壹段落。

這場以“經濟利益”為主題的上訪風暴,主要發生在縣以下農村,被業界視為鄉村教師被壓抑訴求的集中體現:有因待遇不到位而引發的不滿,有群體利益長期不被重視的委屈;既有生活困境產生的利益訴求,也有行業貧富差距發酵的不平衡心態。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日前對這壹情況進行了追溯調查,發現問題的癥結全部指向現行的“以縣為主”的教師待遇保障投入機制。

績效工資保險絲

2008年6月5438+065438+10月18日,湖南新化縣教師譚(化名)起了個大早。我和學校40多名老師壹起坐車,終於在中午到達縣城,參加教師請願。

沒有人專門通知譚和他的同事。17晚上,譚聽到了當天縣城有老師聚會的消息,聯系了幾個好同事後決定“支援”。他說:“學校大部分老師都想參加,但也有老師因為有課去不了。”

參加請願的老師普遍認為是合理合法的。2006年修訂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明確提出“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或者高於國家公務員的工資水平”。他們認為這壹政策沒有及時兌現。

據湖南省教育廳人事處副處長譚介紹,2006年機關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後,在湖南省的省、市和大部分縣市推行公務員法,規範了公務員的津貼補貼。公務員的平均個人收入增長很大,而同期教師的收入水平沒有增長。教師上訪主要是為了績效工資和與當地公務員同等待遇。

最新壹期《國家教育督導報告》顯示,2006年,全國普通小學和普通高中教師年平均工資收入分別比國家機關職工低5198元和1948元。

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教師罷課、上訪事件頻發的地區,正是地方財政相對薄弱、教師待遇較低的地區。湖南省去年底的20多起教師上訪事件中,95%以上發生在縣以下農村。在全國各地媒體的教師上訪案例中,也呈現出東部地區少、中西部地區多、財政狀況好的地區少、貧困地區多等明顯的地域特征。

“其實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對自己待遇低的不滿爆發了。農村義務教育新機制實施後,很多農村學校教師感覺收入不升反降。"不止壹名市縣主管教育的當地幹部表達了這壹觀點。

湘中鄉鎮幹部陳慶元認為,教師收入在農村並不低,而是壹個相對較高且穩定的群體。多位農村中青年教師告訴本報記者,雖然教師在農村是很體面的工作,但收入不僅低於當地公務員,甚至低於壹些外出打工的農民。

有著12教齡的農村小學教師余老師說,弟弟初中畢業後在城裏做瓦工,每年春節也要花5000元回家過年。中專畢業這麽多年,壹個月才1000塊錢,這讓他過年只準備了2000到3000塊錢,讓他“覺得很寒酸”。

最新壹期《國家教育督導報告》顯示,2006年,我國普通中小學教師平均年收入為17729元和20979元。西部地區農村中小學教師無自有住房比例達到63.7%。

根據湖南省2008年4月的統計,2007年,縣及縣以下義務教育學校教師人均年收入僅為1.9萬元。

湖南省委黨校教授王學傑就農村教育現狀進行了專題調研。據他分析,鄉村教師積蓄不多,不僅買房難,還難以不遺余力地涉足股票、房子等投資行為。但要求地方政府部門兌現績效工資,享受與公務員同等的待遇是有壹定依據的,這就造成了壹段時間內教師群體性上訪事件不斷發生,並迅速蔓延到周邊地區的情況。

越艱苦的地方,收入越低。

湖南隆回縣教師陳說,和他壹起上師範的學生,不僅在市區的收入比自己高壹倍,而且在鄰近的縣城任教,職稱和年齡相仿的老師,收入都比自己高。

本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教師職業內部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壹是城鄉差距大。湖南省人事廳、財政廳、教育廳2008年上半年教師待遇調查顯示,縣及縣以下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平均年收入為19373元,市區為26130元,相差6757元。二是地區間差距大。例如,湖南省長沙市義務教育學校教師人均年收入達到31.794元,而永州市僅為21.206元,相差1.0588元。

“越是艱苦的地方,教師的工作壓力越重,收入越低。”湖南省安仁縣教育部門工作人員鄺美宰認為,目前城市教師的待遇遠好於城市教師,城市中小學教師的收入也遠高於農村偏遠地區。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社保福利和壹些地方補貼在城市學校也占優勢,教師職稱晉升也向學校管理好、教學質量好的城市學校傾斜。這個行業內部收入分配不均,進壹步加劇了鄉村教師的流失和教師的心理失衡。

吉首市馬靜坳中學69名教師中,有18名教師休假或借調到教育行政部門和市區中學。馬靜坳中學是湘西自治州的壹所農村寄宿制示範學校。在當地的農村中學都有硬件設施,離吉首市區只有不到半個小時的車程。校長黃少榮說,所有的學生都是優秀的骨幹教師。學校不得不從條件不太有利的學校“挖”老師。偏遠農村學校的教師流向城鎮,優秀的小學教師流向中學,壹些農村小學不得不仍然聘請代課教師。這種農村教師的非正常流動鏈已經成為擴大城鄉教育差距的新因素。

政策越多,收入差距越大。

在2008年6月5438+065438+10月壹批教師走訪的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壹位長期從事工資測算的幹部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國家、省市不斷出臺政策,增加和提高教師工資補貼,但真正普遍落實的只有基本工資。大部分補助和待遇政策需要地方財政負擔,上級沒有安排轉移支付。同時,考慮到下級財力薄弱,許多工資調整文件允許縣級政府自行決定是否實施。這樣,工資調整的政策就可以在財力較好的省市壹級落實,到了縣壹級就變成了“空頭”支票。政策出臺越多,收入差距越大。

國家還積極調整政策,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全國農村義務教育總投入超過3000億元,2003年以來年均增長21.7%。同期,全國教育總投入年均增長率為18.3%,農村義務教育投入年均增長率比全國教育總投入年均增長率高3.4個百分點。尤其是2007年和2008年,年增長率超過30%。2007年,農村中小學生生均公用經費支出為544元,農村初中生生均公用經費支出為824元,約為2003年的2.7倍。城市小學生均公用經費支出為971元,城市初中生均公用經費支出為1463元,約為2003年的1.9倍。從絕對數量上看,農村和城鎮還是有壹些差別的,但是農村的增長速度確實高於城鎮。

湖南平江縣黃金東鄉聚能學校校長張普喜分析,國家對農村教育的投入主要增加在保證學校經費和義務教育學雜費方面。但教師的工資福利仍然是“以縣為主”的財政投入機制,這在壹定程度上導致了地區之間、城鄉教師之間、公務員與教師之間的待遇差距較大。

湖南省隆回縣分管教育的副縣長陳慈英算了壹筆賬:除去民辦學校,全縣在職教師7546人,退休教師3100人。2008年,全縣可用財力6543.8+0.8億元,加上各類轉移支付約4億元。教師工資和津貼補貼達到6543.8+5億元,教育系統總投入達到2.4億元。去年,為了平息教師對公辦教師收入差距的不滿,縣裏只能采取公務員和教師不增收的“辦法”。

湖南省財政廳教科文衛處副處長周建元說,統計顯示,轉移支付前湖南省縣級人均財力只有10546元。此前,湖南省政府核定的9個市公務員補貼標準為人均每年16333元。加上基本工資和其他補貼,財政供養人員平均年收入將達到3萬元,70%以上的縣級財政確實負擔不起。在2008年底中央出臺教師績效工資實施方案之前,很多縣市采取了很多不同的“措施”來滿足教師“兌現績效工資,享受公務員同等待遇”的要求:有的縣實行公務員和教師,有的縣用“統計”來證明“教師收入高於公務員”,很少有縣級政府能真正滿足教師的合理要求,足額發放績效工資。

初步明確“資金和省份統籌”

令基層政府欣慰的是,各省正在制定的績效工資實施細則,初步明確了“以省統籌資金”的總原則。然而,農村基層教育工作者仍然憂心忡忡:教師收入由工資、補貼和績效工資組成。即使績效工資政策能夠全面實施,以縣為單位的教師其他收入保障機制仍然無法消除地區間、城鄉間的收入差距。

多位受訪的基層教育工作者認為,教育事關社會公平,通過省級政府統籌投入實現城鄉教師“同工同酬”和同等待遇是合理的。即使短期內難以實現城鄉、區域間教師待遇的完全平等,政府部門也應積極調整財政投入方式,建立消除教師教齡津貼、班主任津貼、特殊教育教師津貼、住房公積金、社保、醫保等方面地區差異的機制,政府制定統壹標準,納入財政預算,由中央和省級財政予以保障。

建立教育經費使用的監督機制也是基層普遍的呼聲。壹些基層教師認為,“以縣為主管理”的模式需要加強監管。教育投入對地方官員政績和短期經濟增長的貢獻並不明顯,應該有監督教育經費使用的機制。

基層教師代表陳伯祥表示,地方政府尤其應該懲罰侵犯和挪用教師正常待遇的行為。湖南省隆回縣,上級財政每年給予專項轉移支付701萬元,用於當地教師和公職人員年終13個月工資獎勵。但從2001到現在,當地教師連續幾年簽收,卻只拿到1獎勵資金。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當地政府部門也承認,這筆轉移支付確實存在,但早已用於地方公路建設。

受訪的基層教育工作者認為,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施後,各地教育部門對經費保障進行了系統的監管,經驗值得借鑒。壹方面,教師的基本待遇要由省級財政統籌;另壹方面,要建立地方政府落實和保障教師待遇的監督問責機制,對侵害教師正常利益的行為進行定期公示和監督,並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 上一篇:關愛小學留守兒童的演講
  • 下一篇:小學是老師還是學校?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