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中小學書法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中小學書法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壹、近現代中小學書法教育概述

從古至今,漢字認知和書寫教育壹直是學生的必修課,在《李周》、《說文解字序》、《劉唐典》中都有記載。強調書法和形體的學習,尊重規範、工整、美觀,是官方書法教育的基本理念。到了清代,受洋務影響的新學術體系受到行政機關的大力推動。1902年以後,《國子監章程》和《國子監章程》相繼由清行政機關頒布。

如妳所見,學書法已經列入“小學堂”?在教育中。比如光緒二十八年(1902)頒布的《帝國小學章程》第二章就提到,高壹小學二年級,有“學漢字”的課程,其中包括“楷書、行書、學小篆”。光緒二十九年(1903)頒布的《設置高等小學章程》第二章學科學位與編章,明確要求高等小學學生必須“學楷書、國語”,教學內容以“中國文學”科目為準。民國時期,革故鼎新,吸收西方的制度和思想成為壹時的潮流。在這個大環境下,小學教育體系出現了全新的局面,書法教育被更廣泛地納入新學校。中華民國的執行機關教育部對書法教育的具體內容和目標有詳細的規定。例如,教育部1913出版的《小學教學原則與課程》將書法的教學目標定為“日常使用的書法和普通書寫的書法”,並明確提出“書法教學是‘國語’教學的壹部分”,“書法使用的字體為楷書和行書”。在中學階段,書法教學也被納入了語文課。1929、1932年,教育部兩次修訂初中課程標準,其對書法教育的具體要求是“書法指導:課內略解用筆、結體及書法大意,課後及假期抄寫大小字,力求工整第壹,美觀第二,筆記、作文書工整,停用殘破字,隨時給予考證指導”。從目前掌握的大量資料來看,無論是宏觀的教育體系布局,還是微觀的教學內容安排,民國時期的執行機關教育部都對中小學書法課程做了詳細而全面的規劃。只是可惜的是,在政局動蕩、國運危在旦夕的年代,這些計劃很難實施。其基本理念仍然延續了古代書法教育的理念,即書法課的基本定位是規範美化漢字,教育目標主要是服務天下。需要說明的是,從現有資料來看,民國時期的中小學書法課並沒有對“藝術性”的過分要求,“整潔”和“美觀”是其教育的主要目的。

所以,孩子從小寫好字很重要。“這壹指示已經得到教育部的部分落實,教育部專門下發了《關於加強小學生寫作訓練的通知》。《通知》下發後,壹些地區的寫作課培訓力度有所加強。但當時國內經濟仍處於恢復發展期,各地文教基礎良莠不齊,加上缺乏教育行政部門持續有力的政策支持。因此,從整體上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全國中小學書法教育的形勢並不樂觀,其破冰之旅直到新世紀初才起航。

二、教育部新政的出臺

經濟繁榮是發展文化教育的重要前提。21世紀初,在教育部正式發文之前,書法課已經在廣東、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悄然普及,並在當地推廣。地方成功的開創性舉措,吸引了越來越多高層人士對書法教育的關註和認可。2009年後,在全國政協會議上,蘇士澍、吳為山等委員就“加強中小學書法教育”問題多次發出強烈呼籲。地方試點和委員提案終於得到了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在2011政協十壹屆四次會議上,賈慶林明確指出了大力發展“中小學書法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此後,教育部出臺了壹系列指導性文件,把中央領導的指示落到了實處。2011年8月,教育部向全國正式下發《關於發展中小學書法教育的意見》,要求在小學三至六年級的課程中,每周安排壹節書法課。與此意見相壹致,2012年初,教育部發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版(簡稱新課標)。為了詳細講解新課標中的書法內容,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還專門組織專家討論編寫了《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簡稱指導綱要)。2013,13年10月,教育部正式發布了這個《指導綱要》。《指導綱要》對當前我國中小學書法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綱要》明確闡述了中小學書法教育的基本理念、目標和內容,以及實施建議和要求,並對書法課中的範文書法作了詳細規定。細讀《指導綱要》,可以發現四個基本的教育理念:中小學書法教育的基礎是漢字素質教育,強化書法的傳統文化內涵,重視漢字書寫之美,積極引導學生體驗書法之美。這四個理念是我們今後中小學書法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理論支撐。

三、當前中小學書法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教育部系列文件出臺後,全國大部分中小學都聘請了專職書法老師,在現有基礎上開設了書法班。與前二十年相比,我國中小學書法教育的整體氛圍有了很大的改變,重視和重視書法課的氛圍已經在全國普及。與此同時,全國近百家出版社也在“政策蛋糕”的吸引下,開展了中小學書法教材的編寫工作。如此大規模的教材編寫,恐怕在中小學書法教育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但是,通過大量的調查,我們認為目前中小學的書法教育還處於磨合探討階段,所以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客觀上都存在壹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對未來的發展將有積極的意義。

從硬件來看,問題集中在師資、學習場地、學習資料等方面。,其中教師的問題最為突出。

我們發現,在文化經濟發達的地區,教師的達標率(在職教師數量和技術水平)較高,而在經濟不發達、文化背景相對薄弱的地區,書法教師的達標率較低。

為此,除了人員編制的支持,壹些高校還承擔了培訓中小學教師的重任。

例如,自2012以來,首都師範大學書法教育研究中心開展了壹系列中小學書法教師培訓。經過多期的課堂教學、技術培訓和理論探討,數百名書法教師的專業素質得到了大幅提升。此外,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書法系、中央美術學院書法系也采取了相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但客觀而言,由於教育部出臺政策的緊迫性帶來的人才培養與需求的不平衡,近年來中小學書法教師的缺口將壹直存在,這壹問題急需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書法部門的重視。

與硬件相比,中小學書法教育中的軟件問題更為突出,涉及教育理念、目標、途徑和方法。從某種角度來說,如果軟件問題解決不好,中小學書法的發展前景會受到很大影響。

在認知層面,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壹、書法課的定位。辦好教育,首先要解決目標定位問題:培養什麽樣的人才?教育的目標和出口需要仔細考慮。從指導綱要的精神來看,書法課與語文課有著密切的關系,這也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識字與寫字的密切關系。在古代,文字的“知”與“書”的教育是完整的。但在今天,由於現實環境中各種外部因素的影響,“知識”與“書”原本緊密的關系已經被割裂。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發現當下的語文素養教育和傳統書法之間的很多尷尬——筆順問題很有代表性。目前公布的漢字筆順基本規則有“橫先豎”、“撇後壓”、“自上而下”、“自外而內”、“自內而封”和“自中而封”。這種秩序的建立,壹方面主要根植於漢字的傳統書寫方法,另壹方面也與新中國成立後多次公布的簡化字方案有關。由於文化底蘊,書法創作中絕大多數筆畫與規範漢字壹致,但也有壹些特例。比如“左”和“右”這兩個字被規範為橫著再左,而在書法創作中,“左”是橫著再左,“右”是左再左;再比如“方”字,規範漢字的最後壹筆是橫勾,書法是卷曲;再比如“成”字,把漢字的筆畫規範為橫,書法則是速寫。上面說的還是楷書,比如草書,筆順比較復雜。漢字規範化和書法創作在某些筆畫上不壹致的原因有兩個。第壹,在書法創作中,古文字的傳統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保留,而漢字的規範化在這方面要少得多;其次,在書法創作中,藝術性是書法家追求的目標。因此,書法家在觀察漢字之美(對稱和諧)的基礎上,會努力表現出漢字書寫的獨特美感。基於此,書法作品在筆順、筆形、筆勢、部件等方面都會不同於規範漢字。以零件為例。歐陽詢的《九成宮·禮泉銘》中有壹個“春”字。字的“白”的部分(像古代漢字中石頭的形狀)有壹條橫線,與左右豎線合不來,所以是壹條孤獨的短橫線。這種寫法如果出現在語文新詞課上肯定是錯別字。漢字的藝術處理只是“知”與“寫”過程中的壹個問題,書法作品中的許多異體字在規範的語文課堂中亟待避免。異體字是我們學習漢字、創作書法的壹個非常好的素材,但對於中小學(尤其是小學)的書法教學來說,未必是壹件好事。在調查中,我們經常聽到書法老師的“抱怨”為什麽非要在“墓”字下面加個圓點?雖然課本上已經說明了這壹點,但是如果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加分”這個問題,要多少個單詞才能說清楚呢?還有壹些書法老師(主要是語文老師)告訴我們,上午語文課只是告訴學生新字的標準寫法,下午書法課卻出現了“尷尬”的例子,這真的是壹件很棘手的事情。

其實這些“尷尬”完全可以從教育導向上避免。書法課(尤其是小學)的主要目標是輔助和服務於語文教學。通過教學,讓學生寫出規範美觀的漢字,這是教學的主要任務。

因此,我們不提倡在書法課上誇大漢字書寫的藝術性和個性,這也與指導綱要的精神相違背。基於此,在編寫書法教材或講解古代書法帖例時,也必須緊緊圍繞教育部新課標中識字、寫字教學的基本字表和常用字表。對於古代法帖中出現的大量異體字,建議在教學中慎用。但是,書法課絕不等同於語文寫作課。中小學書法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在強調漢字規範書寫的基礎上,兼顧漢字書寫的藝術性。如果壹個書法老師只知道規範和剛性之美,而不知道漢字書寫的藝術性,那麽他的書法課壹定達不到規範和藝術兼顧的教學目標——上面提到的筆順和“春”字等問題就是典型的例子。

第二,加強模特的美感。指導綱要明確提到了“適度融入書法美學”的要求。什麽是“適度”?壹句話,就是書法之美和人格之美的問題。《新課標》中也提到了培養學生漢字素養的問題,要求“初步讓學生感受漢字之美”。

結合這兩個文件,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教育部關於漢字書寫之美的壹個思路:從最初的漢字形體之美到書法藝術之美,再到書法藝術的'高級美學',但在實踐層面,我們會發現壹些問題,無論是教材編寫還是具體教學,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壹,對漢字基礎知識的理解確實需要加強。漢字素養是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古代國子監,學生在認真學習古代經典之前,必須打好《說文》的基礎。學習《說文》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漢字的形聲美和意義美,有利於他們對文學的進壹步理解和研究。然而,在今天的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由於減負等原因,很多關於繁體字的知識已經不再包含在語文教學中。大多數中小學生對漢字的“六書”常識不是很清楚,對漢字演變的基本規律和形式也知之甚少。由於缺乏這樣的書寫基礎知識,我們的學生自然無法準確理解漢字的形體美。總之,他們如何理解和表達書法的藝術美?舉個簡單的例子,“寸”在劉舒是手指,作為手指符號的短線表示右手腕關節的位置。這個手指符號在隸書和楷書中已經變成了點畫,但它的位置仍然面對著橫與豎的交叉點,這就是“漢字的形體美”。

如果學生沒有“六書”的知識,恐怕根本無法理解擺放這幅畫的意義。因此,我們建議將漢字基礎知識適當融入書法課的教學內容中。

其次,對書法性美的關註和認識還遠遠不夠。指導大綱推薦了65,438+03份臨摹模板和30份欣賞作品,目的非常明確。臨摹的模板強調重點學習書法之美,而作品欣賞則讓學生體驗書法之美。但仔細想想,《指導綱要》提供的13臨摹模板仍有增減空間,個別模板的個性特征過於鮮明,而壹些具有* * *性美特征的書法書籍並未在列(如顏真卿《郭墓誌銘》)。在書法課上,學生需要掌握書法的美。我們不指望每個學生將來都成為書法家,但壹定要讓他們知道漢字書寫的基本美。然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無論是教材的編寫還是課堂教學,教師對這種性美的認識和重視都遠遠不夠。以教材為例,我們都知道系統性和科學性是編寫教材必須遵循的原則,是指這門學科的普遍性和嚴謹性。但在很多中小學書法教材中,都或多或少存在著選擇模板* * *款不足、風格不壹致、書寫語言缺乏科學性等問題。就算課本還是這樣,我們的基層教學情況可想而知。

因此,我們建議在後續的教材或教師用書中,壹定要有壹本類似於《漢字書寫基本原理》的書。有了這樣的教材,師生對漢字書寫的基本美感會有壹個紮實全面的認識。

第三,從文化角度闡釋書法的個體美。書法的個體美是* * *性美的藝術升華,也最能展現書法藝術的多彩魅力,因此《指導綱要》推薦了許多作品供學生欣賞,目的是增強學生對書法藝術美的審美體驗,進壹步使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在教材的編寫和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壹定不能給學生講這些作品的筆畫和結構。如果少於此,對於缺乏書法藝術實踐的中小學生來說,真的是壹件令人費解的事情。在調查中,我們遇到了這樣的事情。壹位老師為學生分析了張遷碑的藝術美,他解釋得非常仔細,比如方筆和卓普。這些概念,高校書法專業的學生聽了馬上就能明白,但坐在教室裏的中學生肯定不知所措。他們根本不懂方筆有什麽好,什麽簡單。師生溝通的障礙有哪些?其實是專業知識的背景差異。所以我們主張,要讓中小學生理解書法之美,必須從文化背景的解讀入手,讓學生知道,正是因為文化因素的影響,才形成了書法藝術的多彩之美。這種教學可以壹舉兩得,既解決了學生對書法美的欣賞問題,又豐富了他們的傳統文化素養。

四、中小學書法教育的基本模式

根據《指導綱要》的精神和實際調研的結果,我們對中小學書法教育的基本模式有如下規劃。壹到二年級,由於學生認知水平和生理結構的限制,書法課要和語文課緊密掛鉤(可以由語文老師來上),用硬筆寫出規範美觀的漢字是書法課的主要任務。書法班的標準字可以在方正字庫的方正楷書GBK。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註重漢字結構的美,可以運用啟功先生的“金結法”原理來解釋例字,初步培養學生舉壹反三的寫作能力。作業方面,老師可以結合語文課出現的成語,讓學生用硬筆書法書寫。此外,還需要考慮壹二年級和三四年級的過渡和銜接。由於學生從三年級開始就需要用毛筆臨摹楷書字帖,所以老師可以提前為學生增加壹些內容,比如介紹毛筆的用途,經典楷書的名家字帖,臨摹書法的基本方法等。

三四年級也是書法學習的重要過渡階段。“新課標”規定,三至四年級學生不僅要“熟練地用硬筆書寫正楷,做到規範、正確、整潔,還要會用毛筆抄寫正楷。”因為毛筆書法的臨摹,我們建議有條件的學校聘請書法專業畢業的老師作為專職人員。所謂“用硬筆巧寫正楷,做到規範、正確、整潔”,實際上是指與高壹、高二的書法課有效銜接,其“正楷”仍能以方形正楷為標準。由於三四年級生字較多,學生掌握了大量常用漢字。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漢字的結構規律,引導學生獨立書寫漂亮的漢字,可以增加作業量(例如從壹、二年級的四字詞組到壹段話等。).鑒於新課標已經涉及到“用毛筆抄寫印刷體字母”這壹課題,選擇什麽樣的字帖作為範文抄寫就顯得尤為重要。從傳統的楷書學習來看,大多數人壹般以四大楷書名家歐昭的書法作為臨摹的範本。但我們建議對於三四年級的學生來說,臨摹楷書的模式還是以* * * *之美為主,而不是從個性鮮明的作品入手,比如余士南的孔廟碑、顏真卿的郭墓誌銘、唐代經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臨摹步驟上,主張先從楷書結構的細節模擬入手,再逐步增加對基本筆法的理解。由於方正楷書GBK表現出更多的漢字規範美,學生壹旦接觸到具有藝術美的楷書,往往會質疑老師:這是規範美還是藝術美?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必須對兩者的區別有清晰的認識,對學生的講解也必須強調兩者在層面上的區別。

五六年級是小學書法學習的高級階段。

新課標規定,五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可以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驗漢字之美。”理解精神其實是在說明兩個問題:壹是提高學生的楷書書寫水平,二是使學生具備壹定的書法審美能力,提高人文素養。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認為在五六年級的書法課上,老師需要重點做兩件事。第壹,學生在三四年級已經對楷書書法之美有了壹定的基礎,五六年級要開闊眼界。不同的學校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和書法老師的專長,確定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楷書經典拓片上。可選帖子主要有:九成宮李全明、花都寺碑、雁塔聖教序、郭墓誌銘。

嚴紀念碑、神策軍紀念碑、神秘寶塔紀念碑、三門紀念碑、丹巴紀念碑和寺紀念碑等。與三四年級不同,五六年級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臨摹,還要進行初步的楷書創作。書法創作是臨摹的進壹步提高,可以有效的檢驗學生的臨摹能力。新課標中所謂的“用毛筆寫楷書”應包括臨摹和書寫楷書,教師在教學中應逐步教給學生書法創作的相關知識。第二,五六年級的學生也要有欣賞書法藝術美的能力。教師要為學生介紹欣賞楷書美的基本方法和途徑,並通過具體的經典作品進行講解。在教學中,教師還應註重培養學生感受書法美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人文素質。

初中三年(七年級到九年級)的書法教育是小學書法教育的延伸和拓展,以練習擦書法字體為主,但初中三年不能局限於此。“新課標”提到七年級到九年級的學生可以“臨摹名家書法”。它的意圖很明確,就是讓學生學會臨摹除楷書以外的其他字體的名家書法。當然,短短三年時間,讓學生全身而退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們認為,在初中三個年級,應該向學生介紹與楷書(唐凱)密切相關的三種字體。這樣既能鞏固小學的楷書訓練,又能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七年級可以學魏碑的書法,推薦作品是袁懷的墓誌銘。八年級需要學習楷書,推薦作品是智勇的《千字文真經》。九年級還可以接觸隸書,推薦的作品是曹全碑。在每壹部經典碑文的學習中,教師都要簡要說明這部作品的主要技術特征,然後讓學生了解這種字體的基本特征。在作業方面,教師要采取少而精的方法,註重實效,不至於因為學習時間短,學習內容多而達不到學習的目的。初中三年的書法學習,新課標也提到了“書法的審美價值”這個概念,這是壹個文化問題。因此,我們主張不僅要向學生講解這些經典碑文的藝術美,還要簡要介紹產生這些美感的文化因素,如書寫工具、書法家軼事、書史重要事件等。,讓學生在輕松的文化之旅中感受書法藝術的魅力。

動詞 (verb的縮寫)結論

中小學書法教育是目前的熱門話題。在國家文化戰略背景下,深入研究其相關問題具有重要意義。面對如此喜人的形勢,我們的決策者和實際操作者壹定要有長遠規劃的意識,從紮實有效、切實可行的角度,積極落實教育部指導綱要的精神。我們期待以此為契機,全面提升國民書寫水平,漢字的書寫也將作為壹個國家的文化符號展現給世界。

  • 上一篇:校園搞笑小品劇本是關於校園的,應該適合5-6歲小學生。
  • 下一篇:小學教師個人職稱評審工作總結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