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中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對社會有什麽好處?

中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對社會有什麽好處?

中學生,他們的身心正處於快速發展、未確定、趨於和接近成熟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它在樹立遠大理想、形成世界觀和人生觀、接受革命和科學教育方面具有最大的可塑性。通過對他們心理發展特點的分析,可以正確地支持、引導和糾正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不規範行為,使他們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壹、認知能力的發展

認知能力即智力,即人在實踐活動中對客觀事物的觀察、分析、綜合和概括的能力。

中學生的認知能力隨著年齡和年級的增長而發展,但發展不均衡,差異日益顯著。初中二年級是認知能力發展的關鍵階段。高中生的認知能力在高壹第壹學期和高二第二學期趨於穩定。先說認知能力的四個組成部分: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的基本特征。

1.感知能力的發展

知覺是指感覺和知覺,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兩種認知形式。感覺是直接作用於感官的客觀事物的個體屬性的反映;知覺是人對直接作用於感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反映。感覺和知覺統稱為知覺。它是人類認知活動的開始,是壹切知識的源泉,是認知能力的基礎。

在中學階段,由於各科的教學和課外活動,要求他們具有比初中生更高的感性能力,要求他們對外界事物的分析和理解更加細致。因此,他們的感知能力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了迅速發展:

(1)感知目的明確,意識提高,時效性穩定。小學生對無意和興趣的感知是很明顯的。比如看壹幅畫,往往會被整幅畫吸引;或者被壹些鮮艷的顏色和表情吸引而忘記了觀察的目的。初中生能根據教學要求有意識地觀察客觀事物,並能長期穩定地觀察。高中生不受情緒和興趣的限制,可以關註事物的細節,全面細致地觀察,通過觀察比較事物的本質屬性,比如做實驗(包括物理、化學、生物、電子、電工等。),明顯表現出這些特征。

(2)感知的準確性和概括性是不斷發展的。小學生的感知壹個明顯的缺點就是籠統不嚴謹,不善於分辨事物的細節差異。中學生比較事物的正確率在逐漸提高;從抽象到具體理解事物。研究表明,初中生的視覺敏感度比小學壹年級學生高60%以上;高中生的視覺靈敏度和聽覺靈敏度都達到了成人的水平,有的甚至超過了成人。他們之所以能在這方面不斷發展,是因為思維參與了感性活動,他們能觀察到對象的主要本質,全面深刻地認識事物。

(3)在感性活動中,邏輯知覺開始出現。中學生感知活動中的邏輯感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能夠將所學的壹般原理和原理與所觀察到的個別事物聯系起來,將所看到的圖形與相關的幾何定理聯系起來。

(4)在知覺活動中,空間知覺有了新的進展。中學生在學習物理、幾何、繪畫等學科時,不僅可以直觀地理解,還可以在抽象的層面上理解各種圖形的形狀、大小和復雜的關系。說明中學生的空間知覺有了新的進步。

感知能力是中學生認知能力的壹個重要方面。教師應根據自身特點,提高感性意識,擴大感性範圍。同時,在教學活動中運用靈活多樣的視覺教具,使學生產生完整、生動、準確、形象的表象,從而發展他們的感性興趣和能力。

2.記憶能力的發展

記憶是人腦經歷過的東西的存儲反映,是過去感知到的東西留下的痕跡。

中學生記憶的特點是:壹是記憶速度快,特別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牢固。曾經有壹項研究表明,在同樣長的時間段內,高壹、高二學生記憶的材料數量幾乎是小學壹、高二學生的4倍,達到了記憶的“高峰”。這期間記住的詩詞,往往終生難忘。第二,有意識的記憶在進壹步發展。小學生的記憶主要靠老師。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動機的激發,學習目的的明確,逐漸自覺獨立地檢查記憶效果,選擇好的記憶方法,自覺記憶。第三,理解和記憶逐漸占據主導地位。小學生的機械記憶占優勢。在中學階段,由於學生的知識日益豐富,邏輯思維進壹步加強,教學內容深刻反映事物的本質,理解記憶成為中學生主要的記憶方法。第四,抽象記憶日益發展,小學生很大程度上依靠具體形象來記憶外界信息。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了許多抽象概念,會推理和證明,抽象記憶的能力得到了發展。

根據中學生記憶的上述特點,教師應幫助學生掌握和發展良好的記憶方法,不斷提高記憶效果。

3.思維能力的發展

思維是人腦對事物本質規律討論的反映。是認知能力的核心部分。

中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有以下特點:

(1)抽象邏輯思維日益占優勢。小學生主要是從具體的形象來思考。而初中生正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感性經驗的直接支持。比如學習物理時,最容易接受的“力的作用與反作用”概念的例子是“馬拉大車”,即馬和大車都是力的給予者,同時又都是力的接受者。而對於初中生來說,理解壹些缺乏直觀現象作為依據的內容就比較困難。高中生的抽象思維屬於理論型,能夠以理論為指導,綜合分析各種事實,從而在理解記憶的基礎上擴大知識面。再比如學化學。在學習了鹵素、氧、氮等非金屬元素之後,我開始學習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結構的理論。然後以周期律理論為指導,學習碳和各種金屬元素。這包括了從特殊到壹般,從壹般到特殊的整個思維過程。這個過程清楚地表明,學生正在從經驗向理論轉化,抽象思維高度發達。

(2)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顯著發展。初中生不再滿足於老師對事物表面現象的描述和解釋,可以自主尋求和爭論各種事物的原因和規律。他們進入了懷疑和爭論的時期。但還是不成熟,有時熱衷於片面無原則的論調,有時又孤立偏激。高中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比初中生提高了壹大步。首先,他們能有條理地思考問題,能從本質上、全面地看問題。他們也懷疑,也爭論,但壹定程度上克服了初中生的偏激思維;壹般他們不會聽從別人的建議。他們不僅能正確對待學習資料,而且開始思考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是否正確。

教師要根據中學生的思維特點,有意識地培養他們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等這方面的能力,促進和啟發他們自覺地組織思維活動,掌握辯證唯物主義的思維方法。

4.想象力的發展

想象是人腦在客觀事物的影響下,對已有的表象進行改造和組合,產生新的表象的整個心理過程。意象材料的數量和質量,人的思想素質,言語水平是想象的基礎。這是壹種特殊的思維形式。

中學生想象力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他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生動。從他們看的電影中,他們對藝術形象有壹種向往,比如將來當航海家、探險家、飛行員、演員等等。他們還根據老師的生動描述和所讀的書籍,產生豐富生動的想象。

第二,情感的發展

1.中學生情緒的主要特點

情緒是指人們對客觀現實反映的壹種特殊形式,也是人們對客觀現實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體驗。比如客觀現實符合我們的要求,就會產生滿足感、幸福感、喜悅感等感情;否則就會產生悲傷、痛苦、厭惡、憤怒等情緒。

小學生情緒控制能力不強,易受感染,不穩定。中學生往往情緒化、情緒化,有以下特點:

(1)情感內容日益豐富。隨著生活條件的變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學生的情感內容趨於多樣化和復雜化。比如,他們看起來“多愁善感”,對什麽都感興趣,對老師和同學比對小學更有感情,比如課堂學習、課外活動、文科知識、理科知識、國內外大事,甚至宇宙奧秘或世界未來。尤其是高中生,他們的情感更加豐富。敬仰英雄,關心國家前途,追求美好未來,表現出了對國家和社會的極大關註。另外,隨著青春期的生理變化,他們對友誼有著強烈的需求,甚至有初戀的經歷。

(2)情緒不斷加深。小學生的情感體驗是具體的、富有表現力的;而中學生,已經能夠從事物的本質上有情感體驗。比如對於老師的愛,小學生壹般是從老師的善良和對自己的良好態度來愛老師;中學生熱愛老師是因為老師工作認真,對學生要求嚴格,教學效果好。

中學生的情感有壹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到了初中,學生對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同誌意識、友誼有了壹定的認識。但由於知識和經驗的限制,很容易把友誼限制在很小的範圍內,哥們之間也存在“忠誠”之類的情況。到了高中階段,大部分學生都有了明確的道德感,比如集體榮譽感、社會責任感、民族自尊心、為真理和信仰獻身的精神。

(3)情感的“極性”明顯。中學生的心理埋伏有很多矛盾。感情上,“極性”非常明顯。比如他們取得成績的時候,很開心,忘乎所以。壹旦失敗,他們會極度苦惱和悲觀。再比如,他們對真理充滿激情,希望完成驚人的成就,但也因為盲目狂熱而做傻事,感情從壹個極端走向另壹個極端。

這種搖擺不定的情緒主要有兩個原因:壹是中學生的各種訴求與日俱增,但對這種訴求是否合理還缺乏了解,所以主觀願望與客觀現實存在矛盾。這種日益增長的矛盾對中學生來說是壹個復雜的、搖擺不定的、情緒化的社會因素。第二,由於青春期性腺功能的出現,下丘腦神經的總趨勢往往是興奮的,與大腦皮層原有的控制能力相沖突,使大腦皮層和皮下中樞暫時失去平衡,這是中學生情緒兩極分化的生理因素。

(4)情緒自制力逐漸增強。雖然中學生的情緒“兩極性”明顯,但自我意識的發展和控制情緒的能力在逐漸增強。有人把初中生的情緒比作“壹把火”,高中生的情緒比作“熱水瓶”,就是這個意思。

在了解了中學生情緒發展的主要特點後,教師要註意培養學生的情緒效能:對於初中生,既要發揮他們的情緒積極性,又要防止他們的輕狂;對於高中生來說,既要鞏固深厚的感情,又要克服片面性。要從學生的實際認識水平和情感體驗出發,使學生的情感發展趨於穩定,逐步受到理性的監督。

2.社區意識、友誼和性愛的萌芽。

(1)集體感。集體感是集體成員對集體態度的壹種情感。中學階段是最有集體感的年齡階段。學生在這方面有以下特點:

A.中學生喜歡群居。他們的集體組織壹般有四種形式:壹種是班級集體、學校集體、共青團組織等學校的領導班子;第二,學校裏的各種學術社團、期刊編委、“研究會”等自發組織,近年來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第三,校外有領導小組,比如業余學校,青少年宮,俱樂部。這些組織活動不僅讓中學生感受到了群體的溫暖,還培養了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同誌感和義務感,對他們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中學生在沒有集體組織或家庭的“溫暖”的情況下,會有加入“幫派”群體的欲望,這是第四種形式。這是壹個非正式的自發組織的團夥,年齡相差很大。其成員多為品德不良、行為不良的青少年,往往導致中學生犯罪。教師對此要特別防範,不允許這種團夥出現,並註意引導學生參加各種有意義的活動,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情懷。

B.中學生希望在群體中受到尊重。在群體活動中,中學生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同學的認可,在群體中有壹定的威信。他們最苦惱的是失去集體對自己的信任。針對這種心理特點,我們班主任要加強自身修養,如謙虛、謹慎、正直、坦率、待人和善、真誠等。,從而提高自己在集體生活中的地位,讓自己受到同學的尊重。

(2)友誼感。中學生對友誼有著強烈的需求,他們已經覺得友誼是他們心中最重要的東西。中學時期建立的友誼,往往終生難忘。如果他們不告訴父母和老師,他們可以告訴他們的好朋友。比起老師和父母,朋友對彼此的影響更大。他們的友誼不僅可以是情感上的依戀,還可以把友誼變成學習和工作的動力。但如果發展成“哥們”義氣,也會為朋友犯罪。對此,教師必須正確引導,讓學生沿著正確的友誼之路前進。

(3)中學生性別的萌發。愛情是兩性之間的壹種特殊情感。青春期的中學生,尤其是現代中學生,身心發育壹般會提前壹到兩年,性意識和性愛問題也隨之出現。

中學生的性意識和對兩性愛情的渴望問題比較復雜。有的同學對愛情的追求比較模糊,感情比較純粹,方式比較健康,思想比較嚴肅。

有的會因社會上不健康的性刺激、外國西方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影響、自身道德修養不足而發生不道德的性關系,有的則會違法亂紀。

我們不應該沿用過去那種愚蠢、簡單、粗暴的方式來對待中學生的性愛,而應該花精力、費腦筋來教育他們有法制觀念、嚴肅的生活態度和高尚的情操,在學習階段以知識為主。

第三,意誌的發展

意誌是人有意識地克服困難以達到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是人的能動性的表現。沒有明確的目的和克服困難的表現,就沒有人的意誌。

意誌是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對於當代中學生來說,更重要的是加強意誌的培養。沒有堅強的意誌和百折不撓的毅力,就難以肩負起實現四個現代化、振興中華的歷史重任。另壹方面,由於學習內容的增加和深化,青春期生理劇變和情緒波動,要求中學生不斷提高行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增強控制意誌的能力。

1.中學生意誌的壹般特征

(1)意識在不斷提高,但存在“暗示性”和“任意性”。比如在紀律方面,他們很大程度上受別人的影響。有些學生很混亂,很少有人能遵守紀律。高中以後,學生的暗示動作會逐漸減弱,但又會出現“任意性”,帶有強烈的競爭精神,從而與他人競爭;愛表現自己,甚至自吹自擂;當妳知道妳錯了的時候,堅持妳所看到的。“暗示性”和“任意性”雖然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但都有消極的壹面,必須加以引導和糾正。

(2)克服困難的毅力在不斷增強,但存在動搖和魯莽的現象。中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不斷遇到新的情況和困難。在戰勝困難的過程中,他們的意誌在不斷發展,毅力在不斷加強。對於身處逆境而不氣餒的人,努力奮鬥最終有所成就的人,以此為榜樣,用它來指導自己的行動。但另壹方面,他們又搖擺不定:壹有成績,往往趾高氣揚,目中無人;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往往會情緒低落,情緒低落。他們往往把冒險當成勇氣,把輕率當成果斷,把魯莽當成英雄行為,從而做出壹些錯誤和愚蠢的事情。總之,動搖和魯莽都說明中學生意誌的發展還不成熟,需要進壹步的訓練。

(3)自制力在增強,但易沖動。自制力是人控制和支配自己行為的能力。有時表現在激勵自己完成任務,實現目標;有時表現為克制自己,克服不良動機,糾正錯誤行為。他們特別好奇,認知能力跟不上,有時會魯莽行事,不顧後果。

2.培養中學生意誌品質的主要途徑

(1)提高認識。意誌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行動,是在認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認識越正確、越深刻,意誌越堅強。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學生只有明確學習目的,樹立遠大理想,才有堅強意誌去克服各種困難。

(2)培養積極的情緒。意誌和情感是密切相關的。積極的情感是意誌的驅動力,如對祖國的愛、對敵人的恨,可以激勵士兵英勇善戰;對事業的追求,對未來的憧憬,能激勵人去努力。沮喪、悲觀、失望,會消磨意誌,動搖信心。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培養健康豐富的情感,特別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科學、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 * *產黨的情感,使之成為強大的意誌動力。

(3)加強鍛煉。堅強的意誌不是天生的,而是在與困難的鬥爭中逐漸鍛煉出來的。中學生鍛煉意誌的途徑有很多,比如上課專心聽講,按時完成作業,堅持體育鍛煉,像雷鋒那樣做好事,這些都能起到鍛煉意誌的作用。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意誌練習應遵循先易後難、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同時要分配壹些不能馬上引起興趣但必須完成的任務;安排壹些只有努力才能完成的高難度任務,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更好地鍛煉意誌。

(4)註意差異。學生意誌的強弱是不同的,教師要根據他們的差異采取不同的措施培養他們的意誌品質。有的同學搖擺不定比較突出,要著重鍛煉韌勁;其他同學懦弱、膽小、猶豫,他們重在大膽勇敢精神的鍛煉;也有壹些學生比較沖動任性,重點為他們鍛煉自制力。

第四,自我意識的發展

自我意識是指壹個人認識和評價自己的能力。它是個性發展的重要前提之壹,也是自我教育的基礎。

自我意識不是與生俱來的。在社會交往中,人逐漸從作為主體的客體中分離出來,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意識到自己與他人的關系,意識到自己的義務。就這樣,自我意識逐漸形成和發展。

中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主要表現在獨立性、閉鎖性和自我評價三個方面。

1.獨立性?自立性

中學生有壹定的獨立能力。這個時候,他們希望別人把自己當大人看待,尊重自己的意見,願意承擔壹些困難的任務。他們認為自己是成年人,而成年人總是把他們當孩子看待,他們要求獨立,成年人總是不讓他們單獨行動;他們想自己做決定,但大人不允許;他們要求尊重,而成年人經常壓制和斥責他們。這樣,他們會心疼,甚至會有抵觸情緒。

教師要尊重他們的獨立性要求,給予他們壹定的獨立自主的權利。雖然他們的想法、觀點、要求、理想難免幼稚、片面、脫離實際甚至錯誤,但我們應該看到他們的總體趨勢是好的、積極的。他們積極合理的意見和要求,要充分肯定,盡可能滿足。對他們消極的、不合理的意見和要求,要耐心說服教育,決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態度對待。也要正確對待學生有時候的輕率反抗,用發展的眼光和心理學的角度看待這些問題,耐心教育,引導他們往正確的方向發展。

2.鎖

從初二開始,學生逐漸表現出“閉鎖”,即內心的活動不願意表現出來。這是中學生心理發展的必然現象。老師要註意這個特點,不要誤解,更不要根據壹件事的表現就做出判斷,下結論。同時要看到,中學生既有“封閉”的壹面,也有希望別人知道的壹面。他們希望老師和家長能理解他們,幫助他們,所以關鍵是能不能贏得他們的信任。如果妳取得了他們的信任,他們就會把自己內心的秘密透露給妳,妳就可以更好地教育他們。

3.自我評價

(1)從評價別人到評價自己。初中生在評價他人的過程中,逐漸學會以他人為“鏡子”審視自己,自主選擇自己的榜樣。但他們評價別人往往比評價自己更積極,內容也更豐富、更具體。高中生能經常進行自我分析和自我評價,遇事愛聯系自己,自我教育欲望強烈。

(2)從評價外在行為到評價人格品質。初中生開始對人的內心世界和人格品質產生興趣。他們在看文藝作品時,不僅關註人物的動作和故事線,還會探討其行為動機和人格品質,評價自己的人格品質。但他們對人和自己的評價往往不客觀不全面。高中生能夠全面客觀地評價他人和自己的人格品質。他們不僅分析自己做壹件事的心理狀態,還經常分析自己的整個心理狀態,以及自己的意誌和性格,這是他們逐漸成熟的標誌。

提高中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對其性格的發展和世界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主要方法有:壹是通過對正反兩面人物的行為動機和人格品質的分析評價,提高學生的分析評價能力;其次,教師適當評價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的表現,並要求他們總結自己的思想、學習和工作;培養他們寫日記和與朋友交談的習慣;第三,通過自我評價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自我批評精神;順序

第四,要讓學生明確歷史賦予他們的責任,提高自我教育意識。

動詞 (verb的縮寫)理想的形成

理想是人們向往的目標,是人們從事各種活動的內在動力。如果理想崇高,這種內在動力的力量就會偉大而持久,經得起任何艱難困苦的考驗,最終有所成就;反之,如果理想平庸,這種內在動力的力量就小,短暫,容易把人引入歧途。中學是人壹生中充滿激情和理想主義的時期。由於生理、心理的發展,認知能力的提高,社會生活的拓展,中學生的視野已經從家庭、學校擴展到社會、國家、世界乃至宇宙。他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遐想和希望,他們渴望為社會和國家做出貢獻。

中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為他們正處於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有了遠大的理想,才能抵禦各種剝削階級意識形態的侵蝕,才能產生巨大的力量,才能不斷與時俱進。人民教師有責任幫助和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使他們成為國家的棟梁。

  • 上一篇:小學生自我介紹
  • 下一篇:如何改變學前教育小學化的現狀?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