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巨野縣誌目錄

巨野縣誌目錄

巨野縣,古巨野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是菏澤市下轄的壹個縣,東與嘉祥縣接壤,西與菏澤市牡丹區、定陶縣接壤,南與成武、金鄉縣接壤,北與鄆城縣接壤。

郵政編碼:274900,區號:0530。

總面積:1308平方公裏。

1990年,全縣轄6個鎮,21個鄉(含張彪鄉),1060個自然村,26個民族,總人口813986。巨野縣古以小野澤命名。原始社會,伏羲氏族曾在小野澤農耕、捕魚、狩獵。古代部落首領堯、舜、禹都在這裏留下了寶貴的足跡。

春秋時期,巨野為吳城之地,魯之西境。公元前475年,巨野屬宋國,公元前286年,屬齊國。

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建立昌邑郡(今大謝集鎮原昌邑村),屬黨郡。

西漢初年,昌邑郡設在巨野縣。西漢中期增設巨野縣和石成縣。昌邑郡:始建於秦朝,前漢有昌邑王國和山陽郡,後漢有兗州在此統治。巨野縣昌邑集現轄金鄉、巨野、成武、單縣邊境地區。石成縣:漢代的後羿。中原六年,漢景帝封幼子劉邁,漢和帝封梁商為成侯。治所在古龍鎮西南的甘泉寺壹帶,管轄範圍包括巨野東南部、菏澤東南部、定陶東北部。公元前144年(漢景帝第六年),昌邑、巨野屬於楊珊國。公元前140年(漢建元元年),改楊珊為山陽縣。昌邑、巨野縣屬山陽縣,石成縣屬尹姬縣。公元前97年(漢武帝第四年),山陽縣改為昌邑,昌邑、巨野為其郡。公元前73年(漢武帝宣帝元年),昌邑國撤銷,復置山陽郡,昌邑、巨野仍屬之。

建國元年(公元9年),王莽廢山陽縣,改巨野縣,以巨野縣為治所。

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廢巨野郡,復山陽郡,治昌邑。巨野縣和昌邑縣都是山陽縣和兗州縣。石成縣仍然屬於尹姬縣。公元192年(東漢三年),曹操被任命為兗州牧,治所為昌邑。

三國時期,巨野縣、昌邑縣隸屬山陽縣,石成縣隸屬尹姬縣。

太史元年(公元265年),晉武帝改山陽縣為高平縣,治昌邑,巨野、昌邑為下屬縣,石成縣仍屬尹姬縣。

南北朝時期,巨野縣被各種割據勢力所統治。劉宋初年,高平改為高平縣。公元420年(南朝劉初年),昌邑縣被廢,並入金鄉縣。公元488年(北魏太和十二年),石成縣遷至今天的菏澤市。公元518年(北魏孝明元年),分高平縣,設成俊縣。這壹時期的巨野縣,南朝時屬高平縣,北魏時屬任城縣。北齊廢巨野郡。

隋文帝年間,巨野東北隸屬雲州東平縣,西南隸屬曹州尹姬縣,東南隸屬金鄉縣。開十六年,恢復巨野縣、昌邑縣。楊迪大業二年(公元606年),撤銷石成縣,並入巨野縣;昌邑縣撤銷,並入金鄉縣。

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巨野縣屬雲州東平縣。公元621年,巨野縣設林州,石成縣復為下屬郡。公元622年(唐高祖武德五年),撤銷林州,恢復昌邑縣。巨野、昌邑兩縣隸屬代州(金鄉治所)。625年,昌邑郡被廢,並入金鄉郡。公元643年,巨野縣改為河南省雲州。

侯亮、後唐、後晉、後漢四代,巨野縣仍屬雲州。

光緒二年(公元952年)遷巨野郡濟州,轄運城、任城、金鄉為下屬郡。

北宋初年,巨野縣屬濟州。997年(宋太祖入道三年),屬JD.COM道。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寧七年),改名為京東西路。

金朝遷都濟州,統治成縣,屬山東西路。公元1147年(南宋紹興十七年、金統七年),分析任城縣位於西部,巨野縣位於山口鎮。春秋時,魯哀公借十四春“西征獵得林”的故事,取其吉祥之意,故名嘉祥縣,屬山東西路濟州。公元1150年,黃河決,巨野被淹,巨野縣被撤銷。

公元1269年(蒙古至元六年),巨野郡恢復,遷仁城濟州,還治巨野郡。

公元1271年(元至元八年),嵊州為集寧郡。

公元1272年(元至元九年),府遷任城,州遷巨野,但年底,府仍治巨野,後州治任城。

公元1279年,官至集寧道,轄兗州、冀東、丹山。

公元1348年,黃河作出重大決策,淹沒巨野城,將集寧路移至濟州(任城),移郡治興於城北。

公元1368年(明洪武元年),集寧府設任城,巨野為郡,隸屬山東布政使部。與此同時,朱元璋將山西大量居民遷至巨野。至今,巨野人多為山西遷人後裔。據說這些後代的壹個特征就是小腳趾有兩個腳趾蓋。現在巨野信義中學附近的壹個村子裏,還保留著壹塊記載搬遷的石碑。

公元1374年,黃河泛濫巨野,洪武九年平息。縣令從興遷到巨野,重建縣衙。

公元1385年,兗州升為州,濟寧降為州,巨野縣屬兗州濟寧州。

清初,巨野縣分屬伊彥曹集道、兗州府、集寧府。公元1724年(清雍正二年),濟寧改直隸濟寧,巨野為郡。1730(雍正八年)改為曹州直隸州。公元1735年,曹州直隸府改為曹州府,巨野仍為縣。

1912(民國元年),巨野縣屬山東濟寧路。國民黨政府將巨野縣劃分為九個區:市區、馮明區、新城區、守約區、大邑區、鐘毅區、古龍區、柳林區、大康區。

1928年廢除道統,巨野縣直屬山東省政府。

1929,巨野縣隸屬山東省第二行政督察辦公室。

抗日戰爭時期,巨野縣主要由國民黨和日偽政府管轄。根據1943巨野縣辦事處建設科繪制的行政區劃圖,全縣劃分為8個區,16個鎮,41個鄉。1區:位於巨野市,包括東峪鎮、西峪鎮、南峪鎮、北九鎮、霍林鄉、臨安鄉、彭澤鄉、蒙泰鄉、新城鄉、大興鄉。第二區:玉山(今獨山),包括玉山鎮、劉穎鎮、劉樓鄉、王翹鄉、江寺鄉、順興鄉、金山鄉、金安鄉、何潔鄉。第三區:駐地所在營區,包括英利鎮、昌邑鎮、鐘毅鎮、陽谷鎮、定襄鎮、金燕鄉、古邊鄉。第四區:大邑集,包括大邑鎮、鐘毅鄉、大成鄉、登讓鄉、德化鄉、何瑤鄉和唐林鄉。5區:古龍寺,包括張彪鄉(政府駐地張彪集)、柳林鄉(政府駐地柳林集)、柳溪鄉、蕭樓鄉、豐樂鄉。第六區:古龍鎮,包括古龍鎮、觀音鎮、李海鄉、何琳鄉、同誌鄉、清泉鄉。第七區:新興集聚區,包括安興鎮、太平鎮、吳潔鄉、太康鄉、三河鄉、新興鄉、三義鄉。8區:蘇集,包括蘇集鎮、第壹鄉、第二鄉、第三鄉、第四鄉、第五鄉、第六鄉。

1938,巨野縣隸屬山東省第二行政督察署第十行政公署。65438年2月9日,日軍入侵巨野城。

1939年春,日偽縣政府成立。5月,中國* * *雲巨工作委員會和抗日縣政府成立,由中國* * *雲西署領導。165438+10月,中國巨野工作委員會和巨野抗日政府成立,隸屬雲錫機構。

1940 11月,屬於魯西二社。

1941二月,隸屬、、晉、賈、成五縣聯辦。

1943屬於山西魯豫17的機構。

1944年6月,屬冀魯豫三省,有何炬縣,1941年6月成立,1942年2月撤銷。晉州縣成立於1943年9月,撤銷於1945年3月。雲居縣成立於1944年2月。莒南縣成立於1945年3月。

解放戰爭時期,巨野有巨野、雲居、莒南三個民主縣政府,其隸屬變化為:(1)巨野縣,0945年9月至10月,1946,分屬河北、山東、河南,11。1946 1至1946 3月,隸屬冀魯豫7(魯西南)機關。3月1946至5月1948,隸屬冀魯豫二(鄖西)局。5月1948至8月1949,隸屬冀魯豫7(鄖西)局。(2)雲居郡,1945年9月至1946年2月,屬冀魯豫8(鄖西)署。2月1946至8月1949,屬冀魯豫二署(何琳)。(3)莒南縣成立於1946年2月,先後隸屬河北、山東、河南、11專署(西湖)、3專署(西湖)。

1946年,巨野縣為第二行署。6月8日,冀魯豫行署決定將抗日縣政府改為民主縣政府。

1949年5月,行政區劃調整,巨野縣轄6區427村。8月20日,平原省人民政府成立。巨野縣屬於平原省湖西區。九月,巨野縣轄11區,莒南、雲居兩縣廢。

1952 65438+2月24日,全縣建立148鄉,65438年2月+2月,撤銷平原省,巨野縣隸屬山東省湖西區。

1953年7月20日(舊版縣誌說是1953年8月20日),撤銷湖西地區,巨野縣劃歸山東省荷澤署。

8月3日1955,全縣1 ~ 12區分別更名為城關區、沙區、太平區、大邑區、古龍區、柳林區、張峰區、唐林區、英利區、謝集區、獨山區、柳影區。

1956年4月,縣行政區劃由148鄉調整為73鄉。新中國成立後,全縣分為11(建國初期設立唐林店區,但很快撤銷)和73個鄉鎮。壹、城關區:包括曹廟鄉、五裏墩鄉、新城鄉、姚店鄉、呂官屯鄉、莊妍鄉、三裏廟鄉。二、沙土區:包括田莊鄉、高莊鄉、小寧莊鄉、楊官屯鄉、沙土集鄉、姚莊鄉、丁官屯鄉。三、太平區:包括太平鄉、吳官屯鄉、天橋鄉、碧海鄉、林屯鄉、畢莊鄉、百裏莊鄉。第四,大邑區:包括大邑鄉、畢幹廟鄉、任祖廟鄉、龐庵鄉、胡古堆鄉、東英鄉、葛店鄉、唐林鄉、孔樓鄉。第五,古龍區:包括古龍鄉、三裏廟鄉、郝莊鄉、李記鄉、關集鄉。六、柳林區:包括柳林鄉、王水坑鄉、斯隆鄉、季晨鄉、後陳樓鄉、江海鄉、張彪鄉。第七,張峰區:包括張峰鄉、高方鄉、草海鄉、東關屯鄉、焦順屯鄉、蕭樓鄉、風沙窩鄉。第八,謝集區:包括謝集鄉、趙廟鄉、前場驛鄉、謝莊鄉、陶廟鄉、王胡同鄉。第九,英利區:包括英利鄉、前甸子鄉、大元樓鄉、比唐鄉、趙霽鄉、劉集鄉。第十,獨山區:包括獨山鄉、高海鄉、金山屯鄉、王樓鄉、馬河鄉、華鎣鄉、雙廟鄉。第十壹、劉營區:包括劉穎鄉、大屯鄉、下官屯鄉、劉樓鄉、維基鄉。

1958年3月公布撤區並鄉方案,撤銷11區,將過去的76個鄉合並為23個鄉。7月23日,我們將全縣原有的620個平均180戶的農業合作社,合並成壹個每個約1000戶的大型合作社。9月,23個鄉合並,成立11人民公社:城關公社、田莊公社、夏官屯公社、古龍公社、柳林公社、張峰公社、英利公社、大邑公社、獨山公社、謝集公社。780個大隊,2625個生產隊。5438+00年6月,撤銷菏澤署,巨野縣改為濟寧署。165438+10月,嘉祥縣建制撤銷,西部中山公社、酒廠、蒙古集地區90個自然村劃歸巨野縣。165438+10月65438+2月國務院批準撤銷菏澤地區建制,下轄縣劃歸集寧區(1959 65438+10月)。

1959年6月(7月30日),恢復菏澤署,巨野縣歸菏澤署。

1962 65438+10月6日,因嘉祥縣恢復建制,將嘉祥縣中山公社及部分劃歸巨野縣下官屯、田莊兩個公社的村莊劃回嘉祥縣,共有生產大隊69個,生產隊391個,自然村90個。

1967至1977,巨野縣屬菏澤地區“革命委員會”管轄。

1978年,撤銷各級“革命委員會”,巨野縣改為菏澤地區行政公署。

1978 9月13日,董官屯工委成立。65438+2月65438+3月,中* * *呂官屯工委、太平工委、工委(駐地集合)同時成立。同月,建立了四個新的人民公社。65438年2月,調整公社體制,劃分為21公社、804大隊、3510生產隊,新增10公社:丁官屯公社、呂官屯公社、太平公社、李記公社、張彪公社(駐地張彪集,簡稱張彪)、下表公社。

1983年4月29日,經山東省政府批準,巨野由原來的21公社改為25個鄉、1鎮(城關鎮、大義鄉、古龍鄉、大謝集鄉、張峰鄉、田莊鄉、丁官屯鄉、魯官屯鄉、天橋鄉等到9月底,原有的826個生產大隊已轉變為850個行政村。

1984 65438+10月20日,大邑、古龍、張峰、大謝集四個鄉改為鎮。到目前為止,巨野轄21鄉5鎮。

1985 10 10月24日城關鎮更名為巨野鎮。

1990 65438+10月1,嘉祥縣核桃園鄉劃歸巨野縣管轄。全縣有***27個鄉鎮。

1994 65438+2月29日,核桃園鄉、獨山鄉撤銷,核桃園鎮、獨山鎮成立。

10月23日1995,撤銷柳林鄉、下官屯鄉,設立柳林鎮、下官屯鎮。

9月5日1996夏官屯鎮更名為麒麟鎮(魯地名委[1996]9號)。

2000年3月65438日+5月,撤銷太平鄉,建立太平鎮(鄭路字[2000]第27號)。6月21日,撤銷豐丸鄉、田莊鄉,分別設立豐丸鎮、田莊鎮,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韓民字[2000]50號)。6月23日,地級菏澤市成立,巨野縣歸菏澤市管轄。此時巨野縣轄12個鎮,15個鄉,總人口839438人。各鄉鎮人口為:巨野鎮72580人,古龍鎮27045人,柳林鎮30466人,張峰鎮39544人,大邑鎮37447人,大榭鎮26445人。太平鎮40569,田莊鎮27214,豐丸鎮28869,丁官屯鄉27122,呂官屯鄉27910,天橋鄉34291,大李集鄉26482,張彪鄉255168。營裏鄉34308,東官屯鄉41975,葛店鄉29502,昌邑鄉23392,陶廟鄉33130,雙廟鄉市24694,新城鄉19363,薛府集鄉24551(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6年2月6日5438+0,新城鄉、呂官屯鄉撤銷,其行政區域並入巨野鎮;葛店鄉撤銷,行政區域並入大義鎮;撤銷大李集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古龍鎮;昌邑鄉撤銷,行政區域並入大榭鎮;薛福記鄉撤銷,行政區域並入麒麟鎮;雙廟鄉撤銷,行政區域並入獨山鎮;撤銷張彪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柳林鎮;撤銷丁官屯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田莊鎮;撤銷天橋鄉、營裏鄉、陶廟鄉,分別設立天橋鎮、營裏鎮、陶廟鎮;鄉設立後,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到目前為止,巨野縣轄16個鎮:巨野鎮、大義鎮、張峰鎮、古龍鎮、大謝集鎮、麒麟鎮、獨山鎮、核桃園鎮、柳林鎮、田莊鎮、天橋鎮、太平鎮、豐丸鎮、董官屯鎮、營裏鎮、陶廟鎮。

2002年2月22日,省政府批復:巨野縣撤銷東關屯鄉,設立東關屯鎮,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16年8月,省政府批復:巨野縣撤銷英利鄉,設立英利鎮;撤銷天橋鄉,設立天橋鎮;上述兩個鄉設立後,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截至65438+2月31,巨野縣轄16個鎮。現有的開發區是與鎮同級的行政區劃。

2010年夏,省政府批復巨野縣撤銷巨野鎮,設立鳳凰街道辦事處和永豐街道辦事處。截至8月,巨野縣下轄2個街道辦事處,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15個鎮。

巨野縣有30多處名勝古跡,如古長邑遺址、麒麟臺、齊魯會盟臺、王琴避暑山莊和永風塔。

全境為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距黃河僅50公裏,水系健全,地表水和地下水充足,常年可排黃河水。盛產小麥、棉花、玉米、大豆、高粱、小米、花生、綠豆、芝麻、紅薯等雜糧,還有蘋果、葡萄、棗、桃、李、杏、梨等水果。其中核桃大棗是傳統名優特產。魯西南黃牛、青山羊及其皮制品在國內外久負盛名。礦產資源主要有煤、巖石、天然氣、礦泉水等。,具有極高的開采價值。巨野煤田是華東地區最大的煤田,儲量55億噸。巨野人民艱苦奮鬥,改革開放以來各項事業發展迅速。農業突飛猛進,糧棉產量大幅度提高,農民收入逐年增加。1990年產糧食41.8萬噸,棉花3.6萬噸,被國家列為商品糧基地縣和優質棉花基地縣。瓜菜四季豐富,年產量6.69萬噸。果樹面積1.33萬公頃,年產優質水果6.3萬噸。畜牧業發展前景廣闊,是國家“魯西黃牛”繁育基地和青山羊、安哥拉兔生產基地。全縣農業已形成糧、棉、果、瓜、菜、牧四大主導產業。巨野的工業基礎比較薄弱。新中國成立後,行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發展。改革開放以來,通過轉換生產經營機制,初步形成了棉紡、醫藥、釀酒、化工建材、制革、服裝加工等10大行業80多個生產門類的工業體系,工業產品1000多種,其中優產品23種。多種產品已經進入國際市場。電力除工業用電外,全縣已建成農村電網。巨野交通發達,石家莊(迫擊炮站)起的新(鄉)鐵路自東向西貫穿全境,公路四通八達。鄉村道路、電話和郵政服務遍及每壹個村莊。村有小學,鄉有中學,縣有專業技校。醫療衛生形成了從縣到村的完整網絡。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鄉日新月異,人民生活得到極大改善。

巨野歷史悠久,文化發達,名人眾多。孔子得麟麟終獎,麟麟之地在今縣城以東的林臺。孔子的學生曾參、閔佚、譚泰滅明、孟子的學生賢都是巨人。北宋時期,在古文運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王禹偁和“蘇門四學士”之壹的晁部,在當時文壇上獨樹壹幟,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影響。蘇軾曾以“東魯遺風猶在,十萬人盡讀書”的詩句贊美巨野在齊魯文化中的地位。巨野歷史上有48位文武進士,99位舉人。

  • 上一篇:劉灣社區四清湖寫作作文
  • 下一篇:小學出勤記錄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