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音樂?生活中的著名作曲家——劉曉庚教授

音樂?生活中的著名作曲家——劉曉庚教授

國家壹級的組成

教授和碩士導師

中國合唱協會理事

雲南省委宣傳部文藝創作中心專家

深圳松禾成長關愛基金會飛躍彩虹特邀專家

波雅頌詩合唱團藝術總監

“我認識的老師蕭庚,是壹個異常執著的作曲家,熱愛民族音樂,非常真實。他的音樂作品不太註重課本上提到的ABA或ABACA等音樂結構形式。他的每壹首音樂作品都有壹個故事。他非常重視自己音樂作品的劇情,更註重細節的表現。他通過收集歌曲獲得的海量信息,結合自己多年積累的創作理念和手段,巧妙地賦予作品以靈動的生命。他善於挖掘少數民族的音樂風格和語言特征,並將這些音樂元素揉合到自己的音樂作品中,使其具有以清香泥土氣息的原始韻味和屬於某壹個少數民族的語言特征,穿透時空的生命力。

他喜歡民族音樂。他認為,民族音樂從來不缺乏文化底蘊和藝術魅力,只需要發現他們的伯樂,壹個讓他們發光的平臺。就像蕭庚說的,妳能認出好的東西,就像那些藏在山裏的音樂。他們沒有流量,不能馬上帶來經濟價值,但是他們寶貴的需求被看到了。

這就是我接觸到的,著名的民族音樂作曲家——劉曉庚教授。"

音樂簡歷

1955出生於中國雲南,1978入雲南藝術學院,師從趙寬仁先生學習作曲,1983入四川音樂學院師從賀國文教授學習復調,1996入菲律賓亞洲禮儀音樂學院師從Francisco F.Feliciano博士學習作曲與指揮。從學生時代到現在,* * *創作了幾十部不同流派的音樂作品,包括:交響樂、芭蕾、合唱、獨唱、獨唱、電影、電視、大型廣場音樂等等。有的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有的多次獲得中宣部、文化部、廣電部的國家級、省級獎項。他的器樂和舞曲,如《雙人空中飛人阿昌射日》、《2000年幻想曲》等,曾多次在美國、西班牙、日本、新加坡、韓國等地演出,贏得了很高的聲譽。65438-0997年參加馬尼拉第18屆亞洲作曲家聯盟代表大會,受代表大會委托為代表大會開幕式創作合唱和打擊樂文身。演出非常成功。2008年7月,在韓國光州舉行的鄭律成國際音樂節及其以“鄭律成歌劇王富運與少數民族”為主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表了室內樂《歌劇王富運》組曲,該組曲因歌劇中精湛的技巧和濃郁的民族風格而廣受好評,並被聘為鄭律成國際音樂節專家委員。

2003年,雲南進入了建設文化大省的歷史時期。2004年、2006年、2008年、2010年承擔作曲和組織培訓的重要工作。以《壹窩之鳥》為代表的壹批新作,為雲南人民爭光,為雲南省培養了壹批優秀的創作和表演人才,受到省政府的好評。榮獲“雲南省文學藝術貢獻獎”、雲南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二等獎、“中國民主同盟雲南省優秀團員”、“優秀殘疾人藝術家”等榮譽稱號。

主要代表作品及獲獎情況

交響樂《Dosa Abo》;

三重奏《壹窩之鳥》(合作)獲“五個壹工程”獎;

合唱《薩利洛》《水母雞》獲第八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優秀作品獎;

兒童合唱《薩利洛》獲得央視2012兒歌大賽金獎;

合唱《醉在雲的故鄉》《美麗的白雲》獲文化部第十七屆民族音樂作品三等獎;

合唱紋身(為深圳百合合唱團20周年慶典);壹只Xi跳過月亮;

打阿花;納西古曲尋調;

回家;水的犧牲;

合唱組曲《山韻隨想》;

音樂專輯《河流之歌》;

合唱作品集《雲南回聲》;

喇叭獨奏《景頗短歌》;

大型民間輕音樂《龍道節》(雲南省政府1985贈送英國女王);

鋼琴獨奏《撒尼幻想曲》入選1997香港鋼琴比賽曲目。

大型民族舞劇《潑水節》獲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優秀劇目獎;

舞蹈詩《母親河》獲“荷花杯”銀獎;

《傈僳族人》獲“蓮花杯”舞劇、舞詩銅獎。

與音樂結緣,立誌。

蕭庚老師1955出生於雲南玉溪峨山縣,這裏是音樂人聶耳母親的故鄉。他比那個時代的很多人更早接觸音樂,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建立了自己的音樂夢想。

小耿老師在昆明華山小學讀書。當時教他音樂的老師是孫,這門課也是他最喜歡的課。每天音樂課上,孫老師都會花15分鐘給孩子們講壹個關於壹個音樂家的故事。蕭庚從老師那裏了解到巴赫、貝多芬等音樂界名人。

其實在孫老師之前,蕭庚老師還有壹個啟蒙老師。剛學音樂的時候,他對二胡特別感興趣,早晚都要練。直到有壹天,他走在街上,看到壹個盲人在拉小提琴《北風吹》。他非常驚訝,跑到盲人那裏仔細看小提琴。他不明白那把小小提琴裏流淌出來的音樂怎麽會這麽美。從那時起,他就夢想擁有壹把小提琴。而那個彈鋼琴的盲人怎麽也不會想到,他成了小男孩的第壹個音樂老師。

劉曉庚老師對音樂的熱愛是發自內心的。他不需要父母手裏的棍子守在身邊,也不需要父母不顧風雨騎自行車送自己去老師家。他開始自學拉小提琴,沒有教材,沒有老師,甚至把那些流行的樣板戲的主旋律都拉了下來。到他進入中學時,他已經成長為壹名著名的小提琴手。

壹天,當他在學校農場工作時,來了幾個說北京話的人。讓北京人驚訝的是,在遙遠的西南方昆明,當年有壹個評劇團。為了移植樣板戲,需要加幾個搞西洋樂器的人。

於是,年僅15歲還在讀中學生的小耿不顧父親反對,瞞著父親進了昆明評劇團,成為了評劇團的小提琴手。

劉曉庚教授:音樂創作要深入民間。

當劉曉庚考入昆明評劇團,成為壹名小提琴手後,她避免了下鄉,成為壹名職業音樂家。1978恢復高考後,24歲靠自己的努力成功踏入大學,師從趙寬仁老師學習作曲。學生時代,他學習很努力,很少放假。即使在春節期間,他仍然留在學校練習寫作。他的同學稱他為“兩個黑頭的老紅軍”(蕭庚先生在大學時的名字是劉紅軍)。

如果說小提琴開啟了蕭庚先生欣賞音樂的道路,那麽趙寬仁先生用民族音樂學做田野調查,從文化入手做音樂研究,影響了他的整個創作生涯。相對於具體的構圖技法,這種方法就像是刻進了他後期作品的烙印。

畢業前不久,蕭庚創作了交響樂《多沙阿博》,講述了壹個彜族女英雄的傳奇故事。畢業後,他被分配到雲南藝術學院任教。這個時候他特別想出去走走,於是去了四川音樂學院深造。當時川音的創作理論非常前衛,川音聚集了、何訓田、賈大群、朱等壹批新潮作曲家。蕭庚老師跟隨何國文老師專門作曲四大塊:和聲、復調、配器、曲式復調。

壹年半後,我回到昆明。當時國內的新潮音樂發展很快,高校的人文精神很強。小耕老師覺得自己學了這麽多創作技法,是時候出好作品了。當時雲南的音像出版業非常活躍,王菲的第壹張專輯《風從哪裏來》、《迷人的羽衣甘藍》都是蕭庚為她作曲的。蕭庚創作的大型民間輕音樂《龍道節》曾作為雲南省政府的禮物送給英國女王。

從此,蕭庚在山野中走上了創作之路。幾十年來,他致力於中國民族音樂的發掘、整理、研究和創作。

隨著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形勢,壹些珍貴的品種瀕臨迅速滅絕。如何確定自己的創作方向,保留傳統之根,發展民族音樂?民族音樂和世界音樂只有壹步之遙。跨越這壹步的路在哪裏?當他走遍雲南,收集民間傳唱的歌曲時,驚喜地發現自己的創作根在山野,在山、水、天、地、人、神之間。而他想把這些古老的歌謠合唱起來,讓它繼續流傳下去。

創作音樂,促進民族音樂發展

在蕭庚先生幾十年的創作生涯中,他幾乎跨越了所有音樂流派的界限:交響樂、芭蕾、合唱、獨唱、獨唱、電影、電視、大型廣場音樂...

在創作過程中,蕭庚十分重視民族音樂中的“提煉母語”。所謂“提煉母語”,是指作曲家在深入田野調查的基礎上,對民族音樂進行有效的記譜法和聲學分析,然後對音樂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母語元素進行粉碎、提煉和重組。比如,蕭庚在創作《拾螺之歌》的過程中,通過多次實地考察,詳細記錄了黎族人演唱中母語的發音和口型,然後將黎族詞分解重組為副歌中的襯詞。這看似簡單,卻很考驗作曲家對音樂素材的提煉和創新能力。

“民族”、“本土”、“國際”是蕭庚在幾十年的創作過程中壹直思考的重點。對他來說,“這是未來音樂創作的方向”。在他的合唱作品中,我們不僅聽到了民族文化的多元與交融,更體會到了創作的前瞻性。每壹部作品都充滿魅力,每壹個聲音都非常震撼。這種中國本土文化經驗與西方音樂創作技法的結合,傳統音樂素材與現代審美的統壹,呈現出generate只有雙腳深深紮根於自身文化土壤中才能產生的強大力量。

近年來,蕭耕老師壹直在做兩件事,1,打造壹個以壯族母語為核心的坡芽松樹合唱團。這個由最普通的草根業余愛好者組成的合唱團,歷經十個寒暑,參加了國內外的各種比賽和專場演出,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贏得了廣泛的好評。2.參與深圳松禾成長關愛基金會彩虹飛翔項目,建立以邊疆少數民族母語為基礎的兒童合唱團。目前已初見成效,更多偏遠山區的孩子走出大山,走向大都市高雅的藝術殿堂,展示自己的民族文化之美。

母語就像深埋在地下的大樹的根。當人們看到茂盛的樹葉時,沒有人會註意樹下發生了什麽。依靠母語是壹條極其艱巨而漫長的道路。作曲家寫在紙上的符號只是藝術作品的源泉,最終的呈現離不開指揮和合唱成員的共同努力。所以我們會繼續鉆山溝,成為“藝術家”去完成壹個又壹個的母語創作。蕭庚老師堅信,沿著這條路,我們終將到達藝術的彼岸!

正如我國著名指揮家楊鴻年所言,“蕭庚以他的艱辛探索,匯聚了雲南民族音樂的精華,融入了世界民族音樂的長河,如行雲流水,感人至深,美不勝收。也讓我們在聚精會神聆聽他的作品時,感受到了高原上的清新之風,蕭庚的藝術創作必將贏得有意義的人生。”

作品欣賞

音樂大師學院是壹家專註於合唱指揮教學、合唱團搭建與展示、少兒聲樂培訓的在線音樂教育平臺。其主要職能是向音樂教育工作者傳授合唱指揮和聲樂教育的先進理念、體系和方法,幫助合唱團的建設和發展,為熱愛聲樂的孩子們提供學習機會,為合唱團提供發展平臺。

  • 上一篇:求小學六年級英語題~!
  • 下一篇:小學生喜劇小品劇本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