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中小學行為準則

中小學行為準則

自古以來少年英雄層出不窮。有古代的司馬光,抗戰時期的王二小、張嘎子,現代的馬健等。這些英雄和少年的故事激勵我們從小成為對社會和人民有用的人,幫助我們樹立良好的道德觀。這些故事被收入小學課本,成為我們生命素質教育的第壹課。

教科書上曾經出現過壹個英雄少年的故事,但後來被從教科書上刪除了,甚至連照片都在學校被拿掉了。他就是賴寧,1988石棉縣山上救火犧牲的小英雄。為了保護國家財產,保障人民安全,他把自己短暫的生命奉獻給了救援事業。那麽為什麽這麽感人的故事會被學校教育刪掉呢?

優質基礎

賴寧出生在壹個叫石棉縣的小縣城,這裏民風淳樸,父母都是很老實的農民。受父母和生活環境的影響,賴寧已經成長為壹個非常善良、熱情、有責任心的人。在校學習成績和學習成績都很優秀,每年都能拿到“三好學生”的證書。他熱衷於幫助他的同學,為他們提供學習和生活上所需的幫助。同時,萊寧的每壹位老師都很喜歡他,因為他不僅能做好本職工作,還能幫助老師完成大量課後作業,並與老師分享。

在生活中,賴寧經常在業余時間去田裏幫父母幹些農活。年紀輕輕,他就已經掌握了各種農具的使用方法。小賴寧也會在家做飯,問候辛苦了壹天的父母,給他們按摩。不過賴寧並沒有因為這些而掉隊,後來也順利考上了當地的壹所重點高中。無論學習還是生活,父母從來沒有為他擔心過。

石棉縣是個小縣城,有靠山。賴寧每次放學回家,都會經過壹段山路。山裏有很多原始森林,離居民區很近。當人們做飯生火時,遇到山風,周圍有很多幹燥的灌木叢和樹林,很容易引起火災。

森林火災壹旦發生,很難控制,會造成難以想象的災難和損失。小賴寧在上學的路上目睹了幾次小火災。只要看到有火苗,他就會立即上前撲滅,及時阻止大火發生。這是他的壹點點努力,也是保護家園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獻出自己的生命去救火

1988有壹天,小賴寧正在家裏學習,突然聽到外面有嘈雜的聲音,好像發生了什麽事情。當他出去的時候,他看到不遠處的山冒著濃煙,林火像火蜥蜴壹樣向四周蔓延。

廣播裏傳來播音員的聲音,催促人們去山上滅火。小賴寧聞訊毫不猶豫,立即趕到火災現場,壹頭紮進了火場。小賴寧像壹個勇敢的戰士壹樣穿梭在火場中,和大家壹起盡力控制火勢。然而火勢太大,甚至隔著隔離帶向他們撲來。

經過長時間的搏鬥,火勢終於被控制住了。因為火勢得到及時控制,縣裏的損失降到了最低。但是清點的時候,小賴寧不見了。人們急忙回到山上去找他,最後只找到了小賴寧的屍體。火勢太大,小賴寧與其他救援人員失散,最後被大火困在山裏,英年早逝。

消防故事從教科書中刪除。

賴寧壯烈犧牲以來,為了紀念他的事跡,也為了讓更多的年輕人學習他無私奉獻的優秀品格,教科書都收錄了他的事跡,感動了幾代人。然而,近年來,教科書刪除了賴寧的事跡,甚至學校也撤下了他的照片。這到底是為什麽?

近年來,未成年人應該先見義勇為還是先保證自身安全的問題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大多數人認為未成年人在保證自身生命安全的前提下,不具備救助和救災的能力,但是?壹命換壹命?這不是我們想看到的。

要教育未成年人確保自身人身安全,並以適當方式提供救助幫助。這也是為什麽現在的教科書和中小學生的日常行為規範會?勇敢點?把所有內容都改成?見仁義智?。但賴寧的事跡與現在社會宣傳的理念相悖,所以國家選擇從教科書中刪除這壹內容。

但這並不意味著這種思想和品格不值得學習。任何時候都要有克己奉公的精神,這種精神永遠不會過時,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優良品格。這種無私的精神在任何時代都是彌足珍貴的,值得學習和贊美。

賴寧事跡被刪背後的現實意義

以前,教科書、各大媒體和人民群眾大肆宣揚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跡,讓我們從小就向往英雄,不自覺地想和他們親近。因此,在遇到危險時,有些人甚至完全不顧自身安全。壹命換壹命?。

但是生命是平等的,我們不願意看到任何壹個鮮活的生命白白的被毀掉,所以我們也不願意為了救壹個人的命而看另壹個人的命。我們仍然需要敢為人先的受害者,用他們的生命為更多人的生存搭建生命之橋,但這個重任不應該由未成年人來承擔。

首先,未成年人能力不足。我們日常生活中能遇到的大部分危險都是很難救援的,完成救援需要壹定的技能和體力。而未成年人的體力和救援知識相對缺乏,遇到危險時的自救能力仍然不足,更不用說開展救援活動了。

其次,未成年人是社會需要保護的對象。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未成年人應該是最先得到幫助的弱勢群體。我們不能把救援的重任放在我們重點保護對象的肩上。面對危險,首先要保護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

但是,當未成年人真的遇到危險的時候,不應該只顧自己的生命而不顧他人。他們應該做的是立刻向附近的成年人呼救,並采取壹些力所能及的救助措施,確保自身安全?見仁義智?力爭以最小的傷亡完成救援。

  • 上一篇:12年級和12年級關於中秋節的古詩
  • 下一篇:如何做好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